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浙东北三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其他 名句默写(共 3分) ( 1)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 , ,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 4)大行不顾细谨, 。 答案:( 1)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 2)哀民生之多艰 ( 3)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4)大礼不辞小让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启碇( dng)纾( sh)祸孟陬( zu)列观( gun)茕茕 (qng)孑立 B巡徼( jio)参乘( chng)罡( gng )风攻讦( ji)残羹冷炙( ji) C齑( j
2、 )粉 缇 (t )骑壅( yng)蔽疏浚 (jn)命运多舛 (chun) D缱绻 (jun)赊( sh)帐黜( ch)恶刎 (wng)颈层峦叠嶂 (zhng) 答案: A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B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C左右欲引相如去(引:拉)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同 “餍 ”,满足) B秦伯说,与郑人盟(同 “悦 ”,高兴) C失其所与,不知(同 “智 ”,明智) D项王未有以应(同 “已 ”已经) 答案: D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答案: A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答案: B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
4、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答案: A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 A我是你河边上 /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 /纺着疲惫的歌; B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 /希望呵, C是 “飞天 ”袖间 /千百年来 /未落到 /地面的花朵; D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 /流泉啊!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汲水揉躏羁靡销声匿迹 B蹒珊趿拉取缔班驳陆离 C吸慑掳掠荒冢勃然大怒 D谥号滞笨骐骥经世致用 答案: D 下列
5、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答案: A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6、 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D通过最 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文化传统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B长江上的人都知道: “泻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 C低收入者的偶尔光顾,不会因此露穷,而高收入者的经常涉足,也难于因此显富。 D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 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
7、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 答案: D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 “七录斋 ”。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 “兴复古学 ”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B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立者。他认为诗人应该像先知一样, “要走遍陆地和海洋,用语 言去把人们的心灵浇亮 ”。一生写了 800多首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主要作品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叶甫盖尼 奥涅金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
8、的历史。全书 130篇,包括本纪 12篇,世家 30篇,列传 70篇,书 8篇,表 10篇。郭沫若赞誉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刘白羽,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在其近 70年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共发表作品 50余部 400多万字,有多种作品被 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字。主要作品有红玛瑙集、第二个太阳等。 答案: C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春天,丁香怒放, ;夏天,树木欣欣向荣, ;秋天, , ;冬天, , ,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
9、树 ,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像天上飘下一朵淡紫色的云霞 婷婷玉立 青翠欲滴 遍野金黄,雾缭烟绕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 四野茫茫,白雪覆盖 大雪覆盖,粉妆玉琢 像姐妹般排列成行 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 A B C D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两个现代文语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9分) 夏天的清晨,薄雾飘荡的乡村,姑娘赤着脚,踩着草上的晶莹的露珠,走到银色的小溪边,轻轻地汲了一桶水。云雀在天空歌唱,霞光照着姑娘的鲜红的双颊 秋天,到处是红红的果子,翠锦斑斓的黄叶,露 出树木些微的倦意
10、。 清秋之夜,天上的羽云像轻纱似的,给微风徐徐地曳过天河,天河中无数微粒似的星光,明灭闪烁。 在冰峰雪岭下不也能开出雪莲来吗?你看它是否比荡漾在涟漪的水面上的睡莲更娇艳? 生平到过不少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子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家乡门前的小溪。春天,秀水涨满,桥的两孔像是一对微笑的眼睛。细雨如烟,桥上不时有人打着雨伞走过。对岸的红棉树开花了,燕子在雨中飞来飞去,一阵一阵的风,吹来了断续的笛声 祖国山川颂(节选) 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
11、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 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这簌簌声,这芬芳的
12、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乡村 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声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玛祖卡曲的故乡。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作为悠悠往事 “见证者 ”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结尾中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 “国内唱的歌 ”。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
13、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 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没有母亲,没有姐妹 只有无边的静寂。一切都成为往事了。 只有他还住在这里,独自一人在雅致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肖邦故园(节选) 【小题 1】两篇文章,都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请根据文章景物描写的内容,简要概括各自四季景物特点。( 4分) ( 1)祖国山川颂( 2分) 春天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 2)肖邦故园( 2分) 春天 特点 夏天特点 秋天特点 冬天特点 【小题 2】 “
14、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请结合文中描写的四季景物特点,看看景物是如何与音乐般配的。( 3分) 【小题 3】下列对这两个文段内容和形式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祖国山川颂一文,作者感情饱满充沛,以铺叙和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自由洒脱地描绘祖国秀丽多姿的景色,充分体现了 “颂 ”这种文体的特色。 B肖邦故园一文语言清丽优美,感情真挚绵远 。字里行间跳跃着一首首格调铿锵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浓烈具有异国情调的田园风景画。 C两篇课文描写四季的景致,都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去描写,这样整体
