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16.87KB ,
资源ID:13769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376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理.docx

1、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北京卷 )数学理 一、选择题共 8小题,每小题 5分,共 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已知集合 A=x|x| 2, B=-1, 0, 1, 2, 3,则 A B=( ) A.0, 1 B.0, 1, 2 C.-1, 0, 1 D.-1, 0, 1, 2 解析:集合 A=x|x| 2=x|-2 x 2, B=-1, 0, 1, 2, 3, A B=-1, 0, 1. 答案 : C. 2.若 x, y满足 2030xyxyx ,则 2x+y的最大值为 ( ) A.0 B.3 C.4 D.5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 203

2、0xyxyx ,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阴影部分 ). 设 z=2x+y得 y=-2x+z, 平移直线 y=-2x+z,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 y=-2x+z经过点 A时,直线 y=-2x+z的截距最大,此时 z最大 . 由 203xyxy,解得 12xy,即 A(1, 2), 代入目标函数 z=2x+y 得 z=1 2+2=4. 即目标函数 z=2x+y的最大值为 4. 答案 : C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a值为 1,则输出的 k值为 ( ) A.1 B.2 C.3 D.4 解析:输入的 a值为 1,则 b=1, 第一次执行循环体后, a=-12,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k=1;

3、 第二次执行循环体后, a=-2,不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k=2; 第三次执行循环体后, a=1,满足退出循环的条件, 故输出的 k值为 2. 答案 : B 4.设 a , b 是向量,则“ |a |=|b |”是“ |a +b |=|a -b |”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若“ |a |=|b |,则以 a ,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若“ |a +b|=|a -b |”,则以 a , b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故“ |a |=|b |”是“ |a +b|=|a -b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4、 答案 : D. 5.已知 x, y R,且 x y 0,则 ( ) A.11xy 0 B.sinx-siny 0 C.(12)x-(12)y 0 D.lnx+lny 0 解析: x, y R,且 x y 0,则 11xy, sinx与 siny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2)x (12)y,即 (12)x-(12)y 0, lnx+lny与 0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 答案 : C. 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 A.16B.13C.12D.1 解析: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以俯视图为底面的三棱锥, 棱锥的底面面积 S=12 1 1=12,高为 1,故棱锥的体

5、积 V=13Sh=16. 答案 : A 7.将函数 y=sin(2x-3)图象上的点 P(4, t)向左平移 s(s 0)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P,若P位于函数 y=sin2x 的图象上,则 ( ) A.t=12, s的最小值为6B.t=32, s的最小值为6C.t=12, s的最小值为3D.t=32, s的最小值为3解析:将 x=4代入得: t=sin6=12, 将函数 y=sin(2x-3)图象上的点 P向左平移 s个单位,得到 P (4-s, 12)点, 若 P位于函数 y=sin2x的图象上, 则 sin(2-2s)=cos2s=12,则 2s=3+2k, k Z,则 s=6+k, k Z

6、, 由 s 0得:当 k=0时, s的最小值为6. 答案 : A 8.袋中装有偶数个球,其中红球、黑球各占一半 .甲、乙、丙是三个空盒 .每次从袋中任意取出两个球,将其中一个球放入甲盒,如果这个球是红球,就将另一个放入乙盒,否则就放入丙盒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袋中所有球都被放入盒中,则 ( ) A.乙盒中黑球不多于丙盒中黑球 B.乙盒中红球与丙盒中黑球一样多 C.乙盒中红球不多于丙盒中红球 D.乙盒中黑球与丙盒中红球一样多 解析:取两个球共有 4 种情况: 红 +红,则乙盒中红球数加 1个; 黑 +黑,则丙盒中黑球数加 1个; 红 +黑 (红球放入甲盒中 ),则乙盒中黑球数加 1 个; 黑 +

7、红 (黑球放入甲盒中 ),则丙盒中红球数加 1 个 . 设一共有球 2a 个,则 a 个红球, a 个黑球,甲中球的总个数为 a,其中红球 x 个,黑球 y个, x+y=a. 则乙中有 x个球,其中 k个红球, j个黑球, k+j=x; 丙中有 y个球,其中 l 个红球, i个黑球, i+l=y; 黑球总数 a=y+i+j,又 x+y=a,故 x=i+j 由于 x=k+j,所以可得 i=k,即乙中的红球等于丙中的黑球 . 答案 : B. 二、填空题共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 30 分 . 9.设 a R,若复数 (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实轴上,则 a= . 解析: (1+i

