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全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给 予( j) 粘 性( nin)不 啻 ( d)百 舸 争流( g) B 摭 拾( zh)抹 煞 ( sh) 偌 大( ru) 锲 而不舍( qi) C 绚 丽( xun) 吮 吸( yn) 啮 噬( ni) 恪 尽职守( k) D干 瘪 ( bi)慰 藉 ( ji) 巷 道( hng) 屏 气凝神( bng) 答案: 试题分析: A项 “不啻 ”的 “啻 ”应读 ch; B项 “摭拾 ”的 “摭 ”应读 zh; C项 “吮吸 ”的 “吮 ”应读 shn。 “
2、给 ”、 “粘 ”、 “煞 ”、 “瘪 ”、 “藉 ”、 “巷 ”、 “屏 ”均为多音字。对多音字的识记,切记据义定音。多音字,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与判定读音。 “啻 ”、 “舸 ”、 “摭 ”、 “偌 ”、 “锲 ”、“绚 ”、 “吮 ”、 “啮 ”、 “恪 ”等均为形声字。对形声字的识记,要谨防声旁误导。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所以形声字并不都能根据声旁来推断读音。在识记过程中一定要打破 “汉字读半边 ”的习惯,谨防声旁误导。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对
3、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 错误 的一项是( 3分) A沁园春 长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词人和他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B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构成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则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江河、北岛、顾城、舒婷等人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C在论证观点时,劝学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师说则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 “善假于物 ”,韩愈强调要 “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 “从师而学 ”也是一种 “善假于物 ”。 答案: C 试题分析:
4、劝学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及对比论证的方法,师说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各句,与 “蚓无爪牙之利 ”文言句式 相同 的一项是( 3分) A句读之不知 B不拘于时 C居庙堂之高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为宾语前置句; B项为被动句; C项为定语后置句; D项为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 相同 的一组是(分) A乎:生 乎 吾前 叫嚣 乎 东西 B其: 其 皆出于此乎 余嘉 其 能行古道 C而:蟹六跪 而 二螯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5、D乃:爱祭无忘告 乃 翁 今其智 乃 反不能及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均为介词,分别解释为 “于 ”、 “在 ”。 B项前者表猜测语气,可解释为 “大概 ”;后者为代词,可解释为 “他 ”。 C项均为连词,分别表并列关系、修饰关系。 D项前者为代词,解释为 “你的 ”;后者为副词,解释为 “竟然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加点词,解释 全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劝 学(勉励)或 不 焉(不要)不 耻 相师(以 为耻) 是故圣益 圣 (圣明) B师 说 (一种文体)虽 有 槁暴(同 “又 ”) 其曲 中 规(中间) 小 学而大遗(指“句读 ”
6、) C用心 一 也(专一)而闻者 彰 (清楚) 无 长无少(无论) 吾 从 而师之(跟从) D 假 舟楫者(借助)今之 众人 (许多人)非能 水 也(游水)君子 生 非也(同“性 ”天赋)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不 ”同 “否 ”; B项 “中 ”应解释为 “合乎 ”; D项 “众人 ”应解释为 “一般人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分) A由省作协主办的 “文学名家堂 ”将在毛泽东文学院开讲,韩少功为听众带来了主题为 “文学在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 ”的演讲。 B毕淑敏的小说创作一直在医学边缘上行走,红处方、预约
7、死亡与血玲珑,在各种医学角度传达着对生命的关切与对死亡的审视。 C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D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是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造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不合逻辑, “将 ”与 “了 ”矛盾。 B项搭配不当, “在各种医学角度 ”中的 “在 ”改为 “从 ”。 D项句式杂糅,删去 “因为 ”或 “造成的 ”。 辨析与修改病句是高考考查的范围之一。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地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
8、 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而又准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 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那么,就必须走下一步了。 从语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 如果一个句子在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就从修辞、逻辑等角度检验,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 考点:辨析并修 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是
9、沉迷网络,他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那段 峥嵘岁月 ,至今让他不堪回首。 B近日,高速交警执勤时,查获了一辆非法运输鞭炮的校车,谁知面对交警的询问,司机却 不以为然 。 C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 无可厚非 、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青春是可爱的,希望你保持纯真,永远有一颗 赤子之心 ,人生就会满足、快乐。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项峥嵘岁月:不平常的岁月。褒义词,褒贬误用。 B 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有轻视意)。应改为 “不以为意 ”,即不把 “非法运输鞭炮 ”这件事放在心上,含有不重视、不在乎的意思。
10、 C项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 ,但还有可取之处 ,可以谅解,不可过分指责。应改为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D项赤子之心 :象婴儿一样天真纯洁的心灵。 成语的运用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准确掌握成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其次,细致了解成语语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适用对象、感情色彩、语体风格 等特定指向;再次,辨别成语同语境之间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字形 全正确 的一项是(分) A沉缅 干预 琐碎 汗流浃背 B部署 戕害跋涉势不两立 C遨游犄角麻痹举其不定
