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108313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北省正定县第七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小题共计 80 分)1、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它具体反映了先秦时期的A郡县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宗法制2、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道中国大陆原籍地认祖归宗,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礼乐制3、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一 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2、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5、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 -A 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6、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

3、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7、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A 浅议商代的政治制度 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得历史影响 D 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9、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

4、,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10、从右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实行分封制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 B.C. D.1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情况显示,出生人口性别男女比例为 118100,性别比失调凸现,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从历史角度看,这种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 -A.宗法制 B.科举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交通的发展 B.疆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3、 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

5、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14、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15、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中朝”和“外朝”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16、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时当地官员前来贺喜赠送的条

6、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17、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加强尚书省的权力,完善三省六部制B.众设宰相,分割相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18、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应起源于( )A.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周朝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7、4 -19、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0、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样排序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21、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建立三省六部制 B.汉代废除宰相制C.唐代开始建立监察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22、

8、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 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3、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破坏了小农经济,农民大量破产 、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4、列强侵华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革

9、命任务发生变化 、社会性质变化、开始学习西方文化 、农民战争不断爆发25、下列对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控制中国海关、倾销商品 、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26、列强在近代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的标志是()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C、 “二十一条”的出台 D、 辛亥条约的签订27、19 世纪未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含义是()- 5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28、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

10、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A、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 B、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C、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D、被清朝出卖而失败29、清政府在新疆设立省的时间是()A、1865 年 B、1875 年 C、1878 年 D、1884 年30、中日黄海海战中,身受重伤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的清军将领是()A、丁汝昌 B、邓世昌 C、林永升 D、刘步蟾31、义和团前身进行反清活动,后来又提出“扶清”口号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民族矛盾尖锐 C、顽固派支持义和团 D、减少运动阻力32、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其目的主要是()A、镇压

11、义和团,铲除心腹之患 B、怕义和团阻止其投降C、取悦侵略者以保住统治地位 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3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A、作战方针的区别 B、战略战术的区别C、认识水平的区别 D、阶级本质的区别34、假如左宗棠、邓世昌、丘逢甲、张自忠等名人共坐一起回顾谈论各自人生,他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最有可能是A推翻清政府 B建立民主政体 C反对外来侵略,维护主权完整 D驱逐日本侵略者35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 。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

12、约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36 马关条约的内容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A .赔款 2 亿两白银 B.开发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6 -C.割让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3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8、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13、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的胜利39、十九世纪中期,一位身处广东的英国军官的日记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景:“30 日上午,一大群一大群的当地居民集合在我们的军营后面,他们衣着简陋,以长矛、盾牌和剑为武器,向我们包围而来”你认为这段文字应是描写( )A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B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C反割台斗争 D虎门销烟40、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有一位女委员提交“应该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五年(注:实为十四周年)”的提案。在她看来,中国的抗日战争最早发生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41、材料分析题(20 分)材料一图

14、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 7 -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6 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8 分)(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

15、的变化?(6 分)- 8 -选择题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A B B C D D C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D D D B A B D B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C D B D B D A D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C D C D D A B B A41(1)朝代:秦朝、元朝;制度:三省六部制(2) “上”:秦始皇;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积极影响:使秦朝国力增强,形成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变化: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内阁;设军机处-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R REPORT M 2149-2009 Use and examples of mobile-satellite service systems for relief operation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similar emergencies《自然灾害和类似紧急情况下移动卫星业务系统在救援.pdf ITU-R REPORT M 2149-2009 Use and examples of mobile-satellite service systems for relief operation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similar emergencies《自然灾害和类似紧急情况下移动卫星业务系统在救援.pdf
  • ITU-R REPORT M 2168-1-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a proposed new aeronautical mobile (R) service (AM(R)S) system and both radionavigation-satellite service (RNSS) operating in the 5e ad.pdf ITU-R REPORT M 2168-1-2010 Compatibility between a proposed new aeronautical mobile (R) service (AM(R)S) system and both radionavigation-satellite service (RNSS) operating in the 5e ad.pdf
  • ITU-R REPORT M 2169-2009 Improved satellite detection of AIS《信息系统领域学术专业组织(AIS)改进后的卫星探测》.pdf ITU-R REPORT M 2169-2009 Improved satellite detection of AIS《信息系统领域学术专业组织(AIS)改进后的卫星探测》.pdf
  • ITU-R REPORT M 2170-2009 Compatibility analysis and results for radiolocation systems planned to operate in the 15 4 to 17 3 GHz band and aircraft landing system operating in the 1omy .pdf ITU-R REPORT M 2170-2009 Compatibility analysis and results for radiolocation systems planned to operate in the 15 4 to 17 3 GHz band and aircraft landing system operating in the 1omy .pdf
  • ITU-R REPORT M 2171-2009 Characteristics of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and spectrum requirements to support their safe operation in non-segregated airspace《无人机系统特点及其在非隔离空域安全飞行的频谱要求》.pdf ITU-R REPORT M 2171-2009 Characteristics of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and spectrum requirements to support their safe operation in non-segregated airspace《无人机系统特点及其在非隔离空域安全飞行的频谱要求》.pdf
  • ITU-R REPORT M 2172-2009 Radiolocation service sharing feasibility in the 154-156 MHz bands《波段在154-156MHz的无线电定位业务的共享可行性》.pdf ITU-R REPORT M 2172-2009 Radiolocation service sharing feasibility in the 154-156 MHz bands《波段在154-156MHz的无线电定位业务的共享可行性》.pdf
  • ITU-R REPORT M 2175-2010 Simultaneous dual linear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technique using digital cross-polarization cancellation for MSS systems《MSS系统中使用数字正交偏振对消的同时双线性偏振传输技术》.pdf ITU-R REPORT M 2175-2010 Simultaneous dual linear polarization transmission technique using digital cross-polarization cancellation for MSS systems《MSS系统中使用数字正交偏振对消的同时双线性偏振传输技术》.pdf
  • ITU-R REPORT M 2176-2010 Vis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s) of IMT-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通信的卫星无线电接口(多接口)视景和要求》.pdf ITU-R REPORT M 2176-2010 Vis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satellite radio interface(s) of IMT-Advanced《高级国际移动通信的卫星无线电接口(多接口)视景和要求》.pdf
  • ITU-R REPORT M 2197-2010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for wireless avionics intra-communications (WAIC)《无线航空电子内通信(WAIC)的技术特点和操作对象》.pdf ITU-R REPORT M 2197-2010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al objectives for wireless avionics intra-communications (WAIC)《无线航空电子内通信(WAIC)的技术特点和操作对象》.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