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北京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 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分 ) 1.(1 分 )下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 答案: B。 2.(1 分 )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 A.Mg B.Ag C.Cu D.Zn 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2、、 Ag、 Pt、Au;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镁、银、铜、锌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 答案: A。 3.(1 分 )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 A.米饭 B.黄瓜 C.牛肉 D.苹果 解: A、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答案: 项错误 。 B、黄瓜中富含维生素, 答案: 项错误 。 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项正确 。 D、苹果中富含维生素,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C。 4.(1 分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A.木炭 B.甲烷 C.蜡烛 D.红磷 解: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3、,而不是白烟, 答案: 项错误 。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不是白烟, 答案: 项错误 。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烟, 答案: 项错误 。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答案: 项正确 。 答案: D。 5.(1 分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 A.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解: 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 答案: B。 6.(1 分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 A.塑料瓶 B.纯棉衣服 C.玻璃杯 D.羊毛围巾 解: A、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4、,正确; B、纯棉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D、羊毛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答案: A。 7.(1 分 )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解: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可用作建筑材料 。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答案: 项错误 。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 答案: 项正确 。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答案: 项错误 。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B。 8.(1 分 )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 A.钙 B.铁 C.锌 D.碘 解: A、钙主要
5、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应摄入足够量的钙; 答案 : 项正确 。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 答案: 项错误 。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答案: 项错误 。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A。 9.(1 分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解: A、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气味,
6、用闻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三种气体均不能产生明显现象,无法完成鉴别 。 C、因为三种气体都没有颜色,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此项错误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三瓶气体中,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没有变化的是空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不同,方法简单,故此项正确 。 答案: D。 10.(1 分 )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 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 A. 液体肥皂 B. 西瓜汁 C. 酱油 D. 柠檬 解:液体肥皂的 pH 大于 7,呈碱性,正确; B、西瓜汁的 pH 小于 7,呈酸性,错误; C、酱油的 pH 小于 7,呈酸性,错误; D、柠檬
7、的 pH 小于 7,呈酸性,错误; 答案: A。 11.(1 分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 )来源 :Z xx k.Com A.分子的质量变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 答案: 项错误 。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 答案: 项错误 。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 答案: 项正确 。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由原子构成无
8、关,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C。 12.(1 分 )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是 ( ) A.喷漆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 C.制成不锈钢 D.存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解: A、喷漆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 B、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能使铁制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够防止生锈; C、制成不锈钢能够改变铁制品的结构,能够防止生锈; D、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能够和水与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 。 答案: D。 13.(1 分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牛奶 C.食盐 D.植物油 解: 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 A 错
9、; 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 B 错;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C 正确;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 D 错 。 答案: C。 14.(1 分 )下列物质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 A.木炭 B.浓盐酸 C.石灰石 D.氯化钠 解: A、木炭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故错误; B、浓盐酸会挥发氯化氢气体而使溶液变稀,需要密封保存,故正确; C、石灰石在空气中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故错误; D、氯化 钠在空气中很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故错误; 答案: B。 15.(1 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10、是 ( ) A. 稀释浓硫酸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过滤 解: A、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 。 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 故本选项错误; 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塞要倒置,以防污染药品,故本选项错误; 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是 “ 左物右码 ” ,故本选项正确; D、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故本选项错误; 答案: C。 16.(1 分 )
11、下列符 号能表示 2 个氧分子的是 ( ) A.O2 B.2O C.2 O2 D.2O2 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 2 个氧分子可表示为: 2O2。 A、 O2可表示 1 个氧分子, 答案: 项错误 。 B、 2O 可表示 2 个氧原子, 答案: 项错误 。 C、 2O2可表示 2 个氧分子, 答案: 项正确 。 D、 2O2 可表示 2 个氧离子,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C。 17.(1 分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解: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有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
