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37.50KB ,
资源ID:97051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705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看质疑点拨法素材冀教版20190115133.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短文两篇爱莲说看质疑点拨法素材冀教版20190115133.doc

1、1从爱莲说看“质疑点拨法”“质疑点拨法”的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方向。“主导”重在精心设计、启发引导;“主体”指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动手动脑,积极参与。下面是用“质疑点拨法”教学爱莲说一文的尝试。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为了让学生理解到位,从情趣和文趣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可以把质疑设计为三大块:一是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质疑;二是理解具体语句意思的质疑;三是深层理解文章主题意义的质疑。第一块问题切分为:爱莲说情趣为何?“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予独爱莲”?“世人甚爱牡丹”,

2、为何“予独爱莲”?第一问文章的题目已明确交代。稍稍总览全文亦可知,“爱莲”即“爱君”。第二、三问要披文揽情,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纵览全文,莲的可比对象有二:一为菊,一为牡丹。何以“陶渊明独爱菊”我们姑且搁置不论,而莲与牡丹有何不同,只需将世人爱牡丹的文字前后连贯起来披阅,就自然可知了。世人爱牡丹,其实是慕高贵,在他们眼里,牡丹实为高贵之化身。“我”不爱牡丹只爱莲,不就表明“我”不贪慕富贵、名利吗?而这一切正是君子高尚品质之所在。灵活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对象,不仅有助于体味情趣,且能化难为易,效果较好。第二大块质疑问题,实际是对课文内容的具体理解:爱莲说是怎样刻画莲的?“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作何理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又作何理解?莲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但由于思想感情、审美趣向、处境情遇有别,虽同是托物言志,落笔点却往往不同,因而蕴涵于其中的意趣也大相径庭。指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仅让他们懂得“托何物”还不够,还需要让他们懂得“托物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刻画莲,赞的是莲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而且不论环境是好是坏,始终自觉地保持庄严、质朴、自然的本质。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胸襟豁达,刚正不阿,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芳馨清雅,卓然挺立。显然,作者绘莲正是抓住了莲的形神结合点。“托何物”、“托物何”、“

4、言何志”,是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必须解决的三个递升性问题。“言何志”,也是高层次的深度理解,把它放在质疑的第三块。在讲清这一问题的同时,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对“菊”、“牡丹”形象的设置作用,启发学生广泛联想,联想其他一些写莲的诗文,进行比较鉴赏。哲学家周敦颐托莲所言的“志”是什么呢?作为一代宗师、理学的奠基者,周敦颐认为“诚”为道德之极致,要达到“诚”的境界,必须修养道德。他在提倡德行的同时,还主张积极入世,努力进取。显然,演绎在爱莲说中的,正是他的这些哲学思想。若向初二学生直接道来,其结果必然如坠五里云雾,只有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细读品味,才能深入理解。爱莲说历来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得益于其

5、情操之高雅,意境之深远,亦得益于其构思之精巧,笔调之清新。试想没有文趣与情趣、意趣的有机融合,怎能千古传颂?从文趣上看,这里采用了烘托的手法。“牡丹”作为反衬出现,极易理解;“菊”又是从什么角度来烘托莲的呢?阅读文章,可知,在作者眼里菊不同于牡丹,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鲜有闻”的叹息中,也表现在将菊与莲比肩排列上。作者欣赏菊,但并不爱菊,群芳谱中,“予独爱莲”,菊是作为莲的旁衬出现的。作者欣赏菊的孤傲清高,但不赞赏隐逸者试图通过躲避污浊环境以求“洁身自好”的消极避世行为;作者推荐的是莲不被污秽的环境所沾染,顽强抗争,努力向上的精神。因此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固然是作者惟一的追求,而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更显示了作者较为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 年 3 期作者:朱清云阳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