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称 道 /称 心如意 躯 壳 /金蝉脱 壳 下 载 /千 载 难逢 B估 量 /量 体裁衣 难 友 /难 言之隐 落 色 /落 井下石 C 契 约 /楔 形文字 围 歼 /阡 陌纵横 祈 祷 /身材 颀 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躯壳 /金蝉脱壳 ”均读 qio; C项 “祈祷 /身材颀长 ”均读 q; D项“饯别 /践行诺言 ”均读 ji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既
2、然套话如此不受欢迎、如此遭人唾弃,为什么有些人依然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不动脑筋,少费心思。 不需要事先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不需要对掌握的情况作周密的分析思考,只要东拼西凑,照抄照搬,就可以 、滔滔不绝。二是可以不冒险,不担责任。 A津津乐道既也夸夸其谈 B乐此不疲不但更侃侃而谈 C乐此不疲既也夸夸其谈 D津津乐道不但更侃侃而谈 答案: C 试题分析:津津乐道:形容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乐此不疲:因为乐意,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沉浸于酷爱的某件事中。这里应该用 “乐此不疲 ”。 “既 也 ” 是并列关系, “不但 更 ” 是递进关系,这里表
3、示两种情况的并列,应用 “既 也 ”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侃侃而谈,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夸夸其谈 ”符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3年竣工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B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C根据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
4、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在具体的工作上,更多的是要做好如何促进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做好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注意收入分配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 ”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C项 “根据 显示看 ”句式杂糅; D项,两个 “做好 ”后缺宾语。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难于解读,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一般的语言更含蓄,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式的、反常化的。 鉴于此,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 非直陈式的,是指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通感、双关
5、、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双关。 诗歌的语言不同于较易的记叙描写 性语言,更不同于较易的议论说明性语言。 反常化主要指诗歌语言的跳跃使得句与句不像其他文体那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 首先含蓄在意象上,其次含蓄在语言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要抓住语段的思路做题,思路是:先提出观点,然后比较诗歌语言和其他语言的不同,接着总写诗歌语言的特点,最后从两个方面分写诗歌的特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访谈) 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 访作家陈忠实 高晓春 陈忠实,
6、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高: 您自己说,您是在一种十分沉静的心态下写作白鹿原的,请问您是如何把握这种心态的? 陈:白鹿原一共写了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因此进入了这种沉静的写作心态。 这种写作心态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故事中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比如白鹿原描述的那段历史对于当代中国人,包括当 代作家,一般来说都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原因之二是我完全处于一种艺术创作的心态。在写作开始,我就有了一种非常清醒的认识,那就是要体现恩格斯所讲的现实主义创作原理
7、的精髓 我所编织的故事要完全让人物自己去说话,作家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应全部付诸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原因之三是处于一种对自身生命的感受。我写白鹿原时四十六岁,完稿时五十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五十岁是老年人的界线了。在跨入老年这个行列后,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体现我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 高: 文学与现实、 历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陈: 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经历、感受生活。以前我们遵从毛主席的教导: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这揭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反映了作家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那时候提倡的是作家直接到生活的某一具体场地去深入体验,比如到农村、到大工厂、大工地,