12、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 A、潮汐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答案: 项不符合题意 。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答案: 项不符合题意 。 C、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 答案: 项不符合题意 。 来源 :Z|xx|k.Com D、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 答案: 项符合题意 。 答案: D。 18.(1 分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2P+5O2 P2O5 B.2KMnO4 K2MnO4+MnO2+O2 C.2CO+O22CO 2 D.H2SO4+NaOHNaSO 4+H2O 解: A.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是: 4P+5O2 2P2O5; B.反应方程
13、式完全正确; C.没有正确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是: 2CO+O2 2CO2; D.生成物硫酸钠的化学式错误,正确的是: H2SO4+2NaOH=Na2SO4+2H2O。 答案: B。 19.(1 分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干冰用作冷冻剂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解: A、干冰用作冷冻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原理,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 项正确; 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的酸性,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 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答案: 项错误; D、生石灰用作干燥 剂,是生
14、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不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 项错误; 答案: A 20.(1 分 )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 干燥 CO2 B. 收集 O2 C. 验证 CO2性质 D. 监控气体流速 解: A、酸性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气体 CO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 “ 短进长出 ”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验证了 CO2与 H2O 反应生成H2CO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由流体的流速大小可知流体的压强大小 。 图示中,在气体和
15、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1.(1 分 )金属钛 (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 。 以金红石 (主要成分是 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 主要有: 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 氯气 (Cl2),得到 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 Mg和 TiCl4 反应得到 Ti 和 MgCl2。 下列说法不 。 正确的是 ( ) A. 中的反应 TiO2+C+2Cl2 TiCl4+CO2 B. 中的稀有气体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C. 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D.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 O2反应 解:
16、 A、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 Cl2,得到 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知道反应物是二氧化钛和焦炭、氯气,产物是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会参与化学反应,常做保护气,用来隔绝空气,故说法正确; C、 Mg 和 TiCl4 反应得到 Ti 和 MgCl2,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故事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 D、金属钛 (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说明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故说法正确; 答案: 项为: A。 22.(1 分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 NaCl
17、 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 Fe、 Cu、 Al 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 CuSO4 溶液,铜丝浸入 AgNO3 溶液 C 除去铁制品上的铁锈 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D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蒸发 A.A B.B C.C D.D 解: A、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不能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验证 NaCl 溶液中混有盐酸,故 A 错误; B、铁丝浸入 CuSO4 溶液,铁丝表面会有铜析出,说明金属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丝浸入 AgNO3 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析出,说明金属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从而比较出
18、Fe、 Cu、 Al 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 B 正确; C、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同时稀硫酸也能和铁反应生成硫 酸亚铁和氢气,所以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故 C 错误; D、用过滤的方法去除难溶性的杂质,所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将粗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故 D 错误 。 答案: B。 23.(1 分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来源 :学 .科 .网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 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 3
19、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 。 A、由丙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丙的化学式是 CH3OH,相对原子质量是: 12+14+16=32 、故 A 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1。 故 B 错误; 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每 4 个反应物的分子生成了 2 个生成物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了变化 。 故 C 错误; D、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4: (312 )=22: 3,故 D 正确 。 答案: D。 24.(1 分 )a、
20、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5 时, a、 b 的溶解度均为 20g 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 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将 30 时 a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15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向 100g 水中加入 20ga 和 b,升温至 30 ,所得溶液均 为饱和溶液 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15 时, a、 b 的溶解度均为 20g,故 A 正确; B、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加水或升温均可使 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B 正确; C、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 30 时 a 的饱和溶液降
21、温至 15 ,没有晶体析出,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 C 正确; D、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向 100g 水中加入 20gab,升温至 30 ,所得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D 错误 。 答案: D。 25.(1 分 )已知: Ca(HCO3 )2 CaCO3+CO2+H 2O。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 Ca(HCO3)2 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该过程的 CaCO3 不分解 ),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A.A B.B C.C D.D 解: A、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固体质量减少,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
