1、11.3“反证法”1教材内容及地位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 (选修 2-2)第一章“推理与证明”的第 3 节内容反证法的第一课时,学生主要学习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它是在学完直接证明的两种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后,出现的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考的思维能力,从而完善解题过程中正反面结合的思维习惯.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的证明体会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并能用反证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2.过程与方法(1)学生借助实例分析体会
2、反证法的证明原理.(2)学生通过实际演练体会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通过增加条件,增加了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反证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反证法的运用,在解决问题时有了“正难则反”的思维方向,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渗透了运用辩证观点解决问题的意识.(2)学生认识到例题背后的数学文化,了解了数学发展的源远流长,激发了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以下内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问题 1:将 9 个球分别染成红色或白色,那么无论怎样染,至少有 5 个球是同色的.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假设有某种染法使红色球和白色球的个数都不超过 4,则球的总数应该不超过 8 个,这与球的总
3、数是 9 矛盾.因此,不论怎样染,至少有 5 个球是同色的.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例子中,感受到反证法的存在。2问题 2:上面的证明方法和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综合法和分析法相同吗?不同.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反证法是与直接证明不同的一种方法.问题 3:上面这种证明方法在数学中叫做什么呢?反证法.设计意图:学生知道在数学证明方法中,还有这样一种证明方法.(二)引导探索,生成概念问题 4:你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做反证法吗?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设计意图:学生试着总结反证法的定义.问题 5:有了反证法的定义,
4、你能总结出用反证法证明题目的步骤吗?反证法证明题的步骤: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设计意图:学生试着总结反证法证明题目的步骤.问题 6:反证法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逻辑?反证法是将证明 qp转化为 tr,而 与假设矛盾,或与某个真命题矛盾,而 “t一般与 “不等价。因此反证法与证明逆否命题不是一回事.(三)学以致用,理解感悟例 1.已知 a是整数, 2能整除 2a.求证: 能整除 a.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正面出发试着证明,不妨设 )(12Nn,那么 12na,2 能否整除 不容易确定.这样我们想到了反
5、证法.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 2不能整除 a”.因为 a是整数,故 是奇数, a可表示为 )(1为 整 数m,则141222m,3即 2a是奇数.所以, 不能整除 2a.这与已知 “ 2能整除 2a”相矛盾.于是, “ 不能整除 ”这个假设错误,故 能整除 .设计意图:学生体会从假设出发,如何推导出与已知矛盾.探究一:已知 a是整数, 3能整除 2a.求证: 3能整除 a.学生活动:仿照例 1 的证明过程,学生思考, 能整除 的否定有哪些情况,然后试着证明.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 3不能整除 a”.因为 a是整数, 可表示为 )(21为 整 数或 m,则当 13m时1369
6、222 ,当 a时 413222 m,综上所述, 不能整除 a,这与已知 “3能整除 2a”相矛盾,于是, “ 不能整除 ”这个假设错误,故 能整除 .设计意图:一方面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另一方面对例 1 的结论进行推广,最后,为课后练习“求证: 3是无理数”做知识的铺垫.探究二:已知 a是整数, 5能整除 2a.求证: 5能整除 a.学生活动: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仿照“探究一”课后训练.设计意图:为课后作业“求证: 是无理数”做知识的铺垫.例 2.求证: 2是无理数.数学文化:关于“ 是无理数”的证明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用反证法证明了 不是有理数(因为当时还没有发
7、现无理数呢) ,这是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真实性的最经典的实例.对这些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证明:假设 2不是无理数,即 2是有理数,那么它就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比,4设0,2pq,且 q,互素,则 qp2.所以,2.故2q是偶数, 也必然为偶数.不妨设 k,带入式,则有24kp,即2p,所以, 也为偶数.和 q都是偶数,它们有公约数 2,这与 qp,互素相矛盾 .这样, 2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设计意图:一方面,这个问题是例 1 知识的延续,另一方面,为课后的练习和习题做准备,学生通过此题的证明,能在课后的训练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 ba,都和
8、直线 c垂直.求证: a与 b平行.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正面出发,根据两条平行线的定义能否直接证明,由于不容易确定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进而退而求其次,考虑用反证法.证明: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即“直线 a与 b相交”.不妨设直线 ba,的交点为 M, c,的交点为 P, c,的交点为 Q,如右图所示,则0PQ.这样, 的内角和 M189.这与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0”相矛盾.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所以,直线 a与 b不相交,即 a与 b平行.设计意图:一是正面很难入手几何问题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同时这个问题从假设出发推出与定理矛盾,学生体会原来矛盾得点很多.课堂练习:PQcMab5求证: 3是
9、无理数.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 60.学生活动:找两名同学板书演练,其他同学自己练习.设计意图:针对例 1 和例 2 进行训练.回顾反思,深化认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主要收获有哪些?(关键词:证明方法,数学思想,情感体验等 )证明方法:反证法一般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2)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矛盾.(3)由矛盾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矛盾情况:可以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等矛盾.适用范围:(1)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显,直接由条件推的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2)如果从
10、正面证明,需要分成多种情形进行分类讨论,而面进行,只要研究一种或很少的几种情形;(3)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4)关于“存在性”和“唯一性”命题及其他直接证明有困的命题.数学思想:学会逆向思维.情感体验:渗透了运用辩证观点解决问题的意识.设计意图:给出问题,要求学生自主小结,再推出引导性关键词,使得总结简明、到位、拔高布置作业课本第 15 页习题 1-3:(3) , (4)题.6设计意图:课堂与课后训练有机结合,学生通过作业的训练,能用反证法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亮点有:一是通过增加探究问题的训练,学生能从例 1 很好的过度到例 2 的学习中去,二是将课堂和课后的训练有机的结合,真正让学生不再出现“课堂上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数学学习怪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