8、现在仍有一部分作家这么做(挂职锻炼)。我以为作家深入生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到某一生活场地去深入;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的生活位置上全身心地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接触各种人物、事件。这两种都是可取的,作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深入生 活的方式。 至于历史,我们只能间接地去体验、感受了。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鲁迅先生的风波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是因为鲁迅把握住了 “剪辫子 ”这一具有历史特征的细节,并写出了人物的心理真实 没辫子还怎么生活?怎么见人?留辫子时代的社会心理秩序被打乱了,剪了辫子,心理上有了恐慌,需
9、要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这就推动了新的社会秩序、道德、审美标准的诞生。 从 “文革 ”时期的 “本本主义 ”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喇叭裤,再到如今的信息 时代,无不是人的心理秩序的打乱、重组、适应、平衡、又打乱 的过程,从这个层面讲,所谓历史,就是人的心理秩序不断被打破,又不断寻找到新的平衡的历史。感受历史,就应该是把握住那个时代社会心理的真实。虽然对心理真实的感受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说人性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是沟通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最基本的支点,也是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的情感的最基本的支点。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尽管我们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就是因为我们通过读书,能够感受到于连的情感
10、、安娜的情感。所以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它不应该给读者带 去阅读上的障碍,它应该与阅读它的每一位读者沟通。如果达不到这种沟通,只能说是作家的感受层次浅,或者说是艺术的表现能力差。 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部好作品就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家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 陈:从作家的角度讲,他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艺术的创作理想诉诸文字之后,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与同时代的人,甚至与未来时代的人完成一种沟通与交流。而读者读书的目的 如果他经历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他所经历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又通过这部书得到验证,并且在更深层次上给了他启示,他们了解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了解了作品中的历史。那么,他就肯定了作品中的
11、故事,并且在心里肯定作品,欣赏作品,从而完成了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作家永远不要抱怨读者,作家只能努力加深对生活的体验,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 层次的心灵体验,争取读者的最终认可和接受。作家其实就是活在读者这片土壤中的,读者不喜欢你的书,你所创造的价值就自然会被否定,尽管这是很残酷的。 【小题 1】陈忠实所说的 “沉静的心态 ”指什么?( 4分) 【小题 2】根据文本的对话内容,说说一个作家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5分) 【小题 3】如果说 “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读者的认可程度 ”,那么对于具体的作品而言,它的读者数量越多,它的文学成就与
12、价值也就越高吗?请结合文本,试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沉静的心态 “是指作家与书 中的故事、人物保持一种距离, 有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不掺杂个人的情感因素, 能用冷静而理性的眼光审视生活。 答对一点 1分,答对两点 3分,答对三点 4分。 【小题 2】( 5分) 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 “沉静的心态 ”; 要努力做到深入生活; 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 必须高度关注 “人性 ”,要借助这个支点完成与读者的沟通。 5分。答对一点 1分,答对两点 3分,答对三点 4分。答对四点 5分。 【小题 3】 文学作品能够完成(达到)与读者的沟通交流,
13、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得到最终的认可与接受,这是判 断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前提。 但读者数量的多少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读者对作品的认可程度,因为这与读者的阅读兴趣、生活经历以及时代性、民族性差异有关。 譬如当代中学生中阅读韩寒作品的人肯定多于读红楼梦,但显然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同样读本国作品的人要多于读外国作品的,这并不能说明本国的文学作品成就一定超过别国。 6分。答对一点 2分,答对三点 6分。要有分析,有举例,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访谈录,记者的每一问都是单独的一个问题。该题回答文本开头第一个访谈问题,结合话语 “我始终与书上的故事和人 物保持着一种距离和一种完全理性的思考都
14、能脱离个人的情感因素 ”“都能采用一种冷静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 ”和陈忠实总结的三个原因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 此题考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综合概括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文本三个对话,第一个对话陈忠实谈自己创作成功的原因:在创作中始终保持一种 “沉静的心态 ”;第二个对话 “作家要深入生活,直接到基层去体验、感受生活 ”“ 把握历史,对于当代作家来说,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系统的历史知识,尽可能准确地把 握住那个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的真实 ”,第三个对话 “争取从生活体验进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心灵体验 ”
