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3 ,大小:305.04KB ,
资源ID:347349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47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B41 T 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pdf)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B41 T 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pdf

1、ICS 65.020 B 0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3792017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评价 2017 - 04 - 24发布 2017 - 07 - 24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1379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许为钢 、方宇辉 、齐学礼、王会伟 、李艳、李春鑫、董海滨。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煜、张文超、 赵明忠 、李正玲、郭瑞。 DB41/T 13792017 1 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与

2、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品种冬春季抗寒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 及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寒性鉴定 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25-2012 有机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冬季冻害 小麦在越冬期经历 0 以下连续低温或剧烈降温天气而导致的小麦生长停滞

3、、叶片枯死或死苗的现象。 3.2 春季寒害 又称倒春寒 ,春季 气 温回暖 后温度骤降到 0 (冰点温度)以上低温对小麦造成的伤害。 3.3 隶属函数 若对 论域 (研究的范围) U中的任一元素 x,都有一个数 A(x)0, 1与之对应,则称 A为U 上的模糊集, A(x)称为 x对 A的隶属度。当 x在U 中变动时, A(x)就是一个函数,称为 A的隶属函数。 4 抗寒性鉴定 4.1 鉴定前准备 4.1.1 种子选择 待测试 小麦种质资源和品种 的种子质量 应符合 GB 4404.1-2008的规定 。 4.1.2 播种 4.1.2.1 大田 DB41/T 13792017 2 播期为当地小

4、麦适播期。田间种植方法为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小区面积约 13.33 m2, 6行区,行距 20 cm左右,播量确保基本苗每 667 m24.1.2.2 盆栽 为 1214 万。施肥按大田常规管理,有机肥应符合NY 525 -2012的规定,化肥应符合 NY/T 496-2010的规定 。 选择直径 30 cm,高 35 cm的圆柱形盆 ,装肥沃表土并施足基肥,埋于试验田中,盆内土壤与盆外大田齐平。每个参试材料种植 4盆,每盆点播 20穴, 每穴 1粒,定苗 10株,施肥 管理参 见 4.1.2.1。 4.1.3 人工气候室设置 温度变幅为 0.5 ,白天 (8:00 20:00)采用人工

5、光源补光,光照强度为 600 mol m-2s-1冬季冻害鉴定,温度 为白天 -10 ,夜间 -13 。春季寒害鉴定,温度为白天 0 ,夜间 -3 。 。 4.1.4 取样 4.1.4.1 基本要求 当气温达到鉴定要求时,取小麦上部 3片新鲜展开 叶片 。 4.1.4.2 冬季冻害 自然条件下, 当气温降至最低温度(低于 -10 )后,4 h8 h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小麦进入六叶一心时,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处理,以不进行低温处理的材料作为对照。植株经低温处理 12 h后进行取样。 4.1.4.3 春季寒害 自然条件下,气温发生比正常温度陡降8以上, 4 h8 h 内取样。 盆栽条件下,

6、 进入拔节期 后对小麦进行穗分化观察,发育至药隔期将其移入人工气候室 进行低温处理,对照设置和取样方法参见4.1.4.2 。 4.1.5 仪器与试剂 测定指标所需仪器 和试剂见附录 A中A.1.2 和A.1.3、附录 B中B.1.2和 B.1.3及附录 C中C.1.2 和C.1.3 。 4.2 鉴定方法 4.2.1 抗寒性指标测定 4.2.1.1 可溶性糖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 见附录 A中A.2和A.3 。 4.2.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采用氮蓝四唑 (NBT)光化还原法。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 见附录 B中B.2 和B.3。 4.2.1.3 丙二醛(MDA)含

7、量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 TBA)反应法 。实验步骤和结果计算 见附录 C中C.2 和 B.3。 5 抗寒性评价 DB41/T 13792017 3 5.1 性状相对值计算 性状相对值计算见公式 ( 1)。 Xj = ( xj /CKj式中: )100% ( 1) Xjx第 j个指标 的性状相对值,作为评价材料 抗寒性的指标; jCK低温处理下 第 j个指标的测定值; j5.2 隶属函数值计算 第 j个指标 的对照处理 测定值。 各参试小麦材料 相对性状的隶属函数值计算 见公式( 2)和( 3)。 ( Xij) ( Xij Xmin) /( Xmax Xmin ( X)(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的指标)

