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教育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百日维新 ”中全国最高学府且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是 ( ) ( A)京师同文馆 ( B)京师大学堂 (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 D)福建船政学堂 2 京师大学堂规定大学的办学宗旨是 ( ) ( A)中学为主 ( B)西学为主 ( C)中体西用 ( D)西体中用 3 “人人谈时务,家家言西学 ”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源于 ( ) ( A)鸦片战争 ( B)百日维新 ( C)辛亥革命 ( D)义和团运动 4 在中国建立的最早 的教会学校是 ( ) ( A)蒙养学堂 ( B)培雅书院 ( C)马礼逊学堂 ( D)度思书院 5 洋务学堂的主要
2、类型不包括 ( ) ( A)外国语学堂 ( B)军事学堂 ( C)科技学堂 ( D)文艺学堂 6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 ( A)广州同文馆 ( B)京师同文馆 ( C)上海广方言馆 ( D)湖北自强学堂 7 最早建立的军事学堂是 ( ) ( A)广东实学馆 ( B)天津水师学堂 (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 D)福建船政学堂 8 最早的留学是去 ( ) ( A)英国 ( B)法国 ( C)美国 ( D)德国 9 主张留美教育的倡议者是 ( ) ( A)曾国藩 ( B)李鸿章 ( C)容闽 ( D)丁汝昌 10 幼童留美夭折的原因主要是 ( ) ( A)不适应 ( B)封建教育的
3、根深蒂固 ( C)认为西方教育的浅薄 ( D)双方协调不一致 11 下列不属于新式学堂的特点的是 ( ) ( A)无完备的教学计划 ( B)无完备的学制 ( C)重视西艺西文 ( D)摆脱封建教育的束缚 12 “中体西用 ”思想的集中体现在 ( ) ( A)大同书 ( B)海国图志 ( C)原强 ( D)劝学篇 13 “中体西用 ”思想的根本局限是 ( ) ( A)只学习西方的科技 ( B)只学习西方的政治 ( C)封建制度的存在 ( 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14 “中体西用 ”思想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是 ( ) (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B)自强求富 ( C)中学更加巩固
4、 ( D)打破封建教育僵化的体制 15 下列活动不属于张之洞的是 ( ) ( A) “中体西用 ” ( B)劝学篇 ( C)废科举 ( D)制定新学制 16 中国近代教育的标志是 ( ) ( A)洋务教育的兴起 ( B)新式学堂的创办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17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主要通过 ( )来培植代理人, “以华制华 ” ( A)初等教育 ( B)中等教育 ( C)高等教育 ( D)职业教育 18 维新派创办的高等学堂是 ( ) ( A)京师同文官 ( B)京师大学堂 ( C)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 D)福建船政学堂 19 康有为在 ( )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学
5、制体系 ( A)大同书 ( B)海国图志 ( C)原强 ( D)劝学篇 20 下列活动不属于康有为的是 ( ) ( A)变八股、废科举 ( B)兴办学校 ( C)建立资产阶级制度 ( D)重视教育 21 近代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是 ( )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严复 ( D)蔡元培 22 下列活动不属于梁启超的是 ( ) ( A)重视儿童教育 ( B)重视师范教育 ( C)主张女子有受教育权 ( D)有关高等教育的举措 23 最早提出近代教育的三大教学目 标的是 ( )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严复 ( D)蔡元培 24 严复主张 ( ),反对张之洞的 “中体西
6、用 ” ( A)体用一致 ( B)体用分开 ( C)体用相混 ( D)不讲体用 25 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 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26 我国近代颁布并得以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是 (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 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27 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 ) ( A) 1906年 ( B) 1905年 ( C) 1912年 ( D) 1919年 二、辨析题 28 洋务运动掀起的洋务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作用不大。 三、简答题 29 简述大同书的教育思想。 30 简述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改革上的主张。
7、四、论述题 31 从中国近代对科举的改革历程分析如何看待清末废科举的政策。 32 试评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百日维新 ”中重要的教育改革措施就是建 立京师大学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采用的原则就是 “中体西用 ”。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百日维新打开了这一局面。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马礼逊学堂是在中国建立的最早的教会学校。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5 【正
8、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考查洋务学堂的类型,主要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科技学堂 。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福建船政学堂是近代最早建立的军事学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8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1872年幼童留美是最早的留学教育。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容闳最早倡议,后得到曾国藩等人的大力协助。 【知识 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主要由于
9、封建教育的根深蒂固,反对外国的教育。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如上题,封建教育仍很顽周。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张之洞的代表作,集中体现这一思想。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正如严复的批评,认为张之洞没有分开中、西体用。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4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封建教育仍很顽固,但开始有转机,有点活力。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5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张之洞不曾提出废科举,只是希望改造科举制度,维护封建统治。 【知识模块】 中
10、国近代教育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洋务教育打开中国近代教育的大门,兴办新式学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帝国主义主要通过高等教育,采用留学的形式,培养自己所需人才。 【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1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大同书提出一个完整的理想学制。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选项 A应是废八股、变科举。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梁启超最早提出普
11、及教育。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2 【正确答案】 D 【试 题解析】 他曾提到过儿童、师范、女子教育,高等教育不曾专门论述过。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严复的 “鼓民力 ”、 “开民智 ”、 “兴民德 ”的三育论。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合之则两亡,分之则两立 ”。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并未实施。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6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第一个得以实施的是癸
12、卯学制。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27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1905年废科举。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二、辨析题 28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受农民革命运动冲击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两派 顽固派与洋务派。从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出于 “自强 ”目的,中国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社会和政治改革,即洋务运动,其基本内容是引 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从 “自强 ”到 “求富 ”,洋务教育从此起步。洋务教育以学习西方为追求,包括举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和教育观念的部分转变等方面,中国近代教育由此开端。洋务学堂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方言学
