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记叙文阅读专题人生感悟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矫友田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寒冬将至的深秋,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它一定是在为了寻找花香,抑或那些同伴的去向,而做生命里最后的努力吧。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
2、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飘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
3、话的声音轻了很多, “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 ”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
4、水渍吹掉。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 ”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11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12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
5、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132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14谜团,悄然释放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15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有删改)1.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放蜂人”怎样的情感?“蹲
6、下” “捡起” “怜惜”写出了什么?(3 分)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3.有读者认为,文章的第段内容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 (3 分)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段中“久违的感动”的理解?(分)5.阅读文章,就其结构或写法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这个问题对于你的写作会有怎样的启示。 (3 分)问题: 说明: 一、1.(3 分)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 “疾步” “狠狠地呵斥”生动地表现了放蜂人对“我”残害蜜蜂的气愤, “蹲下” “捡起” “怜惜”则写出了放蜂人
7、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尊重。2.(2 分)“徒劳”指白费力气。文中指作者对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3.(3 分)示例:不可以删去。这个段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正因为那片槐树林被砍伐殆尽,放蜂人不再来放蜂, “我”对放蜂人面对蜜蜂的态度的疑惑才一直没有解开。引出了下文对这个疑惑解开的叙述。4.(分)示例:作者看到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唤起了他对往事的温暖的记忆,心中充满感动。这种感动是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的动容,是对蜜蜂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是对养蜂人对每一只蜜蜂的态度,对生命的尊重、爱惜的认同。5 (3 分)示例:问题: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说明:文章这样写是设置了悬念,在
8、写作中如果我也学会设置悬念的话,那么文章情节会更加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眼睛最值钱林清玄我喜欢假日的时候去逛古董市场,因为会遇上许多古董的行家,偶尔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宝物。日子久了以后,认识了一些卖古董的摊贩和一些古董收藏家,我逐渐发现买3古董的人比卖古董的还要内行,有许多卖古董的人甚至对古董一无所知,只把它当做一般的货物。 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个卖壶的小贩摊子上,看到时大彬的仿制铭壶,时大彬是中国明朝最伟大的紫砂壶作者。眼前那一把壶虽说是仿制品,却做得十分精美。“多少钱?”我问。 “三千元。 ”小贩说。 “假的也卖这么贵。 ”“什么假
9、的?当然是真的啦!” “时大彬是谁,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了,这一把是他亲手卖给我的。 ”小贩面不改色地说。对于这样的古董摊贩,我们只有无言以对了。因此,买古董的人,眼里只有古董,价钱是不太在乎的,卖古董的人,眼里只有金钱,他们才不在乎古董的价值。例如一个明朝宣德的香炉,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万元就能卖,才不管那香炉的好坏,真正懂宣德香炉的人以一万元买到,可能一转手就五十万元卖出了。有一次,我和一个买古董的人蹲在小摊前看一尊魏晋的铜佛,他突然严肃地对我说:“说真的,我们的眼睛最值钱!” “为什么?”他说:“因为只有眼睛才能辨认真假、判别年代、分出美丑,所以,买古董的人,要先锻炼自己的
