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5 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一、选择题1.(2017 课标)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 C 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材料表明,唐朝中期,南方茶叶在北方城市大量销售,饮茶习俗普遍化,这反映出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唐中期南茶“开始”北运,A 项错误;单从北方饮茶习俗普遍化无法得出南北方
2、饮食习惯趋于一致,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且这一表述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2.(2019 四川成都模拟)地区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上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A.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B.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C.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D.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答案 D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水利在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从材料信息看 ,与汉代相比,
3、唐代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的治水次数明显增加,这反映了这些地方农业的发展,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故选 D 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2要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治水的效果,故 B 项错误;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故 C 项错误。3.(2019 江西九江模拟)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4、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 ,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后来他们向政府纳过税后,可以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民间商人通过向政府纳税获取到城里市场上交易的资格,意味着其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选 D 项。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间商人由非法到合法的变化,没有涉及商业市镇崛起的信息,B 项错误;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的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C 项错误。4.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
5、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答案 A 由“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可看出贾思勰反对粗放式的滥种 ,要求把每一块土地达到最理想的产出,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题干无法体现。5.(2019 河北承德模拟)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商 B.周 C.秦 D.唐3答案 D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 ,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 ,从此两地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从西域传入中原,结合备选项可知,D 项正确。6.(2018 河南八市测评)唐代敦煌户籍残卷
6、记载:700 年,户主张玄均 34 岁为丁男,户内另有丁男 1 人,寡 1 人,合应授田 230 亩,而其实际授田为 75 亩;721 年,董思切 1 户应授田 131亩,而实授田为 28 亩。这反映了唐代( )A.田制已遭到破坏 B.土地分配严重不均C.官吏的腐败贪污 D.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 A 均田制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建立 ,隋唐沿袭,从材料看实际授田远远小于应授田 ,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分配严重不均,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下的授田情况,无法反映官吏廉洁与否,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提及敦煌一地的情况,而且只讲了授田情况,不能说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故 D 项错误
7、。7.(2018 鲁皖名校联考)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眼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一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状。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B.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C.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D.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文化特点。从题干材料中的“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可知,唐代越窑青瓷作品上有
8、印度神话的图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与许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D 项正确;A、B 两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8.(2019 四川成都模拟)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区域间贩运异常繁荣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草市的发展。 “草市”是农村的集市 ,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集市繁荣,A 项正确;唐朝时期农业仍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B 项错误;唐朝时期,城
9、市中实行坊市制度,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C 项错误;D 项夸大了唐朝的贸易水平,排除。9.(2018 湖南衡阳联考)唐代官员经商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有效统治。因而,唐朝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官员经商问题。其具体举措有:禁止官员与市场、商人接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禁止官吏家属或其部人经商。下列对此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唐代官员地位低下 B.唐代商品经济发达C.唐代缺乏经商意识 D.唐代吏治渐趋腐败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经济政策。材料中唐代官员经商现象非常严重从侧面说明唐代商品经济发达,B 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唐朝采取
10、了诸多措施来解决官员经商问题说明唐代加强吏治,以防止腐败,D 项错误。10.(2016 课标)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 B 据题干信息可知, 三国曹魏三体石经运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再观察图片可判断出另外一种字体是隶书。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故答案为 B 项。511.(2016 课标)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
11、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 C 唐太宗认为萧子云书法 “无丈夫之气”,崇尚王羲之书法的 “尽善尽美”,促使社会上形成竞相模仿王羲之书法的风气,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由此表明,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除了其自身较高的艺术水平以外,还与时代选择有关,故应选 C 项。皇帝的好恶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排除 A 项;B 项说法太绝对;D 项并非材料主旨。1
12、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C.杜甫 D.白居易答案 C 据材料中时间可知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题中诗文写出了妻离子散的悲哀,根据所学可知,诗人杜甫亲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故选 C 项。杜牧、孟浩然分别生活在晚唐、盛唐时期,且诗风与题干材料不符,A、B 两项排除;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D 项排除。二、非选择题13.(2019 河北廊坊模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
13、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6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
14、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
15、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12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13 分)答案 (1)变化:从地域 (范围)上看,汉朝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 ,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绸之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2)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14.(2018 辽宁重
16、点中学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隋代和唐初 中唐及晚唐北方水利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关中的农田水利,虽然都是在前代基础上进行的恢复和改建,但渠系较前更密,这些北方战乱,水利建设停滞,进而衰退。从天宝十四年(755 年)以后的二十多年中,黄河流域几乎没有兴修新的水利工程,大量的水利工程失修或废弃,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人口急剧减少,幸存的7工程大大提高了原有水利工程的灌溉能力 一些水利工程灌溉能力也在下降南方水利太湖地区大规模修筑湖堤和海塘,用以抵挡海潮和湖水的泛滥和侵袭,以土塘
17、为主的南北海塘系统已初步形成,南方的灌溉工具除戽斗、桔槔、辘轳等继续使用外,还比较广泛地使用了水车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基本上达到了水旱无忧、旱涝有收的目的。其中太湖地区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方稻区,水库已得到了比较普遍的使用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12 分)答案 示例:论题:隋唐时期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南移。(3 分)阐述:隋代和唐代前期,北方的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恢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并且加以改进,有利于增加农业产量,更多地提高北方农业生产力,这一时期,南方的水利工程则处于发展时期,农业工具的推广使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中唐及晚唐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使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的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下降。而南方先进的水利工具被进一步推广,较多的水利工程确保了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这使南方的农业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由此可见,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逐渐南移。(9 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