15、上能给读者一种直观、立体、综合的阅读感觉,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D肖邦故园中,作者写冬天的风雪与寂静,是为了衬托肖邦生时的孤寂,更突出了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悲哀。 答案: 【小题 1】( 1)祖国山川颂春天:疏淡朦胧,青翠无边。夏天:自然纯朴,欢欣热烈。秋天:硕果累累,色彩斑斓。冬天:冰清玉洁,无比娇艳。 ( 2)肖邦故园春天:娇嫩温柔,轻盈明丽。夏天:成熟清丽,馥郁悠扬。秋天:欢快喜悦,忧伤郁闷。冬天:纯白空旷,静寂孤独。 【小题 2】( 1)春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温柔的曲子,比如速奏;( 2)夏天,会使人联想到肖邦最成熟的作品,比如船歌, f小调叙事曲的开头;( 3)秋天,使人理解了肖邦
16、作品中最深沉郁闷(或忧伤的)的曲子,比如奏鸣曲;( 4)冬天的肖邦之家虽然静寂,但你却并不孤独,因为只有肖邦的音乐长存。(答对 3点给满分) 【小题 3】 A 【小题 3】 B项错在 “格调铿锵 ”“色彩浓烈 ”,应改为 “恬静优美 ”“色彩秀丽 ”; C项 错,两篇课文写四季并不都是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写的; D项错在 “是为了突出肖邦的孤独人去屋空物是人非的悲哀。其实这样写,是更加突出其音乐的长存( 2分)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小题( 8分)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第一次接触香格里拉( Shangri-la)这个词还是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本简易英语课外读物中, “香格里拉 ”即世外桃源。但事
17、实上,香格里拉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它就在中国滇西北一带。纳西话叫香格里;拉,只是词的后缀,中甸一带康巴藏民族称它香巴拉。它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一位俄国导演 1937年拍的电影被遗忘的 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它激起了世人寻梦的热情,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者 洛克。 洛克 1884年出生于维也纳, 1905年去美国求学。 1922年他以植物学教授的身份到云南丽江采集植物标本。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从此他把灵魂融入了这方水土,一住就是二十年,从事纳西族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研究。和以往一些西方探险家
18、不同,洛克对他的考察对象不只是充满好奇,更没有白种人的偏见和野心,而是充满感情。他有过 “与我的纳西族朋友 共存亡 ”的诺言,并带着偏爱 ,称纳西人是 “纯朴的大自然之子 ”。 洛克无疑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换一个角度讲,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 “大自然之子 ”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启示: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 ”,这是套用一个现成句式。拉美的乌拉圭作家
19、加莱亚诺写过一篇散文让美洲发现自 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 “发现 ”的专利权。 “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为终身有罪 ”,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 “1492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 ”。而美洲的希望则是在它 “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 ”。因而,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这也许是 “自己发现自己 ”的含意。 人们通常把美好的地方都比做世外桃源,可见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抱有怀疑。人们说世外桃源,就是说世上没有,这说法本身就意味着对 现实的批判。 “世外 ”,可以理解
20、成人类还没有实现的思想,若说哪里是世外桃源,就是说哪里已接近或实现了理想的蓝图,那它其实就是世上的桃源了。一旦回到世上,就是人类的势力范围了。那么世上桃源还可以叫做世外桃源吗?或者说世上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吗? 如今的香格里拉是行进在通往理想境界的路上。什么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和那里的自然风光一样美丽, “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 ”了,什么时候可以说它真是,或接近香格里拉了。 到那时香格里拉的词又应该发生变化,无论英语还是汉语,都可以把它译做世上桃源。 【小题 1】 作者说: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 ”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2分) ( 1) “香格里拉发
21、现了洛克 ”的含意是什么?( 1分) ( 2)香格里拉 “发现自己 ”的含意是什么?( 1分) 【小题 2】作者认为加莱亚诺的散文让美洲发现自己,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请根据文意写出 “偏见 ”的含意。( 2分) 【小题 3】这篇散文中,( 1)为什么作者认为 “世外桃源 ”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 2)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思想境界?( 4分) 答案: 【小题 1】( 1)香格里拉改变了洛克的命运。或:香格里拉塑造了全新的洛克。( 1分) ( 2) 认清自已是否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 把香格里拉当成主体。( 1分) 【小题 2】把对美洲的占领看成 “发现 ”。( 1分) 把
22、印第安人视为罪人。( 1分) 【小题 3】( 1)世外桃源的美好引发了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怀疑。或:世外桃源的存在映射出现实的缺陷。( 2分)( 2)人和大自然之间和谐一致的关系。(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7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
23、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相如曰: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 B徒慕君之高义也慕:仰慕、敬慕 C蔺相如
24、固止之固:言辞恳切 D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堂上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鄙贱 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君将哀而生之乎 B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不欲与廉颇争列今君与廉颇同列 【小题 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分) (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分) 【小题 4】从蔺相如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具有怎样的品质 ( 1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1)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一个更厉害( 1分) ( 2
25、)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 1分) 【小题 4】不计个人恩怨,凡事以国家大局为重( 1分) 【小题 1】坚决 【小题 2】通过 依靠,凭借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小题( 3分)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 “闺怨 ”,一开头却写 “闺中少妇不曾愁 ”,是否违反了题意?请说说理由。( 2分) ( 2)为什么 “陌头杨柳色 ”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1分) 答案: 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 “不曾愁 ”,正是为后面的 “悔 ”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分) 因为杨柳
26、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又是一年春来到( 2分) 语言表达 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 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2分)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小宇 6月 7日 将 _改为 _; 将 _改为 _; 将 _改为 _; 将 _改为 _ 答案: 将惊悉改为获悉; 将造访改为探望; 将阁下改为您老; 将馈赠改为敬献。: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 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 “有这样一种声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 800字。 答案: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