11、D目炫 耗废 逻辑 掎角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项全部正确。 A项应为 “沉湎 ”。 “缅 ”是 “遥远 ”的意思; “湎 ”是 “沉迷 ”的意思,多指喝酒。 C项应为 “举棋不定 ”。 “棋 ”,棋子, “举棋不定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D项应为 “目眩 ”、 “耗费 ”。 “眩 ”,(眼睛)昏花、迷惑; “炫 ”,(强烈的光线)晃人的眼睛、夸耀。 “费 ”用得多,消耗得多; “废 ”,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透视 4个错例,我们能发现字形题的设误规律: 错例的范围主要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常用字( 2500个)和次常用字( 1000个),不涉及冷僻字; 错例全部为别字,且都是时下
12、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的易错词语; 干扰点全部集中在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三种类型上。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目。 书 朱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 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
13、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 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 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
14、以让幻想驰骋于这 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 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 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 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
15、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 ,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
16、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 “人生 ”这本书罢! 【小题 1】 “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 幻觉,令我们以为 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 。 ”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4分) 【小题 2】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 6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4分) 【小题 4】本文切入点与
17、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 6分) 答案: 【小题 1】书犹如遗民,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这样的书积淀了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小题 2】 书主人的命运; 作书人的命运; 含意未伸的文人(或 “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 ”)的命运。 【小题 3】 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 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 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 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 “书 ”的感喟。 【小题 4】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第二问
18、,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象;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比喻句的理解。比喻句是 “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 遗民 ”。只要找到 “书 ”和 “遗民 ”在文中的相似点就行了,相似点是经历了岁月的淘洗,经历了种种变故或磨难,才得以幸存。想到此答案:自然得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答案:要点可从第四段(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
19、空中楼阁来。)从第五段(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第六段(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 )可得出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按照原文顺序第一第二段( 1)鉴赏书的外观,思索书的历史。第三段( 2)欣赏文字的美丽、文字的历史、文字的文化内涵。第四第五第六段( 3)表达对文人命运的悲悯和思考。最后一段( 4)发出学会读人生这本 “书 ”的感喟。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考点
20、:学生在作此题时,若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一问是不难的。第二问中(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是联想和想象;(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是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
21、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是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第 18题就是对比喻句的理解。)体现了比喻的运用和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 从 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 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 拙 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
22、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 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仍呼其 字。此论喧于朝列, 坐 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 骞 谝唬 宀黄街 迤蕹鋈虢 校 蛩弑
23、 遣皇担 钅 模 茏诿 擦盅 慷挝牟 刈 u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 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 韩愈传)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愈生三岁而孤,养于 从 父兄从:堂房亲属 B操行坚正, 拙 于世务拙:笨拙,不擅长 C 坐 是改太子右庶子坐:定罪 D
24、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 勒 石勒:雕刻 【小题 2】下列能直接 表现 韩愈 “操行坚正 ”的一组是( 3分) 宫市之弊,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其辞多叙裴度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
