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肾移植的成功1952 年 12 月,一位 16 岁的年轻木工从脚手架上跌落下来,不幸右肾破裂而被切除,但手术后发现这位年轻木工的左肾却是先天性缺乏。这样,他就成了无肾者,因此,必死无疑。医院在那位木工母亲的恳切要求下,终于为他进行了肾脏移植。医生将母亲的肾脏移植到了濒临死亡的儿子身上,这次肾移植使患者延长了 23 天的生命,最终因排斥反应而死亡。这次手术虽然不太成功,却为人类器官的移植谱写了一个新篇章。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许多人特别是年轻者的死亡,往往不是由于整个机体受到损害,而是机体内部的某些组织和个别器官失去功能所造成的。例如,当肾脏受损失去功能时,就会使人因尿毒症而死亡。因此,长期以来
2、,许多医学科学家都在不断探索器官的移植。早在本世纪初,不少医师就进行一系列的肾脏移植尝试,他们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器官移植,但由于当时外科操作技术和肾脏保存技术方面存有缺陷,以及当时还无法克服排斥反应,致使各种尝试均告失败。直到 1959 年,美国的约瑟夫默里教授在前人的成果鼓舞下,在世界上第一次在非同卵的孪生子之间进行了肾移植。在手术过程中,默里教授先让移植受者接受放射治疗作免疫抑制,然后再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结果,默里教授的手术相当成功,第一次使移植受者存活了 24 年之久,尽管默里的肾移植方法因危险性太大而最终被放弃,但他的首创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肾移植研究者的信心,使人类的器官移植从幻想变成现
3、实,因而他获得了1990 年诺贝尔医学奖。目前,根据国内外的情况及经验来看,肾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1.要选择适合于进行肾移植的患者,即患者必须是健康情况比较理想,无其他严重疾病的且能耐受较大手术的。2.肾移植后必须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由于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对免疫抑制药的耐受性有着个体的差异,所以免疫抑制剂必须在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应用,且术后还须定期随访。3.肾脏移植后,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防感染。随着肾移植成功率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肾移植,因而肾脏移植就产生了供肾的问题,目前供肾的来源主要有两种:1.活体供肾:即由父母、兄
4、弟、姐妹之间的亲属供肾。2.尸体供肾:即从大脑死亡的人体上取下的肾。一般来说,以大脑刚死亡,心脏未停止跳动前取下的肾最为理想。自肾移植取得成功以后,医学界还进行了其他器官的移植,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开展的有:肝脏、骨髓、胰腺、心脏、睾丸等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将会使更多应得到治疗的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从而延长他们宝贵的生命。2原尿中有蛋白质教材中,对人体中尿的形成过程是分两个阶段讲述的。第一阶段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对这一阶段是这样讲述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5、。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第二阶段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课本中是这样讲述的:“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就形成了尿液。”对于在第一阶段形成的原尿的成分,很多人认为是没有蛋白质的。因此,在给学生讲解时都是这样讲的,即原尿中没有蛋白质。那么,原尿中究竟有无蛋白质呢?从原尿的形成过程来看,原尿的成分取决于血浆的成分和肾小球的通透性。血浆中的各种成分能否进入原尿,则取决于各类物质分子的大小。正常情况下,肾小球的通透性的极限是 70000 左右。也就是说,分子量大
6、于 70000 的物质则不能滤过到原尿中。分子量越小,则滤过比率越大。在蛋白质中,有许多蛋白质的分子量是小于 70000 这个极限的。因此,我们断定有些小分子的蛋白质是可以进入原尿的。血浆中各种物质都有不同的滤过比率。见下表:血浆中物质的滤过比率从上表中看到,血浆中的部分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是可以进入原尿的。因此,原尿中不含蛋白质的理解是错误的。实际上原尿中存在着少量的蛋白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这部分蛋白质几乎全部被肾小管重吸收了。所以,最后尿中不存在蛋白质。那么,为什么会使许多人理解成原尿中无蛋白质呢?我们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材在阐述肾小球滤过作用时,未指出血浆中除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外,还有小分子的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使人理解成了所有的蛋白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二是重吸收作用中没有提到蛋白质可以被重吸收。而尿中又没有蛋白质,所以就很容易使人理解成原尿中不存在蛋白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