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227.44KB ,
资源ID:327213      下载积分:1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272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1、2013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短文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离开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 “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 ”汤姆: “你们关闭了所有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飞向月球? ”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 “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 ” 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的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宇航员的回答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 “力是维持

2、物体运动的原因 ” C宇航员的回答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D宇航员的回答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答案: ACD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称之为惯性。因此题目中 “靠什么力推动火箭 ”即火箭状态改变,是因为推力的作用。宇航员回答是因为伽利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贡献,因此表述正确。 考点:惯性 点 评:本题考查了对惯性以及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本题还涉及的知识有牛顿第一定律。 .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 m1=1kg、 m2=2kg、 m3=3kg,带有滑轮的 m3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m1

3、、 m2、 m3的位置如图所示,滑轮和所有接触面的摩擦以及绳子的质量均忽略不计,向右的水平推力 F 作用在 m3上, m1、 m2、 m3无相对运动,一起向右运动,则加速度的大小是 A 20m/s2 B m/s2C 5 m/s2 D m/s2答案: A 试题分析: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题目,整体加速度等于 m1 的加速度即,因此整体加速度应该为 20m/s2。 考点:整体法与隔离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判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法。通过隔离法判断出局部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外力。 一个物体受到 F1、 F2、 F3、 F4、 F5五个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1 =10N,

4、 F2 =10N, F1与 F2互相垂直。现将 F1从 10N慢慢减小到 5N,同时 F2从10N慢慢增大到 15N,且这两个力的大小改变的快慢相同,其它几个力保持不变,则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加 C物 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加 D物体将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BD 试题分析:设 F1竖直向上,则 F1从 10N慢慢减小到 5N,说明向下的合外力逐渐增加到 5N,说明加速度先增加。设 F2水平向右,则同时 F2从 10N慢慢增大到 15N,说明向右合外力逐渐增加 5N,根据勾股定理,则合外力逐渐增加,所以 A错 B对。由于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5、分方向的加速度使得分速度逐渐增加,所以速度逐渐增加,由于合外力方向在变,所以不可能作直线运动,所以答案:为 BD 考点:曲线运动条件、分运动与合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曲线运动条件、分运动与合运 动,并利用条件判断轨迹,以及利用分运动判断合运动 如图所示,斜面上有 m1、 m2两个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和2,两物体间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现在 m1、 m2和弹簧一起沿斜面减速上滑,在上滑过程中, m1和 m2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 2 B 1 2 C 1 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两者在运动过程中 m2 的加速度小

6、于 m1 的加速度,则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 m1 的加速度为 ,而 m2 的加速度为,通过代入特殊值法判断,例如 M1=M2=1Kg,角度为 45,弹力 F=1N,利用 a1=a2,则代入求得 1 2 ,因此选择 B。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本题考察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通过数学公式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果。本题说明数理结合对数学能力的要求很重要 质量为 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现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力 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为使物体在这 3s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 F的变化情况应为图中的答案: D

7、 试题分析:当 F至少要 2N,物体才会运动 。通过 v-t图像可知,如下图: ,根据 v-t图像所围面积可知,面积最大,则位移最大,根据上图可知面积最大的为 D,因此位移最大的为 D。 考点: v-t图像 点评:本题考查了 v-t图像的面积的含义 如图所示,水平面 B点以左是光滑的, B点以右是粗糙的,质量为 m1和 m2的两个小物块,在 B点以左的光滑水平面上相距 L,以相同的速度向右运动,先后进入表面粗糙的水平面后,最后停止运动。它们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静止后两个小物块间的距离为 x,则有 A若 m1 m2,则 x L B若 m1 m2,则 x L C若 m1 m2,则 x

8、L D无论 m1、 m2的大小关系如何,都有 x 0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进入粗糙水平面 B右侧后,加速度都为,且初速度一样, 所以两者到达 B的位移一样,所以无论m1、 m2的大小关系如何,都有 x 0。 D对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本题巧妙之处在于匀减速距离虽然一样,但是潜意识会以为间距不变,实际上最容易犯此错误。 某工厂的储气罐因违反操作规程而爆炸。事故发生时,小张位于图中的甲地,先看到发出的火光, 5s后才听到爆炸声,小李位于乙地 ,则是在看到火光10s后才听到爆炸声。设声速大小为 v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储气罐位于图中 A K

