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和群落【2019 年高考考纲解读】1.近五年课标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较小,命题热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多以曲线和表格为媒介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注重语言的表述。3备考时,要构建种群特征的概念模型、数量模型及生物种间关系模型,加深理解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法记准记牢种群的两种增长方式、群落的两种结构和两种演替类型。 【重点、难点剖析】一、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应用1.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比较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
2、比例,种群增长速率是指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数量。种群 增长速率不反映种群的起始数量,只与造成种群数量增加的时间和种群数量增加值的大小有关。2.把握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 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粮食入瓮、捕鼠、药鼠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K 值)。(2)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 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 K 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鱼类等捕获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最好,而杀虫灭鼠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K2期(即 以前个体
3、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K2二、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填充群落的空间结构Error! 1 群 落 的空 间 结 构(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2比较并填充下表中的群落演替类型类型内容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或曾经 虽失去了原有植被,但仍保留了原有土壤2有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速率 缓慢 较快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 耕农田上的演替三、种群密度的调查与群落丰富度的调查项目样方法(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种群密度)取样器取样法(群落丰富度)适用范围植
4、物或固着生活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土壤或培养基(液)中的微小动物或微生物方法步骤随机取样;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解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在被调查范围内捕获一些个体并做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捕;公式计算个 体 总 数 N初 次 捕 获 标 志 数 M再 次 捕 获 个 体 数 n重 捕 的 标 志 个 体 数 m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在实验室借助放大镜、实体镜或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注意事项 在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选取样方;必须随机取样;样方内、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
5、体均计入调查期内没有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没有伤害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包括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三个操作环节;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题型示例】题型一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例 1. (2018 全国卷,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3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 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变式探究】 (2017 年海
6、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 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解析】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 错。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
7、人 类的帮助,C 错。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 正确。【变式探究】(2016 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答案】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4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举一反三】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 1 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 1
8、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答案 B【变式探究】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 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适中
9、。由坐标曲线图分析可知,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加,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明显下降,有利于禾草植物的生长,禾草植物与非禾草植物之间的竞争将减弱,A 错误;由坐标柱形图分析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蜥蜴的个体平均数越小,可推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便于隐蔽,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 正确;距离石头的远近属于群落水平结构,C正确;草地上的石头越多蜥蜴就越多,蝗虫数量越少,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D 正确。答案 A【变式探究】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5地带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 m10 m 的
10、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处理区 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 35定时灌溉 驱走大蚂蚁 增加 70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 10不灌溉驱走大蚂蚁 减少 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答案 A题型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例 2. (2018 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形
11、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6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变式探究】 (2017 年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 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 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 AC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 A 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 系【答案】D【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
12、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 A 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 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 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 A 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 A 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 错误。【变式探究】(2016新课标2卷.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 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
13、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分布的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综上所述,A、B、D 三项均错误,C 项正确。【举一反三】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7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
14、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 B【举一反三】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群落演替,考查识别和理解能力,难度较低。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丰富度,故 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 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 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 正确。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