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4 ,大小:242.78KB ,
资源ID:199985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1999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34 T 219-2001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pdf)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34 T 219-2001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pdf

1、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 DB34/T 219-2001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培育仔幼蟹的塘口条件、蟹苗的质量、运输、放养、饲养管理和收获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池、土池、温室培育早期蟹苗和常规蟹苗至- 期仔蟹、或幼蟹的技术操作。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 DB34/T082-1993 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规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蟹苗 能适应淡

2、水生活,五日龄以上的中华绒螯大眼幼体,一般 12 万只-15 万只/千克。 3.1.1 常规蟹苗 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发育,四月底至五月初的人繁蟹苗或六月份长江入海河口的天然蟹苗。 3.1.2 早繁蟹苗 通过人工控制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及汊幼变态时间,百较自然水温条件下提前获得的蟹苗(相对于常规蟹苗而言)。 3.2 仔蟹 蟹苗经第一次蜕皮变态成蟹形,谓之期仔蟹;经第二次蜕皮,谓期仔蟹,以此类推。经 20天-60 天育至 2000 只-20000 只/千克的幼体。 3.3 幼蟹 仔蟹继续生长至当年秋冬,育成 100 只-1000 只/千克的幼体。 3.4 性早熟 相对于正常二秋龄成熟、

3、而在一秋龄性腺即发育成熟、副性征完全的现象。 4 水质 符合 GB11607-1989 的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PH 值 7.5-8.5。 5 仔蟹培育 5.1 培育池类型 5.2 水泥池 池为块石或砖砌,池壁及池底水泥抹光面,壁顶倒檐防逃,底铺 5 厘米-10 厘米河砂,池深 1.2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05-18 发布 2001-05-18 实施 DB34/T219-2001 米-1.5 米,面积 30 平方米100 平方米为宜,有保温棚及加温增氧设施,进排水方便。 5.1.2 土池 面积 50 平方米500 平方米,池深 0.8 米1.0 米,底无淤泥,并在池底四周开

4、挖向出水口顷斜、宽 50 厘米、深 30 厘米“回”字形的集蟹沟(图示);池埂用砖、石砌护坡,水泥勾缝、抹面或夯实用塑料薄膜敷护;埂顶建防逃墙,墙体地上 30 厘米-40 厘米,地下 15 厘米,用砖、钙塑板、塑料薄膜制作;有保温棚及加温增氧设施,进排水方便。 5.2 塘口准备 5.2.1 消毒 用 500 克-1000 克/ 立方米(PPM )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水深 10 厘米),结合每 1/15 公顷用敌杀死 30 毫升,彻底清除蛙、鳝、螯虾、杂鱼等敌害生物。 5.2.2 水质 蟹苗下塘前 15 天,按 1 千克/ 平方米施发酵后的人、畜粪,以培养池水中的枝角类、桡足类。也可在专池内培育浮

5、游动物,需时,捞取投喂蟹苗。水深随培育时间由 30 厘米逐渐增至 80 厘米100 厘米,保持透明度 50 厘米左右,进出水口要用 80 目双层网布过滤,以防杂鱼、虾卵、蝌蚪等敌害进入和蟹苗、仔蟹逃逸。 5.2.3 附着隐蔽物 池底每平方米置一捆去叶竹枝,水中部悬挂网片(网目 0.5 厘米),水草覆盖池面 1/31/2。水草品种首选水花生,轮叶黑藻、菹草也可,入池前用 1000 克/ 立方米的生石灰水浸泡 5 小时消毒。 5.2.4 操作台 在水上搭建 60 厘米80 厘米宽的操作台,以方便饲养管理。 5.3 蟹苗放养 5.3.1 蟹苗选购 应首选长江水系的蟹苗,且亲蟹不小于 100 克/ 只

6、。蟹苗五日龄,体呈金黄色,活泼有力。将选定的蟹苗放入自带的仔蟹培育池水中,3 小时内蟹苗无急窜、翻滚,10 小时后基本无死亡,且活动正常,可购买、运输。 5.3.2 运输 多采用蟹苗箱干法运输。运输前将苗箱浸泡,放入干净鲜水草,沥干多余水份,每箱装苗量视运输时间长短而定,一般 30 厘米 40 厘米10 厘米的苗箱可装蟹苗 500 克-750 克。运输途中注意保持温度和湿度,避免风干苗箱、苗体及有害气体的侵害。 5.3.3 放苗 池水温不得低于 16。蟹苗运达,入池前应注意箱内温度与池水温度的差异,两者相差大于 3时,应用池水和洁净的冷热水源,调制成水温适当的水(与苗体温度相差小于 3),缓慢

7、多次淋洒蟹苗,直至蟹苗体温与池水温之差在 3以内,方可将蟹苗箱放入池水中撤盖,苗箱一端沉入水中,使蟹自行散出,并尽量均匀布放。 DB34/T219-2001 5.3.4 放养密度 土池放养密度为 1000 只 1500 只 /平方米,水泥池为 2000 只 20000 只/ 平方米。 5.4 饲养管理 5.4.1 投喂 5.4.1.1 饵料品种 天然饵料:主要有轮虫、枝角类;人工饵料:主要由鱼糜、动物血块、豆粉、豆腐、鸡蛋等加发酵粉蒸制成的蛋羹。 5.4.1.2 投喂方法 期以前,天然饵料与人工饵料相结合,日投喂 8-12 次,投喂总量为蟹苗或仔蟹体重的100%-150%;期以后,日投喂 6-

