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IC百91.120.25p 15 华2000-10-17发布11: “.、G/T 18208.3 2000 一一工 乡巴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3: Code for field survey 2001- 05 -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次目3-2000 18208. GB/T E . . . . . . 前言1 . 范围1 l . . . . . 引用标准2 1 . . . . . . . . . . . 定义3 2 . .,. . . ., . . . 现场地震观测4 3 . 地震烈度调查5 4 . . . . . .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6
2、5 . . . . . . . 工程结构震害调查7 6 . . . 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8 7 社会影响调查9 8 . . . .,. 发震构造调查.10 9 发震地质灾害调查. 11 10 . 房屋建筑分类及破坏等级划分附录Al(标准的附录)11 . . . 房屋震窑指数调查表附录A2(标准的附录)11 . 地震时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现场调查表附录A3(标准的附录)12 . . 地震烈度调查表附录A4(标准的附录)13 . .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附录B(标准的附录)14 . . 抽样点各类房屋破坏汇总表(按面积或幢数附录C1(标准的附录)14 .,. . 各类房屋破坏比汇总表附录C2(标准的
3、附录)15 .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砖结构)附录C3(标准的附录16 . .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单层厂房附录C4(标准的附录)16 . 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混凝土结构附录C5(标准的附录)17 生命线工程破坏等级划分-附录D1(标准的附录19 水池或水处理池调查表. 附录D2(标准的附录19 水池破坏调查汇总表.H.附录D3(标准的附录)20 管道调查表. 附录D4(标准的附录)20 管道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5(标准的附录21 水塔调查表 附录D6(标准的附录)21 储气罐调查表. . 附录D7(标准的附录)22 储气罐破坏调查汇总表. . 附录D8
4、(标准的附录22 梁式桥调查表“. 附录D9(标准的附录)23 . . . . . 4、拱桥调查表附录D10(标准的附录)23 . . . .,. . 桥梁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11(标准的附录24 道路调查表附录D12(标准的附录)_; 一-一-24 . . 道路破坏调查汇总表附录D13(标准的附录)而刊1it-ljli-4 、GB/T 18208. 3-2000 附录D14(标准的附录)涵洞调查表. . . . 25 附录D15(标准的附录)设施(供电、通信)调查表. . 25 附录D16(标准的附录)设施供电、通信破坏调查汇总表.“ . .“ 26 附录E(标准的附录)地面变形调查表. .
5、 .“ . . 26 附录F(标准的附录)地震现场调查报告内容“ . . . . 27 E l GB/T 18208.3-2000 前tZf 1=1 本标准是根据历次大地震现场调查工作的经验制定的,同时参考了地震现场科学考察指南(1998)。本标准是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中的第三部分.(地震现场工作系列国家标准包括4部分2第一部分g基本规定g第二部分g建筑物安全鉴定;第三部分调查规范;第四部分:灾害损失评估规范。本标准是以GB/T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为地震烈度的评定依据.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国
6、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尹之i菁、那家全、徐锡伟、陈洪玲、郭恩、栋、顾建华、柳春光、孙景江、周本刚、冀萌新.E 一一一一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G B /T 18208. 3-2000 地震现场工作=部分z调查规范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Part 3: Code for C1eld survey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现场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地震现场调查工作.引用标准2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
