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 B (3.14-)0 1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0指数次幂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 无法化简, C、 , D、 ,故错误; B、 ,本选项正确 . 考点:分式的化简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所示,梯子 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 A到墙根 O 的距离为 2m,梯子顶端 B到地面距离为 7m,现将梯子的底端 A向外移动到 A,使梯子的底端 A到墙根 O 的距离等于 3m,同时梯
2、子的顶端 B下降至 B,那么 BB的长为 A等于 1m B大于 1m C小于 1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OA=2, OB=7,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B,梯子移动过程中长短不变,所以 AB=AB,又由题意可知 OA=3,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OB长,把其相减得解 在直角三角形 AOB中,因为 OA=2, OB=7 由勾股定理得: AB= , 由题意可知 AB=AB= , 又 OA=3,根据勾股定理得: OB= , BB= , 故选 C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点评: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
3、掌握 . 如图,点 A是反比例函数 ( x 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 AB x轴交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于点 B,以 AB作平形边四形 ABCD,其中 C、 D在x轴上,则 S 平形边四形 ABCD为 A、 2 B、 3 C、 4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设 A的纵坐标是 b,则 B的纵坐标也是 b,即可求得 A、 B的横坐标,则 AB的长度即可求得,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设 A的纵坐标是 b,则 B的纵坐标也是 b 把 y=b代入 得, ,则 ,即 A的横坐标是 ; 同理可得: B的横坐标是: 则 则 SABCD= b=5 故选 D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平行四边形的综合题 点
4、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在中考中比较常见,需特别注意 . 将矩形纸张 ABCD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既无缝隙又无重叠的四边形 EFGH,若 EH 5, EF 12,则矩形 ABCD的面积为 A 30 B 60 C 120 D 240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 HEF= EFG= FGH= GHE=90,所以可判断四边形 EHFG是矩形,再由矩形 ABCD的面积等于矩形 HEFG的面积的 2倍,可得出答案: 由题意得, HEM= HEA, MEF= BEF, 则 HEF= HEM+ MEF AEB=90, 同理可得: HEF= EFG= FGH= G
5、HE=90, 即可得四边形 EHFG是矩形,其面积 =EHEF=512=60,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矩形 ABCD的面积等于矩形 HEFG的面积的 2倍=260=120, 故选 C. 考点:折叠的性质,矩形的面积公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判断四边形 EHFG是矩形,得出矩形 ABCD的面积等于矩形 HEFG的面积的 2倍 如图,双曲线 经过直角三角形 OAB斜边 OA的中点 D,且与直角边 AB相交于点 C,若点 A的坐标为( -6, 4),则 AOC的面积为 A 12 B 6 C 9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 AOC的面积 = AOB的面积 - BOC的面积,由点 A的坐标为( -6, 4
6、),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 AOB的面积 =12,由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可知 BOC的面积 |k|只需根据 OA的中点 D的坐标,求出 k值即可 : OA的中点是 D,点 A的坐标为( -6, 4), D( -3, 2), 双曲线 经过点 D, k=-32=-6, BOC的面积 |k|=3 又 AOB的面积 64=12, AOC的面积 = AOB的面积 - BOC的面积 =12-3=9 故选 C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 点评: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与其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 S的关系,即 若关于 x的方程
7、 有正数解,则 k的取值为 A k 1 B k 3 C k3 D k 1且 k3 答案: D 试题分析:先解方程 得到用含 k的代数式表示 x的形式,再结合方程有正数解及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求解即可 . 解方程 得 由题意得 且 解得 且 故选 D. 考点:解分式方程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已知关于 x的函数 y k(x-1)和 y - (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为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分 与 两种情况,再结合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即可 . 当 时,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y - 的图象在二、
8、四象限 当 时,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y - 的图象在一、三象限 符合条件的只有 B选项,故选 B. 考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交点问题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 的性质:当 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 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当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当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下列命题不成立的是 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 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个角的度数比为 1: :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边长度比为 1: :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度之比为 : :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