8、 (2 ) ij)1 ( Xij Xmin) /( Xmax Xmin式中: )(与抗寒性呈负相关的指标) (3 ) ( XijX) 第 i个样品,第 j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 ijX第 i个样品,第 j个 指标的性状相对值 ; max 和 Xmin5.3 抗寒性评价值计算 某指标性状相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参试小麦材料的冬春季抗寒性评价值 计算见 公式( 4)。 Di= ( Xij式中: ) /n ( 4) Din测定指标数。 第 i个样品的抗寒性评价值 ; 5.4 抗寒性分级 根据抗寒性 评价 值 D将小麦的抗寒性分为三个等级,见表1 。 表1 小麦抗寒性分级标准 级别 抗寒性评价值(

9、 D) 抗寒性 1 0.65D1 .00 强 2 0.40D0.65 中等 3 0.00D0.40 弱 DB41/T 13792017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A.1 试验准备 A.1.1 材料 取被测小麦品种新鲜叶片,剪碎并混匀。 A.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水浴锅;100 mL容量瓶;试管;漏斗;剪刀;移液管;洗耳球等。 A.1.3 试剂及配制 蒽酮试剂:称取蒽酮 200 mg溶于100 mL浓硫酸中。该试剂不能久贮 ,宜用前配制。 100 gm L-1A.2 实验步骤 蔗糖标准母液:准确称取蔗糖100 mg于烧杯加少量水溶解后

10、,洗入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A.2.1 蔗糖标准曲线制作 取6支试管,编号,按表A.1配制每管含量为0 g100 g蔗糖标准液。加入表中试剂后,向各管沿管壁迅速加入蒽酮试剂 6.5 mL,并立即摇动使混合均匀,置试管架上室温下显色,冷却后倒入比色杯,以0号管作空白对照,在 620 nm波长处,以多点校准总量法,制作标准曲线。 表A.1 蔗糖标准液的配制 试剂 管号 0 1 2 3 4 5 蔗糖标准母液/mL 0 0.2 0.4 0.6 0.8 1 蒸馏水/mL 2.5 2.3 2.1 1.9 1.7 1.5 每管蔗糖含量/ g 0 20 40 60 80 100 A.2.2 样品提

11、取 取低温胁迫后的新鲜小麦叶片约 1 g,剪碎混匀后放入试管中,加入蒸馏水 10 mL,置于沸水浴中提取20 min ,冷却后过滤入 100 mL容量瓶中,以热水冲洗残渣 23 次,一并滤入容量瓶中,待冷至室温,定容至刻度,即为样品待测液。 A.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DB41/T 13792017 5 吸取待测液0.2 mL(含糖量30g80 g),加入试管中,再加蒸馏水 2.3 mL,摇匀。随后沿试管壁迅速加入蒽酮试剂6.5 mL , 立刻摇动混合均匀,置于试管架上显色,冷却至室温后,以空白管作对照,在 620 nm波长处,按多点校准定量法测定待测管中提取液糖含量。 A.3 结果计算 可

12、溶性糖含量计算见公式( A.1)。 ( mVa)/( 1000VbW) SS W1000 = ( A.1) 式中: WSS可溶性糖含量 , mgg-1m提取液中糖含量, g; ; W小麦叶片鲜重, g; VaV提取液总量, mL; b待测液用量, mL。 DB41/T 13792017 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小麦叶片SOD活性测定 B.1 试验准备 B.1.1 材料 取被测小麦品种新鲜叶片(大田材料 16:00取样) ,剪碎并 混匀。 B.1.2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高速冷冻离心机;荧光灯(反应试管处照度为4000 Lx)、微量移液器等、离心管数支。 B.1.3 试剂及配制

13、 磷酸缓冲液配制: A液: 0.2 M的KH 2PO4溶液 称取分析纯 KH2PO427.216 g,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 mL。B液:0.2 M的K 2HPO4溶液 称取分析纯 K2HPO43H20.05 M 磷酸缓冲液( pH=7.8): A液21.25 mL+B 液228.25 mL定容至 1000 mL。 O45.644 g,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 mL。 130 mM Met(甲硫氨酸 ):取 1.9399 g Met,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 100 mL;棕色瓶避光4 保存。 750 M NBT(氮蓝四唑):取 0.06133 g NBT,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 100 mL;棕色

