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春晚视角看历史热点2019 年央视春晚 8 大关键词每年的央视春晚是中国人翘首以盼的“年夜大餐” ,万众瞩目,坚持不懈地“开门办春晚” ,既是对时代需求的热烈呼应,也是开门建设主流文化的积极探索。2019 年春晚结束了,留给大家的不只是欢乐,还有考点。作为高三学子应对其进行关注。中国梦对实现中国梦的美好希冀,始终贯穿 2019 年春晚中,尤其是节目同心共筑中国梦 我们都是追梦人 幸福中国一起走等,更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国家主席习近平阐释“中国梦”中国梦:民族复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牵涉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可切入的考点也很多。主要有三个:一是可联系中国的古代
2、的兴盛与近代的屈辱史和抗争史,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对近代历史的回顾中,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居安思危。二是可联系近现代史上不同阶级的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验和教训都需要我们认真汲取。三是可联系建国后与改革开放后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任何一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都可以作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表现。链接相关知识一、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1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
3、” 。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2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23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二、 “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
5、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又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三、 “一带一路”承载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1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1)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丝绸之路是以张骞于西汉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长安为起点,连接亚欧非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的总称。汉武帝以后,国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采取积极对外政策,与西域地区建立联系。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扩大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6、” 。汉武帝以后,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交通线,从事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海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3(2)隋唐是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状态,社会环境稳定,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保障丝绸之路畅通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唐初以后的两百年,是丝绸之路通畅,贸易发展,经济交往顺畅的全盛时期。自贞观以来,唐与西方的大食、印度等建立了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僧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求法等
7、活动,丝绸之路在唐朝前期进入黄金时期。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 ,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 。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
8、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 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 “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
9、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 (1)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2)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解析】第(1)问, “不同点” ,依据材料一信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
10、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美国梦的核心观4念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 “相同点”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两个角度分析。美丽中国十九大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增加了“美丽”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以及党和国家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节目找朋友 春海 和公益短片美丽中国幸福年无不在描绘中国之美,生动展现了近年来生
11、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道家、儒家思想中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儒家、道家的环保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良性生态循环等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崇尚“和“顺应自然是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1儒家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论语,阳货) ,这里所谓
12、的天是指生生不已的自然之天,人、天、地、万物与自然都是一体的,保持和谐相通。历代思想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哲学命题,使“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价值和现实意义。11 儒家的“可持续“思想512 儒家思想把环保理念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儒家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不能有效的实行环保则“不可以为天下王“。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便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 荀子一书中第九篇王制
13、 ,专门谈如何做国家领导人。里面说,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大概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便以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2道家思想在“道“家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天、地、人都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而这一切又形成了道家独特的环保思想。21 道家的“顺天”和“天人合一” 思想道家思想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天人关系,提出“天“与“人“合二为一,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对中国古代保护坏境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 ,还是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虽然各有不同的
14、主张,但都有一个的共同点,那就是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 “和谐“ 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仁厚的心胸和博大的情怀,这对保护自然环境、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1工业革命,是技术发明的突破,其核心发明是瓦特的蒸汽机。因此,工业革命同时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而且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煤炭成为工业文明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代替煤炭成
15、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能源;二战后,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成功揭开了人类使用核能的序幕。2罗斯福新:修建水利如田纳西水利工程、整体规划粮食生产等。3赫鲁晓夫改革:大规模垦荒,耕作粗放,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违背自然规律。4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如气候变暖) ,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在人6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下发展科技;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持续发展的经济,它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创新和技术创新,我们应充满信心地相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时代”一定会到来。四、现代中国的环境
16、问题建国后的 50 年经历了三次资源环境恶化:一是 1958 年“大跃进”导致的第一次资源环境恶化,二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的第二次资源环境恶化,三是改革开放之初的第三次资源环境恶化。前两次均系国家当时领导人的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而第三次则是人口惯性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建国后环境保护工程、政策与法制不健全。 (四)狭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指邓小平同志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广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大部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包括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17、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两个部分。(一)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内涵是: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革命根据地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一理论的关键是: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群众运动的统一。这一理论中最为举足轻重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适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实际,同时也深契于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图难于其易”“避实就虚”等原则。(三)中国革命中一个个的军事奇迹,其所由实现的指导思想,往往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重要原则,但是却深契于中国文化中著名的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等著作中的用兵原则。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尤