25、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小题 4】翻译文中画线句及师说中的句子。 (10分 ) 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3分)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4分)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4】 裴锷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 他还颇能
26、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小题 1】 试题分析: C项中的 “坐 ”应解释为 “因为 ”。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方法: 代入检验法。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也不失为推断词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识别、推断通假法。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 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的解释,其实课
27、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像 C项就可运用此法,陌上桑 就有典型例句: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 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 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
28、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 说他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 如何筛选文中信息: 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在做此题时,由于已完成了前面几道文言试题,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不妨在做题前再浏览一遍文章,目的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时,阅读浏览的环节是人物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同事件的各自情况等等,力求从总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
29、,为筛选有效信息打下一个可靠的基础。 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这一点,关系 “筛选 ”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 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 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 明确筛选指向。一般关注以下几点: 人物:谁,一个还是几个;事件:什么事;观点:主张什么;事理:说明什么; 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 角度:是 “全都表现(说明) ”还是 “没有表现(说明) ”;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 “表现 ”一般是直接表现,而不包括侧面衬托; 范围:是整个选文还是某个片段
30、。 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 。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 回到原文,留心陷阱。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做出选择。另外,注意命题常设的陷阱,如张冠李戴、牵强附会、跳离限制、颠倒是非、添枝加叶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 ”说法与原文不符。 如何正确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体阅读,整体把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材
31、料,基本上是人物传记。论人要 论及全人,论文更要论及全文。阅读时,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紧扣品质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作出初步的分析评价。整体阅读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品质定位,才能胸中有数,才能完整准确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从整体上把握材料,题目中所提供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文句的翻译、语段的理解等,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还原到材料中对应之处,判断其正误。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 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
32、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地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 辨析差异,排除干扰。高考文言文阅读在本考点的错误题型有或夸大事实,或偷换概念,或以假乱真,或无中生有,或张冠李戴,如果我们掌握了选项的设置模式,就会帮助我们排除干扰,正确答题。 迁移知识,巧妙运用。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题 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文言文阅读中基础知识运用试题的最大特点,如果能把课内学过的知识迁移运用到高考中,就能迅速准确地答题。 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
33、别是在事情的角色、件数和行为的程度、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特殊句式和特殊用词现象往往是翻译题的采分点,翻译的关键是找准得分点。 句得分点: “省父 ” “序 ”、 “饯锷 ”。 句得分点: “诱厉 ”、 “馆 ”、 “给 ”及
34、句子大意。 句得分点: “卑 ”、 “盛 ”、 “谀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 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山,宰相不能独
35、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 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
36、度 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 骞 臀 谝唬 岳 宥员 牟环 宓钠拮泳 鋈牍 校 杌 蚧实鬯咚当 氖 担 茏诒阆纶 腥四艉 吹谋 模 詈擦盅 慷挝牟 匦伦 幢 牟 瘫 稀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 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
37、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语言表达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比喻恰当。( 3分)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 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 ,年老了却依然年轻。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
