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某区域不同时期城市位置的变迁。回答下题。1.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 )A.风沙掩埋 选择背风坡B.地形崎岖 选择平地C.河流改道 远离河流D.躲避水患 选择高地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区位。读图可知,1234 年城市由地势较低的甲地迁往地势较高的乙地,而 1311年乙地成为低地,城市又由乙地迁往地势较高的甲地,故图示区
2、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要求分别是躲避水患和选择高地,D项正确。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图示地区( )A.位于我国西南山区B.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C.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D.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答案 C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可知,该区域民居为窑洞,应该是黄土高原地区,A 项错误;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 项错误;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发展,C 项正确;该区域河流落差较大,泥沙含量高,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不适合航运,D 项错误。23.图示聚落中( )A.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B.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D.民居靠近
3、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答案 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图中农田接近河流应该是为了方便灌溉,A 项正确;读图可知农田位于坡地下部,B 项错误;民居依山坡而建,C 项错误;民居靠近坡地中下部,D 项错误。读我国北方某省 19712011年气温距平累积(即距平均值的累加)曲线图,完成下面两题。4.该省近四十年来( )A.气温波动上升 B.2011年气温约等于平均值C.前期偏冷,后期偏暖 D.气候寒冷答案 C 根据图示气温距平累积,该省近四十年来气温先降后升,前期偏冷,后期偏暖。5.如果全球气温与我国北方某省 200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一致,则( )A.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南移B.植物向更高海拔扩展C.水
4、热资源改善,更有利于人类的开发利用D.有利于全球各地的生态保护答案 B 如果全球气温与我国北方某省 200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一致,则表示气温升高,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北移,植物向更高海拔扩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答案 C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高山苔原带受海拔、坡向、纬度等因素影响明显。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量随海拔升
5、高先增加后减少,二者都会影响植被生长,故 A、B、D 三项都与海拔相关。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故 C项正确。3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答案 D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成因。长白山西北坡冬季冻害高发,主要原因是该地冬季风以西北风为主,风力大,降温明显,因此冻害高发,故 D项正确。西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量大,而积雪对植被起保温作用,故 A项错误。冻害在气温低于 0时就有可能发生,而不一定是气温最低就会造成冻害,故 B项错误。夏季,长白山南坡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多,云量多,日照少,故
6、 C项错误。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答案 C 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使蒸腾加剧,但与冻害关系不大,故 A项错误。冻害是气温下降到 0以下时出现的对农作物的伤害,低温更低,不一定使冻害加剧,故 B项错误。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生长旺盛,雪期缩短,气温降到 0以下,没有积雪覆盖而使冻害加剧,故 C项正确。气候变暖,不一定使太阳辐射减弱,故 D项错误。第 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在 2100年前将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 2以内。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A.两极地区
7、海水盐度上升B.南迁候鸟离开东北地区时间提前C.欧洲西北部气温下降D.大型、超大型台风灾害减少答案 C 全球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流入海洋稀释海水,两极地区海水盐度下降,故 A项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南迁候鸟离开东北地区时间推迟,故 B项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大型、超大型台风形成的频率增加,从而增加台风灾害,故 D项错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从而使得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使欧洲西北部气温下降,C 项正确。10.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改善交通A. B.4C. D.答案 B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
8、用量,会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从而加重全球气候变暖,故错误;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改善交通;等等。故 B项正确。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 亿吨)。回答下面两题。11.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答案 C 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净输出、
9、正值为净输入。我国的新、内蒙古、桂及湘西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第三级阶梯,则 C正确。注意净输入区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豫位于中部经济带。12.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答案 D 虚拟水资源调配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地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则 D正确。图示我国不少干旱区成为输出地、而湿润区是输入地,则会使水资源空间分布更不均衡,且不利于输出地自然环境的改善。干热岩是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普遍埋藏于地下 310千米,温度在 150以上。通过注入凉
10、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3.下列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A.北美洲东部 B.西伯利亚地区C.非洲西部 D.欧洲南部5答案 D 由材料可知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四个选项中欧洲南部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因此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14.干热岩发电( )A.技术水平要求高、利于大规模开发B.资源分布地域性强、利于推广C.受季节、气候制约,发电不稳定D.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答案 D 由于目前有开发价值的干热
11、岩地区主要为有火山活动或地壳较薄的地带,因此其分布很不均匀,技术水平要求高,不利于大规模开发,也不利于推广,A、B 项错误;受季节、气候影响小,C 项错误;由于干热岩是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因此是清洁的能源,用其发电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2017 年 10月沙特阿拉伯宣布一项投资 5 000亿美元的建城计划,这座命名为“NEOM”的工商业新城未来完全依靠新能源供电。读下图,完成下题。15.为“NEOM”供电的新能源主要是( )A.石油 B.太阳能C.生物能 D.水能答案 B 图示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太阳能丰富。石油与水
12、能不属于新能源;当地气候干旱,生物稀少,生物能缺乏。甲图是我国锋面雨带的形成原理图,乙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某月平均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题。甲6乙16.若乙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 7月平均位置图,则该年我国可能出现(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答案 A 若乙图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 7月平均位置图,则说明该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弱,因此雨带在南方停留的时间偏长,南方雨水偏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则雨季开始晚,降水偏少,易发生干旱。2018 年 3月 1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7.下列