18、其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及中国固有军事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直到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思想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分为草创期和发展成熟期两个理论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为草7创期,之后为发展成熟期。(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草创期,是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学习苏联经验和吸取苏联教训而进行的。但是此时期的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区别于苏联模式和东欧模式,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在这些特色中有一些则是深深的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的,譬如“农业为基础”的政策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农”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
19、义建设发展成熟期的重要理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采取市场调节方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既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道家的“无为”理念即“减少政府干预”的理念。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人们对于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简单的基本规则,从必须遵守变成习惯于遵守” (列宁选集第 259 页)这一终极和谐理想结合中国国情,并汲收中国儒家的秩序精神与和谐精神,以及早期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和谐制度”思想与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霍布豪斯提倡“社会和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而形成的。C.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建
20、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是在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特别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汲收中国儒家“小康”思想的精华和提法,结合中国国情而形成的。D.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刘少奇同志关于“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新的共产主义文化和社会道德”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 62 页)思想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升华,并且也汲收了英国新自由主义思想先驱格林的“道德学说”之有益成分。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还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2)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诞生。(3)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2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8(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四、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挫折1中共八大的探索(1)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5)多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6)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融洽,特别是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7)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
23、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2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战争形态:民族掠夺战争。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回纥与唐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之间;蒙古与宋、明之间等发生过这样的战争
24、。民族征服战争,如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灭南宋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9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如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内迁民族中的流民反抗西晋统治的起义。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分析:我国古代民族间战争的性质,一般不用侵略与反侵略的概念来分析性质,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凡实行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凡反抗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都是正义的。分裂国家和民族的战争是非正义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战争是正义的。对民族征服战争要辩证分析,在征服的过程中往往是非正义的,而征服的结果是实现了国家
25、的统一,客观上起了积极作用。和平状态:和亲。如汉与匈奴、唐与吐蕃的和亲。边境贸易。如北宋的榷场和明朝的互市。会盟。如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册封。设机构进行有效管辖。认识: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生产和科技文化的进步,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3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1)东北地区:唐朝时,在东北设黑水、渤海都督府。元朝时设辽阳行省。明朝: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2)西北地区:秦汉:秦朝夺回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 60 年,在西北设西域都护府,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东汉,班超
26、经营西域。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清朝先后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和伊犁两个将军辖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4)西藏:元朝时,元政府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并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 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在近代,辛亥革命爆发后,英国又加
27、紧侵略西藏,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了一条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 ,把中国 9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当时和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新中国成立后,195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10西藏办法的协议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西藏各族人民享有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当家作主的权利。(5)对台湾:230 年,孙权曾派卫温等率军浮海至夷洲。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元世祖在澎湖岛设巡检司管
28、辖澎湖和台湾。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1885 年,鉴于台湾在国防的重要地位,专门设行省管辖。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割占,日本统治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抗日战争结束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国民政府对其进行管辖。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4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的含义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的前提。 (2)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婚姻关系;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国家
29、统一局面或实行的有关政策;民族战争。(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一般认为,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有四次。第一次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在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数目减少,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次融合,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这次融合,使周边各族实现了华夏化,为同一的华夏族(汉民族的前身)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次融合,与民族迁徙密切相关,以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中原为主,还有原中原民族的南迁。这次融合,重点在北方。通过这次融合,原北方少数民族迅速实现封建化,江南得以迅速开发。这次融合,使原先的汉民族增添了大量新鲜血液
30、,从而更加朝气蓬勃。这次融合,来势之猛、成效之大为历史所仅见。第三次在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而元朝总其大成。这次融合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对边疆地区的封建化影响更大。尤其是不仅有中国境内原有民族间的融合,还有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融合。第四次在清前期。这次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近代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民族融合的意义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统一,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有利于发展封建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经济。加强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文化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华民11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5关于民族关系问题的几个
31、理论观点(1)民族压迫实质上是阶级压迫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尽管是以一整个民族对另一整个民族的形式出现,但是,在实际上它主要是压迫民族中的剥削者(统治阶级)对被压迫民族中广大劳动群众的阶级压迫。民族是区分为阶级的,每个民族内部都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居于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是民族压迫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在压迫民族中,大多数劳动人民也深受民族压迫之害,因为压迫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在对外压迫别的民族时,必然要在国内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2)汉民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由许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大国。各民族长期共同处于一个大国之中,共同开发了广大的疆土,创造了祖
