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荀子 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人。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答案: A 正式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的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宣布一定要实现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建议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 建议海峡两岸实现通
2、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 A B C D 答案: A 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A “一边倒 ”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C “另起炉灶 ”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答案: A 20世纪 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日内瓦会议 亚非国际会议 中美关系改善 中日邦交正常化 A B C D 答案: C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 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0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不
3、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B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 “参考文献 ”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据此判断,该研究性学习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答案: D 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为一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
4、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三万人 D约一万人 答案: B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世袭特权)遭到新的失败 ”。这是对雅典哪次改革的评价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里克利改革 D柏拉图改革 答案: A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了顶峰。下列现象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是 A某公民因财产富余而提高了等级 B某官员因渎职被陶片放逐法放逐 C某公民被抽签选入十将军委员会 D某公民因参加政治活动领到津贴 答案: D 下列有关古罗马万民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 B注重调解贸易、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5、C注重形式,程序比较繁琐 D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答案: C 下图的历史人物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一重要思想 西塞罗 A是罗马成文法史的起点 B体现了古罗马公民法的形成 C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D反映了万民法体系的基本形成 答案: C 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重大倒退的是 A红卫兵运动 B上海造反派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大权 C各地建立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领导体制的革命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 答案: C 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政协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始于 A 1946年 B 1949年 C 1
6、954年 D 1956年 答案: C 与下图紧密联系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答案: B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答案: D 某部电影反映了 1843年上海的情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是 A码头上飘扬着很多英国国旗 B民众强烈反对政府赔款给英国 C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鳞次栉比 D大清官员与英国人商谈关税额 答案: C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
7、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 “国耻 ”应是 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 B八国联军侵华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中日签订 “二十一条 ” 答案: B 下图是反割台斗争期间的高山族义军战士,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台湾人民参加反割台斗争 B清政府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 C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D台湾义军战士的武器装备低劣 答案: B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台儿庄大捷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B 五四运动作为反帝反封建运动,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其斗争的彻底性大大超过了前者,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无产阶级力量的
8、壮大 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D吸取了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 B 1919年 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 (见右图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就业条件改善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 C淞沪会战爆发,逃避战火需要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答案: B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 统一中国 平均地权 A B C D 答案: C 如果要对学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认为下列哪一条路线最合适 A虎门销烟历史遗迹 北京故宫 孙中山先生纪念馆 B北伐战争纪念馆 南京
9、大屠杀纪念馆 西柏坡 北京天安门 C山东曲阜孔庙 圆明园遗迹 革命圣地延安 D虎门销烟历史遗迹 圆明园遗迹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答案: B 下列选项中不是中国民主政治基本特色,不属于我国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答案: D 综合题 ( 1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 1)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
10、称是什么?从图示一到图示二反映出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5分) 材料二:(秦朝初年) “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史记 ( 2)材料二中的 “上 ”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1分)该制度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4分) 材料三:(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 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 檐曝杂记 (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3分)你怎样认识
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分) 答案:( 1) 图示一:秦朝;( 1分)图示三:元朝;( 1分)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1分)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日益加强。( 2分) ( 2)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分) 意义:加强中央集权;( 2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开始。( 2分)(如果答:有利于政治统一、封建经济发展等,也可给 2分) ( 3)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增设军机处。( 3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2分) ( 16分) 2010年 3月 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
12、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央副主席修福金代表民革中央提出建议,在辛亥革命 100 周年之际,国家应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辛亥革命后确立了民国纪年,目前台湾地区依然采用此纪年法,那么2011年时值民国纪元的 哪一年?( 2分) ( 2)从今年年初开始,武汉、广州、南京、广东中山、北京等城市就开始了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落户权的争夺战,你认为上述哪些城市能够参与其中?请简要说明理由。(只要回答其中两个即可)( 4分) ( 3)试从辛亥革命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角度说明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提议隆重纪
13、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的理由。( 10分) 答案:( 1)民国 100年。( 2分) ( 2)武汉: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 2分)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彩排;( 2分) 南京:中华民国首都,或者南京临时政府所在地;( 2分)广东中山: 孙中山的出生地;( 2分)(其中任意两个即可,总分不超过 4分) ( 3)要点: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2分)结束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分)(政治方面总得分不超过 4分) (以下每点 2分,但总得分不超过 6分)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分)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分
14、) 社会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分)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 2分) ( 19分)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 ,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1)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该条约是哪次战争的结局?( 1分)简述该条约的主要内容。( 4分)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 东亚之安
15、定而出此。 自交战以来, 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 分) ( 3)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请根据恩格 斯的观点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分) 材料四: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 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 “复交三原则 ”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
16、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 年中日联合声明 (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 “不正常状态 ”的因素。( 8分) 答案: (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1分)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 分)赔款白银 2 亿两;( 1 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1分)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分)(笼统答割地、赔款、开口不得分) (2)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 2分)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或者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 2分) ( 3)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与自尊心,( 1分)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分)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总得分不超过 2分) ( 4)因素: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的提高;( 2分)中美关系改善的直接推动;( 2分)为在政治和经济上同各 国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日本政府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 2分)中国政府的努力;( 2分)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或者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答日本民间人士的推动也可)。( 2分)(任意一点都得 2分,本小题总得分不超过 8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