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天津学大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数学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 1中心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 二次函数 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a1 B x-1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0,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其对称轴为 ,只有在对称轴 的左侧时,才能具备
2、y随 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 B.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已知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外切,圆心距为,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倍,则小圆半径为 A 或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外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两圆圆心距离等于两圆半径之差),相离(两圆圆心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相交(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大于两圆半径之差),内含(两圆圆心距离小于两圆半径之差) .因此, 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 2倍, 可设小圆半径为 rcm,由大圆半径 2rcm. 两圆外切,且圆心距为 6cm, 3r=6,即 r=2cm. 故选 D.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 已知二
3、次函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y有最小值 0,有最大值 -3 B y有最小值 -3,无最大值 C y有最小值 -1,有最大值 -3 D y有最小值 -3,有最大值 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函数 的式,得出 a的值和顶点的纵坐标,即可得出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中, a 2 0, y有最小值 -3,无最大值; 故选 B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 已知二次函数 ( m为常数)的图象与 x轴的一个交点为 (1, 0),则关于 x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实数根是 A x1=1,x2=-2 B x1=1,x2=2 C x1=1,x2=0 D x1=1,x2=3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二
4、次函数 ( m为常数)的图象与 x轴的一个交点为(1, 0), . .故选B. 考点: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 填空题 如图,在正八边形 ABCDEFGH中,四边形 BCFG的面积为 20cm2,则正八边形的面积为 cm2 答案: . 试题分析:连接 HE, AD, 在正八边形 ABCDEFGH中,可得: HE BG于点 M, AD BG于点 N, 正八边形每个内角为:, HGM=45. MH=MG. 设 MH=MG=x,则 HG=AH=AB=GF=x, BGGF=2( +1) x2=20,四边形 ABGH 面积 =( AH+BG) HM=( +1) x2=10, 正八边形的面积为:
5、102+20=40( cm2) . 考点:正多边形的性质 . 为了测量校园水平地面上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图所示的测量方案:把一面很小的镜子放在离树底( B) 8.4米的点 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 D,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 A,再用皮尺量得 DE 2.4米,观察者目高 CD 1.6米,则树( AB)的高度为 米 答案: .6.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DEC BEA,所以 ,即,故 AB=5.6(米) . 考点:相似三角形 . 如图, M与 x轴相交于点 A( 2, 0), B( 8, 0),与 y
6、轴相切于点 C,圆心 M的坐标为 答案: (5,4). 试题分析:如图 ,过点 M作 x轴的垂线交 x轴于点 D,连接 AM,CM,由题 , 点 A( 2,0), B( 8, 0), OA=2,OB=8,AB=6, MD AB, MD 平分 AB(垂径定理 ), AD=BD=3,OD=5,易知四边形 OBMC为矩形 ,CM=OD=5, AM=CM=5,在 Rt ADB中 ,由勾股定理 ,知道 MD=4, M(5,4). 要想求出 M点坐标 ,就要求出点 M到 x轴 ,y轴的距离 , 如图 ,过点 M作 x轴的垂线交 x轴于点 D,连接 AM,CM,由题 , 点 A( 2, 0), B( 8,
