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7.50KB ,
资源ID:315260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152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测试语文.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测试语文.doc

1、2011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测试语文 其他 (1)多情自古伤离别, _ _。(柳永雨霖铃) (2)_ 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3)人有悲欢离合, _ _ 。(苏轼水调歌头) (4) _ _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5)复行数十步, _ _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 _ _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7)此情无计可消除, _ _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 _ _ ,决胜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 答案: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位卑则足羞 (3)月有阴晴圆缺 (4)遥怜小儿女 (5)豁然开朗 (6)受任于败军之际 (7)才下

2、眉头 (8)运筹帷幄之中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16分 ) 上海城市文化的多歧性格 海派文化作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海派文化究竟是什么?七十多年前一场京派与海派的争论,鲁迅先生一锤定音:京派是 “官的帮闲 ”,海派是 “商的帮闲 ”。从此,海派文化被绑定在商业、消费、休闲的定位上。这样 的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不是海派文化的全部,甚至不是主流。 事实上,在海派文化之中,有非常复杂的各种互相对立、互相冲突和互相渗透的元素。上海既曾经是自由派文化的大本营,又是左翼批判文化的故乡;上海有悠久的知识精英启蒙传统,也有同样源远流长的市民消费文化传

3、统;上海是一座世界主义的城市,被人讥讽为 “崇洋迷外 ”,但在近代历史之中,又是爱国主义、抵制洋货运动的发源地;上海拥有近代中国最发达的市场资本主义的历史遗产,又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深厚传统。这一切,都塑造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多歧性格。 上海城 市文化的本土渊源之一,是明清以来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传统便是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的互相交融,俗中有雅,雅中有俗。这一雅俗共赏的江南文化传统承继到近代,使得上海的城市文化,不像京城的士大夫文化那样纯粹的大雅,也不像北方民俗文化那样彻底的大俗。近代的北京是一个二元的世界,大学里的教授与胡同里的 骆驼祥子们 ,绝不可能欣赏同一种文化。但上海不一

4、样,上海的文化人与市民阶层在文化上处于同一个世界,既过着世俗的生活,又力图附庸风雅,风雅与世俗,精英与大众,这些两歧性的文化元素在海派文化这里获得了一种奇妙的结合,彼此嵌镶, 形成了独特的上海文化性格。 上海城市文化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很难用一种确切的概念来定位。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开放的城市,上海是一个移民的大熔炉,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所有的地域文化、宗教传统和高级文明,到了上海以后,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最后都失去了其本真性,演变为极具都市风格或东方神韵的 “海派 ”。北京容纳得了异己,各种多元文化、区域文化可以在京城以原生态的方式独立相处,互不相关又彼此竞争。而上海文化的向心力太强,各种亚文

5、化来到上海之后,都被代表着都市文化的上海文化所改造,所同化,多元逐渐趋同,呈现出同质性趋向 。上海文化的缺点是没有独一无二的东西,一切都似曾相识,又有点陌生;但另一方面,没有特点本身,又是上海文化的最大特点。 相对于中国的其他城市,上海的城市年龄比较年轻,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诞生并迅猛发展。上海的成功在于抓住时机,敢于求变求新。上世纪 90年代之后,上海的 “与时俱进 ”更是显露无遗,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建筑与所有的商品,都要同全世界最先进、最时髦的水准接轨。这种精神,成就了上海的摩登、时尚和辉煌,也使得上海城市文化流质易变,缺乏底蕴;灵活有余,定力不足。有见世面、识大体的聪明,而缺乏北方古城那种

6、自信、稳 重的气象。 海派文化扎根于日常生活之中,海派是世俗的,也是务实的。上海人像英国人一样,不喜欢高谈阔论,不喜好抽象的理念教条,他们更相信日常生活升华出来的理性,信奉的是拿实实在在的 “货色 ”出来。同时,上海人将平凡的职业视为志业,在繁琐的俗务中做出美感,做出情调,做出诗意。这一点上海人又像法国人,不满足于平庸的日常生活本身,总是在追求世俗背后的浪漫、实用背后的格调。上海人身上流淌着明清士大夫的精神血脉,日常生活不一定奢华,但一定是精致的;情感或许不真诚,但一定是浪漫的。 上海时尚,但不前卫;上海叛逆,又不偏 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性格和中道哲学,淘洗了那些偏激的传统,留下了中间的市民