13、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答案 C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秋季。寒潮发生能够造成暴风雪、冰冻、冻雨、大风、风暴潮等多种灾害。18.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答案 A 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冰湖溃决灾害是影响我国某区域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下图示意某冰湖环境,该冰湖由冰碛物阻塞形成(冰碛物
14、为冰川搬运、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读图,回答下面两题。719.冰湖溃决形成的灾害链表现为( )A.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B.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C.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溃坝洪水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D.冰湖溃决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溃坝洪水泥石流洪水答案 A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冰湖溃决首先形成的是洪水,然后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堵断主河形成堰塞湖,堰塞湖溃坝形成洪水。20.我国的冰湖溃决灾害主要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 )A.春季 松花江流域B.夏季 雅鲁藏布江流域C.夏秋季 长江中下游地区D.冬春季 黄河河套地区答案 B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中国地
15、理。发生冰湖溃决灾害的地区必须有冰川分布,并且发生在冰川融化的季节,结合我国地理环境特征可知,B 项正确。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共 6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 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1972 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下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8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数量 7 64 38 731 83 748蓄水量 (万 m3) 4 114 3 017
16、417 1 858 265(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6 分)(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4 分)(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面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6分)答案 (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矿化度高,水质差。(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块融化
17、后使用;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解析 (1)特征描述类题目。在答题过程中需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2)考生结合文字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3)西海固地区夏季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冬季温度低,可蓄积冰块与积雪。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
18、日数。9(1)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 分)(2)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 分)答案 (1)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天)。(3 分)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势平坦。(3 分)(2)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小;(2 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 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 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 分)解析 (1)风能开发的自然条件首先表现在风能资源上(注意材料中的“世界风库”、年大风日数等信息);其次,风能开发要占用土地
19、,而图示该地土地面积大、多戈壁。(2)开发的不利区位条件可从市场需求、资金等方面分析。该地地处我国西部,沙漠、戈壁广布,人口、城市少,经济落后,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在市场需求、电力传输等方面具有劣势;另外,据材料可知,风电建设成本高,对资金有较高要求,而该地明显不具有资金优势。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新疆是我国积雪、冰川最为丰富的地区,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新疆冰雪资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图为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地区 19602010年气温、降水、冰川零平衡线(冰川零平衡线是冰川积累区和消融区的界线,在零平衡
20、线上,冰川的积累和消融达到平衡)和冰川面积变化图,图为该冰川 2001年和 2006年夏季景观图。10图图(1)简述该地区 19602010年气候、冰川变化特点,并分析冰川变化的原因。(10 分)(2)新疆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试分析气候变化对其流量和汛期的影响。(6 分)答案 (1)气候变化特点:气温、降水量波动(逐渐)上升;(2 分)冰川变化特点:冰川零平衡线高度波动(逐渐)上升(冰川退缩或冰川后退),面积减小;(2 分)冰川变化原因: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加;(2 分)气温升高使降雪量减少,冰川补给量减少;(2 分)降雪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下降,使冰川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加,冰川融化量
21、增大。(2分)(2)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大,汛期(夏季)水量增大;(2 分)0时间增长,冰川融化时间增长,(2 分)河流汛期增长。(2 分)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区气温和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冰川零平衡线高度逐渐上升,冰川面积逐渐减小。冰川的变化是由气温变化引起的。第(2)题,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加,汛期延长。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11材料二 甲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为内流湖,是一个淡水湖。湖泊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 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近年来,湖泊面积急剧缩小,到了 2007
22、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湖面也没有如期伸展。(1)说明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并判断影响该地区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4 分)(2)甲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湖泊面积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近年来,造成该湖湖面缩小的原因有哪些?(6 分) (3)为避免甲湖干涸,沿岸国家应采取哪些合理的应对措施?(4 分)答案 (1)由副热带(北回归线附近)向南北两侧递增;南部沿海(几内亚湾沿岸)降水最丰富。(2 分)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2 分)(2)陆地内循环(1 分) 该湖泊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1 分)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2 分)人为原因: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大增;农业规模扩大,灌溉用水增多。(任答一点得 2分)(3)控制用水规模;改进灌溉技术;保护植被;涵养水源;跨流域引水补水;等。(答出四点即可)解析 (1)结合图例,根据图示信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增,其中南部沿海降水最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2)内流湖(河)最终不注入海洋,因此不参与海陆间循环,只参与陆地内循环。(3)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入手答题,分为节流措施和开源措施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