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96MB ,
资源ID:1222198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2221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越州赵公救灾记(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越州赵公救灾记(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1、1越州赵公救灾记(时间:40 分钟 分值:56 分)一、基础达标(2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B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籍:登记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解析:选 B B 项,籍:簿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B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D与夫先事而为计者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解析:选 C C 项,均为介词,替。A 项,目的连词,来;介词,凭借;B 项,代词,代一

2、升粟;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D 项,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B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C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D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解析:选 B B 项,累,读 li,连累。A 项, “蚤”同“早” , “少”同“稍” ;C 项,“识”同“志” ,记载;D 项, “岂弟”同“恺悌” ,和乐平易。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B王尝语暴以好乐C洎牧以谗诛D古之人不余欺也解析:选 B B 项,

3、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 项,定语后置句;C 项,被动句;D 项,宾语前置句。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调查记,记叙赵抃在越州救灾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2B开篇简叙救灾前的调查,赵抃先行下文所属各县,询问与救灾有关系的六件事。C作者没有停留在具体事实的交代上,叙中有议,表彰了赵抃急民之难的负责精神。D文章不循常法,将广为收集的救灾琐碎诸事,不作裁减,逐一写来,有条不紊。解析:选 D D 项, “不作裁减”错,应为“作了精心裁减”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5 分)译文:_(2)计官

4、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5 分)译文:_参考答案:(1)(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2)(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二、能力拓展(18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宜黄县县学记宋曾巩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

5、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

6、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3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

7、,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欤!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 ”其记之。(选自曾巩集 ,有删节)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刑罚措 措:搁置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C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D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解析:选 C 羡:多余。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指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有指司马、司徒、司空,也有指太师、太傅、太保,等等。B庆历:文中指宋仁宗赵祯年号,文章此处以年号纪年。古代也可用帝王即位年次纪年,如“康熙元年” ;也可用干

8、支纪年,如“甲子年” 。C明年:文中指第二年,现多指今年的下一年。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后来泛指官吏。解析:选 B “康熙元年”依旧是年号纪年,帝王即位年次纪年有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鲁僖公三十三年”等。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4 分)译文:_(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4 分)译文:_参考答案:(1)进行教化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2)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

9、吗?410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 分)答:_解析:本题答题依据在第 1 段,根据“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分出“小” “大”两个方面,结合“必使其洽于内” “必使其要于终”等句意思,可以归纳出“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 ;结合“刑罚措” “三公百官得其士”“中材可以守” “虽更衰世而不乱”等句意思,可以归纳出“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 。参考答案: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每点 2 分)参考译文:大凡人的起居、饮食、动作这一类的小事,直至修身养性、管理国家的本领,都从学习中得来,而且片

10、刻也离不开学习。那些耳目和四肢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它和内心协调一致;在开始就谨慎对待的地方,必然要把它贯彻到底。根据习性使他们循序渐进,用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成功。哎呀!这是多么周到啊。所以良好的风气形成之后,刑法就搁置不用了;那样的人才培养成功,三公、百官就有了可用的文人;把它作为法式坚持不懈,中等资质的人就可以做到安分守己;它深入人心,即使经历衰败的年代,人们也不会动乱。进行教化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等到夏商周三代衰落之后,圣人创设的教育制度全部被破坏,一千多年之间,虽然教育有存留的,但也不是古代的方法了。人们

11、的本性举止,只管随心所欲,当官治理民众的方法,本来就一向没有研讨练习。读书人具备聪明厚道的资质,如果没有受到教育的熏陶,那么他们就不能成才,确实如此。用那些尚未取得成就的人去做天下的官吏,又处在世道衰微凋敝之后,去治理没有受过教化的百姓。哎呀!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宋朝建立几百年了。庆历三年,天子考虑当世的事情,把振兴教育当作首要事务,因此天下各地的学校才得以设立。但这个时候,抚州的宜黄县仍然没有学校。那些读书的学子们都一起寄居在州府的学校里,聚集在一起,讲论演习。第二年,天下各地的学校再次废止,学子们也就离散而去。皇佑元年,适逢县令李详到任,才商量设

12、立学校。而县中读书人某某和他的门徒,都以为在这件事情上要发奋努力,没有人不互相勉励,争着去做兴办学校这件事的。所以所需建材不征收反而还有剩余,工匠不征调却有超额。选地址,并行施工,从头到尾一共采用若干天,这是多么周到又迅速啊! 当各地学校刚刚废弃,官员在讨论兴办学校的时候,坚定地认为读书人从内心是不想学习。等到看这所学校的创办,5在它被废弃多年之后,只是它的县令的一个倡议,全县内的百姓就立即响应,而且付诸实施都像是害怕来不及。那么那些说人们不想学习的话,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宜黄县求学的人中本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学子。而李君担任该县县令,威望得到树立,仁爱得到彰显,诉讼平息,政事大有起色,他的管理又好

13、。趁着好县令在任的时候,如果随着当地崇尚学习、发奋读书的风气,那么,建成的房屋校舍这些场所,以至图书、器物、用具这些必需品,没有不是用来培养具有良好资质的学生的。尽管古代距离现在很遥远了,但是圣人的典籍依然存世,他们的言论还可以考据,他们制定的那些法则依然可以求取,让学子们共同学习并理解它。如果使内心纯正,修养好自身,推广到一家,一家的品行得到修明,再推广到乡里邻里、同一族的亲戚中去。这样,整个县里的风俗就会形成了,人才就涌现出来。教化的推行,道德的归属,并不远离人世啊,能够不受勉励吗?宜黄县的学子来请求说:“希望有一篇记。 ”我于是就写下这篇记。三、文化常识及语言运用(13 分)11下列对文

14、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元、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六部”即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C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即每月的第一天。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 “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原因而退休,

15、把官职交还给皇帝。解析:选 A 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甲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12以“曾巩”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可以调整语序,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曾巩、_参考答案: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等许多人才原来并不是那么出名,但经过欧阳修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6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16、字。(6 分)很多动物有着颜色古怪的眼睛,为什么人的眼睛不是五颜六色的呢?眼睛的颜色其实是指虹膜的颜色,即眼睛中的一圈环状肌肉的颜色。如果_,眼睛就会呈现出棕色;_,眼睛就会呈现出淡褐色、绿色或蓝色。当瞳孔扩张时,虹膜处于收缩状态,由于黑色素的密度变大,眼睛的颜色便会加深一些;反之亦然。不过,_,人类的眼睛也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解析:回答此题,注意分析语段的意思和空格前后的逻辑关系。本语段主要表述人类的眼睛为何不是五颜六色的问题。第一个空格,从前文的“虹膜的颜色”和后文的“棕色”“黑色素的密度变大,眼睛的颜色便会加深一些”分析,空格处表述的应该是关于虹膜中的黑色素多的问题;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假设关系以及后文的“淡褐色、绿色或蓝色”分析,这个空格处表述的应是虹膜中黑色素密度变小(含量降低)的问题;第三个空格,从前文表述虹膜处于收缩、扩张两种不同状态时,眼睛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后,出现转折词“不过” ,且后文表示结果是“人类的眼睛也不可能是五颜六色”的内容可知,空格处的内容应该表述的是出现这种结果的任何条件,即近似于无论虹膜如何变化的内容。参考答案:虹膜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 随着黑色素含量的降低 无论虹膜如何收缩或舒张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