9、、 N方块区 B M、 N方块区 C O、 M方块区 D O、 J方块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爆炸声应来源于与观测者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区域上,两者交点即为可能发生地,图中交点在 N或者 K区域,即 A答案:正确。 考点:运动的描述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运动知识,通过它来确定目标位置,其实就是要找出轨迹交点。 如图所示,虚线为静电场中的等势面 1、 2、 3、 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 3的电势为 0 V。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 a、 b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26 eV和 5 eV。当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 -8 eV时,此时它的动能应

10、为 A 8 eV B 13 eV C 20 eV D 34 eV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 , 根据题意则说明,则 则粒子总能量为 ,所以电子势能为 -8eV,则动能为 20eV,答案:为 C 考点:电场力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动能定理、利用电场力做功求电势能,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求解某种能量。 如图所示,斜面上有 a、 b、 c、 d四个点, ab bc cd,从 a点正上方的 O点以速度 v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它落在斜面上的 b点。若小球以速度 2v仍从 O点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它落在斜面上的 A b与 c之间的某一点 B c点 C c与 d之间的某一点 D d点 答案:

11、A 试题分析: 假设没有斜面,则若以 2v初速度水平抛出,如图,则应该落在红线末端,但是由于斜面存在降低了下落高度,下落时间小于假设,根据自由落体规律,下落点应介于 bc之间,因此答案:为 A 考点:平抛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抛运动与数学几何知识结合的情况。平抛这类问题常常见到与数学几何图形紧密联系的问题。 关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A这两个力可以同时做正功 B这两个力不可以同时做负功 C这两个力可以一个做正功的同时另一个做负功 D这两个力可以一个做功的同时另一个不做功 答案: ACD 试题分析:将两个磁铁,异名磁极相对,则同时释放时,两者相互吸引,即同时做正功

12、,若按住一个,则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若两者以相反方向的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则各自先减速后回头加速,所以可以都做负功,或者其中一个有相反方向的初速度,则可以一个做正功,另一个作负功,所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确定,与条件有关,综上所述,答案:为 ACD 考点:做功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对做功的理解:做功与作用力、位移、以及两者夹角都有关系,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无关。 搬运工人沿粗糙斜面把一个物体拉上卡车,当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F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1;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为 2F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a2,则 A a1 a2 B a1 a2 2a1 C a2 2a1 D a2

13、2a1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则,前后两次的加速度分别为: ,假设摩擦力为零, a2 2a1,但是由于摩擦力存在,根据数学特殊值法可知 a2 2a1则因此 D 答案:正确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利用数学不等式变可以得出结果。 如图所示, a、 b、 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 a到 c, a、b间的距离等于 b、 c间的距离。用 a、 b、 c和 Ea、 Eb、 Ec分别表示 a、 b、 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Ea Eb Ec B a b c C a-b b-c D Ea Eb Ec 答案: B

14、试题分析:电场线的方向代表电势降低的方向,电场线疏密代表电场强弱,所以 A错。由于不知电场线是否分布均匀,所以不知电场是否为匀强电场,所以CD均无法判断,所以答案:为 B 考点:电场线的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场线的性质,通过电场线疏密以及电场线方向来判断电场强弱和电势高低。 如图所示, B是竖直平面内四分之一圆周轨道的最低点,由于圆轨道的动摩擦因数是变化的,小球沿轨道从 A到 B的过程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在小球从A到 B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不变 B重力的功率逐渐减小 C摩擦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D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不变 答案: AB 试题分析:在运动过程中,由

15、于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根据 可知,向心力大小不变。根据 ,由于夹角从 0变为 90,所以重力功率减小,AB均对。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与速度方向始终相反,即夹角为 180,由于不同位置支持力不一样,所以摩擦力也不同,即功率不同,所以通过上述分析CD错。 考点:匀速圆周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由于题目中指明是匀速圆周运动,所以支持力时刻变化,即摩擦力大小时刻变化,通过公式便可得知结果。 实验题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 2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 s。从比较清晰的