13、堂,也就是外国语学堂,主要有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 1863年设上海方言馆, 1864年广州同文馆等,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第二类,军事学堂,主要有 1866年福州福政局附设船政学堂,训练水师人才, 1881年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等,这些学校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士兵和军官。第三类,技术学堂, 1865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附设机械学堂, 1866年福州福政学堂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的人等,培养会使用、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一些通讯人员。洋务学堂的兴办、幼童留美,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中国展开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高潮,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步。因此,抹杀洋务教育的历史作用是错误的。 【知识模
14、块】 中国近代教育 三、简答题 29 【正确答案】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在 “大同 ”社会儿童公育背景下的完整教育体系:妇女怀孕后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婴儿断乳后送入育婴院抚养, 3岁后进入慈幼院, “育儿体,乐儿魂,开儿知 识 ”; 6岁入小学院, “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 ”,但始终 “以育德为先 ”; 11岁入中学院,为人生关键期,学问、德性之成否于此而定; 16岁进入大学院,以专业教育为主,至 20岁毕业。这是中国传统大同思想与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杂糅,表达了维新人士对普及学校教育的追求。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30 【正确答案】 (1)批判和打击封建教育。 1913年袁世凯在文化教育
15、上推行尊孔读经的复古主义,这些倒行逆施遭到新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尖锐批判。从 1919年开始李大钊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批 判封建伦理道德。 (2)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大、中、小学文言文教材逐渐被淘汰,在教学上使语言文字更接近人民生活实际,利于教育普及,是教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3)男女平等教育权的确立。在新文化运动中,对男女教育权利状况进行猛烈抨击。 “大学开女禁 ”呼声很高。 1922年颁布的 “新学制 ”,取消了男女中学之间的差别。至此,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教育权,从教育制度上肯定下来。 (4)各教育团体的建立和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
16、在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下,教育思想也十分活跃,由于 资产阶级教育改革活动的开展,全国建立起不少教育团体。如 “中国科学社 ”、 “全国教育联合会 ”、 “中华教育改进社 ”等。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四、论述题 31 【正确答案】 科举制从改革到废除共分为三个步骤: (1)改革科举内容。如维新变法时下令废八股,改策论。 (2)递减科举中额。清政府采取每年递减名额的方法来逐步取消科举。 (3)科举制的完全废止。 1905年下诏各省全部取消科举考试。 科举制的废除在中国教育的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长期封建时代的旧教育在形式上宣告 结束,一个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制度在逐步形成。
17、由此,全国兴起办新学的热潮,至 1909年,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已达 5000多所,在校学生超过 16万人。 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新学堂的建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教育迅速发展,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系统开始形成。但也应该看到,科举制的废除对受教育机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再像以前那样,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育得到普及,却出现了一大批人不能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教育,使受教育机会受到限制的状况。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32 【正确答案】 梁启超是清末 维新变法时期极其重要的领导人物,其教育思想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开民智 ”、 “伸民权 ”与教育作用。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梁启超认为
18、国势的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而转移,并明确地将 “开民智 ”与 “伸民权 ”联系起来,为 “伸民权 ”而 “开民智 ”,权生于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专制与愚民、民主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他的 “开民智 ”实具有科学与民主启蒙的内涵。后来梁启超觉察到 “民智 ”和“民权 ”并不能画等号,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 “权利 ”意识,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因此他提出教育应该有宗旨。可见他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 的剖析比较深刻,也是极为注重教育的作用。 (2)培养 “新民 ”的教育目的。梁启超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民,他所定义的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诸如国家思想、权利思想、政治能力、冒
19、险精神以及公德、私德、自由、自治、自尊、尚武、合群、生利、民气、毅力等。可以看出这种新民正是具有资产阶级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的新国民,因而梁启超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资产阶级品质的新型国民。 (3)论学制。梁启超借鉴西方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年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理论 ,列出了一份教育期区分表,将受教育者划分为 5岁以下 (幼儿期 家庭教育与幼稚园期 ), 6 13岁 (儿童期 小学校期 ), 14 21岁 (少年期 中学校期 ),22 25岁 (成人期 大学校期 )四个年龄阶段,分别介绍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智、情、意、自观力 (自我意识 )等方面的发
20、展情况和基本特征。 (4)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梁启超于 1896年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 .论师范,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在文章中,梁启超对新旧学堂中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府州 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学的基本情况。中国急需普遍设立中、西学兼习的新式学堂,但不能依靠这些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设立师范学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重视女子教育也是梁启超维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他在变法通议 .论女学中,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从女子自养自立、成才成德、教育子女、实施文明胎教等方面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并
21、进一步指出接受教育是女子的天赋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女性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 .论幼学中,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通过对中、西儿童教育的比较,他指出西人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在中国则与之相反;西人重视理解,而在中国注重识记;西人注意直观教学,实物教学,而在中国只注重言语文字。他建议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总的说来,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的一种方向,他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企图以教育改变国家的命运, “开民智 ”进而 “伸民权 ”,这一点具有进步意义,体现了它自身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和资产阶级固有的妥协本性,梁启超 无法认识到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企图借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进行改良救国,是不可能的,因而其教育主张很多不能彻底实现,但其中的意识和趋向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公平、女子教育和向西方学习方面,梁启超有很多思想是值得褒奖的。 【知识模块】 中国近代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