7、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7742-1999 中国地震烈度表定义3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地震烈度seismic izItem叮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3.2 等震线isoselsmal contour 在同一次地震影响下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和地面受到的影响程度相同地区周界点的连线,它是地震影响场的一种表示方式.3.3极震区meizoseismal町ea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3. 4 宏观震中macroscoplC eplcentre 极震区的几何中心。3.5 烈度异常区intensity anomaly ar
8、ea 在同一烈度区内少量(一般小于30%)高于或低于本烈度的异常烈度区.3.6地震宏观异常seismic macroscopic anomaly 与地震发生有关的生物、气象,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如地下流体异常、动植物习性异常、气候异常、地象异常等.3.7地下流体异常subsurface fluid anomaly 钻孔、民井、泉水、油气井等中的地下流体(液体或气体)出现的各种物理、化学动态异常变化现象。3.8 动植物习性异常animal and plant behavior anomaly 动、植物一反常态的行为、习性现象。3.9气候异常climatic anomaly 人们直接观察或感受到的气
9、候宏观异常现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10-17批准2001- 05-01实施1 hi-iiJKIlli -Ill-ljjlil-li GB/T 18208.3-2000 3. 10地象异常natural phenomena anomaly 人们观察到的声、光、电、气、火、磁等自然奇异现象。3. 11 发震构造selsmogemc structure 能够产生一定震级地震的、具有明确几何结构形态和物质组成的地质构造。按发震构造的运动学特征或震源力学性质,可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和盲断层一裙皱等。3. 12地震地表破裂带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zone
10、 地震时震源断层错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性质不同的次级断层、地震鼓包、构造裂缝、地震沟槽等组合而成。3. 13砂土液化sand liquefaction 在地震动作用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升高,其抗剪强度或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降低或完全丧失的现象。3.14 地震断层earthquake fault 地震时发生破裂或错动形成的断层,它们是先存断层再次粘滑错动在地表的反映,或者是在一定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而形成的新生断层。现场地震观测4 ll川lfIl飞Jt/lilt4. 1 观测范围现场地震观测在5级和5级以上地震的现场进行;近海和边远地区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工作条件确定观测
11、内容和规模。4.2 观测内容4.2.1 测定余震分布范围、余震震源参数,编制相应的地震目录.4.2.2 跟踪震情发展趋势,预测强余震。4.2.3 观测震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地震系列的发展过程。4.2.4 测定强余震的震源物理参数。4.2.5 测定震源区的介质和应力状态.4.2.6 宜设专项观测项目4.2.6.1 布设场地影响观测台阵g观测地形、地貌、不同场地类别和覆盖层厚度对地震动的影响。4.2.6.2 布设典型建筑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结构反应信息。4.2.6. 3 布设烈度异常观测台阵.4.3 技术要求4.3.1 用于现场观测的地震仪,应是性能稳定、可靠、一致性好、可比性强的便携式地震仪