16、点起,每 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 a 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平衡摩擦力后,将 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 a与砝码盘中砝码的总重力 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总重力 F( 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 a( m s-2) 0.69 1.18 1.66 2.18 2.70 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 3中作出 aF 图线(画在答题纸上) ( 3)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 aF 图线不经过原点,主要原因是_ 。

17、答案: .16 计算 F时忘记加入砝码盘的重力,使图象向左平移 试题分析:( 1)根据逐差法并通过 ,即加速度为 0.16 m/s2 ( 2)绘图数据如图 ( 3)数据表明,当 F=0时,就有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过度,或者计算 F时忘记加入砝码盘的重力。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研究方法。并考察了这个过程中的摩擦力处理以及数据处理。 填空题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有三盏交通信号灯 L1、 L2和 L3, L1与 L2, L2与 L3各相距 400m。每盏信号灯显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 20s,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 40s

18、,信号灯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匀速向前行驶,设汽车到达距 L1 200米处时为 t=0时刻,且已知汽车的速度大于 3m/s,则汽车能不停顿地依次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小速度是 _m/s,最大速度是_m/s。答案: .5 15 试题分析:红灯持续时间是 40s。三盏灯没有任何时候的同时绿灯的,所以车速不可能是无限大,所以最快的情况下,车通过 L3时的绿灯是通过 L1时的绿灯的 下一次绿灯。从 L3刚变成绿灯到通过 L1时的时间间隔是 80s,这样的速度是 1000/80=12.5m/s。 依题意 其中 m、 n都是非负整数。要使得 v有解,又要使得通过三灯的时间小于等于 150s.解不等

19、式,再取允许的 v的最小值,即最大速度为 15m/s。 考点:数理结合 点评:本题考查了通过题意的到信息,并结合数理不等式求出满足题意的速度条件。本题难度很大,题意很难读懂,因此很难建立等式求解。 有一静电场,其电势 U随坐标 x的改变而变化,变化的图线如图 1所示,试在图 2中画出该静电场的场强 E随 x变化的图线(设场强沿 x轴正方向时取正值,场强沿 x轴负方向时取负值)。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 U=Ed,通过图像的斜率求得第一阶段电场强度为,第二阶段的电场强度为 ,第三阶段为,绘图如答案: 考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 点评:本题通过匀强电场的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从而绘出图像。 在光滑

20、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物体,现以水平恒力 F 甲 推这一物体,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 F 乙 推这一物体,当恒力 F 乙 作用时间与恒力F 甲 作用时间相同时,物体恰好回到原处,此时物体的动能为 24J,则在整个过程中,恒力 F 甲 做的功等于 _J,恒力 F 乙 做的功等于 _J。 答案: ,18 试题分析:设加速的末速度为 v1,匀变速的末速度为 v2,由于加速过程和匀变速过程的位移相反,又由于恒力 F2作用的时间与恒力 F1作用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解得 v2=-2v1根据动能定理,加速过程 匀变速过程 根据题意 故 W1=6J W2=18J 考点:动能定理 点评:

21、本题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出速度关系,结合动能定理建立等式关系求解。 如图所示 ,物块 A放在木板上, 当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 使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 分别为 30,37、 45时,物块 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10N、 12N、 10N,则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 答案: 试题分析:角度越大,说明物体应该处于运动状态,即应该用 45计算。所以。 而当倾角 30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为 Ff1 mgsin30 两者联立则 考点:受力分析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求法,立意较新。通过受力分析结合摩擦力的特点求解。 一水平放置的水管,距地面高 h 1.8m,

22、水管的横截面积 S 2.0cm2。水从管口处以不变的速度 v 4m/s 源源不断地沿水平方向射出,设出口处横截面上各处水的速度都相同,并假设水流在空中不散开,不计空气阻力。则水流稳定后,在空中的水共有 _m3。 答案: .810-4 试题分析:水从管口射出后做平抛运动,则 求得 t=0.6s 水流稳定后在空中水的体积为 考点:平抛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并借助数学 V=SL求水的体积,通过平抛运动求出水的抛体时间,则属于简单问题 一个质量为 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为 的斜面,沿斜面上滑,然后又下滑回到斜面底端。已知物 体从最高点下滑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由底端上滑到最高点时间的 2

