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以为轮,其曲中规;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 “颁 ”通 “斑 ”; B项; “”通 “保 项: “受 ”通 “授 ”。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本题考查的通假字,如果对课本不熟悉 B项不容易发现。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一般课文里都会给出明确的注释,考试卷上如果是关键部分的话,也会有注释的。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积累。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
2、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秦无 亡 矢遗镞之费;追 亡 逐北,伏尸百万。 B古之学者必有 师 ;道之所存, 师 之所存也。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度 长 大;秋月春风等闲 度 。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 ;主人忘归客不 发 。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老师。 A项:丢失 /逃亡的军队; C项:衡量 /度过; D项:打开粮仓 /出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
3、.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6.语境分析推断。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仁义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B古之 学者 必有师; C 山东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亦; D今之 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求学的人; C项:崤山以东; D项:一般的人。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
4、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要注意区别。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为天下笑者,何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 D 试题分析:例句和 D 项均为宾语前置。 A 项:介词结构后置; B 项:定语后置;C项: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要想掌握特殊句式,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本题涉及到了四种。 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
5、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积 善 成德; 耻 学于师; 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席 卷天下; 外连衡而 斗 诸 侯; 因 利 乘便; 东 割膏腴之地; 却 匈奴七百余里; 天下 云 集响应; 五十者可以 衣 帛矣。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 C 试题分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意动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使动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性的词类活用,作此类题型,要熟悉各类词的各种活用类型,其次还要不断总结活用规律。 下 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
6、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一日,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淫污,不能复事吕布,为吕布受他人之制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拔出腰间佩刀要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B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刘备。刘备写信向吕布求救,吕布设宴调解,他将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说如果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射不中,则两家厮杀。结果辕门射戟应声而中,避免了一场厮杀。 C曹操回许都后又讨伐张绣,赶上麦子成熟的时候。于是下令大小官兵不许踩踏麦田。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认
7、为即使自己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 “丞相贱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 D曹操设计围关公于土山,并使张辽前往劝降。关公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是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是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马上辞去。曹操答应了,关羽告甘、糜二夫人后暂投曹操。曹操待关公不薄,赠送关公锦战袍和赤兔马。 E周瑜决定杀诸葛亮,令他十日打造十万支箭。诸葛亮领命 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到了第三天,江上碰巧起雾了,诸葛亮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趁雾色靠近曹营。曹操不知虚实只命射箭不止。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了十万多支箭。 答案: AE 试题分析: A项董卓回府
8、发现后,抢过吕布画戟,掷戟刺吕布。 E项中,江上不是碰巧起了雾,而是诸葛亮事先算准了会起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选择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 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南联盟释放了三名美军飞行员,摆出了走和平之路的姿态,可美国却 投桃报李 ,仍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 B中国的微雕技艺堪称为 “一绝 ”,一根头发,一粒白米,都能在其上
9、面雕刻出上千个字来,真让人 叹为观止 。 C李花的爸爸刚下岗,妈妈又患病住院,家里十分困难。我们几个好朋友便鼎力相助 ,帮他渡过了难关。 D教师应热爱每一个学生,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包容他们的一切,对那些 “后进生 ”要一视同仁,而 不能 刮目相看 。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投桃报李:投:投入,送给。报:回赠,得到。意思是他送给我桃,我以李子给予回赠。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友谊深厚。暗含有投入少,回赠多之意。这里褒义贬用。 B项: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了极点。 C项:鼎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这里误用为遣词。 D项: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
10、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心眼光看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问题。 帷幕后的琴曲 布帘微微荡漾,犹如微风轻拂着的湖面,从布帘后面传出的琴声,就是这阵阵微风。 因着这琴声的吸引,杜明翰停下脚步,并且进去喝了一 杯。杜明翰
11、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配合着琴声的旋律,心里不禁暗想这家酒吧的老板可真有创意,请来琴师却不让她露面,只用一层似透明非透明的布帘挡着,隐约看到她曼妙的身影麦浪般地高低起伏,所以让人产生很多的瑕想。 琴声很委婉,旋律很优美,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是杜明翰再熟悉不过的,每年有多少学生用此曲应考啊。杜明翰闭着眼,微微摇晃着脑袋,沉浸在弹奏者流畅的旋律中。 突然,杜明翰微微皱了一下眉,他听到旋律中不应有的一个音节的断层,好象是刻意为之,但是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这种细小的破绽在杨明翰心里就是致命的错误,并且 一下就破坏了整个音乐的意境和美感,追求完美的杜明翰感觉极不舒服。 杜明翰立即叫来了这家酒吧的老板。