8、)(a+i)=a-1+(a+1)i, 若复数 (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实轴上,则 a+1=0,解得: a=-1. 答案: -1 10.在 (1-2x)6的展开式中, x2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 ) 解析: (1-2x)6的展开式中,通项公式 Tr+1=6rC(-2x)r=(-2)r6rCxr, 令 r=2,则 x2的系数 =(-2)2 26C=60. 答案: 60. 11.在极坐标系中,直线 cos - 3 sin -1=0 与圆 =2cos交于 A, B 两点,则|AB|= . 解析 :直线 cos - 3 sin -1=0化为 y直线 x- 3 y-1=0. 圆 =2c

9、os化为 2=2 cos, x2+y2=2x,配方为 (x-1)2+y2=1,可得圆心 C(1, 0),半径r=1.则圆心 C在直线上, |AB|=2. 答案: 2. 12.已知 an为等差数列, Sn为其前 n项和 .若 a1=6, a3+a5=0,则 S6= . 解析: an为等差数列, Sn为其前 n项和 .a1=6, a3+a5=0, a1+2d+a1+4d=0, 12+6d=0,解得 d=-2, S6=6a1+652d=36-30=6. 答案: 6 13.双曲线 22xyab=1(a 0, b 0)的渐近线为正方形 OABC 的边 OA, OC 所在的直线,点 B为该双曲线的焦点 .

10、若正方形 OABC的边长为 2,则 a= . 解析:双曲线的渐近线为正方形 OABC的边 OA, OC 所在的直线, 渐近线互相垂直,则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即渐近线方程为 y= x, 即 a=b, 正方形 OABC的边长为 2, OB=2 2 ,即 c=2 2 ,则 a2+b2=c2=8,即 2a2=8,则 a2=4, a=2, 答案: 2 14. 设函数 f(x)= 3 32x x x axxa , , 若 a=0,则 f(x)的最大值为 . 若 f(x)无最大值,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若 a=0,则 f(x)= 3 3 0,20x x xxx , ,则 f (x)=3x2-3,

11、 x 0-2, x 0, 当 x -1时, f (x) 0,此时函数为增函数, 当 x -1时, f (x) 0,此时函数为减函数, 故当 x=-1时, f(x)的最大值为 2; f (x)=3x2-3, x a-2, x a, 令 f (x)=0,则 x= 1, 若 f(x)无最大值,则3123aa a a, ,或 312322aa a aa , , ,解得: a (-, -1). 答案: 2 三、解答题共 6小题,共 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 15. 在 ABC中, a2+c2=b2+ 2 ac. ( )求 B的大小; ( )求 2 cosA+cosC 的最大值

12、. 解析: ( )根据已知和余弦定理,可得 cosB= 22,进而得到答案; ( )由 (I)得: C=34-A,结合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得 2 cosA+cosC 的最大值 . 答案: ( )在 ABC 中, a2+c2=b2+ 2 ac. a2+c2-b2= 2 ac. cosB= 2 2 2 222 2 2a c b a ca c a c , B=4. ( )由 (I)得: C=34-A, 2 cosA+cosC= 2 cosA+cos( 34-A)= 2 cosA- 22cosA+ 22sinA= 22cosA+ 22sinA=sin(A+4). A (0, 34), A+ 4

13、(4, ), 故当 A+4=2时, sin(A+4)取最大值 1,即 2 cosA+cosC的最大值为 1. 16.A, B, C 三个班共有 100 名学生,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分层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数据如表 (单位:小时 ): ( )试估计 C班的学生人数; ( )从 A班和 C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人, A 班选出的人记为甲, C班选出的人记为乙 .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对独立,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 ( )再从 A, B, C 三班中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他们该周锻炼时间分别是 7, 9, 8.25(单位:小时 ),这 3个新数据与

