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109316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河北省东光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它是经过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进化与发展而凝聚起来的艺术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刺绣的图案慢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征。我国的民间刺绣来自于社会群众之间,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非常浓厚的象征意义,表达出不同民族祈福求祥的信息。民间刺绣图案象征符号把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体现出民间艺

2、人在图案构思中自然与直接的纯朴观念与愿望。比如最为常见的“鲤鱼跳龙门” ,在作品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鲤鱼在激流中跃起,跳向龙门,表达出前途无量、步步高升的祝福。民间刺绣图案除了部分文字之外,大多数的图案内容都是我国民间传统中的吉祥物,吉祥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比直接的语言表达具有更深层次的寓意。动物作为民间刺绣图案中的象征符号之一,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比如蝙蝠,作为民间吉祥物的一种,它所表达出的是“蝠”与福、富的谐音,因此,蝙蝠通常象征着福气与富贵,使用蝙蝠这种象征符号通常所表达的是福到吉祥、富贵满堂的寓意。还有很多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动物,比如龙。龙在民间是种神圣的灵物,县有至高

3、无上的权威与能力,被视为吉祥之物,龙的传人就是非常有特色的象征符号。人们非常喜欢龙的象征符号,望子成龙寓意为希望子孙能够成为栋梁人才。在民间刺绣图案中的植物象征符号主要包括花草类与树木类,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相搭配组合,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寓意的象征符号。人们通过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的观察与了解,熟悉并总结出植物的特点与性情,在观赏的同时,还根据植物的属性或者同音、谐音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象征符号。比如梅、兰、竹、菊通常被寓为四君子,这四种植物传递着自强不息、淡泊名利、坚贞高雅的内涵。在河南豫西一带的民间刺绣中,常常能见到绣葫芦的纹样。民间刺绣选用“葫芦”作刺绣纹饰,重要的原因是“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

4、,取其“福”和“禄”的谐音,使葫芦扩大了吉祥观念的内涵。- 2 -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还有人物故事,把历史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作为传递信息的象征符号,表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另外还有些建筑图饰,比如楼台亭阁等,与动物、植物搭配形成复合图案,象征着如意、平安、吉祥等美好祝福。(选自赵蕾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经过不断进化和发展,各个地域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固定不变的风格。B.民间刺绣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体现出劳动人民在图案构思中祈福求样的朴素愿望。C.民间刺绣图案既有文字又有吉祥物,在表情达意方面,寓意

5、深厚的吉祥物胜过文字。D.每种动物符号都能够体现出文化内涵,每种动物都是民间刺绣图案中的吉祥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介绍了我国民间刺绣悠久的历史和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接着举例论证,形象地阐释了民间刺绣图案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民族特性。B.第二段交代了民间刺绣作品上的图案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第三、四、五段分别从动物、植物、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解说。C.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样式,深入阐述了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意义、深厚意蕴,论点明晰,论据翔实。D.文章在论证时有详有略,详细论述了动物、植物象征符号的内涵,对于人物故事和建筑装饰这两种象

6、征符号只是简单介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鲤鱼跳龙门”表达出劳动人民对前途命运的深深祝福,希望自己或家人能够步步高升,改变命运。B.“蝠”与福、富谐音, “葫芦”与“福禄”二字谐音,表达的都是吉祥富贵的含义,“蝠”与“葫芦”的内涵完全一致。C.人们根据植物的属性来表达出吉祥祝福的内涵,比如牡丹代表富贵。D.神话传说也可以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嫦娥奔月就表达了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6 题。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

7、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 。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 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

8、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 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 。家丈人:东家,主人。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

9、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称号。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10、- 4 -D.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把他留在身边击筑。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1、)(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5 分)(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5 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 完成下列小题。(9 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 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 “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

12、”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5 -D. 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9、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字?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 (9 分)10、(1)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 ;近观:“_,

13、_” 。(2)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以“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3)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4)司马迁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送别”一幕中,众宾客听到荆轲高吟后的反应是“_,_ ” 。三、 语基落实(30 分)11、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图穷而匕首见。 D失其所与,不知。1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晋军函陵 敢以烦执事 以乱易整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A军队 对对方的敬称 替代 替B驻扎 执掌事务 交换 被

14、C驻扎 对对方的敬称 替代 发出D军队 管理事务 交换 被1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樊於期乃前曰 邻之厚,君之薄也B、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比诸侯之列C、函封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D、越国以鄙远 夜缒而出- 6 -14、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秦王购之金千斤C、见燕使者咸阳宫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15、对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财B、今闻购将军之首 购:购买进兵北略地 略:夺取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今行而无信

15、 信:信用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厚遗秦王宠臣 遗:赠送16、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A、夫晋,何厌之有?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欲与俱D、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17、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人居远未来 行李之往来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愿大王少假借之C、诸郎中执兵 北蛮夷之鄙人 D、请辞决矣 以其无礼于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迟之A、群臣怪之 B、使使以闻大王C、既东封郑 D、若不阙秦1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

16、狐言于郑伯B.吾其还也 共其乏困C.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因人之力而敝之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 -A./ B./C./ D./第卷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的工匠精

17、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輸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_)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彩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去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

18、斗艳,_。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給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 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 传承中有创新,循

19、古中有发展C. 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 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8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B.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C.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D.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24、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0 个字。(5 分)四、写作(60 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王充论衡 )名言警句内涵丰富,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句或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