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109322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1(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浙江省慈溪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题 1(含解析)本卷总分 70 分,时间:60 分钟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 、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

2、亲为东方大藩”可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 D;当时是贵族政治体制,故 A 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故排除 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 C 也不符合史实。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

3、阶段特征。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A. 民贵君轻的主张B. 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 克己复礼的思想D. 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答案】B【解析】- 2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 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 A;C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 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

4、国难以抗衡C. 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 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灵渠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 ,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据此 ACD 三项说法符合所学,B 项错误,灵渠开凿时秦已统一六国。考点:古代的水利工程点评:我国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的经济形态,小农经济的本身的脆弱性使得古代各朝都特别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小农经济的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兴修了

5、大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封建社会如王安石变法中把兴修水利作为主要的变法措施之一。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 3 -C. 墨翟D. 韩非【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事异则备变”可知此应为法家顺应时代潮流,适时进行变法的思想。A、B、C、D 四项分别为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应选 D 项。5.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

6、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 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 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后期江南一带去农从事工商的人增多,农、工、商结构有所变化,但结构并未彻底打破,另外士的变化材料未涉及,故 A 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鸦片战争以后,故 B 项错误;政府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中却出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故 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历代封建王朝执行的经济政策,明代政府没有放弃,故 D 项错误。点睛:

7、“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是解题的关键。6.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 4 -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 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 A;行

8、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 C 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 D。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其主张重建儒学信仰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道德自我完善A. B. C. D. 【答案】D【解析】由“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可以得出,由“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可以得出;故选 D;心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家重建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与题意不符;“无私则无心”是指人都是自私的,私心

9、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心学的否定,故也与题意不一致。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

10、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 5 -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 ”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开放通商口岸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 A;B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 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 社会启蒙与

11、进步知难行易C. 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 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可知这指的是庚子年过了,还没有改变旧习俗,而这个旧习俗就应该是与女士的缠足有关,这从“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可看出来,故选 A 而排除 C;题干没有提到社会启蒙,而是在说一种习俗改变的过程艰难,故排除 B;D 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武汉【答案】C【解析】- 6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于 1921 年 7 月 23

12、 日召开,故选 C;北京是建国之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故排除 A;BD 与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无关,故排除。11.1935 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 ) ,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

13、战的浪潮【答案】C【解析】根据“1935 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 C 正确;1937 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 错误;1937 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 ,排除 D。12.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八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14、. 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这一举措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7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 B;A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A.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B. 强调国家的

15、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D. 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答案】A【解析】1999 年 3 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故选 A。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排除 B;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故排除 C;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是在

16、1979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D。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该记忆的东西要记准记牢。14.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 (言之有理即可表) ,它反映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中国与中亚

17、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A. B. C. - 8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中可知,中国对其进出口的是数额都逐渐增加,故符合题意,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进出口额的增加体现出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充满活力,故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出口是属于贸易额领域,与金融合作无直接联系,故错误,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有利于稳定自己区域内的经济秩序,但不能说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故错误,根据题意,正确,选 C,ABD 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

18、形式。1994 年,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左右;1999 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答案】D【解析】人们由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串门拜年方式到之后的用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和微信等拜年方式,这是由于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的,所以 D 符合题意;邮政与电信合一的时代是在1949 年开始的,故排除 A;电信缩

19、短的不是人们的心理距离而是人们交流的空间距离,故排除 B;题干说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所以与城市化关系不大,故排除 C。16.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失”的是公职选举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民众组成陪审法庭城邦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上A. - 9 -B. C. D. 【答案】D【解析】雅典民主制度的“失”指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实施的范围是有限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奴隶更是被排斥在其范围之外,故选D;是属于雅典民主制的“得” ,故需排除含有的

20、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17.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

21、,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A. 贵族垄断立法权 B. 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C. 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D.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答案】A【解析】万民法是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与公民法相比,它更加简洁高效,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 BCD 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鼓足垄断立法权是在公民法出现的早期,而不是万民法实行的时代,故 A 符合题意。点睛: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 ,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

22、,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 ,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 ABCD 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 10 -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马铃薯的

23、“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 B. C. D. 【答案】C【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欧洲的,这种作物的交流本身也是文明链接的方式,故选 C 而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 ;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 ,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 ;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这一题的选项都是其中的三项,所以只要

24、是排除到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了。19.阅读下表,导致表中所示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11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垄断公司的跨国贸易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项开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际,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201870 年” ,故排除含有第项的 B、C、D 三项,选择 A 项。20.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A. 炉边谈话B. 国会演说C. 拟订法案D

25、. 自由放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作新政”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罗斯福采用炉边谈话的形式推广新政思想,故 A 正确。国会演说,不符合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作新政,故 B 排除。拟订法案,也不是独特的形式,故 C 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故 D 排除。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特点21.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 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A. 联邦银行B.

26、 全国工业复兴署- 12 -C. 农业调整署D. 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美国政府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署所制定法规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徽章,被称作蓝鹰运动,故执行机构应该是全国工业复兴署,故选 B;联邦银行是与金融相关的机构,农业调整署负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紧急救济署负责安排救济工作,故 ACD 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22.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 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 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答案】B【解析】【详解】根

27、据表格中出现的区域经济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贸组织是涵盖全球的贸易自由化组织,并非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必然归宿,符合题意,故选 B。A 项,从表格中可知,区域经济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在贸易方面的表现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帮排除。D 项,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 13 -除。23.下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下图,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从经济合作为主向政治合作为主的转变A. B. C. D.

28、【答案】A【解析】由地图中的区域变化可知,这一组织是欧洲共同体,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表现,其演进也等于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 A;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是欧共体出现的背景,欧共体到欧盟的演进体现的是欧洲从经济合作为主到经济政治合作的转变,故应排除含有的选项。24.1952-1965 年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前列。当时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 计划指导型经济C.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 社会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德国特别在了登纳政府上台后并未学习学习英国实行国有化改革,而是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29、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 ,- 14 -故 D 项正确。A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前提,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德国为资本主义经济,故排除。B 项,为法国战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排除。C 项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故排除。25.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A. 环境污染B. 民族文化C. 能源危机D. 粮食短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当今问题不难发现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是全球性问题,要全球解决,故 ACD 不选;而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各自的问题,不是全球问题,故本题答案选 B 项。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不属于全球治

30、理” ,结合所学的全球化的知识作答即可。二、材料分析题(共 20 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

31、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 (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15 -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1)据材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再据材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稳固统治方面概括这种

32、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是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再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5 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 ,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 。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 ,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洲各国人

33、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 。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 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 ,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 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 2000 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 05%,2004 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 4.25%;中国承诺到 2000 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率降到大致 15%,到 2004 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

34、税率已降到 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 16 -【答案】 (1)诉求:共同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时代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逐渐形成,国际局势紧张与缓和交织。(2)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国际区域积经济合作

35、;尊重国家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解析】(1)根据材料一“不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互相提供技术援助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再据材料一“1955 年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两极格局、民族解放运动等方面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发达成员不晚于 2010 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 2020 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是渐进性和自愿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并综合材料一二即可从自主原则、合作趋势等方面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言之有理即可。点睛:本题第一问难度较低,只需结合万隆会议相关知识即可作答;第二问的“特点”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不具备对材料的高度归纳能力,很难答出“灵活性或渐进性” ,故应该多加训练和积累。- 1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