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 1.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为 361 000 000平方千米,数字 361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 A.36.1 107 B.0.361 109 C.3.61 108 D.3.61 107 解析: 361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61 108. 答案: C. 2. 已知实数 a、 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 A.a b 0 B.a+b 0 C.|a| |b| D.a-b 0 解析:根据点 a、 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 1 a 2, -1 b
2、 0, ab 0, a+b 0, |a| |b|, a-b 0. 答案: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解析: A、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故本选项错误; C、两组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 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正确 . 答案: D. 4. 当 0 x 1时, x2、 x、 1x的大小顺序是 ( ) A.x2 x 1xB.1x x x2 C.1x x2
3、 x D.x x2 1x解析:当 0 x 1时, 在不等式 0 x 1的两边都乘上 x,可得 0 x2 x, 在不等式 0 x 1的两边都除以 x,可得 0 1 1x, 又 x 1, x2、 x、 1x的大小顺序是: x2 x 1x. 答案: A. 5. 一个盒子装有除颜色外其它均相同的 2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现从中任取 2 个球,则取到的是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概 率为 ( ) A.25B.23C.35D.310解析:画树状图得: 共有 20种等可能的结果,取到的是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有 12种情况, 取到的是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概率为: 12 320 5. 答案: C. 6. 由若干边长
4、相等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有 ( )个 . A.5 B.6 C.7 D.8 解析:综合三视图可知,这个几何体的底层应该有 2+1+1+1=5个小正方体, 第二层应该有 2个小正方体, 因此搭成这个几何体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5+2=7个 . 答案: C. 7.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个 . A.1 B.2 C.3 D.4 解析:第 2个、第 4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共 2个 . 答案: B. 8. 如图,从 1= 2 C= D A= F 三个条件中选出两个作为已知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所组成的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5、) A.0 B.1 C.2 D.3 解析:如图所示: 当 1= 2, 则 3= 2, 故 DB EC, 则 D= 4, 当 C= D, 故 4= C, 则 DF AC, 可得: A= F, 即 ; 当 1= 2, 则 3= 2, 故 DB EC, 则 D= 4, 当 A= F, 故 DF AC, 则 4= C, 故可得: C= D, 即 ; 当 A= F, 故 DF AC, 则 4= C, 当 C= D, 则 4= D, 故 DB EC, 则 2= 3, 可得: 1= 2, 即 , 故正确的有 3个 . 答案: D. 9. 已知 A(x1, y1)、 B(x2, y2)、 C(x3, y3)是
6、反比例函数 y=2x上的三点,若 x1 x2 x3, y2y1 y3,则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 ) A.x1 x2 0 B.x1 x3 0 C.x2 x3 0 D.x1+x2 0 解析:反比例函数 y=2x中, 2 0, 在每一象限内,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 x1 x2 x3, y2 y1 y3, 点 A, B在第三象限,点 C在第一象限, x1 x2 0 x3, x1 x2 0. 答案: A. 10. 若 x0是方程 ax2+2x+c=0(a 0)的一个根,设 M=1-ac, N=(ax0+1)2,则 M与 N的大小关系正确的为 ( ) A.M N B.M=N C.M N D.不确定 解
7、析: x0是方程 ax2+2x+c=0(a 0)的一个根, ax02+2x0+c=0,即 ax02+2x0=-c, 则 N-M=(ax0+1)2-(1-ac) =a2x02+2ax0+1-1+ac =a(ax02+2x0)+ac =-ac+ac =0, M=N. 答案: 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 分 ) 11. 函数 y= 21x 的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由题意得, 2x-1 0, 解得 x 12. 答案: x 12. 12. 若 am=2, an=8,则 am+n=_. 解析: am=2, an=8, am+n=am an=16. 答案: 1
8、6. 13. 甲乙两人进行飞镖比赛,每人各投 5次,所得平均环数相等,其中甲所得环数的方差为15,乙所得环数如下: 0, 1, 5, 9, 10,那么成绩较稳定的是 _(填“甲”或“乙” ). 解析:计算出乙的平均数和方差后,与甲的方差比较后,可以得出判断 . 答案:甲 . 14. 如图,在 ABC中, A=40, D点是 ABC和 ACB角平分线的交点,则 BDC=_. 解析: D点是 ABC 和 ACB角平分线的交点, 有 CBD= ABD=12 ABC, BCD= ACD=12 ACB, ABC+ ACB=180-40=140, OBC+ OCB=70, BOC=180-70=110 .