22、不再变化,故 A 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 C、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增大,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在变化,故 C 错误; D、加热碳酸氢钙反应后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当碳酸氢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不再生成,故 D 正确 答案: C 二、填空题 (共 5 个小题,共 30 分 ) 26.(6 分 )铝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 。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 _元素 。 答案:金属 (2)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 解析: 由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是 13,根据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数可知,其原子的核
23、外电子数为 13。 答案: 13 (3)铝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 Al2O3存在, Al2O3属于 _(填字母序号 )。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解析: Al2O3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 答案: B (4)工业用电解熔融 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 4Al+3O2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_反应 。 解析: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 答案:分解 (5)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 导热 性 。 解析: 铝可制成蒸锅,主要利用铝的延展性和导热性 。 答案:导热 (6)药品 “ 氢氧
24、化铝 Al(OH)3” 片剂能与胃酸 (主要成分为盐酸 )发生中和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解析: 反应物为氢氧化铝和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 3+3H2O。 答案: Al(OH)3+3HClAlCl 3+3H2O 27.(6 分 )水是生命之源 。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_、过滤水中的杂质 。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 答案 :吸附 (2)生活中常用 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解析: 硬水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的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 答案 :肥皂水 (3)电解水实
25、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 成的气体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 答案 :氧气 2H2O 2H2+O 2 (4)配制 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 水的质量分别为_、 _,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 _。 解析: 配制 5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为: 500g10%=5og ,需要水的质量为 500g 50g=450g;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 。 答案 : 50g 450g 溶解 28.(6 分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 (1)化
26、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 CO2。 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CH4 +2O2 CO2 +2H2O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 。 二氧化硅 (SiO2)能用于制造 CO2分离膜 。 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 (如图 1 所示 ),转化为可作氮肥的 NH4HCO3。 SiO 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_。 NH 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 解析: 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 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x, 由化学式为 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则 x+( 2)2=0 解得 x=+4; NH 4
27、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7.7% 。 答案: +4 17.7% (3)CO2形成的超临界 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 ( C8H8O3)。 香兰素由 _3 种元素组成 。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_变化 。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_。 解析: 香兰素含有 C、 H、 O 3 种元素;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根据图示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CO2,无水乙醇 。 答案: C , H, O 物理 CO 2,无水乙醇 29.(6 分 )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
28、金的是 _(填字母序号,下同 )。 A.青花瓷瓶 B.橡胶充气艇 C.不锈钢锅 解析: 青花瓷瓶属于硅酸盐材料;橡胶充气艇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不锈钢锅属于合金 。 答案: C (2)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_(填 “ 纯净物 ” 或 “ 混 合物 ” )。 解析: 生铁是常用的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故生铁属于混合物 。 答案:混合物 (3)黄铜是铜锌合金,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 (如图 1 所示 ),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_。 图 1 解析: 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 答案: 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4)黄铜渣中约含
29、Zn 7%、 ZnO 31%、 Cu 50%、 CuO 5%,其余为杂质 。 处理黄铜渣 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图 2(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 ): 图 2 已知: ZnO+H2SO4ZnSO 4+H2O; CuO+H2SO4CuSO 4+H2O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a. 、 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溶液 A 中 ZnSO4 的质量大于 CuSO4 c.溶液 A 的质量小于溶液 B d.溶液 C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 B。 解析: 由于锌排在氢和铜的前面,故锌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SO4+Zn=ZnSO4+H2
30、 ; CuSO4+Zn=ZnSO4+Cu。 由图可知,操作 过滤后得铜,操作 过滤是除去锌; 因氧化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铜,故溶液 A 中硫酸锌的质量大于硫酸铜; 溶液 A 加入锌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SO4+Zn=ZnSO4+H2 ; CuSO4+Zn=ZnSO4+Cu;对于反应 H2SO4+Zn=ZnSO4+H2 分析可知,每 65 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出来 2份质量的氢气,使得溶液质量增加,对于反应 CuSO4+Zn=ZnSO4+Cu 来说,每 65 份质量的锌进入溶液,从溶液中析出 64 份质量的铜,也使得溶液质量减小;故溶液 A 的质量小于溶液 B; 溶液 C 为饱和溶
31、液,质量分数达到同温度下的最大值,故 d 错误 。 答案: H 2SO4+Zn=ZnSO4+H2 CuSO4+Zn=ZnSO4+Cu a , b, c 30.(6 分 )下列字母 A 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 2 3 种元素组成 。 (1)A 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无色酚酞溶液遇 A 的稀溶液变红, A 的俗称是_。 解析: 根据 A 的性质易潮解,稀液呈碱性,可推断出 A 是 NaOH。 答案: 火碱 (烧碱,苛性钠 ) (2)红色粉末 B 与气体 C 反应得到黑色粉末,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红色粉末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单质的铁和
32、二氧化碳,注意 C 不能是氢气,因为题目要求是 2 3 种元素组成 。 答案: Fe2O3+3CO 2Fe+3CO2 (3)D 和 E 均含两种元素 。 如图所示,将 D 的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变黄,有气泡产生;烧杯中聚集的肥皂泡能被点燃 。 E 中含有的元素是 _,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由溶液变黄 可知反应物中含有铁元素且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有气泡产生且可燃,判断生成了氢气且发生的是置换反应,说明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推断是生锈的铁与 D稀盐酸反应 。 答案: Fe, O Fe+2HCl=FeCl2+H2 , Fe2O3+6HCl=2FeCl3+3H2O (4)F