10、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会受骗上当了。 ”“我们的眼睛最值钱”这句话讲得真好,别人花十万才能买到的古董,我们花一万就买到了,我们那一次的眼光,价值正是九万。还有什么古董比这个更值钱呢?因此,我们去逛古董商场,是对眼睛的一种学习。我喜欢台湾话把古董商说成是“古物商” ,把古董摊子叫做“古物堆” ,我们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铜烂铁中寻找我们失落的那一对值钱的眼睛。生活也是这样子的,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寻更永恒的价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吗?只要找到值钱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进而见及生命的真相了。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去拜在一位师父的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生的真相。师父只教他洒扫、泡茶
11、、接待宾客,闲暇的时候用来静心,并观看这个世界。弟子过几天就会问师父:“师父呀! 您什么时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又过了一阵子,弟子更着急了,问师父:“师父呀!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告诉我人生的真相呢?”师父被问烦了,拿一个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个石头到菜市场去估价,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在菜市场里,有两个人想买这个石头,有一个人出价十元,另一个出价二十元,第一个是要买回去做秤锤,第二个是要买回去做砚台。 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有人出价二十元。 ”师父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的市场去,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到五十万元,因为那
12、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 ”师父:“好!现在你把这石头带到钻石市场去,只要估量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11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 听钻石市场的人说,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有人开价五千万呢!”师父说:“没错! 这是最完美的钻石,可是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见它的价值。12你每天追着我问: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场的眼睛、玉石市场的眼睛和钻石市场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么的眼睛来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锻炼的是钻石眼睛,而不是不断地追问呀!”弟子听了,就心开意解地开悟了。我们大部分的人,穷尽一
13、生在奔驰追求,希望寻找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物,却很少13有人了解,我们的眼睛才是最有价值的。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山,山就有了价值,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海,海就有了价值,14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阳光,阳光就有了价值,因此禅师才说:“日照一隅,也是国宝。 ”太阳所照耀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像国宝一样珍贵,这种深刻的见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体4会呀!“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15身。 ”如是如是。 (有删改)1.简要概括文中有关眼睛的三个故事。 (3 分)2.文章第 段“弟子听了,就心开意解地开悟了” ,弟子“悟”到了什么?(分) 123.文章最后一段耐人寻味,
14、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 分)4.简要概括文章标题“眼睛最值钱”的含义。 (3 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本文内容,请用上你的“钻石眼” ,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3 分)材料链接: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 ,皮太薄不能做容器,就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认为可以不要刨开当瓢,而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二、1.(3 分)卖时大彬铭壶仿制品的小贩不知道时大彬是谁;“我”和一位买古董的人一起看魏晋的铜佛时,他说“我们的眼睛最值钱” ,让“我”受益匪浅;师父借“菜市场的眼睛” “玉石市场的眼睛”和“钻石市场的眼睛”告诉弟子不同的眼睛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真相。2.(分)了解人生