14、表格中的数据构成的新样本的平均数记为 1,表格中数据的平均数记为 0,试判断 0和 1的大小 .(结论不要求证明 ) 解析: (I)由已知先计算出抽样比,进而可估计 C 班的学生人数; ( )根据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求出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 (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判断出 0 1. 答案: (I)由题意得:三个班共抽取 20 个学生,其中 C班抽取 8个, 故抽样比 K= 20 1100 5,故 C班有学生 8 15=40人, ( )从从 A班和 C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人,共有 5 8=40种情况, 而且这些情况是等可能发生的, 当甲锻炼时间为 6时,甲的锻

15、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有 2种情况; 当甲锻炼时间为 6.5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有 3种情况; 当甲锻炼时间为 7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有 3种情况; 当甲锻炼时间为 7.5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有 3种情况; 当甲锻炼时间为 8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有 4种情况; 故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 P= 2 3 3 3 4 34 0 8 ; ( ) 0 1. 17.如图,在四棱锥 P-ABCD中,平面 PAD平面 ABCD, PA PD, PA=PD, AB AD, AB=1, AD=2,AC=CD= 5 . ( )求证: PD平面 PAB;

16、( )求直线 PB与平面 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 )在棱 PA 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 BM平面 PCD?若存在,求 AMAP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解析: ( )由已知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 AB平面 PAD,进一步得到 AB PD,再由 PDPA,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 PD平面 PAB; ( )取 AD 中点为 O,连接 CO, PO,由已知可得 CO AD, PO AD.以 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0, 0, 1), B(1, 1, 0), D(0, -1, 0), C(2, 0, 0),进一步求出向量 PB 、 PD 、 PC 的坐标,再求出平面 PCD

17、 的法向量 n ,设 PB 与平面 PCD 的夹角为,由 sin =|cos n , PB |= n PBn PB 求得直线 PB与平面 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 )假设存在 M点使得 BM平面 PCD,设 AMAP=, M(0, y1, z1),由 AM AP 可得 M(0,1-, ), BM =(-1, -, ),由 BM平面 PCD,可得 BM n =0,由此列式求得当 AMAP=14时, M点即为所求 . 答案: ( )平面 PAD平面 ABCD,且平面 PAD平面 ABCD=AD, 且 AB AD, AB 平面 ABCD, AB平面 PAD, PD 平面 PAD, AB PD, 又

18、 PD PA,且 PA AB=A, PD平面 PAB; ( )取 AD中点为 O,连接 CO, PO, CD=AC= 5 , CO AD, 又 PA=PD, PO AD. 以 O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P(0, 0, 1), B(1, 1, 0), D(0, -1, 0), C(2, 0, 0), 则 PB =(1, 1, -1), PD =(0, -1, -1), PC =(2, 0, -1), CD =(-2, -1, 0), 设 n =(x0, y0, 1)为平面 PCD的法向量, 则由 00n PDn PC ,得 00102 1 0yx ,则 n =(12, -1,

19、1). 设 PB与平面 PCD的夹角为,则 sin =|cos n , PB |= n PBn PB =1 1121 1 1 34 = 33; ( )假设存在 M点使得 BM平面 PCD,设 AMAP=, M(0, y1, z1), 由 ( )知, A(0, 1, 0), P(0, 0, 1), AP =(0, -1, 1), B(1, 1, 0), AM =(0, y1-1, z1), 则有 AM AP ,可得 M(0, 1-, ), BM =(-1, -, ), BM平面 PCD, n =(12, -1, 1)为平面 PCD 的法向量, BM n =0,即 -12+ + =0,解得 =14

20、. 综上,存在点 M,即当 14AMAP时, M点即为所求 . 18.设函数 f(x)=xea-x+bx,曲线 y=f(x)在点 (2, f(2)处的切线方程为 y=(e-1)x+4, ( )求 a, b的值; ( )求 f(x)的单调区间 . 解析: ( )求函数的导数,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的切线斜率以及 f(2),建立方程组关系即可求 a, b的值; ( )求函数的导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和导数之间的关系即可求 f(x)的单调区间 . 答案: ( ) y=f(x)在点 (2, f(2)处的切线方程为 y=(e-1)x+4, 当 x=2时, y=2(e-1)+4=2e+2,即 f(2)=2