7、文化和小资文化,市民阶级是务实的,小资文化是浪漫的,而这两种城市文化在上海又没有绝对的界限。 这就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真实面相,她的优点就是她的缺点,她的现实便是她的过去。然而,已有的文化性格和精神气质,不是一个城市不可变易的宿命,未来的上海是什么样的都市,一切有待于上海自身的选择。这不仅是一个城市的选择,也是每一个新老上海人的选择。 【小题 1】 “骆驼祥子 ”是 (作家名)小说中的主人公,第 段中 “骆驼祥子们 ”指代 ( 2分) 【小题 2】 第 段再一次提到 “北京 ”,其用意是 ( 3分) 【小题 3】第 段中 “与时俱进 ”一词加上引号有哪两层意味?( 2分) 【小题 4】对本文理解、

8、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本文开头否定了鲁迅先生对 “海派文化 ”的定义 B “海派文化 ”因同化了各种亚文化,没有任何特点 C城市年龄轻、发展快对上海城市文化有正负两面影响 D “海派文化 ”中务实与浪漫彼此嵌镶,没有绝对的界限 E本文结尾表达了改变上海城市文化未来走向的愿望 【小题 5】联系全文,概述形成 “上海城市文化多歧性格 ”的多重因素。( 5分) 答案:【小题 1】( 2分)老舍 市民阶层(或 “大众 ”) 【小题 1】( 3分)为更好地区别 “京派 ”与 “海派 ”文化,照应上文;在对比中更明晰地解说 “海派文化 ”包容改造各种亚文化,形成 “没有特点 ”的地域特

9、色。 【小题 1】( 2分)一是表强调,肯定上海能抓住时机求变求新谋发展;二是表轻微的否定,只顾与时 “接轨 ”使上海文化流质易变,定力不足。(两个要点各1分) 【小题 1】 (4分 )C D 【小题 1】( 5分)独特的城市发展中各种相互对立、冲突和渗透的元素;江南文化中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的互相交融;包容并改造各种亚文化并逐渐 趋同;在城市发展中求变求新;中国传绕文化的中庸性格和中道哲学的淘洗。(五个要点各 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20分 ) 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我的车蹬得飞快,快得让我来不及看清这城市的任何一张面孔。无数攒动的人头和背脊,在我前面突然出现又在我身后匆匆隐没。他们连同

10、他们身后的背景对我都是模糊的,而我在他们眼里,也只是个匆匆掠过的身影。 丁字路口,我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一个人正在试图横穿马路。他穿着件洗旧的汗衫,驮着一只大蛇皮袋,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城市的每一个轮子都在高速运转,城市不会 因为一个第一次进城的乡下人而放慢速度。 他试探着迈了一下腿,又瑟瑟地缩了回去。 找死!一个人从车里探了一下头,骂。 他越发狼狈,每一根神经都在颤抖,他可能感觉到了城市离死亡的距离有多近,或许只有一步,甚至是半步,这比从乡下到城市的距离,不知要近多少。为了来到这座城市,他可能已经穿越了内地的好几个省份。一个农民,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城市,当然不是来找

11、死的,而是找活。他有点儿心虚地站在那儿,眼睛一会儿盯着大街,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一会儿又看看大街对面,仿佛只要穿越了这条大街就能抵达他的彼 岸。 他试探着又迈了一下腿,这次他没有缩回去,但他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像一只过街老鼠。 那个驮在背上的大蛇皮袋在肩上左右摇晃着,这是一个比他本人更大的障碍。 离他最近的一辆车开始减速, “当心啊! ”车里传来一句提醒。很多车开始拐弯,想绕开他,这个高速运转的城市瞬间竟显得有几分犹疑。还有最后几步时,这个中年人突然发力,往前一蹿,站在了马路对面的路口上。他长吁了一口气,仿佛是一个快要溺死的人,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渡到了生的彼岸。 突然,他被人推了个

12、趔趄,险些摔倒。手一松,肩上的蛇皮袋轰然掉在地上。 我坐在自行车上,蹁 着腿歪在路边看,看客当然不止我一个。推中年人的是一只漂亮的手,白皙,光洁,十指修长。你看着这样的手会联想到钢琴高雅的键盘。推人姑娘的白色连衣裙的胸口上有一片脏污,这无疑是那个中年人驮着的大蛇皮袋蹭上去的。 中年人站稳之后,看到眼前姑娘胸前的脏污,拙拙地说了句 “对不起 ”。姑娘瞪着他,去死!一声骂。中年人的脸猛地抽搐了一下,愣在那。那姑娘见中年人再不说什么,觉得无趣,骂骂咧咧余怒未消地走了,背影像大多城里姑娘一样高傲而又性感,一边走一边拍打胸前那片脏污。 中年人转身看到了我,不知怎么盯了我一眼,我忽然感到脸 上被刺痛了一下