12、。4.3.2 宜使用三分向、宽频带、大动态的数字地震仪或遥测台网。4. 3. 3 一般观测台网的台问距应不大于10km.极震区要有台站,特别是6级以上大地震的极震区,要有三个以上的数字强震仪台站。4.3.4 对小于6级的地震,台网的台站数宜不少于5个;对于6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10个;对于7级以上的大地震,台站数应大于20个。4.3.5 应测定台站经纬度和高程;一般情况宜用1: 50 000的地形图标定。有条件时,可利用GPS技术进行标定。4. 3. 6 在台站地震仪正式开始记录之前和停止记录时,应分别对其时间服务系统和仪器特性进行标定,并记录在案。4.3.7 应观察、搜集、记录每个台址的地质
13、、地貌资料:必要时,可进行钻探测试。4.3.8 应在中心台站配置可视的实时记录与数据处理系统。4.3.9 应合理设置地震仪的参数。2 二牛GB/T 18208. 3-2000 4. 3. 10 4.4 专项观测台阵和资料分析处理应由专项小组负责。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现场观测报告。5 地震烈度调查5. 1 调查范围r 地震烈度调查在V度及V度以上地区进行;低于V度地区可用通信调查方式固定有感范围g农村以自然村为调查单位,城镇以划分的小区为调查单位。5.2 调查内容地震烈度调查以房屋破坏程度和空间分布为重点,在低烈度区应包括人的感觉和器物的反应,在高烈度区应注意地面破坏和变形、地下水变化等
14、.5.2.1 房屋震害调查房屋震害调查应按房屋建筑类别,将房屋的破坏按附录Al划分五个等级,统计它们的数量和所占总数的比例;并注意调查抗震性能好和差两个极端的房屋震害及建筑材料特殊的房屋的震害。5.2.2 房屋震害指数调查在调查房屋震害同时可进行震害指数调查。应先根据房屋破坏等级按附录Al确定房屋的震害指数,再求一个自然衬或小区的综合震害指数g按附录A2填写调查表。5.2.2.1 平均震窑指数计算一个自然村或小区内某一类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按公式(1)计算。ZL E E生企i立了町,式中:dij一-,类房屋破坏等级为1的震害指数snij l类房屋破坏等级为j的房屋幢数。5.2.2.2 综合平均震
15、害指数计算. ( 1 ) 一个自然村或小区有几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房屋应以砖混结构为准,把其他类型结构的震害指数折算为砖混结构的震害指数p按公式(2)求出一个自然村或小区的综合平均震害指数,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参考指标.DEZdulVz 一N 式中z歹;第z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折算为砖j昆房屋震害指数值(下标b指砖i昆房屋); N,-第i类房屋的幢数;N-一全部统计房屋的幢数。5.2.3构筑物、大型工程的震害调查应重点调查能说明地震烈度强弱程度的工业构筑物、烟囱、大型水利工程和桥梁等工程。5.2.4 人和器物反应调查按附录A3填写人和器物反应表,一个自然村被调查的人数不应少于5人。5.2.5 :!也面
16、变形和破坏调查 ( 2 ) 地面变形和破坏调查包括地面变形与影响规模、发生的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并分析它们的地震烈度划分标志。5.2.6 烈度异常区调查调查在同一地震烈度区有少量高或低于本区烈度的分散点,并考虑是否能圈出异常区。5.3 技术要求5. 3. 1 震区房屋分类和调查房屋的破坏等级应按附录Al划分z进入现场前对房屋分类和破坏等级的3 G/T 18208.3-2000 、“山俨、ilit-u 戈tl分标准应统一认识。5.3.2 进入现场后应首先核定宏观震中位置,确定震中地震烈度.5.3.3调查点在农村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g城镇应分成小区调查,小区面积宜为1km左右.在震中区及地震烈度w度
17、以上地区,调查点的密度宜调查到所有自然村z其余地区可采用抽样调查,但不能漏掉乡、镇以上的重要居民点z人口稀少地区宜调查到所有居民点。5.3.4 评定地震烈度应以GB/T17742为依据,区别建筑类型、场地条件影响,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对不同地震烈度的破坏标准和标志做出具体规定,作为地震烈度的评定依据。在低烈度区,人和器物的反应应为评定地震烈度的重要依据之一。5.3.5 每一个地震烈度调查点的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4表内.5.3.6调查点的地震烈度经综合评定后,将地震烈度值标明在大比例尺(1I 100000-1 : 500000)的底图上,由极震区到外围,按等烈度值的外包线依次画出地震烈度等震线。5