21、e+2, 同时 f (2)=e-1, f(x)=xea-x+bx, f (x)=ea-x-xea-x+b, 则 2222 2 2 2 22 2 1aaaf e b ef e e b e ,即 a=2, b=e. ( ) a=2, b=e; f(x)=xe2-x+ex, f (x)=e2-x-xe2-x+e=(1-x)e2-x+e, f (x)=-e2-x-(1-x)e2-x=(x-2)e2-x, 由 f (x) 0得 x 2,由 f (x) 0得 x 2, 即当 x=2时, f (x)取得极小值 f (2)=(1-2)e2-2+e=e-1 0, f (x) 0恒成立,即函数 f(x)是增函数,

22、即 f(x)的单调区间是 (-, + ). 19. 已知椭圆 C: 22xyab=1(a 0, b 0)的离心率为 32, A(a, 0), B(0, b), O(0, 0), OAB的面积为 1. ( )求椭圆 C的方程; ( )设 P是椭圆 C上一点,直线 PA与 y轴交于点 M,直线 PB与 x轴交于点 N.求证: |AN| |BM|为定值 . 解析: ( )运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结合 a, b, c的关系,解方程可得a=2, b=1,进而得到椭圆方程; ( )设椭圆上点 P(x0, y0),可得 x02+4y02=4,求出直线 PA 的方程,令 x=0,求得 y, |

23、BM|;求出直线 PB 的方程,令 y=0,可得 x, |AN|,化简整理,即可得到 |AN| |BM|为定值 4. 答案: ( )由题意可得 e= 32ca, 又 OAB的面积为 1,可得 12ab=1,且 a2-b2=c2,解得 a=2, b=1, c= 3 , 可得椭圆 C的方程为 2 24x y=1; ( )设椭圆上点 P(x0, y0), 可得 x02+4y02=4, 直线 PA: y=00 2yx (x-2),令 x=0,可得 y= 002 2yx ,则 |BM|=|1+ 002 2yx |; 直线 PB: y=y0-1x0x+1,令 y=0,可得 x=-x0y0-1,则 |AN|

24、=|2+00 1xy |. 可得 |AN| |BM|=|2+00 1xy | |1+ 002 2yx | = 2002221xy= 220 0 0 0 0 00 0 0 04 4 4 4 822x y x y x yx y x y = 0 0 0 00 0 0 08 4 4 822x y x yx y x y =4, 即有 |AN| |BM|为定值 4. 20.设数列 A: a1, a2, aN (N 2).如果对小于 n(2 n N)的每个正整数 k 都有 ak an,则称 n是数列 A的一个“ G时刻”,记 G(A)是数列 A的所有“ G时刻”组成的集合 . ( )对数列 A: -2, 2

25、, -1, 1, 3,写出 G(A)的所有元素; ( )证明:若数列 A中存在 an使得 an a1,则 G(A) ; ( )证明:若数列 A满足 an-an-1 1(n=2, 3, N),则 G(A)的元素个数不小于 aN-a1. 解析: ( )结合“ G时刻”的定义进行分析; ( )可以采用假设法和递推法进行分析; ( )可以采用假设法和列举法进行分析 . 答案: ( )根据题干可得, a1=-2, a2=2, a3=-1, a4=1, a5=3, a1 a2满足条件, 2满足条件,a2 a3不满足条件, 3不满足条件, a2 a4不满足条件, 4不满足条件, a1, a2, a3, a4

26、,均小于 a5,因此 5满足条件,因此 G(A)=2,5. ( )因为存在 an a1,设数列 A中第一个大于 a1的项为 ak,则 ak a1 ai,其中 2 i k-1,所以 k G(A), G(A) ; ( )设 A数列的所有“ G时刻”为 i1 i2 L ik, 对于第一个“ G时刻” i1,有1ia a1 ai(i=2, 3, L, i1-1),则1ia-ai1ia-1ia-1 1. 对于第二个“ G时刻” i1,有 ai21ia ai(i=2, 3, L, i1-1),则2ia-1ia2ia-2ia-1 1. 类似的3ia-2ia 1,kia-kia-1 1. 于是, k (kia-kia-1)+(kia-1-kia-2)+L+(2ia-1ia)+(1ia-a1)=kia-a1. 对于 aN,若 N G(A),则kia=aN. 若 N-G(A),则 aNkia,否则由 (2)知kia,kia+1, L, aN,中存在“ G时刻”与只有 k个“ G时刻”矛盾 .从而 kkia-a1 aN-a1.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