13、,他的眼神里透出的不是尖利,而是怨恨,还有些绝望。我想,在这快速穿行的茫茫人海中,他和她或许再也不会有这样擦肩而过的机会,而这件事,很快也会成为仅仅只是在记忆中发生过的。记住的可能不是某个地方,某个人,而是疼痛。 我是谁?我是偶然从这里经过的一个路人,是刚才围着看热闹的众人中的一个。连衣裙姑娘走了, 围观的人怅怅的,散开去了。我有些后悔,又有些庆幸 。如果我刚才一路猛蹬,可能就从一件事情前面冲过去了。但有些东西是命定般冲不过去的,你就是再不愿意看见也必须要面对。有时候,一个突发事件,一次偶然的相 遇,会让你这个人,会给你的心底染上不同的色调。 这时,中年人用力扛起蛇皮袋准备离开,蛇皮袋上肩的瞬

14、间,他听到身后传来一声 “对不起 ”。他转身一看,原来大蛇皮袋触碰到一个姑娘手捧的鲜花,花瓣飘撒到地上,散发出似有若无的花香。 说话的姑娘站定在路旁,看着中年人,似有几分无措。 “是袋子碰落了花,还是花撞上了袋子? ”中年人没搞明白,一声 “对不起 ”让他有几分惶恐。他看着姑娘,嘴巴嚅动着,想说句什么又没说出来。看着姑娘再没说什么,他赶紧离开了路口。 “好在没把人碰伤 ”,他边走边想觉得庆幸,肩上的蛇皮袋似乎轻盈了一些,脚 步也坚定起来 我骑上车,拐了那个我原本就该拐的弯儿。许多人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也从许多人身边匆匆走过。这时, 谁正与你擦肩而过? 【小题 1】第 段反复运用 “匆匆 ”一词

15、的表达效果是 。( 2分) 【小题 2】第 段画线句在语序上有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 3分) 【小题 3】第 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 ( 3分) 【小题 4】对文中 “中年人 ”的 “动作和心理 ”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第 段, “迈 ”腿 “缩 ”腿的动作,表明中年人想尝试又害怕的心理 B第 段, “当心啊 ”,善意的提醒给中年人过马路予极大的鼓励和勇气 C第 、 段,被推后再挨骂,让中年人对这个城市有了些绝望的情绪 D第 段,中年人被骂后将怨恨迁怒于 “我 ”,转身 “盯了我一眼 ” E第 段,姑娘的道歉让中年人有些意外,一时间不知该

16、说什么 【小题 5】阅读第 段画线句的人物描写,辨析 “围观的人 ”与 “我 ”的心理差异。( 3分) 【小题 6】结合作者的所见和所感,简析本文结尾句的多重内涵。( 5分) 答案: (20分 ) 【小题 1】( 2分)强化城市快速的生活节奏,人们无暇关注身边的人。 【小题 1】( 3分) “找死 ”二字前置,强调骂的 “内容 ”极端伤人( 1分);将 “骂 ”用标点隔开,强化了骂人者的强悍和听者被羞辱的感受( 2分)。 【小题 1】( 3分)含义: “蛇皮袋 ”体积大增加了中年人穿越马路的困难; “蛇皮袋 ”犹如贴上 “乡下人 ”的标识成为他被城市接纳的阻力。作用:成为下文两次“擦肩 ”事件

17、发生的道具(或缘由)。(含义 2分,作用 1分) 【小题 1】( 4分) B D 【小题 1】( 3 分) “围观的人 ”为事态结束过快,看热闹不过瘾而遗憾( 1 分);“我 ”为自己成了一个无聊的 “看客 ”而后悔,也为偶然目睹此事并由此有所思有所悟而 庆幸( 2分)。 【小题 1】( 5分)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要关注身边的人;必须以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人;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法逃避面对突发事件和身边的人;你应对身边人的态度会影响自己和他人;问句作结引发读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前三点 4分,后两点 1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18分 )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

18、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

19、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 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 苏武传 【小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 ) 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 加以老母系保宫 ( ) 自分已死久矣 (