9、 答案: 110 . 15. 如图,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再连接图中间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按这样的方法进行下去,第 n 个图形中共有三角形的个数为_. 解析:第是 1个三角形, 1=4 1-3; 第是 5个三角形, 5=4 2-3; 第是 9个三角形, 9=4 3-3; 第 n个图形中共有三角形的个数是 4n-3. 答案: 4n-3. 16. 一艘轮船在小岛 A 的北偏东 60方向距小岛 80 海里的 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 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 45的 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 _海里 /小时 . 解 析:如图所示: 设该船行驶的速度为 x 海里 /时, 3
10、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 45的 C处, 由题意得: AB=80海里, BC=3x海里, 在直角三角形 ABQ中, BAQ=60, B=90 -60 =30, AQ=12AB=40, BQ= 3 AQ=40 3 , 在直角三角形 AQC中, CAQ=45, CQ=AQ=40, BC=40+40 3 =3x, 解得: x= 40 4 33. 即该船行驶的速度为 40 4 33海里 /时 . 答案: 40 4 33. 17. 如图,在矩形 ABCD中, AB=5, BC=10 3 ,一圆弧过点 B和点 C,且与 AD 相切,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_. 解析:设圆弧的圆心为 O,与 AD 切于 E,
11、连接 OE 交 BC于 F,连接 OB、 OC, 设圆的半径为 x,则 OF=x-5, 由勾股定理得, OB2=OF2+BF2, 即 x2=(x-5)2+(5 3 )2, 解得, x=5, 则 BOF=60, BOC=120, 则阴影部分面积为:矩形 ABCD的面积 -(扇形 BOCE的面积 - BOC的面积 ) = 21 2 0 1 01 0 5 1 0 536 13320 =75 3 1003. 答案: 75 3 1003. 18. 直线 y=kx+b 与抛物线 y=14x2交于 A(x1, y1)、 B(x2, y2)两点,当 OA OB 时,直线 AB恒过一个定点,该定点坐标为 _.
12、解析:直线 y=kx+b 与抛物线 y=14x2交于 A(x1, y1)、 B(x2, y2)两点, kx+b=14x2, 化简,得 x2-4kx-4b=0, x1+x2=4k, x1x2=-4b, 又 OA OB, 22121 2 1 2 1 21 2 1 2 1 200 4 10 0 1 6 111446xxy y y y x x bx x x x x x , 解得, b=4, 即直线 y=kx+4,故直线恒过顶点 (0, 4). 答案: (0, 4).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共 66分 ) 19. 计算 ( 2 +1)2- 0-|1- 2 | 解析: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零
13、指数幂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求出答案 . 答案:原式 =2+2 2 +1-1-( 2 -1) =2+2 2 - 2 +1 =3+ 2 . 20. 已知 a+b=3, ab=2,求代数式 a3b+2a2b2+ab3的值 . 解析:先提取公因式 ab,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 答案: a3b+2a2b2+ab3 =ab(a2+2ab+b2) =ab(a+b)2, 将 a+b=3, ab=2代入得, ab(a+b)2=2 32=18. 故代数式 a3b+2a2b2+ab3的值是 18. 21. 关于 x的两个不等式 32xa 1与 1-3x 0 (1)若
14、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求 a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都是的解,求 a的取值范围 . 解析: (1)求出第二个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第一个不等式的解集,由解集相同求出 a 的值即可; (2)根据不等式的解都是的解,求出 a的范围即可 . 答案: (1)由得: x 23a, 由得: x 13, 由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相同,得到 2133a , 解得: a=1; (2)由不等式的解都是的解,得到 23a 13, 解得: a 1. 22. 某车间计划加工 360个零件,由于技术上的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 20%,结果提前 10 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解析:关键描述语
15、为:“提前 10天完成任务”;等量关系为:原计划天数 =实际生产天数 +10. 答案:设原计划每天能加工 x个零件, 可得: 3 6 0 3 6 0 101 .2xx, 解得: x=6, 经检验 x=6是原方程的解, 答:原计划每天能加工 6个零件 . 23. 为了了解某学校初四年纪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该学校初四年级 m名同学,对其每周平均课外阅读时间进行统计,绘制了如下条形统计图 (图一 )和扇形统计图 (图二 ): (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求 m值 . 求扇形统计图中阅读时间为 5小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 补全条形统计图 . (2)直接写出这组数据的众数、