18、.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烈度调查报告。地震宏观异常现叙调查6 6.1 调查范围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在地震烈度回度及M度以上地区进行,在回度以下的地震烈度区仅做随机抽样调查.6.2 调查内容地震烈度回度和M度以上地区出现的各类宏观异常现象的异常程度、时间序列演化特征和空间分布范围.6.2.1 地下流体异常现象调查钻孔、民井、泉水等中的地下水位、流量、水温、水色、水昧、透明度等异常变化现象的量值,或翻花、冒泡、出泊、打植在等异常现象出现和恢复正常的时间g油气井泊汽量变化的幅度、规模和持续时间等.6.2.2 动植物习性异常现象调查注意鉴别真伪,择其一反常态、难于用其他原因解释,
19、且反应普遍的异常进行调查。6.2.3 气候异常现象调查震前、震时或震后反常的烈日、闷热、气压、大风、大雨、大雾、云彩、冰雹等异常值及其持续的时间。6.2.4 地象异常现象调查地象异常现象(声、光、电、气、火、磁出现的准确时间、地点和留下的痕迹等。重点调查通信中断、广播电视信号受干扰等电磁异常。6.3 技术要求6. 3. 1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的重点是震前异常,特别是短临前兆异常,重视调查宏观异常现象发生的准确时间.6.3.2 以最快的速度对震区进行异常现象普查,推荐一批异常突出、干扰较小、信度较高的灵敏点,建立l临时性的观测点或观察哨.并定时监测。6.3.3 对主震发生后新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
20、需尽快地进行调查落实,及时将落实结果通报地震调查现场指挥部。6. 3. 4 对可观测到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地象现象留下的痕迹等进行录像和照相,附必要的文字说明。6.3.5 对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气体异常应采集必要的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判定异常成分的来源(深部成因、I是部成因。6.3.6 从当地气象、水文、农科等部门收集有关气温、气压、降水量、河流水位、地下水潜水面高低和物 4 GB/T 18208.3-2000 理化学的动态变化、动植物生长和发育习性等日变、月变或年变观测数据,量化地下水、气候和动植物习性等异常调查。6. 3. 7 按附录B填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6.3
21、.8 编制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分布图(比例尺l100000-1 500000),分析宏观异常现象的时、空分布与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等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6.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报告。工程结构震害调查7 7. 1 调查范围工程结构的震害调查在u及回度以上地区和低于M度区的高异常区进行。7.2 调查内容调查各类工程结构在不同烈度区的破坏状态。7. 2. 1 房屋震害统计调查根据地震大小和影响范围确定采取普查或抽样调查s调查时应对震区的房屋按附录Al进行分类,抽样点以自然衬或城镇划分的小区为单位,按附录A1划分的破坏等级统计不同等级的数量和比例,按结构类
22、型和地震烈度填入附录C1和附录C2的汇总表内。7.2.2 典型房屋震害调查在不同烈度区选出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房屋,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按附录C3或附录C4或附录C5内容填写,并附调查房屋的破坏状态照片。7.2.3 典型破坏的房屋调查凡能说明房屋破坏饥制的破坏或是本烈度区有代表性的破坏形式,对这种破坏的房屋要做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按附录C3或附录C4或附录C5内容填写,并附调查房屋和破坏部位的照片.7.2.4 构筑物和其他重大工程设施的震害调查构筑物和重大工程设施一般应逐个调查。7.2.4.1 冶金企业的高炉、钱桥、化工企业的各种罐、培、采矿井架、工业和民用烟囱等.7.2.4.2 核电站、海洋采
23、泊平台、大型水坝,大型港口码头、机场、交通枢纽、大型桥梁、水利枢纽、电视塔等工程结构及重要的设备等。7. 2. 5 土工、水工结构及地下工程的调查7.2.5.1 土工结构中的土坝、堤、挡土墙,水工结构中的闸、中小型水坝和扬水站等,并详细记录它们的裂缝走向、宽度、长度和深度g同时注意附近地面的破坏和有无液化及地基滑动发生。7.2.5.2 地下工程中的矿井、地下商场和人防工程等的破坏,要详细调查裂缝及走向,同时调查地面有无断裂与地下工程有无贯通。7.2.6 震害与场地土的关系调查不同场地土上的建筑物震害分布5同一类型的建筑在不同场地土上的震害情况.7.2.7 场地震害调查7.2.7.1 液化区的地