23、倍,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 。 答案: .6 tan 试题分析:物体上升时, 则加速度 下落回来时 则加速度为 根据题意则 v-t图像为: 说明 , ,联立上式则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通过 v-t图像求得计算结果。 在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 ”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钩码的重力提供了对弹簧向右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 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 1)一同学通过实验,把测得的 6组数据描点在如图 2所示的坐标图中。请你对图象作适当的处理(在答题纸上的图

24、象上处理),求出弹簧的原长是_m,劲度系数为 _N/m。 ( 2)该同学实验时,使弹簧处于水平状态。弹簧水平放置做实验与竖直悬挂相比较, 优点是: _; 缺点是: _ 。 答案: (1)0.1;25 (2) 优点:避免了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缺点:弹簧与桌面间存在摩擦 试题分析:( 1)根据胡克定律 ,则倾斜程度为劲度系数,横坐标截距为原长,即可求出答案: ( 2)描点如图 ( 3)水平放置优点是避免了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是存在摩擦力等因素 考点:胡克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胡克定律的理解,通过图像数据求得劲度系数以及原长等因素。 计算题 如图所示,质量 M =10kg,倾角 =

25、37的斜面体 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斜面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04。一质量 m =2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沿斜面下滑 2m时物体的速度为 v =2m/s,此过程中,斜面体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求: ( 1)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 ( 2)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 答案:( 1) 1.6N ( 2) 118.8N 试题分析:( 1)对物体: a=v2/2s=4/22=1m/s2 mgsin37-f = ma, f=10N 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 N= mgcos37=16N 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 N sin37-f cos37= 9.6-8=1.6N ( 2)地面对斜面的支

26、持力 =Mg N cos37 f sin37=100+12.8+6=118.8N 考点: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 点评:本题通过受力分析并利用正交分解,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 如图 1 所示, A 和 B 是真空中两块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加上交变电压,在两板间产生变化的电场。已知 B板电势为零,在 0 T时间内, A板电势 U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2所示,其中 UA的最大值为 U0,最小值为 -2U0 。在图1中,虚线 MN表示与 A、 B板平行且等距的一个 较小的面,此面到 A和 B的距离皆为 L。在此面所在处,不断地产生电量为 q、质量为 m的带负电微粒,微粒随时间均匀产生出来。微粒

27、产生后,从静止出发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设微粒一旦碰到金属板,就附在板上不再运动,且其电量同时消失,不影响 A、B板的电压。已知在 0 T时间内产生出来的微粒,最终有四分之一到达了 A板,求这种微粒的比荷( q/m)。(不计微粒重力,不考虑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试题分析: 加速阶段的加速度 在 T/4时刻发射的粒子恰好到达 A板 则减速阶段的加速度 a2=2a1,用时 t=T/8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匀变速运动,由于电压有周期性,所以粒子有匀加速或者匀减速阶段,应分段考虑 在倾角为 的斜坡上,某同学骑在自行车上,刚好能在不踩踏板的情况下使自

28、行车沿斜坡匀速向下行驶。现在他骑着自行车以某一速度沿此斜坡匀速上行,已知在 t时间内,他踩着脚蹬板转了 N圈(不间断地匀速蹬),又已知自行车和人的总质量为 m,自行车链轮的半径为 R1,飞轮的半径为 R2,后车轮的半径为 R3,设上、下坡过程中斜坡及空气作用于自行车的阻力大小相等,车轮与坡面接触处都无滑动(提示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等于后轮边缘一点相对于轴心转动的线速度大小),不计自行车内部各部件之间因相对运动而消耗的能量。求人骑自行车上坡时的功率。 答案: 试题分析:链轮周期 T=t/N, 1=2N / t R11= R22 车前进速度 v = R32 = F=2mgsin P=Fv=2mgsin v 考点:圆周运动、功率 点评:本题通过传动装置的线速度或角速度求出自行车的速度,并通过功率公式求出骑车功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