14、瓶避光 4 保存。 100 M EDTA-Na 2: 取0.0372 g EDTA-Na 220 M FD (核黄素 ) : 0.00753 g FD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 mL。随用随配。棕色瓶避光保存 。 用磷酸缓冲液定容至 1000 mL,棕色瓶避光保存。 B.2 实验步骤 B.2.1 酶液提取 取低温胁迫后的新 鲜小麦叶片约 0.5 g于预冷的研钵中,加 1 mL预冷的 0.05 M磷酸缓冲液(pH=7.8 )在冰浴上研磨成浆,加缓冲液使最终体积为5 mL ,在 4 冷冻离心 4000 r/min下离心 20 min,上清液即为SOD 酶粗提液,置于 0 4 下保存待用。 B.2.2

15、 显色反应 取透明度较好的5 mL离心管 4支,2 支为测定管,2支为对照管,1 支做光反应对照,1支做空白(对照、空白不加酶液,以缓冲液代替)。按表B.1依次加入各溶液: 表B.1 各溶液显色反应用量 试剂 用量/mL 终浓度 0.05 M 磷酸缓冲液 1.5 130 mM Met 0.3 13 mM 750 M NBT 0.3 75 M 100 M EDTA -Na 0.3 2 10 M DB41/T 13792017 7 表B.1 各溶液显色反应用量(续) 试剂 用量/mL 终浓度 20 M FD 0.3 2.0 M 酶液 0.05 2 支对照管以缓冲液代替酶液 蒸馏水 0.25 总体积

16、 3.0 混匀后将空白管对照管置黑暗处,其它各管于 4000 Lx日光下反应 20 min,要求各管受光情况一致,根据温度情况来调整反应时间,温度高,反应时间缩短。反应结束后遮光保存。 B.2.3 SOD活性测定与计算 以空白管调零, 560 nm比色,分别测定其它管的吸光度。 B.3 结果计算 已知SOD 活性单位以抑制 NBT光化还原的 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表示, SOD活性 计算见 公式( B.1)。 ( ACKAEU) V SOD0.5WV= ( B.1) tA式中: CK USODSOD总活性 ,U g-1A; CKA照光对照管的吸光度; EV样品液总体积 ,mL; 样品管的吸光度

17、; VtW小麦叶片鲜重 ,g 。 测定时的酶液用量 , mL; DB41/T 13792017 8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小麦叶片MDA含量测定 C.1 试验准备 C.1.1 材料 取被测小麦品种新鲜 叶片, 剪碎并混匀 。 C.1.2 仪器设备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恒温水浴;研钵;离心管;移液器( 1 mL、 5 mL);洗耳球;剪刀。 C.1.3 试剂 10三氯乙酸; 0.6硫代巴比妥酸( TBA)溶液;石英砂。 C.2 实验步骤 C.2.1 MDA的提取 称取低温胁迫后的小麦叶片1 g ,加入少量石英砂和 10三氯乙酸 2 mL,研磨至匀浆,再加 8 mL 1

18、0三氯乙酸进一步研磨,匀浆以4000 r/min 离心 10 min,其上清液为丙二醛提取液。 C.2.2 显色反应及测定 取4支干净试管,编号, 3支为样品管(三个重复),各加入提取液 2 mL,对照管加蒸馏水 2 mL,然后各管再加入2 mL 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摇匀,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反应 15 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分别在 532、600 和45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A)值。 C.3 MDA含量计算 C.3.1 反应混合液中 MDA 浓度 反应混合液中 MDA 浓度 计算见 公式( C.1)。 Cm = 6.45( A532 A600)0.56 A450式中: (C

19、.1 ) Cm反应混合液中 MDA浓度,mol L-1A; 450A在450 nm 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 532A在532 nm 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 600C.3.2 提取液中MDA浓度 在600 nm 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 DB41/T 13792017 9 提取液中MDA 浓度计算见 公式(C.2 )。 CmVrC/1000 eV= (C.2 ) 式中: d Ce提取液中 MDA浓度, molmL-1V; rV反应液体积, mL; dC.3.3 样品中MDA含量 测定时提取液用量, mL。 样品中 MDA含量计算见 公 式( C.3)。 CeVWT MDAW = ( C.3) 式中: WMDA样品中 MDA含量,molg-1V; TW小麦叶片鲜重 ,g 。 提取液总量 ,mL ; 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