7、0), OA=2,OB=8, AB=6, MD AB, MD平分 AB(垂径定理 ), AD=BD=3,OD=5,易知四边形 OBMC为矩形 ,CM=OD=5, AM=CM=5,在 Rt ADB中 ,由勾股定理 ,知道 MD=4, M(5,4). 考点:圆的垂径 定理 . 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 AB=_. 答案: .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正方形的对角线即圆的半径为 ,所以圆的直径是. 考点:勾股定理 . 如图,铅球运动员掷铅球的高度 y(m)与水平距离 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y=-x2+x+,则该运动员此次掷铅球,铅球出手时的高度为 . 答案: . 试题分析:先配方,得 y=- x2+ x
8、+ =- (x-8x)+ =- (x-4)2+ 16+ =- (x-4)2+ 铅球运动员出手时,求高度,即求 x=0时, y的取值, y=- (0-4)2+ = . 考点:二次函数的配方,以及怎样结合实际进行取值 . 如图, ABC内接于 O, BAC=120, AB=AC, BD为 O 的直径,AD=6,则 DC= 答案: . 试题分析: BD为 O 的直径, BAD= BCD=90. BAC=120, CAD=12090=30. CBD= CAD=30. 又 BAC=120, BDC=180 BAC=180120=60. AB=AC, ADB= ADC. ADB= BDC=60=30. A
9、D=6, 在 Rt ABD中, . 在 Rt BCD中, . 考点: 1.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三角函数 . 已知 ADE ABC, AD=2, BD=4, DE=1.5,则 BC 的长为 . 答案: .5. 试题分析:因为 ADE ABC, 所以 , 因为 AD=2, BD=4, DE=1.5, 可求 BC=4.5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若根式有意义,则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在第 象限 答案:二 .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 22k 0, 2k2 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与 y轴的交点为( 0, 22k)在 y轴正半轴, 抛物线的图象不经过第四
10、象限 . 双曲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在第二象限 . 考点: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交点问题 . 解答题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 AOB是等边三角形,点 A的坐标是( 0, 4),点 B在第一象限,点 P是 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AP,并把 AOP绕着点 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 AO 与 AB重合,得到 ABD ( 1)求直线 AB的式; ( 2)当点 P运动到点( , 0)时,求此时 DP 的长及点 D的坐标; ( 3)是否存在点 P,使 OPD的面 积等于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直线 AB的式是 ;( 2) DP= ,点 D的坐标为(
11、 , ); 存在,点 P的坐标分别为 P1( , 0)、 P2( , 0)、 P3( ,0)、 P4( , 0) 试题分析:( 1)过点 B作 BE y轴于点 E,作 BF x轴于点 F依题意得BF=OE=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OF,然后可得点 B的坐标设直线 AB的式是y=kx+b,把已知坐标代入可求解 . ( 2)由 ABD由 AOP旋转得到, ABD AOP, AP=AD, DAB= PAO, DAP= BAO=60, ADP 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DP在 Rt BDG中, BGD=90, DBG=60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G=BD cos60, DG=BD sin60然后求出 O
12、H, DH,然后求出点 D的坐标 . ( 3)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当 P在 x轴正半轴上时,即 t 0时; 当 P在 x轴负半轴,但 D在 x轴上方时;即 t0时 当 P在 x轴负半轴, D在 x轴下方时,即 t 时 . 综合上面三种情况即可求出符合条件的 t的值 . 试题: ( 1)如答图 1,过点 B作 BE y轴于点 E,作 BF x轴于点 F. 由已知得: BF=OE=2, . 点 B的坐标是( , 2) . 设直线 AB的式是 y=kx+b( k0),则有 ,解得 . 直线 AB的式是 . ( 2) ABD由 AOP旋转得到, ABD AOP. AP=AD, DAB= PAO. D
