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09327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邵阳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邵阳市二中 201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第 1卷单项选择题(26 题,共 52分)1.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答案】D【解析】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据“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D 正确;

2、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 ,B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C 错误。2. 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D. “皇权下的民主” ,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解题时注意材料“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的含义,

3、其“科学”应该指的是在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方面的积极之处。分析选项, B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 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3.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 ,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 2 -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D.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 ,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4、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 B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 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 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 D项排除。4.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 ,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明清思想家的民主思想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 宣告宋明理学正

5、统地位的丧失D. 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已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李贽批判孔子的思想权威,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体现出明清之际思想,儒家思想遭到批判继承,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 B项正确;明清思想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儒家思想藩篱,不具有民主思想,故 A项错误;此时儒家思想仍然占有统治地位,故 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是对儒学批判并不是与儒学对立的新思想,故 D项错误。5.根据南京条约 ,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 “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 南京条约- 3 -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

6、求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由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 ”“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可知,英国是反对中国政府对贸易的干预,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故选 A项。由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权,不选 B项。材料没有涉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不选C项。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不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7、斗争鸦片战争6.晚清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White House” 、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 、 “国务卿” ,并一直沿用下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晚清时期中国不断融入世界 B. 君臣观念下的文化融合C.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 各国交流中的文化冲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联邦政府办公大楼“ White House”、国务书记“The Secretary of State”分别被官方汉译为“白宫” 、 “国务卿” , 结合所学可知, “白宫” 、 “国务卿”带有专制色彩、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晚晴

8、时期”可知这体现了当时的文化融合受到中国传统君臣观念的影响,故 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晚晴时期君臣观念影响下的文化融合,而不是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也不是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故 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化融合,而不是文化冲突,故 D项错误。7.1875年 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 “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4 -B. 李鸿章具有国家主权意识C. 清政府对外自主意识增强D. 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不独有违条

9、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来看,李鸿章具有明显的国家主权意识,认为马嘉理的行为侵犯了中国主权。故答案为 B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李鸿章的认识,排除 C项;D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8.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A. 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 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 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 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

10、才能富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 ,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 ,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故选 B。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 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这与郭嵩焘观点不一致,排除 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 D。【考点定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9.190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纪念题名录共有 95人题词,其中 62人附记国籍,写法如下:支那 18人,清国 12人,中国、中华 7人,不附国号者 25人。这反映出当时A. 附国籍者有民族自豪感B. 革命发展引发知识分子分裂C. 王朝意识受到严重冲击D. 朝廷腐败

11、遭到爱国士人不满【答案】C【解析】由材料“支那” 、 “清国”等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抛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 符合题意;- 5 -A与材料所述不符;辛亥革命爆发于 1911年,与材料信息时间信息不符,B 不正确;材料不是表达的是留学生对清廷的不满,D 不正确。10.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 ,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这反映了康有为A. 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 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 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 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答案】A【解析】据材料“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重新解释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12、反映了康有为援西入儒,对儒家思想重新解释和整合,走向近代化,故 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的目的,故 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张,故 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康有为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故 D项错误。故选 A。11.1927年 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 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 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 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D. 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答案】D【解析】从“左派国民党旗帜

13、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说明中国共产党字啊逐渐摆脱国民党控制,实行独立领导革命的战争,D 正确;A 是遵义会议;B 是八七会议;C 中照搬错误。12.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 年 8月 26日,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27日孔祥熙回电, “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6 -”由此可见A. 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 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D. 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答案】A【解析】根据“1937 年 8

14、月 26日”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 “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表明国民政府仍旧付给日本庚子赔款,可见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A 正确;1937 年 8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蒋介石已经开始抗战,B错误;1937 年 8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和平局面已经不存在了,排除 C;1938 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消极抗日,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 年 8月 26日” “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 ”结合抗日战争的知识分析解答。13.综合下表可知,近代中国时期 粮食进

15、口情况1867-1921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 276 亿担。年均进口 502万担。1921-1937年 共进口大米、小麦、面粉 52 亿担。年均进口 3250万担。A. 人地矛盾始终突出B. 与世界经济联系愈加密切C. 农村经济普遍凋敝D. 社会稳定造成了人口剧增【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 19211937年相对于 18671921年进口粮食大量增加,体现出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强,故 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地关系,且粮食进口增多并不一定是由- 7 -于人地矛盾引起的,故 A错误;材料未反映农村经济发展,且粮食进口增多不一定是由农村经济凋敝引起的,故 C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口剧

16、增,故 D错误。1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A.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时仍然属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也是内在吻合的。故选

17、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路线15.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A. 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B. 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C. 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 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为毛泽东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解,由材料可知,所述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任务和方向,C 符合题意;A 是旧三民主义;B 与史实不符;国民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18、D 不正确。1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 ”毛泽东此番讲- 8 -话的背景是A. 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可知,这是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其背景是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 D项正确;政