20、 ) 【小题 2】下 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2分) A 羝乳乃得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何久自苦如此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今者项者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 子为父死,亡所恨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E 且陛下春秋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6分)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小题 4】根据文意,概述李陵劝降苏武的几点理由。( 3分) 【小题 5】文章在叙述卫律劝降 失败后,为何还详写李陵劝降苏武的片断?( 3分) 答案:( 18分) 【小题 1】

21、( 4分) 报告、禀报、上报 隔绝、与世隔绝 拘禁、关押、拘押 料想、料定 【小题 1】( 2分) D 【小题 1】( 6分) 苏武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藏的野果来吃。 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实在是心甘情愿。 【小题 1】( 3分)久困荒僻之地,无法报国尽忠;母死家人离散,无孝可尽;汉的法令无常,(即使归汉也)自身难保。(三个要点各 1分) 【小题 1】( 3分)卫律以财富诱降无果,李陵凭老朋友身份以 “不降也无法尽忠孝 ”(精神层面)劝降无果,更能衬托苏武的忠君爱国( 2分);表明了苏武愿以死守节来报答汉帝之恩的原因和决心( 1分)。

22、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12分) 万木图序 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 “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 ”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 “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

23、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 ”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 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 1】第 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2分) 【小题 2】对第 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 “相食 ”

24、勉强活命 B “种树换粮 ”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 “愧耻为辱之心 ” C “不登记姓名 ”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 “忠厚委曲 ”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 “万木 ”的由来 【小题 3】第 (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小题 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 “序 ”,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4分) 答案:( 12分) 【小题 1】( 2分)杨荣为彰显祖父杨达卿的美德,(将万木)画出来留给后代看而创作。 【小题 1】( 3分) A(文段中叙述了饥民 “人吃人 ”的情况,没有亲人之间相食的信息。) 【小题 1】( 3分)表明了杨先生种树救灾的用意在保护饥民的自尊而不在树;真实地表

25、现了杨先生的善良、不自私且注重教育子孙;引发下文 “天理之在人心 ”之说。(前两个要 点答对一个 2分,答对 两个 3分;后一个要点不作要求。) 【小题 1】( 4分)伶官传序以庄宗 “盛衰得失 ”的史实来论证 “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之理,告诫宋当政者居安思危( 2分);本文叙述杨先生行善之事以倡导后人,铭记先生教诲,传承善心,践行善举( 2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8分) 南 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 【小题 1】本诗与 一文中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26、”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2分) 【小题 2】结 合诗意,对 “南邻 ”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 A “南邻 ”锦里先生是个头戴 “乌角巾 ”的乡里人 B “南邻 ”一家人辛勤劳作,家庭不富却和乐知足 C鸟雀台阶啄食不怕人,表明 “南邻 ”家少有访客 D江村、野渡、翠竹, “南邻 ”家周边环境如世外桃源 【小题 3】请从 “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 ”角度赏析本诗画线句。 (4分 ) (注)虚实相生:逼真描写的 “景、形、境 ”为 “实境 ”,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为 “虚境 ”。 出自文学意境的特征 答案:( 8分) 【小题 1】( 2分)归去来兮辞 惯看宾客儿童喜 【小

27、题 1】( 2分) C( “惯看宾客 ”句表明南邻家常有访客。) 【小题 1】( 4分)画线句描绘了一幅江村月下送别图:月色、村落、白沙、翠竹、渡口,营造了如梦幻般恬静的意境( 2分),此景此境不由让人联想: “南邻 ”热诚好客,主客相谈甚欢,客人竟日淹留,人之情之神韵 “见于言外 ”( 2分)。 作文 阅读 “记者柴静采访周云蓬的摘要 ”,选取一个角度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采访对象介绍:周云蓬, 1970年生于辽宁,中国民谣音乐代表。 9岁失明, 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弹琴 ,写诗,献艺,出版诗集和民谣专辑。 柴静:你 9岁彻底失明,这是否从精神上摧垮了你? 周云蓬:不会的,那时我还没有精神。灾难来的太早,它扑了个空。你是不是以为我活得很沉重?其实,能看见或不能看见,那是每个人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关、专为我开的独一无二的门。 柴静:你是不是用流浪考验自己的意志,证明你的 “身残志坚 ”? 周云蓬:这种考验有意义么?为什么人们都以为像我这样的人 “应该 ”身残志坚?我很怕被这样 “类型化 ”。我喜欢走,并非想证明什么,只是我喜欢这种生活。我活在路上,民谣在路上。 答 案: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