16、中位数,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 解析: (1)根据 2 小时所占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确定其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根据条形统计图中 2小时的人数求得 m的值; 求得总人数后减去其他小组的人数即可求得第三小组的人数; (2)利用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及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确定即可 . 答案: (1)课外阅读时间为 2小时的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90, 其所占的百分比为 90 1360 4, 课外阅读时间为 2小时的有 15 人, m=15 14=60; 第三小组的频数为: 60-10-15-10-5=20, 补全条形统计图为: (2)课外阅读时间为 3小时的 20 人,最多, 众数为 3小时; 共 60
17、人,中位数应该是第 30和第 31人的平均数,且第 30和第 31人阅读时间均为 3小时, 中位数为 3小时; 平均数为: 1 0 1 1 5 2 2 0 3 1 0 4 5 560 2.92小时 . 24. 如图,在菱形 ABCD 中, G 是 BD 上一点,连接 CG 并延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交 AD于点 E. (1)求证: AG=CG. (2)求证: AG2=GE GF. 解析: (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 AB CD, AD=CD, ADB= CDB,推出 ADG CD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EAG= DCG,等量代换得到 EAG=
18、 F,求得 AEG FGA,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1)四边形 ABCD是菱形, AB CD, AD=CD, ADB= CDB, F FCD, 在 ADG与 CDG中, A D C DA D G C D GD G D G , ADG CDG, EAG= DCG, AG=CG; (2) ADG CDG, EAG= F, AGE= AGE, AEG FGA, AG EGFG AG, AG2=GE GF. 25. 如图, P1、 P2是反比例函数 y=kx(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点 A1的坐标为 (4,0).若 P1OA1与 P2A1A2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点 P1、 P2为直角顶
19、点 .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2)求 P2的坐标 . 根据图象直接写出在第一象限内当 x满足什么条件时,经过点 P1、 P2的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 y=kx的函数值 . 解析: (1)先根据点 A1的坐标为 (4, 0), P1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 P1的坐标,再代入反比例函数求解; (2)先根据 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将 P2的坐标设为 (4+a, a),并代入反比例函数求得 a的值,得到 P2的坐标;再根据 P1的横坐标和 P2的横坐标,判断 x的取值范围 . 答案: (1)过点 P1作 P1B x轴,垂足为 B 点 A1的坐标为 (4, 0), P1
20、O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B=2, P1B=12OA1=2 P1的坐标为 (2, 2) 将 P1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 y=kx(k 0),得 k=2 2=4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4x(2)过点 P2作 P2C x轴,垂足为 C P2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2C=A1C 设 P2C=A1C=a,则 P2的坐标为 (4+a, a) 将 P2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y=4x,得 a= 44 a,解得 a1=2 2 -2, a2=-2 2 -2(舍去 ) P2的坐标为 (2+2 2 , 2 2 -2) 在第一象限内,当 2 x 2+2 2 时,一次函数的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
21、26.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已知原有蓄水量 y1(万m3)与干旱持续时间 x(天 )的关系如图中线段 l1所示,针对这种干旱情况,从第 20天开始向水库注水,注水量 y2(万 m3)与时间 x(天 )的关系如图中线段 l2所示 (不考虑其它因素 ). (1)求原有蓄水量 y1(万 m3)与时间 x(天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 x=20时的水库总蓄水量 . (2)求当 0 x 60时,水库的总蓄水量 y(万 m3)与时间 x(天 )的函数关系式 (注明 x的范围 ),若总蓄水量不多于 900万 m3为严重干旱,直接写出发生严重干旱时 x的范围 . 解析: (
22、1)根据两点的坐标求 y1(万 m3)与时间 x(天 )的函数关系式,并把 x=20代入计算; (2)分两种情况:当 0 x 20时, y=y1,当 20 x 60时, y=y1+y2;并计算分段函数中y 900时对应的 x的取值 . 答案: (1)设 y1=kx+b, 把 (0, 1200)和 (60, 0)代入到 y1=kx+b得: 120060 0bkb解得 201200kb, y1=-20x+1200 当 x=20时, y1=-20 20+1200=800, (2)设 y2=kx+b, 把 (20, 0)和 (60, 1000)代入到 y2=kx+b中得: 2 0 06 0 1 0 0
