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届江苏省诚贤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填空题 已知集合 , ,则= 答案: 试题分析:由 可得 ,则 ;又由可得 ,则 ,所以 . 考点:集合的运算 已知 是首项为 a,公差为 1的等差数列 , .若对任意的 ,都有 成立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试题分析: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则,由函数的图象可知关于点 对称,则可解得 考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 ;2.函数的图象 ;3.分式函数的最值 A, B是半径为 1 的圆 O 上两点,且 AOB若点 C 是圆 O 上任意一点,则 的取值范围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则 ,由 ,得:,可求得 考点:
2、向量的数量积 过定点 (1,2)的直线在 正半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则 4 的最小值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设直线方程为 ,则 ,由不等式可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又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考点: 1.直线议程 ;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已知函数 ,当 时,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当 时, ,则,故 ,可解得 考点:分段函数的处理 已知实数 满足约束条件 ( 为常数),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是 ,则实数 的值是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约束条件可作图如下,平移直线可知:当直线过点时 有最大 : ,则 考点:简单的线性规划 由命题 “ ”是假命题,求得实数 的取值范围
3、是 ,则实数 的值是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是真命题,则 ,即,故 考点: 1.命题的真假 ;2.三个二次的关系 设正实数 满足 ,则当 取得最小值时,的最大值为 答案: 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 ,则,此时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则 ,当且仅当 时,有 考点: 1.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函数的最值 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则 的值是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 ,则 考点:等比数列的基本量计算 正三棱锥 中, , , 分别是棱 上的点,为边 的中点, ,则三角形 的面积为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正三棱锥 中, 为边 的中点,故可得,则 ,又由 ,故 ,假设
4、又在 中, ,则,故 . 考点:三棱锥的体积计算 在用二分法求方程 的一个近似解时 ,现在已经将一根锁定在区间 (1,2), 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 答案: (说明 :写成闭区间也算对) 试题分析:令函数 ,则可得,又 ,根据二分法则下一区间在 考点:二分法的应用 在等比数列 中 ,若 ,则 的值是 答案: 试题分析:在等比数列中根据下标和性质,可得 ,由,解得 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垂直于直线 且与圆 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是 答案: 试题分析:由垂直于直线 可设直线方程为 ,则有,又因切点在第一象限故直线方程为 考点: 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直线和圆相切 若复数 ( )是纯
5、虚数,则 =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 ,则 ,故 . 考点:复数的运算 解答题 已知函数 , (其中 ),设 . ( )当 时 ,试将 表示成 的函数 ,并探究函数 是否有极值; ( )当 时,若存在 ,使 成立,试求 的范围 . 答案:( )当 时 在定义域内有且仅有一个极值,当 时在定义域内无极值 ; ( ) 或 试题分析:( )观察 与 的特点 ,可得, ,即可得到函数,观察此函数特征可想到对其求导得,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不难得出 在 上有解的条件 ,进而求出 的范围 ; ( )由 可得 ,又由可得 ,故可令函数的最大值为正,对函数求导令其为 0得求出 ,由 与 ,和 与
6、的大小关系对进行分类讨论,并求出各自情况的最大值,由最大值大于零即可求出 的范围 试题:( ) , , (3分 ) 设 是 的两根,则 , 在定义域内至多有一解 , 欲使 在定义域内有极值,只需 在 内有解,且的值在根的左右两侧异号, 得 (6分 ) 综上:当 时 在定义域内有且仅有一个极值,当 时 在定义域内无极值 ( ) 存在 ,使 成立等价于 的最大值大于0, , , 得 . 当 时, 得 ; 当 时, 得 (12分 ) 当 时, 不成立 (13分 ) 当 时, 得 ; 当 时, 得 ; 综上得: 或 (16分 ) 考点: 1.代数式的化简 ;2.函数的极值 ;3.导数在函数中的运用 已
7、知圆 的方程为 ,点 是坐标原点 .直线 与圆 交于 两点 . (1)求 的取值范围 ; (2)设 是线段 上的点 ,且 .请将 表示为 的函数 . 答案: (1) ; (2) ( ) 试题分析: (1)根据题意要使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可转化为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即 消去 ,可得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 可得方程有两解,即直线和圆有两个交点 ; (2)由题中条件 ,即先要求出, 进而得出,结合 (1)中所求的一元二次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即可求出 与 的关系式 ,最后由点 在直线 上,即可将 转化为 ,这样即可得出 ,注意要由 (1)中所求 ,得到 的范围 试题: (1)将 代入 得 则 ,(
