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泰州永安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若式子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 x的取值范围是( ) A x3 B x3 C x 3 D x 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条件,要使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 . 故选 A.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 如图, ABC的面积为 1.5cm2, AP 垂直 B的平分线 BP 于 P,则 PBC的面积为( ) A 1cm2 B 0.75 cm2 C 0.5cm2 D 0.25cm2 答案: B. 试题分析:延长 AP 交 BC 于 E,根据 AP 垂直 B的平分线 BP 于 P
2、,即可求出 ABP BEP,又知 APC 和 CPE 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求得 PBC的面积: 如图,延长 AP 交 BC 于 E, AP 垂直 B的平分线 BP 于 P, ABP= EBP, APB= BPE=90. 又 BP=BP, ABP BEP( ASA) . S ABP=S BEP, AP=PE. APC和 CPE等底同高, S APC=S PCE. S PBC=S PBE+S PCE= S ABC=0.75( cm2) . 故选 B. 试题: 考点: 1.角平分线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3.三角形的面积; 4.转化思想的应用 用锤子以均匀的力敲击
3、铁钉入木板随着铁钉的深入,铁钉所受的阻力会越来越大,使得每次钉入木板的钉子的长度后一次为前一次的 k倍( 0 k1)已知一个钉子受击 3次后恰好全部进入木板,且第一次受击后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钉长的 ,设铁钉的长度为 1,那么符合这一事实的一个方程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别得到每次钉入木板的钉子的长度,等量关系为:第一次钉入的长度 +第二次钉入的长度 +第三次钉入的长度 =1,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第一次受击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钉长的 ,铁钉的长度为 1, 第一次受击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 ; 每次钉入木板的钉子的长度后一次为前一次的 k倍, 第二次受
4、击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 k,第三次受击进入木板部分的铁钉长度是 k2. 可列方程为: . 故选 C.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问题) 如图, A、 B、 C三点是 O 上的点, ABO=55, 则 BCA的度数是( ) A 55 B 70 C 35 D 27.5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AOB是等腰三角形,由 ABO=55,可得 AOB=70,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可求解: AOB是等腰三角形, ABO=55, AOB=70. 又 AOB和 BCA是同圆中弧 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BCA=702=35 故选 C.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圆周角定理 甲、乙
5、两学生在军训打靶训练中,打靶的总次数相同,且所中环数的平均数也相同,但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那么两者的方差的大小关系是( ) A s2 甲 s2 乙 B s2 甲 =s2 乙 C s2 甲 s2 乙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方差就是和中心偏离的程度,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 . 因此,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 s2 甲 s2 乙 . 故选 C. 考点:方差 . 下列结论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 ) A对角相等 B对角互补 C邻角互补 D内角和是 360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平
6、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 B、 C均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四边形内角和是 360,即 D也正确;唯有 B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性质 故选 B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 填空题 如图, AB为 O 的直径,点 P为其半圆上任意一点(不含 A、 B),点 Q为另一半圆上一定点,若 POA为 x, PQB为 y,则 y与 x的函数关系是 . 答案: ,且 0 x 180 试题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可得 BOP=2 Q=2y,又由邻补角的定义,可得x+2y=180,继而求得答案: BOP和 BQP是同圆中 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BOP=2 Q=
7、2y. AB为 O 的直径, AOP+ BOP=180,即 x+2y=180. ,且 0 x 180 考点: 1.由实际问题列一次函数关系式(几何问题); 2.圆周角定理 用一块面积为 450cm2的等腰梯形彩纸做风筝,为了牢固起见,用竹条做梯形的对角线,对角线恰好互相垂直,那么至少需要竹条 cm. 答案: . 试题分析:因为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所以可以设对角线为 x,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得其对角线,从而可得到所需的竹条的长度: 设对角线的长是 x,则 . 两条对角线所用的竹条至少需要 60cm.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 若 ,且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且
8、 . 试题分析: , . 一元二次方程为 . 一元二次方程 有实数根, 且 . 考点: 1.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数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3.分类思想的应用 . 已知 的整数部分是 a,小数部分是 b,则 的值为 . 答案: . 试题分析:由 ,估计 的大小,可得 a、 b的值,将 a、 b的值代入代数式可得答案: , 2 . a=2, b= . . 考点: 1.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2.二次根式化简 在 ABCD中,点 O 是对角线 AC、 BD的交点,点 E是边 CD的中点,且AB=6, BC=10,则 OE= . 答案: . 试题分析:画出图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点
