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总纲目录,线索一:社会主义运动是人类探索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公平、更合 理的社会制度的活动,其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 探索历程,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线索二:苏(俄)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后,俄国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先后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从 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失误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2018江苏南京三模)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 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 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2、他们常常只工作4 5 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 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 联 ( ) A.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答案 D,解析 材料信息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苏联存在“不安心工作 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这说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 制出现了效率低下等弊端,故D项正确。材料现象不能代表整个 工人阶级觉悟低下,故A项错误;此时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蒸蒸日 上的现象,故B项错误;1937年苏联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错 误。,高频命题点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
3、生与俄国十月革命,1.(2018江苏扬州期中)“(十月革命)是沙皇制度的后果,是俄国资 产阶级的软弱,而不是我们的意志,也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 是形势要求这样做。”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沙皇专制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B.资产阶级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C.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D.无产阶级尚未做好革命准备,答案 C “不是因为我们要这样做,而是形势要求这样做”说 明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故C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直 接导致俄国革命爆发,故A错误;资产阶级是二月革命的领导者,故 B错误;无产阶级一直参与十月革命,故D错误。,2.(2018江苏扬州期末)在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俄总
4、统普京说: “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 复杂的组成部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十月革命的的确 确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学者认为“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 沮丧的教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三者观点都很客观 B.革命难以塑造理性世界 C.俄国革命影响巨大 D.俄国历史地位争议较大,答案 C 由“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十 月革命的的确确震撼世界”“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 教训”可知,三种观点都承认俄国革命影响巨大,故选C。西方学 者持否定态度,没有看到十月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排除A;十月革 命是对阶级压迫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颠覆,符合历史
5、发展潮流,排除 B;材料评论的是十月革命而非俄国历史地位,排除D。,3.(2018江苏盐城三模)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 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 为有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 ( ) A.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 C.布尔什维克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 B 从题干来看,“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深得民心, 正是因为这些口号,布尔什维克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这为十月 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领导力量,故选B。当时俄国并没
6、有退出一战,A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执政地位和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C和D不 符合史实,故排除C、D。,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区别和联系,2.运用多元史观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1)革命史观: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是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 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明史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 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4)现代化(近代化)史观: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
7、级的统治,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1.(2013江苏单科,19,3分)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 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 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 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 C 题干的核心信息是“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 权”“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构”“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 来”,B、D两项与建立政权无关;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了苏维埃 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苏维埃组织未掌握实
8、 权,故排除A项。C项正确。,2.(2017江苏单科,17,3分)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 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 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 C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材料中“俄国当前 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论述 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 不能通过自行消亡
9、来实现”论述的是十月革命的方式,C项 正确。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的方式是和平夺权, 不是武装起义,A项错误;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体 现的是列宁的思想,B项错误;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D 项错误。,3.(2018江苏苏州期末)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 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 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 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 ) A.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C.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答案 B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俄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十月革命推
10、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二 者都推进了俄国民主革命进程,B正确。,高频命题点二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2018江苏扬州期中)“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 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这句话实际 上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 ( ) 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 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答案 B 材料说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工农联盟,这是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正确。新经济政策属于经济纲领,故A错 误;该政策并不是最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故C错误;新经济政 策和斯大林模式完全不
11、同,故D错误。,2.(2018江苏镇江三模)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答案 C 图片反映出,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 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故C正 确。A、B不符合材料,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3.(2018江苏徐州模拟)有些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 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殖民地”。材料最能直接反映苏联 ( ) A.小农经济仍长期占优势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
12、案 C “把农村看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是指 苏联发展重工业时牺牲了农业,故C正确。小农经济已经经过改 造走上集体化道路,故A错误;B不符合“牺牲农业”的信息,故B 错误;D属于经济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1.20世纪初苏(俄)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2.从实质和影响的角度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实质不同:前者的实质是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 里,企图以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来实现从资本 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后者的实质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 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恢复 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
13、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 (2)影响不同:前者虽然在当时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了全 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但从长远 来看,它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激化了,工农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工农联盟。事实证明,它不是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正确途径。后者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实践证明, 它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一次有益探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2016江苏单科,19,3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 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
