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 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301.5=45)1.同姓不婚是周代婚姻的首要约束条件。先秦时期的卫、晋两国同为姬姓诸侯国,但左传载:“(鲁)襄公二十六年,卫人归(嫁)卫姬于晋(君) 。 ”这说明A. “公天下”向“家天下”过渡B. 先秦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依存C. 卫晋两国联姻与礼制存在冲突D. 宗法制与周代的礼制各自独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卫、晋两国同为姬姓诸侯国,根据礼制要求是不可以通婚的,但最终却通婚了,说明了这与礼制不符,C 正确。 “公天下”向“家天下”过渡,指的是禹继承了父亲启的王位,王位从此在一家
2、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A 错误。材料中卫晋两国通婚,违背的是礼乐制度,不是宗法制,B 错误。宗法制和礼乐制度都是作为分封制的补充而存在,维护了分封制下的社会秩序,不是各自独立的,D 错误。2.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 36(后增至 41) ,设县约 1000 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C. 确立了以贵族世
3、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D.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答案】D【解析】由材料“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 ,而分封制下的诸侯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可见,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选 D;A和题意无关,排除;B 是表面现象,排除;C 是分封制的特征,排除。- 2 -3.国学大师钱穆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秦汉“化家为国” ,主要得益于A. 颁布挟书律B. 创立科举制C. 海内为郡县D. 汉承秦制【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世袭制度取消,官僚政治取
4、代了贵族政治,因此“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与官制变化无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隋朝创立科举制,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郡县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单位。郡县制下对官吏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血缘色彩浓厚的贵族政治。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A.
5、 秦朝实行郡县制B. 汉武帝设立中朝C. 唐朝实行三省制D. 明代设立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实行郡县制,属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题干无关,故 A 项错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 。属于题干中的前者,故 B 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属于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故 C 项正确。明朝丞相已经废除,故 D 项错误。【点睛】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决策权的转移,如汉朝的中朝;另一种是分割相权,如唐代、宋代。- 3 -5.宋朝“掌天下山泽之货” “掌天下财赋之数” “掌天下
6、户口、赋税之籍以供邦国之用”的机构是A. 中书门下B. 政事堂C. 三司D. 枢密院【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即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三司负责国家财政,掌管盐铁、度支、户部,与题干中“掌天下山泽之货” “掌天下财赋之数” “掌天下户口、赋税之籍以供邦国之用”相对应,故 C 项正确。A 项负责行政事务,故排除。B项为唐朝三省长官行政所在地,故排除。D 项,负责军事,故排除。6.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 ,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这反映出科举选官A. 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B. 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7、C. 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D. 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至公无私”和“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说明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故答案为 B 项。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 A 项;CD 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这体现出军机处A. 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B. 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C. 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D.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答案】A- 4 -【解析】从“谨慎小心” 、 “心腹”都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选择军机大臣的标准是不违背皇帝
8、意愿、皇帝的亲信的人,都有利于皇帝个人决策,加强君主专制,A 正确。明朝废丞相,清朝不存在相权,B 错误。军机大臣的选择标准不是民族出身,而是与皇帝的亲信关系,C 错误。军机处不能制约皇权,D 错误。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 汉朝的刺史B. 宋朝的通判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梁启超的描述,这一机构是十分机械化的,只负责跪受笔录,传达命令,因此这一机构指的就是清朝的军机处。这是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政