9、角和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 1:3:4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边长度比为 1: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度之比为 : : 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三个角的度数比为 1: : 2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 . 考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 . 若分式 的值为 0,则 b的值为 A 1 B -1 C 1 D 2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式的值为 0的条件:分式的分子为 0且分母不为
10、0时,分式的值为 0. 由题意得 ,解得 ,则 故选 A. 考点:分式的值为 0的条件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值为 0的条件,即可完成 . 设 m 20, n=(-3)2, p , q ( )-1,则 m、 n、 p、 q由小到大排列为 A p m q n B n q m p C m p q n D n p m q 答案: A 试题分析: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化简,再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比较即可 . , , , 故选 A. 考点:实数的运算,实数的大小比较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填空题 如图,大正方形面积 13,
11、小正方形面积为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 a,b,求 a b 。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与直角边的关系,列出关于 a、 b方程组,然后求解 由题意得 ,解得 , 考点: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找出大正方形、四个直角三角形、小正方形间的数量关系 若 A、 B两点关于 y轴对称且点 A在双曲线 上,点 B在直线上,若点 B坐标为 (m, -n),则 的值为 。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关于 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得点 A的坐标,再根据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可得 、 的值,然后化 ,最后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 A、 B两点关于 y轴对称,点 B
12、坐标为 (m, -n) 点 A坐标为 (-m, -n) 点 A在双曲线 上,点 B在直线 上 , ,解得 , . 考点:关于 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代数式求值 点评:此类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如图,双曲线 在第一象限内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 y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 A、 B两点,连 OA、 OB,则 S OAB 。 答案: 试题分析:如果设直线 AB与 x轴交于点 C,那么 AOB的面积 = AOC 的面积 - COB的面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知 AOC的面积 =
13、2, COB的面积 =1,从而求出结果 设直线 AB与 x轴交于点 C AB y轴, AC x轴, BC x轴 点 A在双曲线 的图象上, AOC的面积 = 点 B在双曲线 的图象上, COB的面积 = AOB的面积 = AOC的面积 - COB的面积 =2-1=1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的几何意义 点评: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k与其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 S的关系,即 若 y-2与 x成反比例且当 x 3时 y 1,则 y与 x之间函数关系式为 。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设 ,再根据当 x 3时 y 1求解即可 . 由题意设 当 x
14、 3时 y 1 , , .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 点评:待定系数法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若 Rt ABC中 AC 3, BC 4,则 AB 。 答案:或 试题分析:题目中没有明确直角边和斜边,故要分情况讨论,再结合勾股定理分析即可 . 当 AC 3, BC 4均为直角边时, AB 当 AC 3为直角边, BC 4为斜边时, AB . 考点:勾股定 理 点评: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下列各式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有 。(填序号) ab
15、 a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 , ; ab , ; 所以计算结果正确的有 . 考点:分式的化简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若 ,则 。 答案: 试题分析:由 可得 ,即可得到 ,再化 ,最后整体代入求值即可 . 由 可得 , 则 . 考点:代数式求值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用四舍五入法把数 -0.02009(精确到万分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答案: -2.0110-2 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其中, n为整
16、数确定 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精确到万分位即对十万分位四舍五入 . .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 解答题 问题情境 勾股定理是一条古老的数学定理,它有很多证明方法,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根据弦图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提出把 “数形关系 ”带到其他星球作为地球人与其他星球 “人 ”进行第一次 “谈话 ”的语言。 定理表述 请你根据图( 1)中的直角三角形叙述勾