14、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 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 C 苏联政府将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作为推动农 业集体化运动的重中之重,积极培养机械操作员即为其中一大举 措,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虽然符合史实,但其关注的是农业集 体化运动的进程,而非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本题设问无关,排 除;农业集体化运动一方面导致苏联农业生产成本投入的增加,另 一方面又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致出现了农业并没有 明显增产的现象,C项正确;D项虽然也
15、符合史实,并与本题设问有 一定的联系,但其相关性不如C项,排除。,2.(2014江苏单科,15,3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 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 B 1921年苏俄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和实 物配给制不复存在,A、C两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始于1929 年,D项错误。故选B项。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苏俄(联)历史上 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演变。,3.(2018江苏姜堰期中)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 和中央苏维埃命
16、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 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 猪肉”的口号,这表明 ( ) 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 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 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答案 D 材料中“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 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 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在战后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故本题选D项。,高频命题点三 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2018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 拖拉机等农业
17、机器卖给集体农庄。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 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 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 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 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 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 C 赫鲁晓夫改革明显不切合苏联的实际,失败的主要原 因是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C正确。A是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 根源,排除;B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排除;D说法不符合 材料主旨,排除。,2.(2018江苏淮安、宿迁期
18、中)某历史学家评价某经济体制改革 “在冲击旧有模式方面的勇气上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 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该历史学家评价的最有可能是 ( ) A.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制 B.苏俄采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赫鲁晓夫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D.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答案 C 根据材料中的“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 和夭折,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可以得知赫鲁 晓夫改革符合题意,C正确。苏俄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余粮收集 制,是斯大林模式取代新经济政策的表现,不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 的改革,A错误;苏俄采用
19、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列宁用新 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现,也不是在原有结构 基础上的改革,B错误;戈尔巴乔夫推行企业租赁和承包制度,是戈 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他的改革最终引发了苏联解体,不符合题 意,D错误。,1.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及启示,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 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3.多角度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1)知识角度:赫鲁晓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
20、 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 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看,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没有切实 解决民生问题。,(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 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 彼长,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 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 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1.(2018
21、江苏单科,18,3分)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 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 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 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 措的主要意图是 (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 C 把撤销的全联盟部管辖的企业移交给地方相应的经 济行政区,体现出地方经济自主权的适度扩大,故C项正确。材料 体现的是企业管理权由中央向地方的转移,仍然属于计划管理,没 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A项错误;材料反
22、映的是企业管理权 的转移,意图并非B、D两项。,2.(2015江苏单科,19,3分)“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 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 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 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案 B 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不存在所 谓的制度变革,连续铸钢法的发明不是制度变革的结果,而是苏联 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结果,A项错误;冷战期间,两大阵营尖
23、锐对 立,“连续铸钢法”“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说明冷战背景下科 技之间的交流是存在的,但认为“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显然 是以偏概全,不符合历史事实,C项错误;科研方向本质上是由生产 力发展和时代潮流决定的,而不是由经济模式决定的,D项错误。,3.(2017江苏连云港模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 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摒弃斯大林主 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 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 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 A.改革造成了公众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 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
24、权力,离心倾向加强 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 D.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答案 A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关 键信息“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 思潮所俘获”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了公众思想意识形态的 混乱,导致社会动荡。故正确答案选A。B、C、D均与材料信息 不符。,1.“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 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 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25、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答案 A 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正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经济 危机爆发的根源,故B错误;共产党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 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故C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 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后半期,故D错误。,2.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自下而上的、由全国苏维埃 组成的共和国。但由于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而群众又信任苏维 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那是错误的。基 于这种分析,列宁提出( ) A.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 B.建立工兵代
26、表苏维埃 C.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D.立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答案 C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材料出自四月提纲,当 时列宁尚未认识到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重要性,排除A;二月革 命建立的是工兵代表苏维埃,排除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 建 立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说明列宁主张向 革命的第二阶段发展,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故选C;D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故排除。,3.下表为苏联“一五”计划部分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 表。关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煤和生铁的增长率最高 B.苏联新型工业化模式优势初显 C.苏联按计划实现了工业化 D.各项产品均超额完成预定指标,答案 B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根据表格可知,拖拉机的增 长率最高,A错误;由材料可知“一五”计划中的重要产品均为重 工业,且取得了重大成就,B正确;苏联于1937年实现工业化,C错 误;煤、生铁、钢均没有完成预定指标,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