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东阳歌山一中八年级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已知直线 a b, 1=110,则 2等于( ) A 90 B 110 C 70 D 55 答案: B 如图, AB CD, A=, C=, AEF=, EFC=,用含 、 、 的式子表示 ,则 =( ) A + B + C 180+ D 180+ 答案: D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另一腰长的一半,那么此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 ) A 15或 75 B 15 C 75 D 150或 30 答案: A 如图,直线 AB CD, P是 AB上的动点,当点 P的位置变化时, PCD的面积将( )
2、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变大变小要看 P向左还是向右移动 答案: B 对于条件: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直角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以上能断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 D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B CD,则 1= 2 B若 AD BC,则 3= 4 C若 1= 2,则 AB CD D若 1= 2,则 AD BC 答案: D 下列各组均由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其中可作为立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 B 一个直棱柱有 12个顶点,那么它的面的个数是( )
3、A 10个 B 9个 C 8个 D 7个 答案: C 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 A 1 条 B 2条 C 3条 D 4条 答案: C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120 B 30 C 90 D 120或 30 答案: D 填空题 如图, C为线段 AE上一动点(不与点 A, E重合),在 AE同侧分别作正 ABC和正 CDE, AD与 BE交于点 O, AD与 BC 交于点 P, BE与 CD交于点 Q,连接 PQ以下五个结论: AD=BE; PQ AE; AP=BQ; DE=DP; AOB=60度 恒成立的结论有 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答
4、案: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 8cm, 4cm, 5cm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爬到点 B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的长是 _ cm 答案: 如图,一块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在直尺的对边上若 1=32,那么 2= 度 答案: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较长边的长分别为 8和 6,则斜边上的中线为 _ 答案: 如图,作一个长 2,宽 1的长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点 A处,则点 A表示的数是 _ 答案: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 4,另一边长为 9,则它的周长是 _ 答 案: 解答题 小明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生,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上,他将一
5、副直角三角板如图位置摆放, A、 B、 D在同一直线上, EF AD, A= EDF=90, C=45, E=60,量得 DE=4 ( 1)试求两平行线 EF 与 AD之间的距离;( 2)试求 BD的长 答案:( 1)过 E作 EG AB交 AB于点 G, EF AD, E=60 EDG=60 又 DE=4 EG= 即 EF 与 AD之间的距离为 ( 2)过 F作 FH AB交 AB于点 H EDG=60 EDF=90 FDH=30 E=60,DE=4 DF= FH= ,HD=6 C=45 A=90 CBA=45 BH=FH= BD=HD-HB= 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
6、长方形,有关的尺寸如图所示,描述该几何体的形状,并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它的表面积 答案: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 表面积: 342+32+42+52=36 答: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36. 在 ABC中, CE AB于 E,在 ABC外作 ACD,使 CAD= CAB,且 DC=BC,过 C作 CF AD,交 AD的延长线于 F ( 1)说明 CE=CF的理由; ( 2)说明 BE=DF的理由 答案:( 1) CAD= CAB,CE AB,CF AD CE=CF (2) CE AB,CF AD CEB= F=90 CE=CF,CB=CD CBE CDF( HL) BE=DF 如图,已知:在等边 ABC中
7、, D、 E分别在 AB、 AC 上,且 AD=CE, BE、CD相交于点 P ( 1)说明 ADC CEB的理由; ( 2)求 BPC的度数 答案:( 1)证明: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C, A= ABC= ACB=60, 在 ADC 和 CEB中, , ADC CEB( SAS); ( 2)解: ADC CEB, ACD= CBE, 又 ACB= ACD+ DCB=60, CBE+ DCB=60, BPC=120 如图,在 ABC 中, D 是 AB 上一点, DF 交 AC 于点 E, DE=FE, AE=CE,AB与 CF有什么位置关系?说明你作出判断的理由 答案: AB
8、与 CF在位置上是平行的证明如下: AED与 CEF是对顶角, AED= CEF, 在 ABC和 CFE中, DE=FE, AED= CEF, AE=CE, ADE CFE A= FCE AB CF 如图,线段 OD的一个端点 O 在直线 a上,以 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 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用直尺与圆规画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答案: A1OD, A2OD, A3OD, A4OD就是所求的三角形 如图, 1=100, 2=100, 3=120,填空: 1= 2=100(已知) _ _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_ = _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9、 3=120(已知) 4= _ 度 答案: 1= 2=100(已知) m n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 4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3=120(已知) 4= 120 度 如图, ABC中, C=Rt , AB=5cm, BC=3cm,若动点 P从点 C开始,按 CAB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 1cm,设出发的时间为 t秒 ( 1)出发 2秒后,求 ABP的周长 ( 2)问 t为何值时, BCP为等腰三角形? ( 3)另有一点 Q,从点 C开始,按 CBA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若 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 P、 Q 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当 t
10、为何值时,直线 PQ把 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答案:( 1)由 C=90, AB=5cm, BC=3cm, AC=4,动点 P从点 C开始,按 CABC 的路径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出发 2秒后,则 CP=2, C=90, PB= = , ABP的周长为: AP+PB+AB=2+5+ =7 ( 2)若 P在边 AC 上时, BC=CP=3cm, 此时用的时间为 3s, BCP为等腰三角形; 若 P在 AB边上时,有两种情况: i)若使 BP=CB=3cm,此时 AP=2cm, P运动的路程为 2+4=6cm, 所以用的时间为 6s, BCP为等腰三角形; ii)若 CP=BC=3cm,过 C作斜边 AB的高,根据面积法求得高为 2.4cm,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BP=3.6cm, 所以 P运动的路程为 93.6=5.4cm, 则用的时间为 5.4s, BCP为等腰三角形; ( 3)当 P点在 AC 上, Q 在 AB上,则 PC=t, BQ=2t3, 直线 PQ把 ABC的 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2t3=6, t=2; 当 P点在 AB上, Q 在 AC 上,则 AC=t4, AQ=2t8, 直线 PQ把 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t4+2t8=6, t=6, 当 t为 2或 6秒时,直线 PQ把 ABC的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