9、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9.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西塞罗认为,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西塞罗的观点体现了A. 罗马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人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精神B. 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初,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调整社会关系C. 罗马在由共和国到帝国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D. 罗马法开始有章可循,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材料体现了自然法是实在法的基础,一切自然法也要体现理性和正义,故选 A;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 BCD 是具体法,排除。10.十二铜表
10、法把作为辅助法的诉讼程序法排在前面,作为主体法的人法和物法则排在后面;后来出现的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则与此相反。此变化反映出罗马A. 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5 -B. 思想启蒙运动出现C. 社会商品经济发展D. 法律规定长期不变【答案】C【解析】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贯穿于社会的始终,A 项“消除”错误。启蒙运动出现在 17 世纪的英国,B 错误。人法和物法的排序放在前面,说明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财产经济之间的纠纷越来越多,也说明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 正确。罗马法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并不是长期不变的,D 错误。11.罗马法学家认为, “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
11、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 。这反映了A. 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B. 使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C.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D. 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罗马法学家认为在罗马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法的存在,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与现实社会的奴役压迫的现象是相违背的,可见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故选 A。材料中罗马法学家并没有否定罗马法的作用及其中的法治精神,故 B 错误;CD 所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1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名师点睛】在高考中的考查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题型上看,有从选择题向非选择题发展的趋势;从内容上看,罗马法形成的过程、内容、实质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是考查的重点;从命题角度上看,注意以下视角:一是对罗马法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二是与近代西方法系相联系,分析罗马法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及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借鉴与启示。12.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6 -B. 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C. 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A【解析
13、】试题分析:材料中“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说明成文法较之习惯法的出现是历史的巨大进步,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发展中的“一、二、三”13.1861 年,伦敦一家报纸经过统计后指出: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这表明A. 英国内阁的权力比较大B. 英国内阁拥有立法权C. 英王的立法权开始被剥夺D. 内阁和议会权力平等【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英国议会大部分的议案是经由政府之手通过的,说
14、明了英国内阁的权力很大,A 正确。英国的立法权属于议会,B 错误。英王的立法权被剥夺是 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 错误。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不能说二者权力平等,D 错误。14.2017 年 9 月 24 日,特朗普总统发布第三版移民限制令。但在法令生效前的最后时刻,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 6 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12 月 4 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发布命令,在- 7 -妥善处理两州诉求的基础上,允许最新版的移民限制令全面生效。由此说明美国A. 各州拥有较大独立性B. 联邦法院是国家权
15、力中心C. 司法权凌驾于行政权D. 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夏威夷州和马里兰州的联邦地方法官做出裁定,在全美范围内暂时“冻结”新版移民限制令中针对除朝鲜和委内瑞拉之外 6 国公民入境限制的大部分内容”这些信息可知,美国地方各州拥有较大独立性,故选 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突出体现了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的分立与制衡,无所谓的单独的权力中心,也不存在哪一种权力凌驾于另一种权力之上,故可排除 BC 两项;美国宪法规定地方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并意味着总统权力受地方政府限制,故可排除 D。15.德国 1871 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共有 58 席,由各邦任命的代
16、表组成,它有权提出和通过法案,颁布某些行政法令“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这些规定表明当时德国A. 实行君主立宪制B. 皇帝是政府首脑C. 议会“统而不治”D. 议会并无实际权力【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的皇帝,但联邦议会由权提出和通过法案,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A 正确。宰相是政府首脑,B 错误。议会由立法权,但受皇帝制约,CD 错误。16.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A. 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B.