19、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在 1949年,故 A项错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在 1954年,故 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是在 1949年,故 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 ,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这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17.1962年,针对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20、A. 经济政策有所调整B. 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 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可知当时中国农村的经济政策有所调整,故选 A项;题意中反映的是邓小平针对农村中出现的包产到户的新情况所做的论述,没有体现当时中国农村是否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故排除 B项;根据“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可知采用哪种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最终要得到政府支持,不能说明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故排除 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十一届三中

21、全会以后实施的,故排除 D项。- 9 -【点睛】 “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表明政府支持农村通过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18.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 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B. 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C. 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D. 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答案】C【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 正确;A 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

22、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 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 D。19.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 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 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 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 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

23、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不难得出,题干中没有出现关于 C项表述的发展私有”和 D项表述的“反对神学世界观”的内容,因此,CD 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CD两项;A 项中的表述“反对宗教信仰” ,题干根本没有涉及,排除 A。题干“万物的观光者”突出了人的地位,提高了人的价值,因此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符- 10 -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 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主义思想20.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A. 赎罪券

24、和圣经B.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答案】B【解析】赎罪券和圣经都属于外在的束缚,而后一个“枷锁”强调的是内心的束缚,故 A错误;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都对人性、心灵造成了一定的束缚,与材料“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相符,故 B正确;根据材料“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人文主义解放了人性,反对了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与“枷锁”不符,故 C、D 错误。21.16世纪末 17世纪初,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反对盲从,批判经院哲学,怀疑一切自己没有切身体会的问题和人们觉得理所当然或习以为常的事物。这表明他们A. 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B. 反对上帝的绝对权威C

25、. 加速了启蒙运动进程D. 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以法国笛卡尔为代表的学者们反对盲从、追求理性,主张用自己的理智来看待问题,是对理性主义的开拓,所以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开创了理性主义的先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他们只是开拓了理性主义,还起不到加速启蒙运动进程的作用,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2.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 ,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 11 -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

26、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制定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可知作者并不认为 1787年宪法的制定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故排除 A项;作者认为 1787年宪法是由 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这不符合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故排除 B项;美

27、国 1787年宪法由 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是 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由此可知该宪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阶层的利益诉求,故选 C项;美国 1787年宪法制定的时候美国还没有形成垄断资产阶级,故排除 D项。23.根据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A. 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 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 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 体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

28、料可知,大邦和小邦都有权力来否决议会中对自己不利的议案,各邦之间权利平等,组织形式上呈现了联邦主义的性质,故 C项正确。普鲁士王国通过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逐渐统一德意志,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排除 A。德意志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各邦不可能分享军事、外交大权,排除 B。材料体现各邦之间的平等权利,尤其强调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否决大邦否决对自己不利的议案,与“普鲁士专制主义传统”关系不大,排除 D。- 12 -24.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 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

29、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 两项表述的内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从体现,排除 AC;D 项表述具

30、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从而不符合作者意思,排除 D。进一步可知,B 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历史评价历史进程评价历史进程评价的标准(课标外)25.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 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 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A. 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B. 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C. 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D. 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答案】B【解析】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体现了作为工业

31、革命起源地的英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德意志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国家的“贸易保护”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转型,因此二者的不同表明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故 B项正确。ACD 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需要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分析出英国与德国经济理论不同的原因。- 13 -26.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 “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作者认为A. 欧洲一体化必须

32、把政治一体化排除在外B. 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挫折C. 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D. 欧洲一体化深度和广度会有一定的限度【答案】D【解析】欧洲一体化包含经济、政治一体化,作者认为, “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可见,他并不反对欧洲政治一体化,故 A错误;材料中作者认为:“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这并不是指欧洲联合的进程曲折,而是指欧洲的联合会有一定的限度,故 B错误;材料中作者认为, “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并没有涉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故 C错误;材料中作者认为:“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一个单一的欧洲

33、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欧洲一体化会受到民族国家的制约,欧洲联合的深度和广度会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故 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需要掌握欧洲一体化的概况。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 “欧洲联盟的合法性” 、 “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进行分析理解即可。第 2卷,主观题(3 大题 4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 “礼”在社会中无处不在。18 世纪以来,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辛亥革命后,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一些古代礼俗如跪拜

34、礼废止不行, “大人” 、 “老爷”等官场称呼不再使用、 “先生、君女士、太太”等称谓成为时髦用语。1915 年,陈独秀发文宣称:“中华固有之伦理、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而到了 20世纪 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地铁上大学生的“汉服秀” 、中小学校园诵读弟子规 ,举行“冠礼” ,社会上朋友相见作揖打拱,夫妻互称“郎君娘子”等现象屡见报端网络。- 14 -摘编自唐翼明国学热是中国人自发的文化自救材料二 法国礼仪制度举世闻名:法国人一度被誉为欧洲最有礼貌的民族。1789 年,一场攻