8、*) 由得 . 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 (2)因为 M、 N 在直线 l上 ,可设点 M、 N 的坐标分别为 , ,则 , ,又 , 由 得 , , 所以 由 (*)知 , , 所以 , 因为点 Q 在直线 l上 ,所以 ,代入 可得 , 由 及 得 ,即 . 依题意 ,点 Q 在圆 C内 ,则 ,所以 , 于是 , n与 m的函数关系为 ( ) 考点: 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韦达定理的运用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两座建筑物 的底部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且均与水平面垂直,它们的高度分别是 9 和 15 ,从建筑物 的顶部 看建筑物 的视角. 求 的长度; 在线段 上取一点 点 与点
9、不重合),从点 看这两座建筑物的视角分别为 问点 在何处时, 最小? 答案: ; 当 为 时, 取得最小值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图形和条件不难想到作 ,垂足为 ,则可题中所有条件集中到两个直角三角形 中,由,而在 中,再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求出的值,又 ,可求出 的值 ; 由题意易得在两直角三角形 中,可得 ,再由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可求出 的表达式,由函数的特征,可通过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进而求出 的最小值,即可确定出 的最小值 试题: 作 ,垂足为 ,则 , ,设 , 则 2分 ,化简得 ,解之得, 或 (舍) 答: 的长度为 6分 设 ,则 , 8分 设 , ,令 ,因为 ,得,当
10、 时, , 是减函数;当时, , 是增函数, 所以,当 时, 取得最小值,即 取得最小值, 12分 因为 恒成立,所以 ,所以 , , 因为 在 上是增函数,所以当 时, 取得最小值 答:当 为 时, 取得最小值 14分 考点: 1.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 ;2.直角三角形中正切的表示 ;3.导数在函数中的运用 如图,在四棱柱 中,已知平面 平面 且, . (1)求证: (2)若 为棱 的中点,求证: 平面 . 答案: 详见 ; 详见 试题分析: 要证明线线垂直 ,可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根据题中四边形 中的条件 ,不难求得 ,又由题中已知条件 ,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就可证得 ,进而得证 ; 要证
11、明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结合题中条件可证,在四形 中,由 并在三角形中结合余弦定理可求出 和 ,即可证得 ,问题得证 试题: 在四边形 中,因为 , ,所以 , 2分 又平面 平面 ,且平面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 4分 又因为 平面 ,所以 7分 在三角形 中,因为 ,且 为 中点,所以 , 9分 又因为在四边形 中, , , 所以 , ,所以 ,所以 , 12分 因为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14分 考点: 1.线线,线面平行 ;2.线面,面面垂直 ;3.余弦定理的运用 在 ,已知 (1)求角 值; (2)求 的最大值 . 答案: ; 试题分析:
12、 根据题意观察所给代数式特点可见此式中全为角的正弦,结合正弦定理可化角为边转化为 ,可将此式变形为,根据特征可联想到余弦定理 ,从而可求出的值,即可得出 ; 由 中所求 的值,在 中可得 的值,这样可得 的关系,则 ,运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可化简得 的形式,再根据公式化简,最后结合函数 的图象,结合 的范围,可求出 的范围,即可得到的最大值 试题: 因为 , 由正弦定理,得 , 2分 所以 ,所以 , 4分 因为 ,所以 6分 由 ,得 ,所以 , 10分 因为 ,所以 , 12分 当 ,即 时, 的最大值为 14分 考点: 1.正弦定理 ;2.余弦定理 ;3.三角函数的图象 已 知 为实数
13、,数列 满足 ,当 时, ( ) ; (5分 ) ( )证明:对于数列 ,一定存在 ,使 ; (5分 ) ( )令 ,当 时,求证: (6分 ) 答案:( ) ;( )详见 ;( )详见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当 时, 成等差数列,当时, ,可见由 得出前 项成等差数列, 项以后奇数项为 ,偶数项为 ,这样结合等差数列的前 项公式就可求出 ;( )以和 为界对 进行分类讨论,当 时,显然成立 ;当 时,由题中所给数列的递推关系 ,不难得到 ;当 时,得 ,可转化为当 时的情况,命题即可得证 ; ( )由可得 ,根据题中递推关系可得出 ,进而可得出= ,又 ,由于要对 分奇偶性,故可将相邻
14、两整数 当作一个整体,要证不等式可进行适当放缩 ,要对 分奇偶性,并结合数列求和的知识分别进行证明即可 试题:( ) 由题意知数列 的前 34项成首项为 100,公差为 -3的等差数列 ,从第 35项开始 ,奇数项均为 3,偶数项均为 1,从而 =(3分 ) = . (5分 ) ( )证明: 若 ,则题意成立 (6分 ) 若 ,此时数列 的前若干项满足 ,即 . 设 ,则当 时 , . 从而此时命题成立 (8分 ) 若 ,由题意得 ,则由 的结论知此时命题也成立 . 综上所述 ,原命题成立 (10分 ) ( )当 时,因为 , 所以 = (11分 ) 因为 0,所以只要证明当 时不等式成立即可 . 而 (13分 ) 当 时 , (15分 ) 当 时 ,由于 0,所以 综上所述 ,原不等式成立 (16分 ) 考点: 1.数列的递推关系 ;2.等差,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 ;3.不等式的证明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