17、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 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8 -D. 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 “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和之前民主革命相比最大特点是十月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人类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故B 项正确;十月革命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并举,故 A 项错误;材料是从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道路角度说明,不是革命方式的不同,故 C 项错误;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具有全球性影响意义,故 D 项错误。17.二月革命后,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
18、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此时列宁的革命策略是A. 以和平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 以暴力方式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 无产阶级必须掌控苏维埃政权D. 无产阶级拒绝与临时政府合作【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后,列宁针对国内形势,提出“四月提纲”主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实际上主张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故 A 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四月提纲”的内容,排除。点睛: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
19、)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8.1869 年 4 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 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 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C. 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9 -D. 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会审制度”是针对外国人予以特权,针对中国人专门适用,治外法权不得干涉,显然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故 C 项正确;会审制度是中国半
20、殖民地化的体现,并未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制度与传播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不符合,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实质不是文明的交流,实质是半殖民色彩浓厚,故 D 项错误。19.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这一制度A.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 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中体现了强烈的共产和平均原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故选 D。但这种绝对平均的政策是违背社会发展方向的,
21、固守了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无法实现。因此ABC 项均正确。考点:天朝田亩制度点评: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两个施政纲领,这两个纲领都具有反封建性,都没有真正的实施,一个是天朝田亩制度 ,主张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一个是资政新篇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二者的相关内容及特点需要掌握,是考试的重点。20.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 ,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
22、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0 -【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得知,义和团运动对于外国及与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持排斥态度,不分其作用是否积极,D 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无法捍卫民族尊严,A 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B 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最终运动失败,没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D 错误。点睛:义和团运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成为了其最大的局限性之一。义和团运动不能分清西方侵略和西方先进事物之间的区别,在这一方面思想是落后的。21.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
23、之” ,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 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 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 推动社会移风易俗【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体现的是封建忠君思想,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体现的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封建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故 C 正确;材料未体现打击帝国主义势力,故 A 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社会对封建帝制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移风易俗无关,故 D 错误。22.辛亥革命以后,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逐渐成为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形式。这说明辛亥革命A. 创造了
24、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B. 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革命意识C. 彻底完成了反封建斗争D. 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榜样【答案】A【解析】“发表声明、集会游行、罢工、罢课”这些斗争形式逐渐成为主要方式,说明了辛亥革命建- 11 -立民主共和国,使社会的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让人们敢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要求,A 正确。材料所述的斗争形式不是革命,B 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辛亥革命为其他革命树立榜样作用,D 错误。23.1919 年 6 月 16 日,日本外务大臣严厉谴责美国驻日大使莫里斯,说中国的学生运动是由美国支持的。日本国内媒体在此前也报道说,英美特务煽动学生反
25、日,利用运动扩大他们的市场。这说明五四时期A. 列强在中国利益冲突激烈B. 中国军民的反日情绪高涨C. 中国革命得到英美的支持D. 日本对中国革命严厉镇压【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在五四运动期间,日本指责英美支持学生运动, “利用运动扩大他们的市场” ,说明了列强在中国利益冲突激烈,A 正确。材料重点是说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涉及中国军民的反抗,B 错误。材料中说的是日本对于英美的指责,只是日本单方面的态度,不一定是客观事实,C 错误。材料中日本只是指责英美,并没有涉及镇压中国运动,D 错误。点睛:本题的主旨是五四运动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展现。从材料中日本对英美国家的指责,即可得出
26、正确选项。材料并不涉及国内政府及国内人们的态度,只是日本态度的体现,排除其他干扰选项。24.五四运动是多种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下列各项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无关的是A. 苏俄十月革命的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 军阀混战,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C.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D. 新文化运动开展,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五四运动爆发于 1919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1921 年,故 A 不是原因,符合题意;B 是政治因素;C 是经济因素。D 是思想因素。25.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12 -目录四 建党初期的实干家十三十四
27、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十五十七 西安事变前后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四十 筹建新中国A. 五四大潮的洗礼B. 上井冈山C. 长征D. 重庆谈判【答案】C【解析】【详解】1931 年 11 月 7 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而西安事变发生于 1936 年 12 月。故空处大事时间当是在 1931 年到 1936 年。A 是1919 年,B 是 1927 年,D 是 1945 年,时间均不符,排除;长征发生在 1934 年到 1936 年,符合时间限定,故选 C。2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
28、。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A.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3 -B. 1853 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 1945 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D. 1949 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表述错误,C 项说法正确,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 说法错误。
29、结合所学。C 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7.某学者称:“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根本改变了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互相争夺,由于各个军阀、官僚集团的互相争夺,由于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由于落后的封建经济而产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 ”该学者所认识的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A. 民族独立B. 人民解放C. 国家统一D. 人民富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旧中国军阀割据、社会矛盾并立及四分五裂的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上的统一,故 C 项正确。AB 两项皆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亟待恢复,人民富裕尚未实现
