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50KB ,
资源ID:116113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1611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1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案1新人教版.doc

1、1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教学目标:1.认识“挑”1 个生字,会写“送、挑”2 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课件出示 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

2、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 (板书:夜书所见 )【 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1.理解“书” “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2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课件出示 3

3、3)出示生字:sn ti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o” ,还有一个读音是“tio” ,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 “兆”表音。加一加:“关+辶=送” 。(3) (课件出示 34 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 ,后写“辶” , “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

4、奏,男女生分组读。(课件出示 35)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 (教师相机板书)3(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师生交流。(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

5、出示第三行诗句。 (课件出示 36 图文)知有儿童挑促织。(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课件出示 37图文)夜深篱落一灯明。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预设二:学生没有体

6、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3.朗读指导。4.齐读。5.师范读。6.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1.(课件出示 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读一读。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3. (课件出示 39)(1)萧萧:风声。4(2)梧:梧桐树。(3)客情:旅

7、客思乡之情。 4.齐读。5.师范读。6.齐读。 7.理解“客” ,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 (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课件出示 40)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 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8.读诗。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四)指导全

8、文朗读。1.齐读。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2.教师范读。3.学生齐读。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指导背古诗:这首诗要把诗 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9、。)【设计意图】朗读古诗,配乐唱诗,都是为了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了更好地把握古诗思想感情。5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4.小组比赛。【设计意图】五、 拓展阅读,增加兴趣。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课件出示 41) 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六、

10、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通过这节课,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6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