9、 E是边 CD的中点,可判断OE是 DBC的中位线,从而可得出 OE的长度: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变形, 点 O 是 BD中点 . 点 E是边 CD的中点, OE是 DBC的中位线 . OE= BC=5. 考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 一组数据 1, 0, 3, 5, x的极差是 10,那么 x的值可能是 . 答案:或 -5. 试题分析:根据极差的定义,分两种情况: x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当 x为最大值时, ;当 x是最小值时, 。 x的值可能 9或 -5. 考点: 1.极差; 2.分类思想的应用 . 小明借助没有刻度的直尺,按照下图的顺序作出了 O 的平分线
10、OP,他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答案: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 试题分析:按照图的顺序知,四边形 AOBP是菱形,然后根据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都平分它的一组对角,得出 OP平分 AOB: 如图, 直尺的对边互相平行, AP OB, OA BP. 四边形 AOBP是平行四边形 直尺的宽度相同, AP 与 OB间的距离 =OA与 BP 间的距离 . AOBP的面积不变, OA=OB. AOBP是菱形 . OP平分 AOB 考点: 1.作图; 2.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已知 x=3是方程 的一个根,则 k= 答案: .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将 x=3代入方程 ,得.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1、 如图,在 O 中,半径为 5, AOB=60,则弦长 AB= 答案: 试题分析: OA=OB=5, AOB=60, OAB为等边三角形 . AB=5 考点: 1.圆的认识;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化简 = 答案: . 试题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数 a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正数x,使得 x2=a,则 x就是 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规定 0的算术平方根是 0. 22=4, =2. 考点:算术平方根 . 解答题 如图,在 O 中, ACB= BDC=60, AC= ( 1)求 BAC的度数; ( 2)求 O 的周长 答案:( 1) 60;( 2) . 试题分析:( 1)根据同
12、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2)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得 OAE =30;由由垂径定理,可得 AE= ;从而由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可求得 O 的半径而求得周长 . 试题:( 1) BDC和 BAC都是弧 所对的圆周角,且 BDC=60, BAC= BDC=60. ( 2)过点 O 作 OE AC 于点 E,连接 OA。 ACB= BAC =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 OAE =30. 又 AC= , 由垂径定理,得 AE= AC= . OA= . O 的周长为 . 考点: 1.圆周角定理; 2.垂径定理;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3、 . 如图,利用一面墙(墙的长度不超过 45m),用 80m长的篱笆围一个矩形场地 . ( 1)怎样围才能使矩形场地的面积为 750m2? ( 2)能否使所围矩形场地的面积为 810 m2,为什么? 答案:( 1)当所围矩形的长为 30m、宽为 25m时,能使矩形的面积为750m2;( 2)不能 试题分析:( 1)设所围矩形 ABCD的长 AB为 x米,则宽 AD为 米,根据矩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列出方程求解;( 2)假使矩形面积为 810米,则方程无实数根,所以不能围成矩形场地 试题:( 1)设所围矩形 ABCD的长 AB为 x米,则宽 AD为 米 依题意,得 ,即 . 解此方程,得 x1=30
14、, x2=50. 墙的长度不超过 45m, x2=50不合题意,应舍去 当 x=30时, . 答:当所围矩形的长为 30m、宽为 25m时,能使矩形的面积为 750m2 ( 2)不能理由如下: 由 得 , 方程 没有实数根 不能使所围矩形场地的面积为 810m2 考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 2. 矩形的性质;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 动手操作:在一张长 12cm、宽 5cm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小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 EFGH(见方案一),小明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 AC 折出 CAE= CAD, ACF= ACB的方法得到菱形 AECF(见方案二
15、) ( 1)你能说出小颖、小明所折出的菱形的理由吗? ( 2)请你通过计算,比较小颖和小明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 答案:( 1)理由见;( 2)小明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 试题分析:( 1)要证所折图形是菱形,只需证四边相等即可( 2)按照图形用面积公式计算 S1=30 和 S2=35.21,可知方案二小明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 试题:( 1)小颖的理由:依次连接矩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 小明的理由: ABCD是矩形, AD BC. DAC= ACB. 又 CAE= CAD, ACF= ACB, CAE= CAD= ACF= ACB. AE=EC=CF=FA. 四边形