24、下水深度、液化土层厚度和液化土类别。7. 2.7.2 震陷区的土层分布情况、震陷量、震陷范围和对工程的影响程度。7.3 技术要求7.3.1 工程结构的震害调查可结合现场的地震烈度调查进行或烈度确定以后迸行.7. 3. 2 调查的抽样点应分布合理,具有代表性;抽样点的建筑应逐个调查.7.3.3 房屋调查重点观察项目7.3. 3. 1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方向(竖向、横向、斜向);主要发生楼层$预制楼板与现浇楼板在不同烈世5 Il-(lMfflIlli-6 G!T 18208.3一2000jL-1lit-度区的差异s图梁与构造柱的作用。7.3.3. 2 单层厂房屋面系统破坏与屋面构造和支撑系统的关系
25、,大型预制板屋面与其他屋面厂房破坏的对比$圄护墙破坏与柱的连接情况的关系g牛腿以上小柱和以下大柱破坏形式z砖柱与扶臂柱的破坏形式。7.3. 3.3 木构架结构的梓接处的变化、有无虫蚁和腐朽现象.7. 3.3. 4 土坯房屋的墙体破坏形式(平面外倒塌、墙体出现不同方向的裂缝)、墙内木柱或砖往对墙的影响和大梁移动情况。7. 3.3.5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填充墙、楼梯、电梯间、楼板、玻璃幕墙、高层与低层毗连部分、屋顶附属结构的破坏情况g梁、柱、节点的配筋情况。7.3.3. 6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框筒结构的框架与剪力墙间的连梁、剪力墙体以及7.3. 3. 5中的有关
26、部位的破坏情况。7. 3.3. 7 房屋破坏是地震动引起的,还是因地基不均匀沉陷或液化引起的。7. 3.3. 8 对比不同年代建造的房屋的破坏特点与共同点、设防的房屋与未设防的房屋反应与破坏特点;本次地震中房屋破坏的特点和过去地震中少见的破坏现象.7.3.4 现场调查应拍摄的对象及拍摄要求7.3. 4. 1 各类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代表性破坏,应有全景和局部破坏照片;全景照片应能显示结构的总体破坏状态和局部破坏所在位置。7.3.4.2 代表本次地震震害特点和特殊的破坏现象。7. 3. 4.3 同一类结构在不同烈度区的代表破坏状态。7. 3. 4.4 地裂缝、震陷、砂土液化和滑坡等场地破坏现象。7
27、.3.5 拍摄的每张照片应有下列说明:拍摄地点、拍摄对象名称及所屑、拍摄日期、拍摄内容简要说明、拍摄地点地震烈度、拍摄者姓名。7.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工程结构震害调查报告。liJil-lili-til-lili-Jltj 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8 .1 8. 1 调查范围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在四度及V1I度以上地区进行,在低于四度区仅做随机抽样调查。8.2 调查内容调查生命线工程在不同烈度区的破坏状态。8.2.1 供水系统中的水池和水处理池、供水管道、水塔等。8.2.2 供气系统中的供气管道、储气罐等。8.2.3 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水处理池等。8.2.4 交通系统中的道路、桥
28、梁、机场、港口码头、涵洞等。8. 2. 5 供电系统中的发电设备、各类厂房及附属的建筑工程设施、调度通信以及变电站内的各类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等。8.2.6 通信系统中的与电信通信相关的房屋和构筑物、设备和线路等。房屋和构筑物包括长途通信枢纽楼、邮政枢纽楼、市内电话局、中继站、卫星地面站、无线电发射和接收台站以及无线塔架等z设备包括交换机、载波机、中继设备、微波收发信机、卫星通信设备、天线以及供电设备等;线路指架空明线、地下电缆、光缆和微波通信线路等;数据网络及终端。8.2.7 信息管理系统的计算机房及有关设备。8.3 技术要求8. 3. 1 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状态,应按附录Dl中的标准划分破坏等
29、级。6 GB/T 18208. 320 8. 3. 2 水池和水处理池,应重点查看部位ga)顶盖板是否有裂缝或塌陷现象$b)池壁的破坏情况;c)池壁与顶盖板连接部位、池壁与底板连接部位的震害情况。每个水池的破坏情况,按附录02的内容填入表内,统汁结果按附录03的内容填写。8. 3. 3 地下敷设的供水管道,震后现场只能通过寻找漏水点确定破坏的部位,并按附录04和附录05内容填入表内。了解管道的具体破坏情况,需待震后修复时调查。8. 3. 4 支架式水塔应重点检查支架及水柜本身的破坏情况,简式水塔重点应放在支撑结构和水柜上,调查后填写附录06。8. 3. 5 通过寻找漏气点寻找供气管道的破坏部位
30、,可调节相应部位的阀门按片区或管段逐步判别是否有漏气点;对焊接连续钢质管道,应区分是管段本身的破坏还是焊缝的破坏z对于采用不同接口的管道,应区分是管道本身破坏还是接口部位的破坏;调查后按附录04和附录05填表。8. 3. 6 储气罐的震害调查重点应放在支撑构件、导轨或与导轨相连的部位,按附录07和附录08填表。8.3.7 8. 3. 8 8.3.9 填表。8. 3. 10 发电设备、调度通信及变电站内的各类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以及通信系统的交换机、载波机、中继设备、微波收发信机、卫星通信设备、天线、供电设备、架空明线、地下电缆、光缆、微波通信线路等线路通信设施,按附录015的内容逐项调查填写,并