15、来归纳要点。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常识,答题应根据文本第三个问答来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分析题干,明确 “判断一部文学作品优秀与否的前提 ”,再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想象胡同 铁凝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 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座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
16、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 “福 ”“寿 ”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 “抱鼓 ”,都有。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 “总集福荫,备致嘉祥 ”之类的对联吧。只是当我作为寄居者走进这两扇黑漆大门时,门上的对联已换作了红纸黑字的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这样的对联,为当时的胡同增添着激荡的气氛。而在从前,在我更小的时候来外婆家作客,胡同里是安祥的。那时所有的院门都关闭着,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在自家的树下过着自家的生活。 偶尔,有院门开了,那多半是哪家的女主人出门买菜或者买菜回来,于是胡同里就
17、有了谦和热情、罗嗦而又不失利落的对话。说她们罗嗦,是因为那对话中总有无数个 “您慢走 ”“您有功夫过来 ”“瞧您还惦记着 ”“您呐 ” 等等等等。说她们利落,是因为她们在对话中又很善于把句子简化,比如: “春生来雪里蕻啦。 ”“笔管儿有猫鱼。 ”“春生 ”是指胡同北口的春生副食店 , “笔管儿 ”是指挨着胡同西口的笔管胡同副食店。为了 “春生 ”的雪里蕻和 “笔管儿 ”的猫鱼,这一阵小小的欢腾不时为胡同增加着难以置信的快乐与祥和。 当我成为外婆家长住的小客人之后,也曾无数次地去 “春生 ”买雪里蕻,去 “笔管儿 ”买猫鱼,剩下零钱还可以买果丹皮和棕子糖。我也学会了说 “春生 ”和 “笔管儿 ”
18、,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这条胡同所接纳。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种罗嗦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不久,又有规定让各家院门必须敞开,说若不敞开院中必有阴谋,晚上只有规定时间门方可关上。外婆的黑漆大门冲着胡同也敞开了,使人觉得这院子终 日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时,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 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有一天忽然有人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而崔太太就在那天夜里疯了,可能属于幻听症。她说她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在骂她,于是她开始逃离这个四合院和这条
19、胡同,胳膊上常挎着一只印花小包袱,鬼使神差似的。听人说那包袱里还有黄金。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街道的干部大妈抓回。街道干部们传递着 情况说: “您是在哪儿瞧见她的? ”“在 春生 ,她正掏钱买烟呢,让我一把就攥住了她的手腕儿 ” 或者: “她刚出 笔管儿 ,让我发现了。 ” 拎着酱油瓶子的我,就在 “春生 ”见过这样的场面 崔太太被人抓住了手腕儿。我曾经站在院里的枣树下希望崔太太逃跑成功,她是多么不该在离胡同那么近的 “春生 ”买烟啊。 不久崔太太因肺病死在了里屋。这一切,我总觉着和院门的敞开有关。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当长大成
20、人的我再次走进外婆的四合院时,我得知崔先生已回到院中。但回家 之后他也疯了:他常常头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黑呢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除了作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之后,又没事人似的转过身去,继续他悠然的行走。 我曾经在夏日里一个安静的中午,穿过胡同向大街走,恰巧走在头戴法国盔的崔先生之后,便想着崔先生是否要猛然回身了。在幽深狭窄、街门紧闭的胡同里,这种猛然回身确能给后面的人以惊吓的。果然,就在我走近 “笔管儿 ”时,离我仅两米之遥的崔先生来了一个猛然回身,于是我看见了一张黄白的略显浮肿的脸。可他 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
21、,却使劲朝我的身后望去。那时我身后并无他人,只有我们的胡同和我们共同居住的那个院子。崔先生望了片刻便又返回身继续往前走了。 出人预料的是,当时我却没有受到崔先生的惊吓,只觉得那时崔先生的眼神是刹那的欣喜和欣喜之后的疑惑。他旁若无人地欣喜着自己只是向后看,然后便又疑惑着自己再转身朝前。 许多年过后,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崔先生那疾走乍停、猛向后看的神态,我也终于猜到了他驻步的缘由,那是他听见了崔太太对他那直呼其名的呼唤了吧?院门开了,崔太太站在门口告诉他,若去 “笔管儿 ”,就顺便买些猫鱼回来。 然而,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 (铁凝散文精品赏析,有删节。原书题为想像胡同
22、) 【小题 1】作者写了三个时期的胡同生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概括。( 4分) 【小题 2】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本文题为 “想像胡同 ”,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童年时的胡同,人们祥快乐祥和,充满了人情味的。少年时的胡同,人们生活充满了动荡,人和人之间互相猜疑。十几年之后的胡同,人们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却在心里留下了不可愈合的创伤。( 4分。答出一点 2分,两点 3分,三点 4分) 【小题 2】( 1)暗示当时处于 “文革 ”的动荡岁月中,交待社会环境。( 2)和上文所说以前门扇上镌刻着 “总集福荫,备致嘉祥 ”之类的对联构
23、成对比,反映胡同中两种不同的生活面貌,表现 “文革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5分。第一点 2分;第二点 3分) 【小题 3】( 1)过去宁静、祥和的胡同生活,只存在于作者的回忆和想象中,表达了作者对的怀念和向往。( 2) “文革 ”使崔先生失去了相敬如宾的太太,崔先生总是在胡同中幻想着听见了崔太太对他的呼唤。这个想象揭示了文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6分。每点 3分。可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抓住本文几个时间点,开头写 “少年 ”时的胡同,第三段插叙回忆 “在我更小的时候 ”童年时的胡同,第六段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 ”又回头写少年时期的胡同,