35、占巴士底狱的骤变席卷全国,巴黎大街上充斥着互称“公民”的激进男女,在打倒波旁王朝的同时,也将优雅的法兰西礼仪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1875 年,动荡的法国开始消停,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从 1914年到二战胜利,礼仪越来越简化快捷。然而到 1991年以后,法国尊崇古典礼仪的社会群众越来越多,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如吻鼻礼、鞠躬礼。摘编自(法)鲁维洛瓦礼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现代礼俗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36、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并进行简要评价。【答案】 (1)变化特点:礼俗融入西方色彩,中西结合;礼制日趋简约化、世俗化;由彻底批判传统礼俗到部分回归;变化的原因:近代西方入侵,西学东渐的影响;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政府的政策影响;传统礼俗文化自身优缺点的影响;文化教育发展,人们对传统礼仪文化演变过程的理性反思; (2)相同点:革命时期都否定传统礼仪;都呈现简约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后来都出现传统礼仪的回归。评价:积极: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丰富礼俗文化不足: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发扬;流于形式地回

37、归传统礼仪,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解析】【详解】 (1)根据“伴随西学东渐,融入西方色彩的礼俗变革悄然伊始” 、 “中华礼制简约化与世俗化趋势无可逆转” 、 “20世纪 90年代,一股“国学热”的潮流带动了部分传统礼仪的回归”可知中国近现代礼俗变化的特点是开始融入西方色彩,中西结合;礼制走向简约化和世俗化;并且由彻底批判传统礼俗到部分回归。中国礼俗融入西方色彩和走向简约化世俗化的原因是由于随着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中国礼俗受到西方影响;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文化运动则推动礼俗走向简约化和世俗化,同时还有政府的政策影响,传统礼俗文化自身优缺点的影响等;20 世纪 90年代部分

38、传统礼仪的回归则是由于文化教育发- 15 -展以及人们对传统礼仪文化演变过程的理性反思。(2)根据将“日常交际礼仪,餐饮礼仪、着装礼仪等视作旧体制的毒瘤,逐一以革命法令彻底废除。社会重新认可了传统的礼仪文化,礼仪规则在越发高雅,规范的同时又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人们又开始使用一些早已不太习惯,消逝近百年的礼仪”并结合材料一内容可知,中、法两国社会礼仪演变的相同之处在于革命时期都否定传统礼仪;都呈现简约化、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后来都出现传统礼仪的回归。这些现象的积极之处在于有利于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丰富了礼俗文化等;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39、发扬;而流于形式地回归传统礼仪,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 ”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五点半就到那里去,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得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

40、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 ”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就用他所有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情节: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因工厂机器的操作不

41、需要很大的体力,资本家可以付极低的工资给妇女,让她们进入工厂工作,但也使男子失业现象更加严重,这反而加剧了工人家庭的贫困,也激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示例”仅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6 -【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 2018年全国卷的变式,本题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历史现象。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如“我知道这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 、 “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

42、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他的妻子却在工厂工作。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即可知道该现象是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再次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方面思考作答。29.【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据 1964年统计,新中国全年卫生事业费九亿三千余万元中,用于公费医疗的二亿五千余万元,占 27%,其中用于县以下的仅占 16%。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毛泽东十分震怒,于是在 1965年 6月 26日发表了一个讲话:“医学教育要改革医学教育用

43、不着收什么高中、初中生。高小毕业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嘛。 ”这就是著名的“六二六指示” 。由于有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和短期内培养大批适合农村经济条件的基层卫生人员的独特构想,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一赤脚医生。到 1975年底,全国已有 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 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 3282481人、接生员 615184人。这支队伍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当时卫生部拥有的卫生人力总量(220 万名卫生技术人员) 。他们为农村医疗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李德成毛泽东与集体化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1)

4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20世纪 60年代新中国农村医疗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0世纪 60年代的农村医疗改革。【答案】 (1)背景:三年经济困难后,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新中国城乡医疗差距大;医学教育落后;国家领导人强力支持。(2)评价:培养了大批农村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医疗短缺问题;为农村医疗制度提供经验;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解析】第(1)问, “背景” ,依据材料信息“这就是说,用于八百三十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 17 -费,比用于五亿多农民的还多。当了解到城乡卫生资源的差距如此之大时,毛泽东十分震怒”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民经济调整和恢复、新中国城乡医疗差距大、医学教学落后、国家领导人强力支持等。第(2)问, “简评” ,依据材料信息“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赤脚医生。到 1975年底,全国已有 85010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1559214人,生产队的卫生员 3282481人、接生员 615184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培养了大批农村医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医疗短缺问题、为农村医疗制度提供经验、带有浓厚的政治运动色彩等角度分析。-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