15、真相不是靠问,而是要认真学习,静心观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价值的慧眼。3.(3 分)呼应前文弟子向师父请教人生真相的故事;引用禅语道出文章主旨, 引人深思,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哲理和意蕴。4.(3 分)眼睛能发现古董的真正价值,能帮你找到最好的古物;眼睛能够看到平凡事物所具有的价值;要练就一双“钻石眼” ,去发现事物的真正价值。 5.(3 分)眼界高低能决定事业成败;生活中美好事物存在的价值需要用心去发现; 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会发现生活中另一种美。 (答出三点即可)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光景西驰流一面泼着断续白漆的灰墙隔绝了小
16、城夜晚的喧嚣,一人多宽的窄门后又是另一个世界。除却墙角盆栽瑟缩地挤在一隅,院里仅剩几栋立着的灰房和树边栽种箱中的小菜。这是老家的风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堆砌成童年的日子。日子是什么?是某一固定时间的日期,抑或是时间的坐标,还是生命的计数单位?“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许渊冲如是说。如此而言,定义日子的内涵便简单许多:可以说平淡是日子的本真,但在一切琐碎细事的新陈代谢中,你的记忆终由那些念念不忘组成。照片在光阴的拉扯中泛了黄,记忆在日月的流逝里褪了色,5被推搡着不断向前的我们,在回首时还能为之欣喜,为之惊悸,为之潸然泪下的生命片段,就是人生中无法替代的日子,永远
17、缅怀的本真。我曾在老家的小院里度过一段幼年时光,当一切平常玩乐的记忆都被新鲜事物取代,我依旧能清晰记得三四岁时和姐姐赛跑时重重的跟头,可能是因为嬉笑太过平凡,伤疤太过醒目,也可能是那一瞬间的痛楚令人后怕,此后我鲜少跌跤。夫知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光阴如流水,一个个零散的日子里,有风景与我们擦肩而过,有人与我们不期而遇,有记忆与我们背道而驰,留下才是真正的存在。单个的日月时分汇聚成我们的过往,以至于我们还能记住那些日子里学会又明白了什么,剥去朴素的外壳,日子以内敛的精华予以成长的养分。每逢过年,一家人都要在老家汇聚一堂,围着长桌唠嗑吃饭。若要问三年前的春节吃了
18、什么,我恐怕答不上来,但那一晚的一眼神,至今都难以忘怀。三年前爷爷被确诊出肺癌,一瞬间,那个声音粗放、爱喝两口小酒的高大形象轰然倒塌。进门时抬眼就可以看见坐在沙发上的爷爷,披着绿色大袄,头发全白,黝黑的眼与我对视,一言不发。当时心情如今依旧宛若重现,我惊惶的不知如何开口,悲痛却又害怕被察觉,正逢妹妹过来迎我,嗫嚅着将嗓眼的音咽下,我扭头进了屋,背影近乎狼狈。此后仿佛不能再与爷爷对视,那个目光太过深沉,以至于一听见他嘶哑的声音和瘦削的脸庞,我都忍不住鼻酸。从新春佳节到四月清明,我最后见到的便是他凝望我的那道目光。日子翩然飞逝,生活有条不紊地继续,有些事被我抛之脑后,有些人也令我记忆犹新,而我始终
19、记得那目光,似可穿越时光的阻碍,直射心底,每每回想起脑中总有一句话震耳发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挥着镰刀的死神切割着有限的生命,却斩不断日子留给我们的灵魂烙印。惊风漂白日,光景西驰流。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宣誓将记住所有人生之“水” ,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花儿的玉露” ,席慕容将生命比作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要铭记该铭记的。“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前者是魅力,后者是虚度。日子是什么?不是频繁的摆钟摇荡,也不是空洞的一时之乐,日子给予我们生存的技巧,生活的真理,生命的价值,马
20、尔克斯可以一言以蔽之:“真正重要,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选自美文 ,有删改)1.作者以“光景西驰流”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3 分)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 分)3.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3 分) 光阴如流水,一个个零散的日子里,有风景与我们擦肩而过,有人与我们不期而遇,有记忆与我们背道而驰,留下才是真正的存在。4.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 分)当时心情如今依旧宛若重现,我惊惶的不知如何开口,悲痛却又害怕被察觉,正逢妹6妹过来迎我,嗫嚅着将嗓眼的音咽下。5.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 分)三、1
21、.(3 分)既指日光渐渐向西流走,暗示时光飞快流逝,又指我们应给时光以生命,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珍惜该珍惜的。2.(3 分)由描写老家的风景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日子。3.(3 分)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光阴”比作“流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光阴流逝之快且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气势和文章的表达效果。4.(2 分) “嗫嚅”本义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在文中形容“我”知道爷爷查出肺癌时内心的悲痛,但又害怕被发现,不敢说出来的矛盾。5.(3 分)示例:时光飞快流逝,我们应该做的,最需要做的就是铭
22、记生命中值得铭记的,那些日子给予我们生存的技巧、生活的真理和生命的价值。作为中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铭记那些引导我们、教育我们的人或事。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有心栽花花会开刘 希搬了新家后,我想养几盆绿色植物来净化空气。对养花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开始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哪知道,这一养一发不可收拾,渐渐地,楼顶、阳台,楼下小院子被我摆上了各种花卉,我家俨然成了一个大花园。数了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居然有八十六盆花。这些花儿,有的是从花店里购买的,有的是从朋友家搜罗来的,更多的是我在外面散步时,或外出游玩时挖回来的野花。起初,没有一点养花经验的我,