23、 0kbkb解得 25500kb, y2=25x-500, 当 0 x 20 时, y=-20x+1200, 当 20 x 60时, y=y1+y2=-20x+1200+25x-500=5x+700, y 900,则 5x+700 900, x 40, 当 y1=900时, 900=-20x+1200, x=15, 发生严重干旱时 x的范围为: 15 x 40. 27. 如图,在 Rt ABC 中, C=90,以 BC 为直径的 O交斜边 AB 于点 M,若 H是 AC的中点,连接 MH. (1)求证: MH 为 O的切线 . (2)若 MH=32, tan ABC=34,求 O的半径 . (
24、3)在 (2)的条件下分别过点 A、 B作 O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 D, AD 与 O相切于 N点,过N点作 NQ BC,垂足为 E,且交 O于 Q点,求线段 NQ的长度 . 解析: (1)连接 OH、 OM,易证 OH是 ABC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可证明 COH MOH,所以 HCO= HMO=90,从而可知 MH 是 O的切线; (2)由切线长定理可知: MH=HC,再由点 M是 AC的中点可知 AC=3,由 tan ABC=34,所以 BC=4,从而可知 O的半径为 2; (3)连接 CN, AO, CN与 AO相交于 I,由 AC、 AN是 O的切线可知 AO CN,利用等面积可
25、求出可求得 CI 的长度,设 CE 为 x,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CE 的长度,利用垂径定理即可求得 NQ. 答案: (1)连接 OH、 OM, H是 AC的中点, O是 BC的中点, OH是 ABC的中位线, OH AB, COH= ABC, MOH= OMB, 又 OB=OM, OMB= MBO, COH= MOH, 在 COH与 MOH中, O C O MC O H M O HO H O H , COH MOH(SAS), HCO= HMO=90, MH是 O的切线; (2) MH、 AC 是 O的切线, HC=MH=32, AC=2HC=3, tan ABC=34, 34ACBC,
26、BC=4, O的半径为 2; (3)连接 OA、 CN、 ON, OA与 CN相交于点 I, AC与 AN都是 O的切线, AC=AN, AO 平分 CAD, AO CN, AC=3, OC=2,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AO= 13 , 12AC OC=12AO CI, CI=6 1313, 由垂径定理可求得: CN=12 1313, 设 OE=x, 由勾股定理可得: CN2-CE2=ON2-OE2, 14413-(2+x)2=4-x2, x=1013, CE=1013,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 EN=2413, 由垂径定理可知: NQ=2EN=4813. 28. 若两条抛物线的顶点相同,则称它们为
27、“友好抛物线”,抛物线 C1: y1=-2x2+4x+2与 C2:u2=-x2+mx+n为“友好抛物线” . (1)求抛物线 C2的解析式 . (2)点 A是抛物线 C2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过 A作 AQ x轴, Q为垂足,求 AQ+OQ 的最大值 . (3)设抛物线 C2的顶点为 C,点 B的坐标为 (-1, 4),问在 C2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M,使线段 MB绕点 M逆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MB,且点 B恰好落在抛物线 C2上?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 解析 : (1)先求得 y1顶点坐标,然后依据两个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相同可求得 m、 n的值; (2)设 A(a, -a
28、2+2a+3).则 OQ=x, AQ=-a2+2a+3,然后得到 OQ+AQ与 a的函数关系式,最后依据配方法可求得 OQ+AQ 的最值; (3)连接 BC,过点 B作 B D CM,垂足为 D.接下来证明 BCM MDB,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C=MD, CM=B D,设点 M的坐标为 (1, a).则用含 a的式子可表示出点 B的坐标,将点 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 a的值,从而得到点 M的坐标 . 答案: (1) y1=-2x2+4x+2=-2(x-1)2+4, 抛物线 C1的顶点坐标为 (1, 4). 抛物线 C1:与 C2顶点相同, 12m=1, -1+m+n=4. 解得
29、: m=2, n=3. 抛物线 C2的解析式为 u2=-x2+2x+3. (2)如图 1所示: 设点 A的坐标为 (a, -a2+2a+3). AQ=-a2+2a+3, OQ=a, AQ+OQ=-a2+2a+3+a=-a2+3a+3=-(a-32)2+214. 当 a=32时, AQ+OQ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214. (3)如图 2所示;连接 BC,过点 B作 B D CM,垂足为 D. B(-1, 4), C(1, 4),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 BC CM, BC=2. BMB =90, BMC+ B MD=90 . B D MC, MB D+ B MD=90 . MB D= BMC. 在 BCM和 MDB中, M B D B M CB C M M D BB M M B , BCM MDB . BC=MD, CM=B D. 设点 M的坐标为 (1, a).则 B D=CM=4-a, MD=CB=2. 点 B的坐标为 (a-3, a-2). -(a-3)2+2(a-3)+3=a-2. 整理得: a2-7a-10=0. 解得 a=2,或 a=5. 当 a=2时, M的坐标为 (1, 2), 当 a=5时, M的坐标为 (1, 5). 综上所述当点 M的坐标为 (1, 2)或 (1, 5)时, B恰好落在抛物线 C2上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