17、股定理(用文字及符号语言叙述); 尝试证明 以图( 1)中的直角三角形为基础可以构造出以 a、 b为底,以 ab为高的直角梯形如图( 2)。请你利用图( 2)验证勾股定理; 知识拓展 利用图 (2)的直角梯形,我们可以证明 ,其证明步骤如下: BC a b, AD . 又 在直角梯形 ABCD中有直角腰 BC 斜腰 AD(填 “ ”, “ ”或“ ”),即 。 答案: 定理表述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 b,斜边长为 c,那么 a2 b2 c2; 尝试证明 求证 AED 90o; S 梯 S ABE S AED S DEC; 知识拓展 试题分析:利用 SAS可证 ABE ECD,
18、可得对应角相等,结合 90的角,可证 AED=90,利用梯形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可证 a2+b2=c2,在直角梯形 ABCD中, BC AD,由于已证 AED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利用勾股定理有 AD= ,从而可证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 a, b,斜边长为 c,那么 a2+b2=c2 Rt ABE Rt ECD, AEB= EDC; 又 EDC+ DEC=90, AEB+ DEC=90; AED=90; 整理得 a2+b2=c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面积分割法,勾股定理 点评:此类问题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在压轴题中出现,需特别注意 . 某商店一次用 600
19、 元购进 2B铅笔若干枝,第二次又用 600 元购进该款铅笔,但这次每支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 倍,购进数量比第一次少 30支。 ( 1)求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多少元? ( 2)若要求这两次购进的铅笔按同一价格全部销售完毕,获利不低于 420元,问每支售价至少 是多少元? 答案:( 1) 4元;( 2) 6元 试题分析:( 1)设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 x元,根据 “第二次每支进价是第一次进价的 倍,购进数量比第一次少 30支 ”即可列方程求解; ( 2)设每支售价是 y元,根据 “按同一价格全部销售完毕,获利不低于 420元 ”即可列不等式求解 . ( 1)设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 x元,由题
20、意得 ,解得 x 4, 经检验 x 4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答:第一次每支铅笔的进价是 4元; ( 2)设每支售价是 y元,由题意得 ,解得 答:每支售价至少是 6元 . 考点:方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正确列方程和不等式求解 . 如图,铁路上 A、 B两点相距 25km, C、 D为两村庄,且 DA AB于 A,CB AB于 B,若 DA 10km, CB 15km,现在要在 AB之间建一个中转站 E,使 C、 D两村到 E站的距离相等。求 E应建在离 A多远的地方? 答案: km 试题分析:在 Rt DAE和 Rt CBE
21、中,设出 AE的长,可将 DE和 CE的长表示出来,根据 “C、 D两村到 E站的距离相等 ”即可列方程求解 设 AE=x,则 BE=25-x, 由勾股定理得: 在 Rt ADE中, DE2=AD2+AE2=102+x2, 在 Rt BCE中, CE2=BC2+BE2=152+( 25-x) 2, 由题意可知: DE=CE, 所以: 102+x2=152+( 25-x) 2, 解得: x=15 所以, E应建在距 A点 15km处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点评:勾股定理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化简求值: 简代数式
22、,并从 -1x2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整数代入,求出代数式的值; 已知 ,求有理数 A、 B的值。 答案: ,当 x 2时,原式 1; A 2, B 1 试题分析: 先对小括号部分通分,同时把除化为乘,再约分,最后选择一个恰当的 x的值代入计算; 先把分式方程去分母变成整式方程,再根据所得方程的性质求解即可 . 原式 当 x 2时,原式 1;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得 所以 ,解得 . 考点:分式的化简,解分式方程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计算或解方程: ; . 答案: ; 试题分析: 先对小括号部分通分,同时把除化为乘,最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3、约分即可; 先把分式方程去分母变成整式方程,再解得到的整式方程即可,注意解分式方程最后要写检验 . 原式 ;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 得 解得 经检验 是原方程的解 . 考点:分式的化简,解分式方程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如图,正方形 OABC 的面积为 9,点 O 为坐标原点 B在函数的图象上,点 P( m, n)在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 P分别作 x轴 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 E, F,并设长方形 OEPF和正方形 OABC 不重合部分的的面积为 S。(提示, P可以在 B的上下两侧)。 ( 1)求 B点坐标和 k的值; ( 2)当 S
24、 时,求 P点的坐标; ( 3)求出 S关于 m的函数式。 答案:( 1) B(3, 3), k 9;( 2) 或 ;( 3) 或 S 9-3m 试题分析:( 1)根据反比例函数中正方形的面积与反比例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得反比例函数式,进而求得 B的坐标; ( 2)根据 S=n( m-AO)即可得到方程求解; ( 3)根据 S=n( m-AO)即可写出函数式 ( 1) 正方形 OABC的面积为 9, OA=OC=3, B( 3, 3) 又 点 B( 3, 3)在函数 的图象上, k=9; ( 2)分两种情况: 当点 P1在点 B的左侧时, P1( m, n)在函数 上, mn=9 S=m(n-3)=mn-3m= m= , n=6 P1( , 6); 当点 P2在点 B或 B的右侧时, P2( m, n)在函数 上, mn=9 S=(m-3)n=mn-3n= , n= , m=6 P2(6, ); ( 3)当 0 m 3时, S=9-3m; 当 m3时,当 x=m时, P的纵坐标是 , 则与矩形 OEPF中和正方形 OABC 重合部分是边长是 3,宽是 的矩形, 则面积是: , 因而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在压轴题中出现,需特别注意 .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