12、“可以请琴师现身一见吗? ”杜明翰开门见山地说。 “对不起,我们的琴师不坐台陪客。 ”老板很有礼貌地婉拒。 “我不是请她作陪,我是夏城音乐学院的老师,我听她的琴曲有些问题。 ”杜明翰说着递出一张明片,老板立即双手接过。 “这个,我们并不是专业的演出,所以 不过您的意见我一定带到。 ”老板说着走进布帘,不一会布帘一动,一个穿着朴素的少女从中走了出来。 “杜老师!能在这里见到您真是太高兴了。 ”女孩很大方地坐在杜明翰面前 。 “你认识我? ” “当然,您的琴弹得真是太棒了,而且我去年也在您手下应考过,只是 ” 女孩低下头来,显得相当的不好意思。 杜明翰当然知道,她落选了,每年想考入夏城音乐学院的学
13、子不知有多少,可又有几个人能成为幸运儿呢。 “其实,你的琴弹得已经颇有功底,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笑且致命的问题呢。 ”杜明翰指出了她弹奏中的那个断层的音节。 “您是说断层?我是经过很多努力才达到这个境界的呀,我记得您去年对一个像我这般演奏的考生大加赞赏,而且给她最高分,为了今年能考入夏城音乐学院,我 ” 杜明翰只觉得头嗡地一下大了,心里一阵阵犯堵。女孩还说了一些什么,他并没有刻意去听,他甚至是逃也似地走出了酒吧。 他是夏城音乐学院的主考官,去年一个月凉如水的夜晚,一个中年男子敲开了他家的门,为他的女儿说情。 “我们考试制度是相当严格的,为了杜绝人情关系,特意在考试现场隔着一道帷幕,主考官和学
14、生是互相不见面的,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走关系。 ”杜明翰对他说。 “我知道,但是我想你一定会有办法。 ” “没有办法,隔着一道帷幕,我们根本不能知道谁是谁,而且今年的钢琴专业只招三个人,你凭实力吧。 ”杜明翰微笑着拒绝。 “实力 当然有,但学艺的孩子这么多,您也知道。 ”中年男子微笑着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 “孩子学艺非常不容易,请您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 ” “这是做什么,请你收起来。 ”杜明翰说,但是他的声音分明很软弱,杜明翰不由自主地看着那信封,相当的厚实。 “您肯定有办法,拜托了。 ” 杜明翰看着中年男子无声无息地退了出去,可是信封却留在他家的桌上,杜明翰掂在手上,再次试了试份量。 考试如
15、期进行,虽然隔着帷幕,杜明翰还是巧妙地凭借那个微小的断层音找到了那位考生,这是他刻意教那位考生的绝招,在评分的过程中,杜明翰特意提到了这位考生的这个音 节的问题,肯定了该考生的独创性,他说艺术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学院要的就是这种喜欢创新的人才。这番话他是当着全体考生的面说的,而且专家也非常的赞同他的观点,所以没有人会对那位第一名的考生有任何质疑。 夏城音乐学院第二年的招生工作又如期进行,杜明翰依然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望着眼前这道厚实的帷幕,杜明翰突然感觉心里发虚,当音乐如水一样地从帷幕后面倾泄而出,那个断层音却突然从中跳了出来,杜明翰感觉那声音像一把把刀子似的,扎在他心里,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剧痛
16、。 (选自意林 2009年第7期)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 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听到在酒吧弹琴的女生对 “断层音 ”追求原因的解释,杜明翰逃也似的走了,因为他害怕女孩道出事情的真相。 B本文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杜明翰先是以 “追求完美 ”的形象出现,接着通过回忆来展现他丑陋的一面。 C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生动展现了一个道貌岸然、见钱眼开、良心泯灭的人物形象。 D文章在有力批判杜明翰的同时,也批判了在场的专家,因为杜明翰当场违心地肯定 “断层音 ”时,专家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E文章题目设为帷幕后的琴曲,其 意在于既指酒吧女孩隔着帘布
17、弹琴,考生隔着帷幕考试,又指公平正义被帷幕所遮。 【小题 2】小说以 “琴声 ”开篇,又以 “琴声 ”结束,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3】文章最后一段说 “杜明翰突然感觉心里发虚 ”“让他感到一阵阵的剧痛 ”,杜明翰为什么会 “心虚 ”“剧痛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2】好处:一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二是首尾对比,深化主题。开篇 “悠扬的琴声 ”与篇末 “断层音 ”形成对比,听琴者的心情也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批判主题。 【小 题 3】 “心虚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受贿舞弊损害考试的公正性,却仍身坐
18、主考官之位,为自己卑下的人格而心虚;二是因为害怕面对尊敬信任他的考生,尤其是害怕面对酒吧里遇见的女考生。 “剧痛 ”一是因为自己对考生的误导,对艺术的亵渎;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的冠冕堂皇和今日的难以收场。(其他说法如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杜明翰逃走是因为有罪恶感; E项中 “道貌岸然、见钱眼开、良心泯灭 ”表述有误,其良心还没有泯灭。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点评:在理解和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前提下,寻找在文中的对应内容,然后比较辨析,最 后做出判断。错误的设置,有的是手法错误,有的是表达效果的错误,有的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错误,一定要静下心了,判断时要仔细认真。 【小题 2】
19、试题分析:以 “琴声 ”开篇,又以 “琴声 ”结束,从结构上来说,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显得结构完整。其次是首尾对比,开篇的 “琴声 ”是 “悠扬的琴声 ”,篇末是“断层音 ”,以此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使听琴者的心情也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批判主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点评:本题更侧重的考查表现手法,在分析文本表现手法时,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 ,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句子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作者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 3】 试题分析: “心虚
20、”说明自己心里有鬼,心里不踏实,结合全文,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 :一是自己卑下的人格而心虚,为自己干的见不得人的事情而心虚。二是因为害怕,害怕面对尊敬信任他的考生,尤其是害怕面对酒吧里遇见的女考生。“心痛 ”“剧痛 ”是 “心虚 ”的更进一层的内心的痛苦,一是为自己对考生的误导,对艺术的亵渎而感到心痛;二是为自己曾经的冠冕堂 皇和今日的难以收场而心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因为词语毕竟是组成文段的基本组成单位,然后还要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增论
21、(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 “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 “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 “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 时也。 ”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
22、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 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 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 去就之分
