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09348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9河北秦皇岛模拟)在清朝 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 72人,汉人有 64人,另有 3个汉军旗人,6 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 32个章京16 个汉人和 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答案 B 清朝时,汉人与满人权力并不平衡 ,A项错误 ;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汉人的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 项正确;军机处的建

2、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这并非材料主旨,C 项错误;D 项材料未体现。2.(2019湖北黄石模拟)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答案 C 依据材料中“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清朝高层政治决

3、策具有封闭性,故选 C项。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 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2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 D 根据材料中“监察御史秩正七品 ,官阶虽低 ,威权甚重”可知 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之前就已有地方监察体制,例如西汉的刺史,宋代的通判,所以说“开启”不正确,故 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都察院设于明洪武十五年,是明

4、太祖废丞相后设置的,主要监督地方官员,故 C项错误;明太祖废丞相后,六部直属皇帝,皇权加强,而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这一官职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是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故 D项正确。4.(2016课标)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 B 材料表明,明朝对地方三司的管理从六部直接管理演变为由巡抚管理,巡抚总括地方三司,这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 B项正确。5.(2019河北石家

5、庄模拟)明太祖专门留下“祖训”,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宣德三年(1428 年),明政府主动废交趾布政使司,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这表明明朝( )A.开始实行海禁政策B.全面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C.全力应对倭寇之患D.实行“以德怀远”的对外政策答案 D 海禁政策主要涉及海外贸易 ,与材料无关,故 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明朝政府与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的关系问题,故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明朝应对倭寇的措施,故 C项错误;材料中“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体现了明朝对周边国家怀柔的一面,故 D项正确。36.(2018广西南宁模拟)乾隆五

6、十二年,皇帝写了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乾隆帝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是( )A.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B.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C.阻碍了古代小农经济的发展D.抑制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答案 A 根据材料“间年外域有人来 ,宁可求全关不开 ”,可知乾隆帝这一思想是闭关锁国思想,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故 A项正确;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国家安全,这是当时的影响,不是深远影响,故 B项错误;闭关锁国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 C项错误;抑制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也属于当时的影响,故 D项错误。7.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

7、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 5915511722年 11317231861年 16718621911年 3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 D.答案 B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增长与这一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有关,但无法体现出商人地位的提高,因此错误,正确;18621911 年松江府所辖市镇数量猛增与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有关,因此正确;民国政府建立于 1912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正确答案选择 B项。8.明清时期

8、,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4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桑蚕之利 ,厚于稼穑”,地主常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收取田租,这说明江南地区农户收入多依赖“桑蚕”,也就是家庭副业,故选 C项。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项错误;桑蚕业发展并不意味着农耕技术衰退,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的问题,排除 D项。9.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

9、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 ( )A. B. C. D.答案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首先 ,从材料中“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可知,朱仙镇处于南北交通的枢纽。再根据“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可得出朱仙镇应在佛山镇和汉口镇的北面,据此可推断出为朱仙镇。景德镇位于江西省,应在处。故 B项正确。10.(2016课标)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

10、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 A 明末江南农村雇工骄惰成风 ,雇主要好生款待才能留住他们 ,与百年前勤劳顺从的雇工相比,其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此时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雇工需求量加5大,故应选 A项。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私人雇佣关系,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 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 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中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排除 D项。11.(2018河北邯郸一模)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品经济助推大众

11、文化传播B.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答案 A 根据材料“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人价值追求”,B 项错误;书籍内容的变化与刻印技术无关,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当时的主流文化仍是传统文化,D项错误。12.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 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 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文艺功能的政

12、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答案 B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社会观念上的反映。古希腊戏剧繁荣和中国戏曲走向成熟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 B项。二、非选择题(共 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 39%。6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8 分)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

13、,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6 分)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4 分)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

14、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2 分)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5 分)答案 (1)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 ,但增速较缓。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3)一方面重视农业,促其发展,另一方面过度依赖,严

15、控重压,使其难以变革。7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对农业的重压,使农民缺乏剩余和积累;对工商业的抑制,使农业资源难以进入工商领域。14.(2018山东济宁 3月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 西方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34年,崇祯历书历

16、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 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时宪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158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

17、说”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 分)答案 评分说明:分值 要求一等 所拟论题必须体现材料信息内涵,体现中外关联或比较性;必须是结论性的判断,有8(912分)观点、有立场,而不是泛泛的陈述或不完整的句子;符合唯物史观。如“1617 世纪世界文化的相互影响”“1617 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明清时期出现西学东渐的现象”等(3 分)能从中外两个角度予以论证,论据论证论点充分合理;阐述时代背景准确,运用史实正确;整体逻辑严谨,表述准确(6

18、9 分)二等(48分)所拟论题能够体现材料信息内涵,体现中外关联或比较性;论题明确,符合唯物史观(12分)仅从中外某一个角度予以论证,论据论证论点合理;阐述时代背景准确,运用史实正确;整体逻辑清晰,表述准确(36 分)三等(03分)所述论题不能体现材料信息内涵,或指向不明确,无关联性,或不符合唯物史观(0 分)论证角度与论题不符,或论据不能论证论点;运用史实存在错误;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表述不准确(03 分)答案示例:论题:1617 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3 分)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2 分)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5 分)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2 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C 39-31-1987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Directory of Information Bodies General Rules for Its Elaboration《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信息主题概括 详细阐述原则》.pdf NC 39-31-1987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Directory of Information Bodies General Rules for Its Elaboration《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信息主题概括 详细阐述原则》.pdf
  • NC 39-32-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ochnical Information Seriais Rules for the Elaboration and Fresentation of Contants《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连载的内容详细阐述和预告规则》.pdf NC 39-32-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ochnical Information Seriais Rules for the Elaboration and Fresentation of Contants《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连载的内容详细阐述和预告规则》.pdf
  • NC 39-34-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of Patent Docuraents《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专利文件的书目描述》.pdf NC 39-34-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 of Patent Docuraents《国家科学技术信息系统 专利文件的书目描述》.pdf
  • NC 39-38-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esentación of Experimental Numerical Data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Sübstances and Materials in Serial and Non-Se.pdf NC 39-38-1988 National System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esentación of Experimental Numerical Data about the Properties of Sübstances and Materials in Serial and Non-Se.pdf
  • NC 40-01-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Gray Scale I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or change《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颜色变化评估的亮度色标1》.pdf NC 40-01-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Gray Scale I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lor change《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颜色变化评估的亮度色标1》.pdf
  • NC 40-02-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ís fastness Gray Scale II for the evaluation of migration degree 《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漂移度评估的亮度色标2》.pdf NC 40-02-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ís fastness Gray Scale II for the evaluation of migration degree 《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漂移度评估的亮度色标2》.pdf
  • NC 40-03-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Daylight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日光不腿色》.pdf NC 40-03-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Daylight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日光不腿色》.pdf
  • NC 40-04-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Water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水洗不腿色》.pdf NC 40-04-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Water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水洗不腿色》.pdf
  • NC 40-05-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Sea water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海水不腿色》.pdf NC 40-05-1967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extiles products fastness Sea water fastness《测定纺织类产品不褪色的测定方法 海水不腿色》.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