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经济政治与社会 课程标准 综合组 杜 俊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 认同 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
2、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 经济 知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 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 价值规律的作用 、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2 情感态度观念: 正 确看待金钱,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 纳税的观念 。 运用: 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
3、容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 效益的主要途径。 (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 3)透视 人 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 1)透视家
4、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 税收在我国财政收3 入中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 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 : 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5、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 : 认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 济的方针政策 。 运用 : 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6、基本特征, 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
7、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 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理解我国政治制5 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 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8、, 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2)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
9、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6 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 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内容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 1)懂得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 自由,了解行使选举权应取的正确态度、行使民主决策权的主要方式, 掌握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 ( 2)懂得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了解政府的有关职能,学
10、会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 1)懂得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等义务,自觉承担 对 国家的责任。 ( 2) 关注身边的政治现象,正确解析身边的政治问题;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我国在国际 社会发挥的重要作7 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 2) 了 解我国 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积极意义 ,维护国家利益 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 (五)共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
1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 ,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 总要求 ,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 社会发展全局 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 了 解 社会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的具体内容,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 科学内涵 和精神实质。 情感态度观念: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正确对待各种文化, 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运用: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 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
12、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教学内容 1.关注改善民生 ( 1)了解办人民满意的 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的举措;理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 2)了解我国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举措,理解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意义。 8 ( 3)了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 2.建设和谐文化 ( 1)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 2)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3.和谐
13、社会 建设人人有责 (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意义。 ( 2) 懂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 3)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 评价与考核 1.评价目的 通过学习评价,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到,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进度是否得当,选择的教学资料是否适宜,从而检查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质量。 2.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
14、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 9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自我考核、学生互评、教师考核和社会评价。评价 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 4.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的评价、 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 和运用能力的评价。 认知水平的评价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常识;“理解”指对了解的常识有较深入的认识。 情感态度观念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运用能力的评价分为 “分析判断”、“参与 践行 ”两个层次。其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