8、8 次,投喂总量为仔蟹体重的 80%-100%,以人工饵料为主。投喂时要用 20 目网将饵料(蛋羹)搓洗过滤成细小颗粒,兑水稀释成匀浆,均匀泼洒在水草上,池周边多洒。 5.4.2 水质 池水要鲜活清新,溶氧丰富(5 毫克 /升),水温保持在 19-21 ,水位由初期的 30 厘米逐渐加至 80 厘米100 厘米。蟹苗入池至期仔蟹,每日换水量为 30%-50%;期以后,日换水量为50%-100%。平时要注意不断充氧、捞出腐草、及时补充鲜草、清除敌害。 5.5 分池和捕捞 5.5.1 分池 仔蟹在基本变成期后应及时分池,以免密度高相残率过大,育成率下降。此时仔蟹大多附着在水草、网片上,易捕,是分池

9、或出售的有利时机,分池后仔蟹密度控制在 300 500 只/ 平方米。 5.5.2 捕捞方法 5.5.2.1 附着物上捕获 将水草、网片等附着物捞放入大盆中,分离出仔蟹,并将分离出的软壳蟹放回池中继续培育。 5.5.2.2 冲水法 在集蟹沟、集蟹坑中预先铺设网片,用水泵缓缓注入新水,定时停机起网取蟹,反复数次可捕出大部分仔蟹。 6 幼蟹培育 6.1 塘口条件 面积 500 平方米2000 平方米,深 1.5 米 2.0 米,底泥质无淤泥,砖、石砌水泥勾缝、抹面护坡或夯实用塑料薄膜敷设护坡,埂顶建防逃墙,墙外用密眼网建一圈高 80 厘米的防护网,以防鼠、蛙类入池,进出水方便。 6.2 塘口准备

10、使用前 10 天每 1/15 公顷用生石灰 75 千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水深 10 厘米),彻底清除蛙、鳝、螯虾、鼠、杂鱼等敌害生物;过滤注水 80 厘米 100 厘米,移植洁净的水花生、轮叶黑藻、菹草等,水草覆盖面积应占池塘 1/3 以上,用竹杆固定于塘边;沿塘四周大量放置去叶的竹枝把,以增加幼蟹的栖息场所。 6.3 放养 蟹种以期左右的仔蟹为好,每 1/15 公顷放养量为 25000 只 35000 只。放蟹时要注意仔蟹温度与水温的差异,两者相差应3 。在操作时可将仔蟹放入水中迅速提起,反复 2-3 次,使仔蟹适应新水。 6.4 饲养管理 6.4.1 投饵 DB34/T219-2001 根

11、据幼蟹不同的生长时期采取不同的河蟹全价配合饵料。没有配合饵料,前期以杂鱼、螺、蚌、枝角类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 3 4 次,投饵量为蟹体重的 50%60% ;七月中旬以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如豆腐碴、玉米、山芋、南瓜、小麦等,辅以少量动物性饵料,日投 1 2 次,傍晚为主,投饵量小于蟹体重的 30%。 6.4.2 水质 6.4.2.1 换水及水位控制 透明度 35 厘米 40 厘米、PH 值 7.58.5、溶氧量 4 毫克/ 升以上;前期水温低,每 7 天-10 天左右换水一次,随着水温升高,换水次数也要相应增加,每 2 天-3 天换一次,加换水量为塘水总量的 1/3 左右;严格控制水位,前期水

12、深 40 厘米 50 厘米,中后期水深控制在 120 厘米以上。同时,要保持足量的水草。 6.4.2.2 PH 值及水中钙离子的控制 每 10 天15 天或 PH 值低于 7 时,以 15 克/ 立方米(ppm )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 6.4.3 性早熟的控制 在幼蟹培育后期(7 月中旬以后)或幼蟹规格 1000 只-1500 只/ 千克时,水深增至 1.5 米以上,同时以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日投饵量逐渐减至池蟹重的 5%10% ,水草覆盖率 50%70% 。 6.4.4 防敌害 平时要加强巡塘,驱赶和杀灭入塘的蛙、鼠、蛇、鳝等敌害。 6.4.5 越冬管理 6.4.5.1 越冬塘口条件 面积

13、500 平方米2000 平方米有护坡的土池或 100 平方米 500 平方米的水泥池,水深 2 米,塘底无淤泥(清淤、生石灰清塘、铺 5 厘米10 厘米河砂),建有防逃墙及拦网,塘中设置大量蟹巢、去叶竹把等,进排水方便。 6.4.5.2 适时捕捞 当水温达 2022时,及时采取注水法、地笼、干池等方法捕出并入越冬塘。 6.4.5.3 越冬密度 每 1/15 公顷放养 2 万只3 万只。 6.4.5.4 强化培育 越冬前要增加幼蟹的营养积累,以提高越冬的成活率。饵料以鱼、螺、蚌动物性饵料为主,以促使幼蟹后期快速蜕壳长至 200 只 1000 只 /千克。 附加标准: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委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委渔业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永东、孙德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