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109330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度 10 月月考考试高一试题历 史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 每题 2.5 分 计 75 分)1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 ,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 ,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 ,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 ,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 。分封制( )A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2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

2、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 15 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 “国本之争”终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3公元前 202 年,刘邦击败项羽一统“天下” ,称帝建立汉朝,遵循宗法制的原则,他应立下面哪个孩子为太子作为帝位的法定继承人( )选项 姓名 性别 年龄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诸子中的特点A 刘肥 男 20 岁 曹氏,刘邦反秦前在家乡的情妇 最年长B 刘元 女 12 岁 吕雉,刘邦结发之妻,现封为皇后 人缘最好C 刘盈 男 10 岁 也是吕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3、D 刘如意 男 3 岁 戚姬,刘邦最受宠的妃子 最受父亲宠爱AA BB CC DD4春秋初期曾发生过“周郑交质”事件,郑庄公姬嘉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2 -C同姓诸侯国格守分封的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的道德5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6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

4、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7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可以推断( )言论 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左丘明左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 欧阳修新五代史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天子与诸侯具有血缘关系C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 D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8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候后,大部分诸候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

5、制初期( )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9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10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3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11秦

6、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 ,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 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12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13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

7、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15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郡县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16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 ,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 “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 4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这

8、一过程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郡县制己经成熟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分封制完全瓦解 D郡县制已初现端倪17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掌管律令、图籍协助皇帝管理军务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负责监察百官。A B C D18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下列有关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郡县的设置最早出现于秦朝B秦郡县制下郡守的权力高于县长,郡守可任命县长C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郡县制的推行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19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A丞相、奉常、卫尉 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卫尉

9、、御史大夫、廷尉20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A丞相掌握大权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C颁布秦律 ,以法治国D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21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 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 画敕后,再须送由 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是( )A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 B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D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22唐初,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经唐太宗签署下发到门下省,门下省官员提出异议,该敕书终没有施行。此后门

10、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尚书省承接地方政府上报的事务也须通过门下省审读同意,最后报皇帝签字认可。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唐初皇权与相权形成权力制衡- 5 -B尚书省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的作用C中书省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构D门下省具有使决策合理化的功能23范文澜先生曾考证,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考察封国国王,有罪状便奏闻。不法的国王因此受到惩罚。据此推知,汉武帝设置刺史( )A旨在削弱国王势力 B重在整肃地方吏治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使监察制度趋于完善24南宋宁宗时屡降内批,强迫臣下执行,但谏诤者仍相继不断。游仲鸿上疏说:“陛下御批数出,不由中书(此指宰相机构) 。自古未有

11、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由此可知( )A当时君臣矛盾激烈 B皇权专制加强C皇权受到制度制约 D理学影响深远25唐朝对地方的监察称为“道察” ,由察院临时派出监察御史,具有奉敕特使的性质,或者定期巡视。御史出巡,尤其是遣使巡察,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 “事无巨细得失,皆令访察奏闻” 。这一制度旨在( )A维护社会公正 B防止贪污腐败C加强中央集权 D建立监察体制26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对于材料中所涉及制度的说法最为准确的 是( )A秦朝开创汉朝延续 B三省长官有相职却没有相权C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D协调了中央地方之间的矛盾27乾隆继位

12、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28某历史著作中有如下的描述,其中被遮盖的应是( )- 6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D军机处29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13、 )A三公九卿制 B内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一省制30如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中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御史大夫 刺史 枢密使 按察使司。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25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 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

14、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和母体,但它与成熟的、典型的科举制相比仍有很大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科举制采取招考与投考的方式取人。察举制的取士标准是多样的,- 7 -德行、经术、吏能等都可构成得举之资格。科举取士考试成绩成为得官与否的关键,士人之进退一决于程文之等第。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控制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察举制和科举制在选人方式和标准上的区别。(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北宋时期谏官制度和之前相比有何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