38、如 ,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答案:那是用思想来衡量的 年华已逝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 苍松翠柏 试题分析:题例中的第一空很明显与上句形成对偶,所以可填上 “那是用精神来衡量的 ”;第二空与前一句很明显是对比关系,扣住年龄特点,所以可填上 “年华已逝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 ”。第三空与前 句构成比喻。 这种题型,要求联系上下文的语意,话题保持统一,切合语境。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 保持上下文话题一致; 语句间的自然顺畅; 句子前后照应; 表达合乎事理,切合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 15 个字。
39、( 4 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 “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试题分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 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 “环境 ”的,青年人抱怨 “环境 ”,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 “环境 ”是不大好的。 “长者 ”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 “保护自己的脚 ”劝他 “穿上一双鞋子 ”,是劝以前 “赤脚 ”的年青人,由于 “环境 ”不大好,得 “穿上一双鞋子
40、”,劝他对 “己 ”有所改变,即要 “改变自己 ”(本体);后者 “给全世界铺上地毯 ”就是 “改变世界 ”(本体)了。二者结合即可: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当然,在答 题中,可以会出现 “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而不要好高骛远 ”之类的答案:,也应该视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 1】故木受绳则直,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小题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小题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小题 4】古
41、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小题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小题 6】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 -。(毛泽东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 【小题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 (荀子荀子 解蔽) 答案: 【小题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题 3】怅寥廓 【小题 4】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 5】术业有专攻 【小题 6】只争朝夕 【小题 7】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试题分析: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
42、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作 “全程回放 ”,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砺 ”易 写错, “知 ”易写成 “智 ”; “跬 ”中的 “足 ”旁,易写成 “石 ”旁; “以至 ”易错写成 “以致 ”; “廓 ”易错写成 “阔 ”; “受 ”易写成 “授 ”。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作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
43、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 这些高尚的 “教养 ”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 “教养的芬芳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 教养的芬芳 曾欣 在心灵的花园中,教养之于人犹如鲜花之于芳香。芬芳的花朵,不在艳丽的外表,虽然朴实,也能让人着迷。教养是一个人心灵与品格的交汇,是人的涵养和境界的融合,教养的芬芳弥撤在心间,飘散在世间,感动着人们。 幽默是教养之花的芬芳,弥合人与人的裂痕。 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但丁,曾参加一次宴会。宴会的主人瞧不起他那寒酸之气,于是在晚宴上,给每个贵宾一盘大鱼,而给但丁的只是一个大盘的小鱼。大家都嘲笑这位可怜的身份悬殊的客
44、人,而但丁神色不变,对着小鱼,双手合十。当主人问起但丁在做什么时,但丁笑着说: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发生意外 死去,举行海葬,我问小鱼是否见到我的朋友。小鱼说,它的年纪太小,要问这里的大鱼才知道。 ”一席话把主人说得哈哈大笑,将自己金盘子的大鱼送给了但丁。 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界中,但丁用自己的幽默体现了他教养的力量,化解了自己的难堪,让整个大厅弥漫着教养的芬芳。 谅解是教养之花的芬芳,沟通人与人的心灵。 美国的进步记者报道撒切尔夫人参加竞选时,曾自大地说: “如果她能够当上外交官,那我将自己的鞋子吃下去。 ”几个月后,经过撒切尔的不断努力与奋斗,终于当上了外交官员。然后她买了盒鞋形巧克力,送给
45、那位美国记者。 撒切尔夫人就 以这样的方式化解了美国记者的难堪,以她那特有的英国绅士风度,谅解了那位记者的目中无人、虚骄自大。她的行为体现其内在的涵养,芬芳了他人。 良知是教养之花的芳香,他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这是对季羡林那教养人生的褒奖。他曾因文化大革命而备受打击,也曾因此住过牛棚,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守自己的人生理想。牛棚杂记是他自己品格的最好证明。 季羡林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几乎伟大得平凡,用自己的行动坚守在人间正道,属于他的教养之花,芳香四溢,感动中国。 中华文 明,源长流远,自古以来崇尚人的品格。孟母择邻而居,孔融让梨
46、,相如的大度谦让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身边的一幕幕传承着久远的芬芳。闵恩泽,以他的爱国之心感动了我们;孟祥斌,以热爱人民之心感动了中国 教养之花之所以芬芳,是因为她维系着生活秩序,坚守着人间真理,引导着人们演绎着人生的精彩。 让我们在心灵的花园,种上一朵朴实的教养之花,妆点自己,妆点世间。 评析:本文是一篇十分成功的议论文。文章从 “幽默是教养之花的芬芳,弥合人与人的裂痕 ”、 “谅解是教养之花的芬芳,沟通人与人的心灵 ”、 “良知是教养之花 的芳香,他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 ”三个方面紧紧围绕 “教养的芬芳 ”这个题目来写。因此,主题突出,结构清晰,意蕴深厚。同时,全文语言精练,论点也十
47、分鲜明,论据典型,论证合理。另外,文章开头自然,结尾顺畅,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从文章整个内容来看,作者把握文章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比较娴熟,能够灵活自如地把各个材料恰当地运用在合适的地方,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情与语文功力。 试题分析:该题采用 “提示命题要求 ”的形式,体现了充分的开放性与一定的限制性有机结合的原则,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命题思路。作文时可从 两方面着手: 审题: 教养一般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教养 ”应指一个人的良好道德或文化品质。“芬芳 ”即香气,这里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 “教养的芬芳 ”应当是要表现一种良好的道德或文化品质及其对人的影响。比如题中所说的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等良好品质,这里一个关键是要写出影响,写出一种美好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