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2017 江苏三市模拟)英人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答案 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开始于广州,由于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军没有得逞,沿着东南沿海北上扬子江,在镇江展开一场中英军事对峙,故 A 项正确。2.(2018 江苏徐州模拟)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2、条约后,于 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C.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答案 B 依据题干中“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再结合时间“1844 年 11 月”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
3、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因此 B 符合题意。3.(2018 江苏南京三模)“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答案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 B 项正确。4.(2018 江苏盐城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4、。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2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 D 由题干中的“团教不和”可知指的是义和团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上述变故,据此可知这里涉及的“内讧外侮”分别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此可知 D 符合题意。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实现的,故排除 A;“自强求富”改革开启于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合题意,故排除 C。5.(2018 江苏南通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
5、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中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答案 B 材料中“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表明该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A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与材料中“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
6、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相符,但是,它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C 项错误;该文件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诉求,D 项错误。6.(2018 江苏常州期末)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 年、1874 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情况统计表省份 1851 年 1874 年3安徽 约 3760 万 不足 1460 万江苏 约 4430 万 不足 2000 万浙江 约 3000 万 不足 1100 万A.太平天国运动时
7、期战争的冲击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答案 A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874 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和 1851 年相比,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所致,A 项正确;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也有通商口岸开放和近代工业兴起,B、D两项排除;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 年,C 项错误。7.(2018 江苏扬州考前调研)下图为发表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了民众(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答案 B 1911 年 12 月
8、正是武昌起义之后,万目一的中的共和体现了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的想法,B 正确。武昌起义是 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的,A 错误;民国成立是在 1912 年 1 月,C 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 1915 年,D 错误。8.(2018 江苏苏州期末)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4答案 C “宪法者非
9、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因人设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想存在矛盾,C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专制统治的信息,A 错误;临时约法没有体现革命派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二人的矛盾,D 错误。9.(2018 江苏镇江模拟)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某驻华公使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 C 辛亥革命指的是孙中山领导
10、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A 项错误;国民革命指的是 1924 年到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和“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故 C 项正确;抗日战争是抵抗日本侵略并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D 项错误。10.(2018 江苏南通等七市三模)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
11、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到哪儿都一样,只要是抗日救国,发展苏维埃,再苦再累也心甘。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 B 从题干地点信息“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可知,此时红军已经离开了贵州,遵义会议已经召开;材料“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表明党和红军纠正了原来的“左”倾错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作战方法,B 项正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12、失利,被迫长征,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红军的目标是“创建黔滇川边根据地”,排除 C 项;材料虽然提到了“北上抗日”,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 1937 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排除 D 项。511.(2018 苏锡常镇调研一)丰子恺在谈抗战歌曲一文中说:“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都会是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上述现象反映出( )A.中国各个阶层利益走向趋同B.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策略实施有效C.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D.政府全面抗战路线得以贯彻答案 C 材料表明乡村、城市
13、男女老少都能唱抗战歌曲,说明举国一致抗战局面逐渐形成,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个阶层”,排除 A;长沙、汉口不属于敌后根据地,排除 B;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 D。12.(2018 江苏四市一模)某作家曾这样记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老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答案 A 根据“记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这些人照样有平
14、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期间,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 正确。13.(2018 江苏南通一模)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B.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C.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答案 C 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材料中“南
15、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不符,A 项错误;淮海战役与材料中“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不符,B 项错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中“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相6符,C 项正确;1948 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D 项错误。14.(2019 江苏南京摸底)中共中央在 1948 年 4 月 30 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 月
16、5 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答案 B 该宣言发表的时间是 1948 年 4 月,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故 A 项错误;1947 年 7 月,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 B 项正确;1949 年 1 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1949 年北平即将和平解放,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15.(2018 江苏南京模拟)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
17、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答案 D 该战役国民党的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战略反攻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渡江战役的目标是解放南京,此时国民党指挥官也不是杜聿明,故 B 项错误;平津战役作战地点在华北,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是东北解放
18、军和华北解放军,故 C 项错误;淮海战役符合题意,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15 分)16.(2018 江苏南通一模)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7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 20 世纪 20
19、 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时间 大事1935 年 5 月24 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1937 年 9 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8 年 5 月26 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1940 年 8 月20 日八路军对
20、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 105 个团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5 分)(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 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5 分)答案 (1)基本特点: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3 分)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2 分)(2)集中表现:反帝反封建成为人民的共同目标;国共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推进爱国斗争。(2 分)重大成果: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 分)8(3)分析:振奋了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得到弘扬;中华民族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共同奋斗;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3 分)基本条件:民族觉醒;民族团结。(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