23、,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 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 207 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间 疏 楚君臣疏:使 疏远 B独 恨 其不早耳恨:怨恨,痛恨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 本 也本:根本原因 D而抉 擢 以为上将擢:提拔,选拔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终 以 此失天下; 以 其无礼于晋; B羽
24、 之 杀卿子冠军也;备他盗 之 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 于 稠人之中;是何异 于 刺人而杀之; D不合 则 去;恩所加, 则 思无因喜以谬赏;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 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
25、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小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2分) (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 4 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小题 4】( 1)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 2)替范增谋划,如果当时有力量杀掉项羽,就杀掉;如果不能,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 【小题 1】 试题分析:应是 “遗憾 ”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
26、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小题 2】 试题分析:第一个 “于 ”是介词,在;第二个 “于 ”是介词,和。 A 项 “以 ”都是连词,因为; B项 “之 ”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 “则 ”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
27、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小题 3】 试题分析:主要依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 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范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这种题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帮手。因为这四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所以对我们理解不懂的地方还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把这四句话回归到原文中,和原文逐一比照,一般错误往往是某个词语理解错误或是张冠李戴。 【小题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1) “虽 ”虽然; “安能 哉 ”怎么能 呢?各占 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
28、分。 ( 2) “为 ”介词,替; “则 ”就; “岂 ”难道;各占 1 分,整个译句流畅通顺占 1 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 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 “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 ”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
29、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借什么事情 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 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
30、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是自己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然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从众人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 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
31、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替范增谋划,如果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如果不能杀他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得失利害,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业名声,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 人中的豪杰呀!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32、。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小题 1】 “老 ”、 “肥 ”两字用得好,请说说为什么。( 3分) 【小题 2】这首词上阕尾联用了哪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答案: 【小题 1】这两个字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使描 写的景物鲜活生动,呼之欲出。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都后来只得了一个 “老 ”字,不留神就过了很久的时光。一个 “肥 ”字写出了梅子在雨里的丰满形态,富有动态感。(答出词类活用得 1分,对雏鸟和梅子的分析各占 1分) 【小题 2
33、】白居易被贬九江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与白居易被贬时心中一样的愤愤不平,又想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情。(答出典故得 1分,情感占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黄莺的雏鸟在和风中长大了,梅子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日益成熟。两句对仗工整 ,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 “老 ”说明时光飞逝,不留神就过了很久的时光。 “肥 ”字说明雨水丰沛,使得梅子形态丰满,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炼字题,这种题的答题步骤一般包括如下几步:首先解释本字的字面意思,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诗意,语言尽可能优美;最后点明
34、作者的感情。 【小题 2】 试题分析: “黄芦苦竹 ”,用白居易琵琶行中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之句,运用白居易被贬九江的典故,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表达了作者与白居易被贬时心中一样的愤愤不平,又想寻求自我解脱的感情。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是通过典故来表达的。用典,也叫用事,使事,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它指的是对前人语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引用。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
35、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名著导读 简答题( 5分) 有诗叹曰: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这说的是谁?所说的是什么事? 答案:诗句所说的是 关羽 。( 1分)他因 得知刘备下落而悬下汉寿亭侯之印( 1分),将曹操所赐金银美女一并留下, 独骑赤兔马护送二嫂寻兄 而去( 1分)。曹操初虽闭门不见关羽, 以为可留 ,然知其已走,亦 亲自相送 ( 1 分)。但因 没有通关文书,关羽一路 过五关斩六将 ,集险恶与豪气于一身( 1分)。(注:学生答题时不必如参考