33、、 G、 H 分别与 D 的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 。 将 F 的溶液与 G 的溶液混合,生成 白色沉淀 H。 F 与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根据三者与 D 盐酸溶液反应均有水生成可知,反应物应该是碱和碳酸盐, F、 G、 H 中都含有 O 元素;又由将 F 的溶液与 G 的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 H 可知, H 是碳酸钙,进而得出 F 和 G 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 答案: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三、实验题 (共 3 个小题,共 19 分 ) 31.(6 分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 (1)仪器 a 的名称是 _ 。 解析: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34、。 答案: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_(填字母序号,下同 )。 如图 E 所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解析: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铁丝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配平即可 。 答案: C 3Fe+2O2 Fe3O4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 _。 如图 F 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 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_。 解析: 实验室制取 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35、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 。 答案为: CaCO3+2HCl CaCl2+H2O+CO2 B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且不助燃 32.(6 分 )用如图所示装置, 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 内容 步骤 【实验 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 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 80 的热水, 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
36、塞 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 NaOH 溶液, 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 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 H2O2 溶液 推入适量 H2O2 溶液 (1)H2O2稀溶液与 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解析: H2O2稀溶液与 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 。 答案: 2H2O2 2H2O+O2 (2)实验 1中,推入 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_; 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_。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 O2接触;推入 H2O2溶液后,生成氧气
37、,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 答案: 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O2接触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3)实验 2 中,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_。 解析: 实验 2 中,推入 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 答案:
38、 助燃性 先变大,一段时间后变小 33.(7 分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 【查阅资料】 Na 2CO3+CaCO3CaCO 3+2NaCl 2NaHCO 3 Na2CO3+CO2+H 2O Ca (HCO3)2 易溶于水 。 CaCl 2 溶液分别与 NaHCO3、 Na2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 (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NaHCO3 Na2CO3 0.1% 1% 5% 0.1% CaCl2 0.1% 有浑浊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39、 有沉淀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 1 向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 Na2CO3 和 NaHCO3 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 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 2 向 中加入试剂 a,向 中 加入少量Na2CO3或 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段时间 Na2CO3 受热时 中无明 显现象 NaHCO3 受热时 中出现 浑浊 实验 3 向 中加入试剂 a,向 中 加入少量 5%的 NaHCO3 溶 液,再滴加 5%的 CaCl2 溶 液 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 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 1 中, 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解析:
40、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答案: NaHCO3+HClNaCl+H 2O+CO2 。 (2)实验 2 中,试剂 a 为 _ 。 解析: 本实验是为检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 故实验中的实验步骤是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答案: 澄清的石灰水 (3)实验 3 中, NaHCO3 与 Ca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CaCl2 _+_+_H2O 答案: CaCO3 2NaCl CO2+ 【反思与评价】 (1)实验 2 中,加热 NaHCO3后,试管 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 解析: NaHCO3完全分解时,试管 中残留固体
41、成分为 Na2CO3,没有完全分解时 Na2CO3, NaHCO3。 答案: Na2CO3; Na2CO3, NaHCO3 (2)资料 中, 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_ 。 解析: 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 CO2 量较少, 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 答案: 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 CO2量较少, CO2溶 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用 2 种不同的方法鉴别 Na2CO3和 NaHCO3 固体
42、,实验方案分别为: _。 _。 答案: 各取少量 0.1% 的 NaHCO3 和 Na2CO3 加入等质量的 5%的 CaCl2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3 各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 2 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若观察 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答案: 各取少量 0.1% 的 NaHCO3 和 Na2CO3 加入等质量的 5%的 CaCl2 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3 各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 2 装置中,若观察到
4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四、计算题 (共 2 个小题,共 6 分 ) 34.(3 分 )利用化学反应 2Na+H2 2NaH 收氢气的质量 。 可实现氢气的存储,计算 230g金属钠最多可吸 。 解析 :设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 x, 2Na+H2 2NaH 46 2 230g x =, x=10g, 答案 :可吸收氢气的质量为 10g。 35.(3 分 )某厂烟气中 SO2的平均含量为 0.032g/L,用 780g 硫化钠 (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 该厂烟气中的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5SO2+2H2O4NaHSO 3+3S 。 求理论上得到 NaHSO3溶液的质量 (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 解析 : 2000L 该厂烟气中的 SO2的质量: 2000L0.032g/L= 64g 设生成 S 的质量为 x, 2Na2S+5SO2+2H2O4NaHSO 3+3S 320 96 64g x x=19.2g 溶液质量 64g+780g 19.2g=824.8g。 答案 :得到 NaHSO3 溶液的质量为 824.8g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