31、分别统计它们的破坏数量,填入附录01608.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生命线工程的震害调查报告。排水系统震害调查可参见8.3.2和8.3. 30 梁式桥和拱桥应逐个调查,按附录09、010内容逐项填写,并按附录011内容进行统计。道路、涵洞震害按附录012、014内容调查并逐项填写。道路的震害按附录013的内容统计并il-Illi-社会影响调查9 9. 1 调查范围调查的地点应当以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或城镇为主。9.2 调查内容9.2.1 政府反应能力调查政府决策能力、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防震减灾政策及规划执行情况等。9.2.2 政府行为调查救灾工作、灾民生活安置工作、社会秩序恢复工
32、作、医疗救护、物资供应分配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9.2.3 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公众对地震科学的认识和公众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情况等。9.2.4 公众行为调查震前行为和震时行为,利他行为和越轨行为等。9.2.5 其他机构和团体的灾时反应和行为调查震前社会组织的防震状态、震时和震后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救灾中的作用等。9.2.6地震的社会救助调查地震救灾物资的发放、地震灾民居住、生活需求和安置等。9.2.7 震后灾区人民的自救调查自救形式、自救方法等。9.2.8 地震信息传播的调查7 一一GB/T 18208.3-2000 地震知识的传播、公众对地震信息的反应、震后地震信息的传播及传播渠道等。9.
33、2.9地震的心理反应调查震后的情绪反应、与关注地震的程度、震后心理创伤等。9.2.10 地震预报效应调查对地震预报的理解、地震预报发布的社会效益,地震预报的社会反应和地震预报的传播等。9. 2. 11 地震谣言调查地震谣言的内容、演变、传播和社会影响等.9.2. 12 对未来地震危险认识的调查对地震预报的可信度、地震谣言的态度.权威机构的认识等.9.3 技术要求9. 3. 1 调查的问题应当有详细记录.9.3.2 调查抽样方式应当根据当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组织与管理结构来确定,也可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9.3.3 调查样本的数量应当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密度确定,总样本虽不小于1000.调
34、查区域内小区的样本量应当大于30.9.3.4 调查现场应当至少在同一地点,对同一人群进行两次调查.9.3.5调查的组织形式应当保证调查对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都有相等的中选机会.9.3.6 应当对调查资料进行可能性研究,剔除错误的数据。9. 3. 7 应当对调查资料进行逻辑性检验.9.3.8 应当根据资料中变莹的层次和研究的理论确定对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方法。9.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社会影响调查报告。10 发震构造调查10. 1 调查范围发震构造调查在震级6级及6级以上的极震区进行,对极震区以外的地区仅作孕震构造环挠的补充性考察.对6级以下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构造调查只做发震构
35、造环境分析工作。10.2调查内容发震构造调查包括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地震断层的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调查和发震构造环境的调查。10. 2. 1 地震地表破裂带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调查项目sa)地震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和空间展布,b)发震断层的运动学性质,。断层位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gd)发震断层晚第四纪活动习性ge)小型地墅、裙皱隆起、挤压性凹陷、地震鼓包、挤压垄脊等各种伴生构造的调查。10. 2. 2 发震构造环境调查项目sa)发震断层运动学性质、产状、规模、分段性、古地震复发模式、平均滑动速率等gb)结合震源深部构造和近场测震等资料.确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10.3 技术要求10.3.1 对地震地表破裂