36、答案:般严谨,只要答中划线部分的要点,该部分的 1分即可得。) 试题分析:应该抓住诗句中的典型意象,如 “马骑赤兔 ”“刀偃青龙 ”,如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比较熟悉,看到这两个典型意象时,自然会想到关羽。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点评:本考点的重点是识记,识记的对象有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和文学体裁。本考点虽然占分不多,但也是考卷中的一项内容,不可掉以轻心。本考点的内容应在阅读中外名著中强化识记,不能以题代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 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37、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2 1) 司马牛问仁。子曰: “仁者,其言也 。 ”曰: “其言也 ,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 乎? ”(颜渊 12 3)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 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 11 22) 【小题 1】填空:( 2分,每空 1分) 同样是弟子问仁,孔子的答案:不相同;子路和冉有问了同一个问题
38、,孔子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这都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方针。在孔子看来,像冉有那样做事畏缩不前,或者像子路那样莽撞冒进,都是不可取的。只有两者取其中才是最佳状态,这是孔子 思想的具体体现。 【小题 2】孔子还说过: “人而不仁,如礼何? ”(八佾 3 3),请你结合选文颜渊( 12 1),谈谈 “仁 ”和 “礼 ”的关系。( 4分) 答案: 【小题 1】因材施教; 中庸; 【小题 2】 “仁 ”是内在的, “礼 ”是外在的; “仁 ”是 “礼 ”的基础, “礼 ”是 “仁 ”的表现形式。离开了 “仁 ”, “礼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 “礼 ”, “仁 ”有缺少了重要的依托。(答出两者相
39、互依存的关系,可以得 2分,具体分析两者各自的特点可再得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本题的 “同样是弟子问仁,孔子的答案:不相同 ”可以想到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实际上,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是孔子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点评: 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 “观点态度 ”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 【小题 2】 试题分析: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从中可以看出
40、: “仁 ”是内在的, “仁 ”是 “礼 ”的基础; “礼 ”是外在的, “仁 ”是 “礼 ”的基础, “礼 ”是 “仁 ”的表现形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点评:阅读题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附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
41、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仁人说话是慎重的。 ”司马牛说: “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 ”孔子说: “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 ” 子路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 ”冉有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 “仲由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你回答说: 有父兄健在 ,冉有问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 你回答: 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所以大胆地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 “冉求总是退缩,所以
42、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 默写 背诵默写。(共 10分,每小题 1分) 【小题 1】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小题 2】 ,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小题 3】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小题 4】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小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 【小题 6】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小题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小题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题 9】良将劲弩 守要害之处, 。(过秦论) 【小题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43、,材木不可胜用, 。(寡人之于国也) 答案: 【小题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小题 2】丛菊两开他日泪 【小题 3】环 空归夜月魂 【小题 4】艰难苦恨繁霜鬓 【小题 5】春江花朝秋月夜 【小题 6】蓝田日暖玉生烟 【小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小题 8】小学而大遗 【小题 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小题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试题分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栈 ”“钩 ”“丛 ”“”“繁 ”“鬓 ”“省 ”“利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点评:加强基本功训练,注重理解,准确记忆。 具体说要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
44、其中的关键字词。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用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 (3)边诵边写。记忆时,脑想与手写,同步统一。书写要规范,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作文 请以 “那一刻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角度自选,书写规范,不得抄袭。 答案:略。 试题分析:人生中有无数美好的时光,都似匆匆流水消逝,但那昙 花般美丽的“那一刻 ”总是那么刻骨铭心。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朝气,也有颓废;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其间的酸甜苦辣无不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素材。可采用截取片段式 “ 以点带面 ”来再现经历,还
45、可以 “小中见大 ”中反映一个大的心灵历程或时代背景等。无论哪种记叙方式,都要注意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要能真实再现生活中那不同凡响的美妙时刻,要写出 “那一刻 ”的深远意义 考点:写作。 点评:这篇作文题充分体现 “新课标 ”的精神,它意在要求学生倾吐真实的体验,充分表达浓郁的情感,抒写自我心中的友情。虽然命题形式由半 命题作文变成了全命题作文,但继续保持以往的一贯风格,着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强调学生心存感悟来作文。此题贴近生活,选材广泛,使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易于学生充分发挥水平,展示自我的才情,而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作文就是生活,作文就是要写出真情实感,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