13、AP= BAO=60. ADP 是等边三角形 . . 如答图 2,过点 D作 DH x轴于点 H,延长 EB交 DH于点 G,则 BG DH. 在 Rt BDG中, BGD=90, DBG=60, BG=BD cos60= DG=BD sin60= . OH=EG= , DH= . 点 D的坐标为( , ) . ( 3)存在 . 假设存在点 P,在它的运动过程中,使 OPD的面积等于 . 设点 P为( t, 0),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当 t 0时,如答图 2, BD=OP=t, DG= t, DH=2+ t. OPD的面积等于 , , 解得 (舍去) . 点 P1的坐标为( , 0) . 当
14、 D在 x轴上时,如答图 3,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求出 BD=OP= , 当 t0时,如答图 1, BD=OP=t, DG= t, GH=BF=2( t) =2+ t. OPD的面积等于 , ,解得 . 点 P2的坐标为( , 0),点 P3的坐标为( , 0) . 当 t 时,如答图 4, BD=OP=t, DG= t, DH= t2. OPD的面积等于 , ,解得 (舍去) . 点 P4的坐标为( , 0) . 综上所述,点 P的坐标分别为 P1( , 0)、 P2( , 0)、 P3( , 0)、 P4( , 0) . 考点: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3.全等三角
15、形的判定与性质; 4.旋转的性质 已知在 ABC中, ABC=90, AB=3, BC=4点 Q 是线段 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Q 作 AC 的垂线交线段 AB(如图 1)或线段 AB的延长线(如图 2)于点 P ( 1)当点 P在线段 AB上时,求证: APQ ABC; ( 2)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AP 的长 答案:( 1)见;( 2) AP 的长为 或 6. 试题分析:( 1)由两对角相等( APQ= C, A= A),证明 APQ ABC. ( 2)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 I)当点 P 在线段 AB 上时,如题图 1 所示由三角形相似( AP
16、Q ABC)关系计算 AP 的长; ( II)当点 P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 2所示 利用角之间的关系,证明点 B为线段 AP 的中点,从而可以求出 AP. 试题: ( 1)证明: A+ APQ=90, A+ C=90, APQ= C. 在 APQ 与 ABC中, APQ= C, A= A, APQ ABC. ( 2)在 Rt ABC中, AB=3, BC=4,由勾股定理得: AC=5. BPQ 为钝角, 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只可能是 PB=PQ. ( I)当点 P在线段 AB上时,如题图 1所示, 由( 1)可知, APQ ABC, ,即 ,解得: . . ( II)当点 P
17、在线段 AB的延长线上时,如题图 2所示 , BP=BQ, BQP= P. BQP+ AQB=90, A+ P=90, AQB= A. BQ=AB. AB=BP,点 B为线段 AB中点 . AP=2AB=23=6. 综上所述,当 PQB为等腰三角形时, AP 的长为 或 6. 考点: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4.勾股定理 某工厂生产某品牌的护眼灯,并将护眼灯按质量分成 15 个等级(等级越高,质量越好如:二级产品好于一级产品)若出售这批护眼灯,一级产品每台可获利 21元,每提高一个等级每台可多获利润 1元,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同一个等级的
18、护眼灯,每个等级每天生产的台数如下表表示: 等级( x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生产量( y台 /天) 78 76 74 ( 1)已知护眼灯每天的生产量 y(台)是等级 x(级)的一次函数,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_; ( 2)每台护眼灯可获利 z(元)关于等级 x(级)的函数关系式: _; ( 3)若工厂将当日所生产的护眼灯全部售出,工厂应生产哪一等级的护眼灯,才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答案:( 1) y -2x+80;( 2) ;( 3) 1800元 . 试题分析:( 1)由于护眼灯每天的生产量 y(台)是等级 x(级)的一次函数,所以可设 y kx+b,再把代入,运用待定
19、系数法即可求出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2)根据 “一级产品每台可获利 21元,每提高一个等级每台可多获利润 1元 ”即可直接写出答案:; ( 3)设工厂生产 x等级的护眼灯时,获得的利润为 w元由于等级提高时,带来每台护眼灯利润的提高,同时销售量下降而 x等级时,每台护眼灯的利润为 21+1( x-1) 元,销售量为 y元,根据:利润每台护眼灯的利润 销售量,列出 w与 x的函数 关系式,再根据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最大利润 试题: ( 1)由题意,设 y kx+b 把( 1, 78)、( 2, 76)代入,得,解得, y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2x+80故答案:为 y -2x+