36、带进行1 1 000-1 50 000比例尺的条带状地质填图和水平或垂直位移的实测。, 10. 3. 2 对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总体形变特征(空间展布、几何结构等)以及反映地震断层运动学性质的B GB/T 18208. 3-2000 构造现象(次级断层的几何组合、标志地质体、地貌面或构造线的位移、各种典型伴生构造等)进行详细地拍照、摄像,并做必要的文字和声像说明。10. 3. 3 对地震期间发生位移的标志地质体、地貌面或构造线,应采集必要的年代或标本样品,用便携式GPS接收仪测定其经、纬度,标绘在地震地表破裂带条带状地质图上.10.3.4 野外调查结束之前,应对原始资料做如下核实za)野外记录本的
37、检查z包括观察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图表、样品编号及采样地点等是否清晰准确$b)样品整理z确定是否需要补采样品sc)重要平面图和剖面图的核查s地震地表破裂带条带状地质图、实测剖面图等是否完整准确.10.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发震构造调查报告.地震地质灾害调查11 11. 1 调查范围地震地质灾害的调查在地震烈度回度及回度以上地区配合地震烈度调查同时进行。11. 2 调查内容11. 2. 1 调查震区出现的地裂、滑坡、堪塞、震陷、崩塌、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11. 2. 2 调查各类地震地质灾害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展布等特征。11. 3 技术要求11. 3. 1 地震地质灾害调
38、查的重点是地震引起的原生灾害。11.3.2 地震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从极震区开始,放射状地向四周展开.调查过程中需区分本次地震造成的地震地质灾害和历史地震地质灾害以及历史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的再破坏现象。11. 3. 3 编制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图件比例尺1I 10000-1 I 200 000)以及说明本次地震地震构造特征的相关图件。11.3.4 对重要的地震地质灾害现象按附录E填写地面变形调查表.11.4 编写调查报告现场调查结束按附录F编写地震地质灾害调查报告。lIli-叫9 豆、GB/T 18208.3-2000 附录A1(标准的附录)房屋建筑分类及破坏等级划分A 1.1 房屋建筑分类a)
39、高层钢筋混凝土框筒和筒中筒结构gb)高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5c)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培结构;d)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e)多层砖混结构;0多层内框架结构zg)多层砖木结构gh)多层空斗墙砖结构$0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j)单层砖结构厂房sk)单层钢结构厂房;l)空旷房屋;m)砖木平房gn)砖混平房;。)木构架房屋sp)土坯房屋gq)土坯窑洞;r)黄土屋土窑洞;s)碎石、片石砌筑房屋。A1. 2 房屋破坏等级划分标准及震害指数标准值、a)基本完好:建筑物承重和非重承构件完好,或个别非承重构件轻微损坏,不加修理可继续使用。对应的震害指数的汁算用标准值为Dj=O,上下限为O三D,O.1ob
40、)轻微破坏z个别承重构件出现可见裂缝,非承重构件有明显裂缝,不需要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继续使用.对应的震害指数的计算用标准值为D,=O.2.上下限为O.lD,O. 3, c)中等破坏2多数承重构件出现轻微裂缝,部分有明显裂缝,个别非承重构件破坏严重,需要一般修理。对应的震害指数的计算用标准值为D3=0.4.上下限为O.3D3O. 55 , d)严重破坏s多数承重构件破坏较严重,或有局部倒塌,需要大修,个别建筑修复困难。对应的震害指数的计算用标准值为认=0.7.上下限为O.55认0.85。e)毁坏g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结构濒于崩溃或己倒毁,已无修复可能。对应的震害指数的计算用标准值为D5=1.0