32、国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发达,形成主体民族。在共同的发展中,汉民族给予各兄弟民族不少进步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对汉族也曾给予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祖国的广大疆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共同开拓、共同创造出来的,决不只是某一个民族的功劳。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都作出过自己的贡献。(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睦相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偏见、歧视、隔阂和战争,但也存在着友好合作关系。自秦汉以来,中国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局面是比较长久的,分裂局面相对来说是较短的,这就有利于各族之间发生经
33、济联系和文化交流。特别是各民族交错杂居,彼此影响,取长补短,有着相互依存、利害共同的关系。因而各族之间的和睦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在 2019 年春晚中,出现了舞狮、戏曲、武术、敦煌、杂技等传统文化瑰宝,展现对我们华夏文化的自信,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现了坚持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2019 春晚主题涵盖范围广泛,从“儿子来了”中关爱老年人到“办公室的故事”中的职场反思,从“啼笑皆非”中的服务精神到“站台”的努力坚守,春晚始终按照“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原则,讲百姓的语言说身边的故事, 抒发真切的情感,带去阖家的快乐,是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链
34、接相关知识(以下内容整理自黄杰从三个层面理解文化自信 )深入理解文化自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理论层面,思考文化主体性问题,各民族应不应该有,能不能实现文化自信;二是历史层面,重读文明轴心期,从传承看本民族是否有文化自信;三是现实层面,12如何构建体现当代发展的文化软实力。理论层面:彰显文化主体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劳动生活的精神产物,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
35、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那么,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从文化主体性看,钱穆先生一直对中国文化保有敬意,他坚持认为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他的著作都是激发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历史层面:重读文明轴心期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观点,表明某个历史时段是人类文明精神重大突破时期,得到了思想界的认可。按照他的看法,公元前 8 世纪到 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巨人。
36、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更重要的历史现象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都以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开始“终极关怀的觉醒” 。恩格斯就曾指出,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几乎研究了人类所有的基本问题,并提供了雏形。中华文化,是个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无论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建筑工艺、民俗风情,还是治国理政、人格修养,都蕴藏着深厚的智慧和魅力,都可以提供很丰厚的文化积淀,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
37、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如果想要面向现实和未来,必须整理好我们的过去,要让我们过去的资源通过这种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未来的前途、为未来的目标而服务。总之,文化要走向当下和未来,要能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深入人心,指导我们的生活,营养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内涵,就必须要创新,要做创造性的转换。中国要前进,每一步都不要忘记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思想文化根基在哪里,我们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如果不明白这一切,就可能犯各种食洋不化的错误,故步自封的错误。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
38、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三、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一)四大发明 13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8 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2)外传: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2)外传:12、13 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
39、地。(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4印刷术(1)雕版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 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2)活字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二)古代中国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成就1 九章算术和珠算(1) 九章算术时间、成就:东汉;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评价: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珠算出现:中国古代的
40、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普及和发展:明清时期。传播: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2 石氏星表和浑仪(1) 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战国时期的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由后人编辑而成。(2)浑仪是望远镜发明之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元代造出了简仪。3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历法:夏朝时的历法是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1281 年颁布推行。14(2)农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
41、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4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写出了集大成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2) 本草纲目:明朝的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对中药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三)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汉字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甲骨文和金文字体的演变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人物及作品(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2)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为兰亭集序等(3)唐代: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怀素和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
42、(4)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5)元代:赵孟兆页创赵体(6)明代: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四)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2)分类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 。(五)戏曲艺术(1)发展历程: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元朝时,元杂剧形成;明代传奇剧兴起。 (2
4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15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4)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5
4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五、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中国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士阶层受到重用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
45、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重视,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六、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关心人民疾苦。都认为人民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基础,是建设和保卫国家的基本力量,所以提倡当政都要重民、爱民、以民为本。2.不同点:(1)目的不同。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君主应遵从人民的意愿,如黄宗羲提出君民平等,倡导“学校议政”,在君主制度下进行“补天”,而不是“变天” 。古代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从巩固君主专制的角度设想,注重民众的力量和民心的向16背,主张通
46、过维持民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来确保统治者地位的稳固。(2)主张不同。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是由古代民本思想向近代民权思想的过渡形式,蕴含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心,以民为体”,强调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民水君舟、民体君心、损上益下,依靠圣君贤相“为民”做主。(3)治国方式不同。明末清初民主启蒙思想提出以“众治”取代“独治”(顾炎武),以“法治”取代“人治”(黄宗羲)。这些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民本思想强调人治(德治),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行以德治国,强调统治者首先要“修身正己”并由己及人,主张用
47、道德教化人民等。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背景思想明清之际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性质 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地位 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是 17、18
4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17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系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欧洲启蒙运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对点演练1(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
49、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2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