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无言之美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chun )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 pn )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 x )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 xio ),都要费许多笔墨。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山青水绿,树木葱葱,小小的房屋若隐若现,眼前的美景使我心旷神怡。B.伫立海边,我不禁望洋兴叹:“多美的大海啊!浩渺阔大而又幽微蕴藉。 ”C.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
2、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D.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严肃认真,不能轻描淡写地走过场。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B.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C.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D.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 4.(2018安顺中考)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
3、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 ,唱得栩栩如生。5.(2018泰安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2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6.(2018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渐渐地有红霞渗
4、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 !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 ,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 ,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A.渗(shn)透 燥动B.屏(bn)息 欢腾C.亲昵(n) 晨曦D.刹(sh)那 问侯(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D )A.染上 徘徊 B.盖上 徘徊C.盖上 盘旋 D.染上 盘旋(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
5、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轻轻掠过水面 飞到芦苇荡尖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 飞到芦苇荡尖 轻轻掠过水面7.(2018呼和浩特中考)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 凉爽而惬意 ,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 冬天的雪, 慈祥而温厚 ,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 (2018连云港中考)3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李洪兴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
6、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 ,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
7、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16 日,有删改)1.请简要概述第段的论述层次。答: 首先提出“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这个观点;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文物开放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只有文物开放(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2.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答: 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的观点。 3.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4答: (1)感受文化芳香,滋养时代心灵;(2)实现价值增值;(3)涵养文化自信;(4)形成文化观念、审美趣味;(5)发展更全面,生活更美好。(答出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