16、AECF是菱形 ( 2)方案一: . 方案二:设 BE=x,则 , . 由 AECF是菱形,得 AE2=CE2, ,解得 . . 方案二小明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 考点: 1.折叠问题; 2.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 ,周长为 ,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答案: . 试题分析:分 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列式求解即可 试题: 当 是腰长时,三边分别为 、 、 7, , 、 、 7不能组成三角形 . 当 是底边时,腰长为 . 三边分别为 、 、 ,能组成三角形 . 综上所述,腰长为 . 考点: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三角形三边关系; 3.二次根式化简和估算无理数
17、的大小; 4.分类思想的应用 . 已知:如图, O 中弦 AB、 CD互相垂直,垂足为 E, CE= 5cm,DE=13cm,求:圆心 O 到 AB的距离 答案: cm. 试题分析:作 OF AB 于 F, OG CD于 G,由已知可得四边形 EFOG 是矩形,从而根据矩形的性质和垂径定理可求得圆心 O 到 AB的距离 OF. 试题:如图,作 OF AB于 F, OG CD于 G, AB, CD互相垂直, 四边形 EFOG是矩形 . OF AB, CE=5cm, DE=13cm, CG=9cm, OF=EG=4cm. 圆心 O 到 AB的距离为 4cm. 考点: 1.矩形的判定和性质; 2.垂
18、径定理 . 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 100棵杨梅树, 成活 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 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 ( 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 ( 2)试通过计算说明,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答案:( 1) 7840千克;( 2)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 试题分析:( 1)根据平均数的求法求出平均数,再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求出产量总和即可解答 .( 2)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 之
19、,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 要比较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只要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再比较即可解答 . 试题:( 1) (千克),(千克) . 识质准克数的是 总产量为 4010098%2=7840(千克) . ( 2) (千克 2), (千克 2), S2 甲 S2 乙 . 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 考点: 1.折线统计图; 2.平均数; 3.样本估计总体; 4.方差 .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 1) ( 2) 答案:( 1) ;( 2) . 试题分析:( 1)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开平方法解题;( 2)将方程去括号,
20、移项,合并同类项后得 ,选择开平方法解题即可 . 试题:( 1)选择开平方法: 由 得 , 两边开平方,得 , . 原方程的解为 . ( 2)选择开平方法: 将方程整理为 ,即 , 原方程的解为 . 考点: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 ( 1)计算: ; (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x=3. 答案:( 1) ;( 2) , . 试题分析:( 1)针对零指数幂,二次根式化简 2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 2)将前部分除法转换成乘法,约分化简;后部分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然后代 x的值求值 . 试题:( 1)原式 = . ( 2)原式 = . 当 x=3时,原
21、式 = 考点: 1.实数的运算; 2.零指数幂; 3.二次根式化简; 4.代数式化简 . 问题探究: ( 1)请在图 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 ( 2)如图 , M是正方形 ABCD内一定点,请在图 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 M)使它们将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 3)如图 ,在四边形 ABCD中, AB CD, AB+CD=BC,点 P是 AD的中点,如果 AB=a, CD=b,且 b a,那么在边 BC 上是否存在一点 Q,使 PQ所在直线将四边形 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若存在,求出 BQ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
22、案:( 1)作图见;( 2)作图和理由见;( 3)存在,理由见 . 试题分析:( 1)圆内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即达到目的;( 2)连接 AC、 BD相交于点 O,作直线 OM分别交 AD、 BC 于 P、 Q 两点,过点 O 作用 OM的垂线分别交 AB、 CD于 E、 F两点,则直线 OM、 EF 将正方形 ABCD的面积四等分,可应用 AOP EOB得出结论;( 3)把原 图补充成菱形,应用菱形的性质求解 . 试题:( 1)如图 所示: ( 2)如图 ,连接 AC、 BD相交于点 O,作直线 OM分别交 AD、 BC 于 P、 Q两点,过点 O 作用 OM的垂线分别交 AB、 CD于 E、
23、F两点,则直线 OM、 EF将正方形 ABCD的面积四等分 . 理由如下: 点 O 是正方形 ABCD对角线的交点, 点 O 是正方形 ABCD的对称中心 . AP=CQ, EB=DF. 在 AOP和 EOB中, AOP=90- AOE, BOE=90- AOE, AOP= BOE. OA=OB, OAP= EBO=45, AOP EOB( ASA) . AP=BE=DF=CQ . AE=BQ=CF=PD. 设点 O 到正方形 ABCD一边的距离为 . . . 直线 EF、 PQ将正方形 ABCD面积四等分 . ( 3)存在 . 当 BQ=CD= 时, PQ将四边形 ABCD面积二等分 .理由
24、如下: 如图 ,延长 BA至点 E,使 AE= ,延长 CD至点 F,使 DF= ,连接 EF. BE CF, BE=CF. 四边形 BCFE为平行四边形 . BC=BE= + , 平行四边形 DBFE为菱形 . 连接 BF 交 AD于点 M,则 MAB MDF. AM=DM,即点 P、 M重合 . 点 P是菱形 EBCF对角线的交点 . 在 BC 上截取 BQ=CD= ,则 CQ=AB= . 设点 P到菱形 EBCF一边的距离为 , . 当 BQ= 时,直线 PQ将四边形 ABCD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 考点: 1.面积等分问题; 2.圆和正方形的性质;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菱形的判定和性质; 5.转换思想的应用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