24、第十段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 ”写我成年时的胡同。题干中已经点明 “写了三个时期的胡同生活 ”,回到原文我们很容易找到三个时间点,再分析原文相关内容概括出不同时期胡同的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解答这类句子在语段中作用的题目,要弄清该句话位于文本何处,在答题时,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表述的准确性,一般可采用三段式 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法,表现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本题考作品标题的作用,分析时应
25、注意原文那些地方和文本题目相照应,或者作品主题与标题之间的内涵关系。文本标题很新颖,内容实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胡同生活,标题却为 “想象胡同 ”,那么就要指出 “想象 ”的内涵。分析文章结构,文 章重点写十几年后胡同里崔先生和太太的故事,崔先生 “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 ”这样的举动令人费解,直到文末从作者的猜测中崔先生总是在胡同中幻想着听见了崔太太对他的呼唤,我们才明白原因,和标题相呼应,也揭示了文章主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 “全
26、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 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专家呼吁,在网络时代,不能 “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而 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这种 “手写时代 ”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 “提笔忘字 ”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
27、为 “电脑失写症 ”。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 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 “救助 ”。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帧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 “聘任 ”的 “聘 ”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去年,某媒体记者在 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 “尴尬 ”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 “尴尬 ”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 界文化的重要组
28、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道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 “集成电路 ”,在开设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 “书法 ”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 “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 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这样的 “写字困境 ”频
29、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 “国粹 ”来进行保护, 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 “手写 ”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如此, “提笔忘字 ”的 “别扭 ”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小题 1】根据文
30、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 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 “电脑失写症 ”。 B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 “书法 ”列入必修课。 D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 “救助 ”。 E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小题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 “切莫忘了笔杆 ”的是( 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31、。 C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D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小题 3】根据文意, “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 【小题 4】如何消除 “提笔忘 字 ”现象 ( 4分) 答案: 【小题 1】 AD 【小题 2】 C 【小题 3】 与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失去工作的机会; 不利于开发智力 导致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 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小题 4】 思想上重视,应该将汉字作为一种 “国粹 ”来进行
