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二 3月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公元前 600年,雅典有位平民因偷窃蔬菜被捕,按雅典此时的律法他可能被判 A被罚做 “六一汉 ” B处以囚禁 C处以死刑 D驱逐出境 答案: C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答案: C 北魏孝文帝 “汉化政策 ”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答案: A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
2、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 B C D 答案: C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岁币。 ”这一材料说的是北宋中期 A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C少数民族威胁北宋安全 D冗兵现象突出 答案: C 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 A方田均税法 B市易法 C免役法 D均输法 答案: D 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坚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 A利不一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3、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答案: D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更戍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保马法 答案: C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有 A都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B都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C都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D都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 答案: B 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 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都加速封建化进程 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 A B C D 答案: D 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点是 A触动了显贵的利益 B加重了对农民的负担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
4、A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答案: C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化和风俗 答案: B 促成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A先进的经济形态 B民族融合的趋势 C南北方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 答案: A 雅典公民基本上分为三派,其中工商业奴隶主属于 A海岸派 B平原派 C山地派 D高原派 答案: A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
5、由 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组建陪审法庭 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答案: B 打破贵族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是 A颁布 “解负令 ”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 B 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的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 A没有赋予公民充分的民主权利 B以财产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C侧重政治改革,没有提高公民经济地位 D没有使所有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权利 答案: D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 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 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
6、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答案: C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 答案: A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 “世卿世禄制 ” D建立县制 答案: D 史记 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答案: D 商鞅在秦国变法,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7、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答案: D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答案: A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 的是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的统治 答案: D 综合题 ( 15分)公元前 4世 纪的商鞅变法和公元 5世纪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就背景和实质而言,两次变法或改革有何相似之处?( 6分) ( 2)两次变法或改革中都有
8、一些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试就经济方面的措施加以说明。( 6分) ( 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 3分) 答案:( 1)背景:都处在分裂割据、社会动荡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击败外敌的任务; 都有国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持。(任意两点得 4分) 实质:都是封建化性质的改革。( 2分) (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实行 “重农抑商 ”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 4分)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 ( 3)都增强了国力,有
9、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分)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 ,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 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 “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变,是方今所急也。 ” 二十二史 札记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其害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 日知录 宋世风俗 请回答:
10、(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5分) ( 2)材料二中 “变风俗,立法变 ”主要有哪三大方面的措施? 任意举出每个方面的内容各两条。( 9分) (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 4分) 答案:( 1)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形成冗官局面;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巨增,形成冗兵局面;军费官俸开支大,对辽、西夏岁币,形成冗费局面。( 3分) 危害: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2分) (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 3分) 富国之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任意两点得 2分) 强
11、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任意两点得 2分) 取士之法:改革科 举制、整顿太学、惟才是用。(任意两点得 2分) ( 3)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1分) 评述:王安石为维护北宋统治而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北宋的灭亡在于统治者政治的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变法是错误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3分)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
12、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 奴婢、牛耕有无以还受(露田)。 诸土广民稀,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 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 诸宰民之言,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 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 “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 “陛下 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 “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 “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13、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 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给合所学知识,简 述商鞅其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5分) ( 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 4分) ( 3)据材 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 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你认为三次改革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4分) 答案:( 1)评价: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严重。( 4分)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1分) ( 2)标准: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两点得 2分) 作用: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分) ( 3)观点: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 2分) 措施:免(募)役法( 2分) ( 4)共同点:发展经济。( 1分) 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旧的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 3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