20、80; ( 2) 一级产品每台可获利 21元,每提高一个等级每台可多获利润 1元 每台护眼灯可获利 z(元)关于等级 x(级)的函数关系式:; ( 3)设工厂生产 x等级的护眼灯时,获得的利润为 w元 由题意,有 w 21+1( x-1) y 21+1( x-1) ( -2x+80) -2( x-10) 2+1800, 所以当 x 10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1800元 故若工厂将当日所生产的护眼灯全部售出,工厂应生产十级的护眼灯时,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 1800元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如图, O 是 Rt ABC的外接圆, ABC=90,弦 BD=BA, AB=12,BC=5, BE D
21、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 1)求证: BCA= BAD; ( 2)求 DE的长; ( 3)求证 :BE是 O 的切线 . 答案:( 1)见;( 2) ; (3)见 . 试题分析:( 1)根据 BD=BA得出 BDA= BAD,再由圆周角定理 BCA= BDA即可得出结论 . ( 2)判断 BED CBA,利用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可求出 DE的长度 . ( 3)连接 OB, OD,证明 ABO DBO,推出 OB DE,继而判断OB DE,可得出结论 . 试题:( 1)证明: BD=BA, BDA= BAD. BCA= BDA(圆周角定理), BCA= BAD. ( 2) BDE= C
22、AB(圆周角定理), BED= CBA=90, BED CBA, . BD=BA =12, BC=5, 根据勾股定理得: AC=13. ,解得: . ( 3)证明:连接 OB, OD, 在 ABO 和 DBO 中, , ABO DBO( SSS) . DBO= ABO. ABO= OAB= BDC, DBO= BDC. OB ED. BE ED, EB BO. OB BE. OB是 O 的半径, BE是 O 的切线 . 考点: 1.切线的判定; 2.圆周角定理;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已知抛物线 ( a0)的对称轴是直线 l,顶点为点 M若自变量 x和函数值 y1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
23、 x 1 0 3 0 0 ( 1)求 y1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2)若经过点 T( 0, t)作垂直于 y轴的直线 l, A为直线 l上的动点,线段AM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 l于点 B,点 B关于直线 AM的对称点为 P,记 P( x,y2) 求 y2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当 x取任意实数时,若对于同一个 x,有 y1 y2恒成立,求 t的取值范围 答案:( 1) ;( 2) ; 可以使 y1 y2恒成立的 t的取值范围是 t 试题分析:( 1)先根据物线经过点( 0, )得出 c的值,再把点( -1, 0)、( 3, 0)代入抛物线 y1的式即可得出 y1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4、. ( 2)先根据( I)中 y1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得出顶点 M的坐标 记直线 l与直线 l交于点 C( 1, t),当点 A与点 C不重合时,由已知得,AM与 BP 互相垂直平分,故可得出四边形 ANMP为菱形,所以 PA l,再由点 P( x, y2)可知点 A( x, t)( x1),所以 ,过点 P作PQ l于点 Q,则点 Q( 1, y2),故 , ,在Rt PQM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 y2 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当点 A与点 C重合时,点 B与点 P重合可得出 P点坐标,故可得出 y2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据题意,借助函数图象: 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上时,可
25、知 6-2t 0,即 t 3时,抛物线 y1的顶点 M( 1,3),抛物线 y2的顶点( 1, ),由于 3 ,所以不合题意 . 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下时, 6-2t 0,即 t 3 时,求出 的值 .若 3t-110,要使 y1 y2 恒成立,只要抛物线 方向向下及且顶点( 1, )在 x轴下方,因为 3-t 0,只要 3t-11 0,解得 t ,符合题意;若3t-11=0, ,即 t= 也符合题意 . 试题:( 1) 抛物线经过点( 0, ), c= . . 点( -1, 0)、( 3, 0)在抛物线 上, ,解得 . y1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 2) , . 直线 l为