32、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 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青年学生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 中小学校抓好学生的 “手书 ”训练。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应该是 “E时代的到来导致了一些年轻人 “电脑失 写症 ”。 D应该是 “在调查中,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外国人学中文因为汉字是一门艺术,不是怕忘了笔杆,该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切莫忘了笔杆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这是论述类文章的主观题,要感知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33、,分条列出“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的危害。综合分析原文四五两段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 原文最后一段作者在呼吁汉字应该得到重视,已提出了消除 “提笔忘字 ”的一些方法。结合最后一段,考生归纳要点可分析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 “此我酒友也。 ”
34、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 “美哉睡 乎! ”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 “我癖于曲 ,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 ”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 ”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 “屡叨良酝,何以报德? ”生曰: “斗酒之欢,何置齿颊! ”狐曰: “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 明夕,来告曰: “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 ”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 “院后有
35、窖藏,宜发之。 ”如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 “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 ”狐曰: “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 ”异日,谓生曰: “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咸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选自聊斋志异 酒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不中资,而 耽 饮耽:沉溺,爱好而沉溺其中。 B覆衣 加 臂加: 放上 C 曳 登榻曳:拉 D院后有窖藏,宜 发 之发:发现
36、【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小题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狐生 “报德 ”的一项是 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 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 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A B C D 【小题 4】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车生虽然家里生活不宽裕,但他非常爱喝酒,而且因酒结识了狐生。 B狐生喝了车生专为他准备的酒就醉了,而且就睡在车生的旁边。 C狐生为了感激车生,多次指点车生,告诉他生财之道。 D车生与狐生关系非常好,但车生死后,狐生再也不来车生家了
37、。 【小题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 3分) ( 2)我癖于曲 ,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 3分) ( 3)狐曰: “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 ” ( 4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B 【小题 5】( 1)点着蜡烛照一照它,原来是一只狐狸,它喝醉酒,像狗一样趴着睡觉。(关键词: “烛 ”、 “犬 ”、 “也 ”判断句式) ( 2)我沉迷在饮酒之中,别人认为我呆傻;你,是我的知音啊!(关键词:“癖 ”、 “以为 ”) ( 3)狐生说: “不是这样的。车辙中的水怎么可以用来长期
38、捧取呢?我们还是要想想其他的办法。 ”(关键词: “然 ”、 “胡 ”、 “谋 ”) 【小题 1】 试题分析:理解实词翻译应回归到原文中, “院后有窖藏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院后已经有了地窖, “发 “应翻译为 “打开 ”而不是 “发现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考生平时应注重高考十八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的积累。 A项,连词“因而 ”/介词 “用、拿 ”; B项,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项,代词 “它 ”,指代 “金 ”/结构助词 “的 ”; D项,动词, “成为 ”/介词 “给、替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
39、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 是狐生对车生 的不杀之恩表示感激; 是说明二人关系的进展情况; 是车生的行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4】 试题分析:狐生喝醉时所渴的酒不是车生专为他准 备的,而是车生放在床头以备自己饮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5】 试题分析:文言文句子翻译一定要回归到原文,一般采用直译,直译不过来就采用意译,遵守 “信 ”“达 ”原则。翻译时还要注意把剧中关键字词意义用法、特殊句式译出来,这是得分点。( 1)关键字 “烛 ”后带宾语,活用为动词,译为点蜡烛; “犬 ”名词做状语,译
40、为像狗一样、 “也 ”为判断句式标志。( 2)关键字“癖 ”译为沉迷; “以为 ”古今异义词,译为把当作或作为;注意 “也 ”为判断句式标志。( 3)关键词 “然 ”译为这样, 疑问代词 “胡 ”译为怎么, “谋 ”译为考虑、想想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参考译文】 有一个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多少有点酒。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车生一翻身,感觉好像有人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似的,还以为是自己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黑暗中伸手一摸,感觉到毛茸茸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
