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崔允漷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教育部课程研究华东师大中心副主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 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让我们一起思考,专家/教师已经为学生设计了那么多科目,能否有一门课程由学生自己未设计?教师已经给学生那么多的问题了,能否有一门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做与各种“学科”有关的事情,能否有一门课程是从“生活”出发的?除了“课程”理解为“知识”之外,我们能不能将课程理解为“经历”、“机会”?,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人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江泽民同志关
2、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 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砌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夭折。爱因斯坦,报告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框架 需要澄清一些“想当然”的误解 给管理者的政策性建议,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定位,课程目标的错位与缺失 变化着的学生发展需要 学科知识的综合与分化 当代社会生活的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一)课程目标的错位与缺失,我们只能培养打工仔,培养不出老板;只会解题,没有问题;只求稳准,不会冒险为何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说一句美丽的谎言
3、发展智力;能力智力十知识+机会 为何随着学校学习年限的增加而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幼儿忙探究;学生忙解题;成人忙休闲 过于关注“历史世界”与“知识世界”;离学生的个人、生活意义太远 我们正在培养“有精神病的科学家”上学就是为了读专家定的书;特别是几门要考试的书,(二)变化着的学生发展需要,70年代中学生想要什么:有饭吃 90年代中学生想要什么:有衣穿 现在中学生最想要什么:自由、自主 学校生活:少了一点自主、自由的东西,(三)学科知识的综合与分化,知识的激增(爆炸) 知识的综合,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 知识的分化 知识是什么? What-knowledge How-knowledge Why-kno
4、wledge Who-knowledge,(四)当代社会生活的特征,1、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生活个人化、生存信息化、军事竞赛化 2、当代社会劳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体力与脑力;竞争与心理压力;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漠 3、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减少;体力劳动与活动减少:饮食中高脂肪和高蛋白质的摄入量的增加 4、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影响现代文明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心理疾病和性病、肥胖症等人体的生物结构和机能退化:终日伏案工作使人越来越胖、越来越弯;我们在精神方面获得的越多,在本能方面失去的也就越多。,(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
5、,l、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课程 2、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 3、它是与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定位,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 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延的能力 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 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框架,(一)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组织 (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学分认定,(一)高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1、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学分:计划内的课时,不得挪借他用
6、,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方案一: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方案二: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每年至少一个课题;方案三:第一个课题5学分;第二个课题10学分。学校根据不同的学分数制定相应的标准,由导师根据标准认定学分。,2、高中社会实践, 三年共6学分:每年一周;每周2学分。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由 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定学分。 活动内客: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支愿者 活动、勤工俭学等; 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 俱乐部活动,校内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课外俱乐部等三年至少
7、有一周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分。 时间安排:每年一周集中安排;可以分散安排,但需教学处或德育处认可。 组织方式:校外或校内基地;以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为单位: 评价建议:以参加与否、时间是否达到要求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不给学分。已纪录的方式登记,3、高中社区服务, 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学分:班主任根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团委或学生会活动,由负责教师认定。 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义工或志愿活动。 参考内容:公益劳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 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
8、上勇于创新。 时间安持:课余时间:宜分散进行。 ! 组织方式:教师组织,或自主安排,至少3人 评价建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实践证明,教师签名证明;以记录的方式登记,(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组织, 阶段一:(1)探讨项目领域(2)决定课题 阶段二:(3)探讨课题研究计划(4)设计搜集资料的方法/工具(5)搜集资料 阶段三:(6)整理与分析资料(7)综述观点与提出自己观点 阶段四:(8)发表及分享成果(9)反思与评价,开 展 过 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设立专门小组及管理层级 制订规划方案与配套制度 编写教师指导材料及培训组织落实具体的方案 研讨问题与交流体会 评定与推选优秀课题先分组(5
9、-7组),后定课题 确定导师(每人至多3个) 研究活动方案的确定与开展 结果交流与展示,评定与推选,校级部门年级/教研组班级层面,教师的课程角色:导师,认识者(knower) 咨询者(counselor) 协商者 (consultant) 促进者(facilitator) 合作学习者(co-learner),思考:导师与学科教师有何不同?,实施要点, 着眼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要实现“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 教师的任务是让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下去,而不是非要教师知道之后才可以指导; 关注学生有无兴趣,而不是有无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实施过程的资料积累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
10、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向社会宣传这类课程的价值 一定不能给教师和学生增加过多的学业负担,涉及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学生分组 头脑风暴/建构心智图/讨论/图书馆活动/互联网检索/观看录像 编制问卷、访谈提纲/设计现场活动 访谈/现场活动 撰写/编制图表/统计分析/应用电脑 改变观点/作出判断/提出意见/形成假设/得出结论 报告/档案袋/布告/辩论/表演/多媒体演示 分享讨论/列表,资料搜集记录,姓名/班级/小组/日期 (1)资料类型(报章/书籍/网站/刊物等)(2)资料名称(报章名/书名/网址/刊名)(3)主题/标题(4)内容摘要或/和剪贴:(5)老师评语,专题研究报告计划书,研究题目:清晰/范围适中
11、/不易离题/有研究价值/能增进新知或视角/易找到足够资料 研究目标 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分工):日期/主要任务/目标/负责人 参考资料 报告表达形式:小册子/电脑简报/表演/实物 老师意见,(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学分认定,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点在于学习经历与参与态度 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但不能琐碎、过于具体、过于复杂 制定评价方案时,须考虑不能把研究性学习变成“填表学习”、“撰写论文”、“学科延伸”、“额外负担”。,学分认定,学校必须按规定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学分认定方案) 基本程序- 学生上报相关材料给班主任或导师- 班主任或导师核实并签名- 以班为
12、单位送教学处或专门小组审核并对合格者予以学 分认定- 把学分登记在学生学习报告单中(社区服务的学分必须在登记之前以班为单位公示,如有异议,则重新核实,如证实是弄虚作假者,则不给学分,开予以批评。),学分认定案例,个人评价相关内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500字的小结- 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 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 课题评价相关内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报告并交电子文本- 归类收集的相关资料、实验数据或调查记 录- 在班级内展示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 展示、交流至少要用PowerPoint,或网页演示,或其他辅助手段,(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三、需要澄清一些“想当然”的误解,家长
13、不同意 学生能做什么研究 教师都不会研究,怎样指导学生研究 离开学科、没有教材怎么实施研究性学习 不跟高考挂钩,谁会去开展研究性学习,来自调查的数字, 认为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比例:家长92.2%;学生85.8%;教师92.2%。 研究性学习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没有必要开设。对此持否定态度的比例:家长 83.l%;学生89.7%;教师89.4%。 教师认为最大的困难:资源23.5%;无时间23.5%;不太熟l9.5%;没培训9%;评价和报酬6.9%;学生不积极3.6%。,四、给管理者的政策性建议,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加强监督与领导,提高课程执行能力,确保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与正统性 重点/星级/示范学校的评估标准必须明确规定学校的课程自主权利与相应责任,使得这些学校真正扮演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角色 建立展示、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的机制,给所属学校提供持续的、有效的专业支持 需要规范性的经验总结,避免专家个人化的误导 树立典型时,避免将学生作品作为导向,应重视学校组织、制度、文化上的创新;同时应积极保护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把“升学率竞争”置于“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政策”的基础上。,新课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究;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人的行动!,谢谢倾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