26、x=1,顶点 M( 1, 3) 由题意得, t3, 如图,记直线 l与直线 l交于点 C( 1, t), 当点 A与点 C不重合时, 由已知得, AM与 BP 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 ANMP为菱形 . PA l. 又 点 P( x, y2), 点 A( x, t)( x1) . . 过点 P作 PQ l于点 Q,则点 Q( 1, y2), , . 在 Rt PQM中, ,即 . 整理得, ,即 . 当点 A与点 C重合时,点 B与点 P重合, P( 1, ) . P点坐标也满足上式 . y2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t3) . 根据题意,借助函数图象: 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上时, 6
27、-2t 0,即 t 3时,抛物线 y1的顶点 M( 1,3),抛物线 y2的顶点( 1, ), 3 , 不合题意 . 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下时, 6-2t 0,即 t 3时, , 若 3t-110,要使 y1 y2恒成立,只要抛物线 开口方向向下,且顶点( 1, )在 x轴下方, 3-t 0,只要 3t-11 0,解得 t ,符合题意 . 若 3t-11=0, ,即 t= 也符合题意 . 综上所述,可以使 y1 y2恒成立的 t的取值范围是 t 考点:二次函数 综合题 如图,点 C是以 AB为直径的 O 上的一点, AD与过点 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点 D ( 1)求证: AC 平分 B
28、AD; ( 2)若 CD=1, AC= ,求 O 的半径长 答案:( 1)见;( 2) . 试题分析:( 1)连接 OC,由 OA=OC 得 ACO= CAO,由切线的性质得出OC CD,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到 AD CO,由平行线的性质得 DAC= ACO,等量代换后可得 DAC= CAO,即 AC 平分 BAD. 过点 O 作 OE AC 于 E先在 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 AD=3,由垂径定理求出 AE= ,再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证明 AEO ADC,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到 ,求出 AO= ,即 O 的半径为 . 试题:( 1)证明:如图,连接 OC
29、, OA=OC, ACO= CAO. CD切 O 于 C, OC CD. 又 AD CD, AD CO. DAC= ACO. DAC= CAO,即 AC 平分 BAD. ( 2)如图,过点 O 作 OE AC 于 E 在 Rt ADC 中, , OE AC, AE= AC= . CAO= DAC, AEO= ADC=90, AEO ADC. ,即 , AO= ,即 O 的半径为 . 考点: 1.垂径定理的性质;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二次函数 y=x2+( 2k1) x+k+1的图象与 x轴相交于 O、 A两点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式; ( 2)在这条抛物
30、线的对称轴右边的图象上有一点 B,使 AOB的面积等于 6,求点 B的坐标; ( 3)对于( 2)中的点 B,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P,使 POB=90?若存在,求出点 P的坐标,并求出 PO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y=x23x;( 2)( 4, 4);( 3)存在,点 P 的坐标为( 2, 2), POB的面积是 8. 试题分析:( 1)将原点坐标代入抛物线中即可求出 k的值,从而求得抛物线的式 . ( 2)根据( 1)得出的抛物线的式可得出 A点的坐标,也就求出了 OA的长,根据 OAB的面积可求出 B点纵坐标的绝对值,然后将符合题意的 B点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式中即
31、可求出 B点的坐标,然后根据 B点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边来判断得出的 B点是否符合要求即可 . ( 3)根据 B点坐标可求出直线 OB的式,由于 OB OP,由此可求出 P点的坐标特点,代入二次函数式可得出 P点的坐标求 POB的面 积时,求出 OB,OP的长度即可求出 BOP的面积 . 试题: ( 1) 函数的图象与 x轴相交于 O, 0=k+1, k=1. 这个二次函数的式为 y=x23x. ( 2)如图,过点 B做 BD x轴于点 D, 令 x23x=0,解得: x=0或 3. AO=3. AOB的面积等于 6, AO BD=6. BD=4. 点 B在函数 y=x23x的图象上, 4=x23x,解得: x=4或 x=1(舍去) . 又 顶点坐标为:( 1.5, 2.25),且 2.25 4, x轴下方不存在 B点 . 点 B的坐标为:( 4, 4) . ( 3)存在 . 点 B的坐标为:( 4, 4), BOD=45, . 若 POB=90,则 POD=45. 设 P点坐标为( x, x23x) . . 若,解得 x=4 或 x=0(舍去) .此时不存在点 P(与点 B重合) . 若,解得 x=2 或 x=0(舍去) . 当 x=2时, x23x=2. 点 P的坐标为( 2, 2) . . POB=90, POB的面积为: PO BO=8.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