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加与减(一)》单元分析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1080317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加与减(一)》单元分析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加与减(一)》单元分析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加与减(一)《加与减(一)》单元分析素材(新版)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加与减(一) 单元分析单元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2. 学会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3. 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4. 能发现和提出用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经过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和 2 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就为学习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又是进

2、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运算与乘除运算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道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通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并且知道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2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将退位减法计算的解决问题的两个难点分散编排,方便教学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中有两个难点:一是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二是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要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如果把 20 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解决“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背景中学习,难点过于集中,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教科书在安排每节课的学习内容时,采用各有侧重的方法。例如,教科书共安排了 6 节课来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在这 6 节课中,前 3 节课是结合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集中精力探索计算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算法之后,再用 2 节课,以“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为背景学习减法。其中,第一节课重在理解“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的道理,丰富学生对减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巩固前面学到的计算方法;第二节课再在“比较”背景下学习新的运算,每节

4、课重点解决一个难点问题。这样做既落实了解决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的理念,又方便教师教学,更重要的是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容易消化吸收。2. 充分发挥小棒、计数器和数线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道理对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为突破难点,教科书采用小棒、计数器和数线三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棒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直观模型,因此,教科书在初次探索算法时,都以小棒模型为主;计数器能更好地体现“位置” ,凸显“借 1 当十” ,因此,教科书也安排了用计数器辅助理解算理;数线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序,体现多种数数的方法,可以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科书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之后,为学生呈现了数线模型,把数线作为一种计算工具,继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与初中的数轴相区分,在小学一般叫数线。有关数轴的知识,参见“数学万花筒数轴” ) 。三种模型由直观逐步走向抽象,结合使用,丰富并发展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也使习题的设计变得丰富多彩。3课时安排建议内容 建议课时数买铅笔(十几减 9)捉迷藏(十几减 8)快乐的小鸭(十几减 7,6)3开会啦(比较意义下的减法)跳伞表演(十几减 5,4,3,2)3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1练习一 1做个减法表 1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 9 课时。教师在理解教科书意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