30、,故排除 D 项。28.下表反映了 1978 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A. 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 14 -B. 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C. 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D. 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完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法律文件越来越多,体现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故 C 正确;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图表无法体现,故 A 项排除。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较为完善,故 B 项排除。D 是 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不能完全体现图表主旨,故排除
31、。29.2018 年 6 月第十届海峡论坛召开,8000 多位台胞齐聚厦门,49 场活动连连登场。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河北文化宝岛行等交流活动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这反映了A. “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B. 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C. 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D. 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可和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仅根据海峡两岸交流活动的蓬勃发展并不能推断“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故排除 A 项;根据“49 场活动连连登场。与此同时,海峡百姓论坛、海峡经济论坛、京台青年创业大赛、河北文化宝岛行等交流活
32、动在台湾掀起阵阵热潮”可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故选 B 项;海峡两岸主要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而非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故排除 C 项;题意未能体现台湾当局对这些民间交流的态度,所以不能说明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台湾当局的认可和支持,故排除 D 项。30.下图反映了 20032011 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变化的情况。图中现象说明- 15 -A. 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 改革开放促进了厦门本地经济发展C. 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D. “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澳门回归祖国时间是 1999 年,柱状图显示从 2003 年以后本地生产总
33、值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的正确实施, 正确;A 中根本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澳门经济发展不是改革开放结果,B 错误;C 中世界各国经验不是柱状图体现信息。二、材料阅读(55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摘自旧唐书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 ,不敢相- 16 -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编自皇明祖训(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
34、影响何在?(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答案】 (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措施: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由中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设转运使将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3)举措:废
35、丞相,六部直属皇帝。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相权威胁皇权。(4)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等方面来分析考查。(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和三省分工明确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两个角度来组织回答即可。(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36、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只需根据记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初吸取唐末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可从收兵、削权和制钱谷几个方面来回答。(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今我朝罢丞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可以分析出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第二问由“自秦始- 17 -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可以分析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材料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权力。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37、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秦朝,以御史监察和谏(议)大夫为主的谏官谏议,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明代要求“(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清则无私,谨则无忽,介直则敢言” ,且“新进初仕,不许除授御史” 。自秦汉历唐宋至明清,御史由所属机构多变动、仍身兼他职的监察官发展成机构完全直属皇帝、专司监察的官员。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常驻与巡察,例
38、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摘自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 20 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材料三 1883 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 ,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 ,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 100 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 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
39、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 年 6 月 17 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 5 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頓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1)根据
40、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18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和目的。(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答案】 (1)特点:“以小驭大” 、 “位卑权重” ;选任御史、谏官有严格的制度和要求;拥有相对独立的行使职权的权力;重视对地方的监察。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2)特点:公民监督(自下而上) ;定期投票;预防为主。目的:维护民主政治。(3)以宪法来避免绝对权力(实行权力制衡) ,从体制上扼制腐败的产生;制定反腐败法律,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行为;实行独立的舆论监督;加强道德规范。【解
41、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汉代御史秩皆六百石,隋唐御史在六品至八品之间”表明监察官员权力大,但品秩较低。 “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并且要求严格”表明监察官员选拔严格。 “古代监察制度中,监察官多享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表明监察官员拥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力。 “常驻与巡察,例行与不定期巡察相结合,表明了对地方吏治的格外重视”表明重视地方监察;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而制度化” “监察御史等监察官的选授权多集中在皇帝手中”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2)第一小问依据从材料二中“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体现了定期投票;
42、“雅典人投票放逐”体现了直接民主,即公民的监督;“一种预防犯罪的”体现了预防为主;第二小问从维护阶级统治角度回答。(3)美国 1787 宪法确定了美国的民主制度主要通过权利的制约与平衡来实现的。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西方的监察制度以及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设计范围广,知识面大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熟记,调动,运用的能力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
43、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 19 -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摘编自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二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客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客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
44、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答案】 (1)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通过分权与制衡防止了专制独裁,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发展
45、奠定基础。(2)原因: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解析】(1)表现:根据“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得出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根据“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得出赋予总统较大的行政权;根据“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得出构建“分权制衡”机制。意义:根据所学回答美国 1787 年宪法的积极意义即可。(2)原因:根据“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得出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根据“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得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宪政确立的长期性;根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是根本原因,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是重要原因。- 20 -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