41、.上下限为O.85,;三D51.0。10 自然村或小区编号调查人调查人姓名被调查人姓名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地声被调查人震时所在位置 GB!T 18208. 3-2000 附录A2(标准的附录)房屋震害指数调查表地址单位或住户设防烈度破坏情况综合震害指数评定烈度日期附录A3(标准的附录)地震时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现场调查表年调查时间调查点烈度年龄职业学历震时所在地晃动强烈、中等、微弱、无感觉抛起强烈、中等、微弱、无感觉抛起物砖石块,茶杯、水壶、小家具等物件抛离距离m 搁置物滚落少量、部分、多数、全部(花盆、瓶雄、花瓶、书籍等)悬挂物电灯摆动.墙上拉画、乐器、小型家具掉下来家具声响轻微、较响、剧烈家具倾
42、倒原地倾倒、移动m、液动m 响声大小强烈中等.微弱.无地声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在室内(第层楼、在室外E主害指数DI月日11 地震地点旦、号编号资料来源场地条件房屋破坏情况人、物反应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情况地面破坏情况宏观异常现象小组意见烈度评定调查队意见填表人日期填表说明GB/T 18208. 3-2000 附录A4(标准的附录地震烈度调查表震级调查地点年时间被调查人调查时间调查人月日1.每调查一个居民点填写此表一张.照片用同样大小的纸贴好与表赞钉在一起.2. .编号“指小组编号f总号“指各小组汇总后统一编号.3.场地条件栏指调查点所在地的地层岩性,地貌、土质条件、地下水等情
43、况.4.房屋破坏情况栏,应对房屋进行分类.填入调查房屋数量,五种破坏等级各占比例.对典型房屋的震寄应进行详细描述和拍照.5.人、物反应栏,填写地震时人的感觉程度及占人数比例,人员伤亡等情况.器物反应要写明现象及发生数量.6.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情况栏.填写房屋以外的其他工程结构的破坏情况、数量及所占比例.12 J GB/T 18208.3-2000 附录B(标准的附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地震地点震级调查地点时间总号编号调查点烈度被调查者异常种类(1)地下水,(2)动植物习性,(3)各种物理化学现象,(的其他被调查者(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异常现象描述调查落实情况异常原因初
44、步分析异常可信度填表人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E1.每个调查点的每一类宏观异常现象填1张表.若某个点存在多种异常则分别填写.附相应的照片和录像资料.2. “被调查者“栏,若人数较多,仅填写其中2-3名被调查者.3.有关“地下流体异常现象“、“动植物习性异常现象“、“气候异常现象“、“地象异常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填写“异常现象描述“栏.4.对有形迹或留下痕迹的异常现象.应尽量到现场落实.进行简单的现场测试和取样(水样、土样、气样送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填写在“调查落实情况“栏,实验室化学测定结果应做详细记录,并附在调查表后.5. “异常原因初步分析“栏,要求调查者对了解到的异常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
45、是否与地震有关做出初步判断.以供分析预报组织参考.6凡能到现场落实的异常现象,在“异常可信度“栏填写1.其他异常可信度根据被调查者情况在0-1之间选取.13 一叫白宁、结构类型序号1 2 3 4 5 6 7 填表人结构类型地震烈度填表人14 GB/T 18208.3-2000 附录C1(标准的附录)抽样点各类房屋破坏汇总表(按面积或幢数)抽样点名称(镇、村或街道)合计基本完好基本完好复核人地震烈度轻微破坏附录C2(标准的附录)中等破坏日期各类房屋破坏比汇总表统计单位幢或m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复核人日期统计单位,幢或m严重破坏寸年月严重破坏年月一一毁坏日毁坏日GB/T 18208. 3-2000 附录C3标准的附录)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砖结构)房屋名称房屋地址地震设防建造砂浆施工破坏场地建筑内墙厚外墙厚强度层数烈度烈度年代质量等级条件等级等级破坏情况描述、平面简图(注明尺寸)剖面简图(注明尺寸)填表人日期年月日15 li- 、-_一-GB/T 18208.3-2000 附录C4标准的附录)典型房屋及典型破坏房屋调查表(单层厂房)房屋名称地震设防建造桂高烈度烈度年代破坏情况描述平面简图注明柱断面尺寸和跨度柱距尺寸填表人房屋地址屋面屋面系统柱的混凝土破坏强Il!:等级或类型支撑情况等级砂浆等级剖面简图(注明大柱、小柱尺寸、屋架形式)附录C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