41、看,原来是一只狐狸,显然是喝多了,正蜷着身体睡觉。车生看了看床头的酒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笑着自言自 语道: “看来这是我的酒友啊。 ”不忍心叫醒狐狸,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睡到半夜,那狐狸伸了个懒腰。车生笑着说: “你睡得挺香啊! ”说完一掀狐狸盖的被子,见狐狸变成了一个英俊的书生的模样。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说: “我沉迷饮酒,别人却都不理解我。只有你,是我的知音。你要是不见怪的话,我们今后就是酒中知己,你看怎么样? ”狐生很高兴地答应了,而且车生告诉狐狸,你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经常来我这里吃酒聊天。一夜无话,
42、二人上床睡觉。 第二天早上 醒来,车生发现狐生已经走了。他就特意准备了一坛好酒,准备晚上狐生再来的时候一起畅饮。到了晚上,那狐生果然来了,二人促膝欢饮。狐生的酒量很大,又喜欢说些笑话,二人相见恨晚,甚是投机。狐生说: “我总来喝你的酒,我有点儿不好意思,拿什么来报答你呢? ”车生说: “一点酒不算什么,还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 ”狐生说: “那可不行,你也不是有钱人家,钱来得也不容易,我看不如这样吧,我帮咱俩弄俩酒钱吧。 ” 又一天晚上,狐生又来到车生家里说: “你呀,从咱们家向东南方向走七里地,大路边上有别人丢的钱,你可以拿来咱俩人儿喝酒用。 ”等天 亮了,车生按照狐生指点的方向找去,果然在路
43、边上捡到点儿银子,买了点儿酒菜,晚上二人又好好地喝了一顿。过了几天狐生又指点车生,说你们家院儿后面你不知道,有个地窖,你有空可以挖开看看。车生一挖,果然又发现了不少钱。车生这会高兴了,对狐狸说: “这会行了,咱们有的是钱了,不用再担心没钱喝酒了。 ”狐狸说: “这点钱虽然不少,可总有花完的一天,不是长久之计啊,还得做长远的打算。 ” 又有一天喝酒,狐生对车生说: “哥们你看啊,现在市面上的荞麦种子比较便宜,我看你可以屯一点,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 ”车生听了狐生的话,买了四十多石 。认识车生的人都嘲笑车生,觉得他是失心疯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当地大旱,各种庄稼都枯死了,唯有荞麦这个东西不怕旱。于是
44、车生卖了荞麦种子,挣了十倍的价钱。从此车生就算小小的发达了,治了房子买了地。简单说吧,只要是种田之前问问狐生,听他的指示,种什么什么挣钱。这日子一长,互相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狐生管车生的媳妇叫嫂子,对待车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好。到后来,车生死了,那狐仙才不再来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 花浅水边。 【小题 1】这首诗的题目为 “江村即事 ”,诗歌第一、二句写了什么事?( 3分) 【小题 2】 “纵然 ”、 “只在 ”这两个虚词拓展了诗歌的意境,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两个词语的巧妙之处。(
45、4分) 答案: 【小题 1】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让渔船任意飘荡。第二句写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该睡觉了。 【小题 2】 “纵然 ”、 “只在 ”两个词语前后呼应,把诗意推进了一层:夜里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最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通过钓者的这一心理活动,表现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和钓者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小题 1】 试题分析:可结合注释翻译前两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钓罢归来不系船 ”,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 “不系船 ”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 “江村月落正堪眠 ”,第二句 上承起句,点明 “钓罢归来
46、 ”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为炼字(词)型题目,要抓住此类题型特征答题。整首诗的意境真切而又恬美,通 过 “钓罢归来不系船 ”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 “不系船 ”的原因时,不是 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 “纵然 ”“只在 ”等关联词,紧承第二句,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 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
47、,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语言 表达 将下面一段消息概括成 “一句话新闻 ”。( 6分)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近日联合颁布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并定于 2011年 7月1日起,出境就业的中国公民必须与境外雇主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这将使中国境外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得到当地国家法律和劳工部门的双重保障。 答案:我国自 7月 1 日起实行境外就业中介许可证制度。 试题
48、分析:考生要熟悉 “一句话新闻 ”具备的新闻要素,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使人一读就知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 用主谓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此题 “人物 ”为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可压缩为 “我国 ”,时间为 2011年 7月 1日, “事件 ”抓住“对境外就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 ”来分析,便可得出答案:。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某电视台招聘业余记者、业余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烈。假定你打算应聘,请你按不同目的各写一句话,且每句话须介绍自己三点优势,力争受聘。 (6分 ) 目的 (一 ):应聘记者 目的 (二 ):应聘播音员 答案: 示例 (一 ) 本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 ,有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