23、或浇水太多,或施肥太浓,好好的花儿被我养死了。因为想养花,我开始学习一些养花知识,知道了一些花的习性,花儿渐渐越养越生机勃勃。我的家里常常有花儿盛开,香气扑鼻。我觉得养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陶冶情操,于是,我还怂恿周围的亲朋好友也一起养花。哪知他们常常打退堂鼓,说自己养不好花,而我总是适时地劝道:“你看我,原来也是不会养,我用了一点心思,花儿也都好好地活着。只要你用心栽花,花儿就会盛开给你看。 ”朋友们听后,跃跃欲试,从最好养的花卉养起。铜钱草、对兰、富贵竹、一叶兰、海棠花、太阳花、芦荟,一盆一盆,渐渐地都活了下来。他们兴奋地告诉我:“还真是有心栽花花就开呢。看来,养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其
24、实养花很简单,只要你适时地给花浇水,施肥,并给予阳光和雨露,再难成活的花儿,也会长得茁壮,并且开花结果。不仅是养花简单,追求梦想也是一样,只要你用心,定下目标,采取行动,梦想就会开花。表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所学的会计专业,去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做了一名学徒。我们都有些不解,毕竟会计专业才是她的专长,而且这个专业无论是就业机会还是发展前景,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她说,会计专业是父母希望她学的,但她喜欢的是室内设计,她立志要做一名室内设计师。为了这个理想,她在公司里从零学起,虚心求学,也没少遭遇冷眼和打击,她没把这些打击和阻碍放在心上,她研究了很多国外设计师的经典之作,又揣摩了很多国内知名设计师的作品,还
25、试着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传7到网上供人点评。渐渐地,表妹的设计作品越来越出色,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她,终于成为有名的室内设计师,她开了自己的店,圆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做任何事,都是一样的道理。用心栽花,鲜花会茁壮成长;用心做菜,菜品会色香俱全;用心交友,朋友会情同手足;用心爱人,爱人会幸福满满;用心做事,事事会称心如意;用心逐梦,梦想会成为现实。(选自邵阳晚报 )1.第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3 分)他们兴奋地告诉我:“还真是有心栽花花就开呢。看来,养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2.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 分)3.
2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 分)她研究了很多国外设计师的经典之作,又揣摩了很多国内知名设计师的作品。4.读完全文,请简要说说表妹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5.从标题“有心栽花花会开”中的“有心”二字,你读懂了什么人生道理?(3 分)四、1.(3 分)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朋友养活花后的喜悦之情,从而揭示出“有心栽花花会开”的道理。2.(3 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上文写我和朋友用心养花,花便茁壮成长,并且开花结果,过渡到下文写表妹用心追求梦想,最后实现梦想,使文章前后衔接得当,联系紧密,结构严谨。3.(2 分) “揣摩”指反复思考推求,句中是指表妹为了实现梦想而反复思考推
27、求的用心状态。4.(3 分)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敢于直面挫折,做事认真用心,坚持不懈,刻苦努力。5.(3 分)示例:追逐梦想并不难,不要因为困难挫折而退缩、放弃,只要我们用心,积极行动,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挚爱亲情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姥姥的守望记忆中的姥姥总是踮着小脚,一步一颤地在院子里、厨房里忙碌着。抑或坐在屋后河边的柳树下乘凉,洁白的带襟褂子上搭着一个白色的毛巾,几根散落下来的银发随风飘动,安详地眺望着河那边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姥姥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母亲和大姨。据说姥姥和姥爷很能吃苦,她们拼命地干活,置地买房,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好日子
28、。然而不幸的是姥爷早早地过世,剩下姥姥带着母亲艰难度日。再后来,姥姥就一直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小时候,我在农村上小学。每天傍晚放学后还没进院就开始大喊:“姥姥!姥姥!”姥姥便从院子里或者屋里“哦”一声,我心便安静了下来。还没等把书包卸下,姥姥变8戏法似的从枕头下,口袋里变出了一个放的已经发软的糖果递过来。扔掉书包,含着带有姥姥体温的糖果出去找伙伴们玩,感觉世界都是美好的!父母很忙,无暇照顾我们姊妹六个日常生活。于是,姥姥不仅挑起所有的家务活,还承担起照料我们姊妹六人的责任。每个冬天的夜晚,外面,呼呼刮着冷风;屋里,一盏微弱的油灯下,姥姥坐在布垫上纺织棉线。这成了一道温暖的回忆:姥姥陶醉似的微闭着
29、双眼,用右手缓缓地摇动着纺线机轮子,左手攥着一团棉花,胳臂缓缓扬起,一条雪白的银丝便越拉越长,当长到姥姥胳臂不能再扬的时候,身体往前一倾,右手一转轮子,左手一低, “吱”的一下,这一条银丝便服服帖帖,均匀地缠在轴上。如此轮回,一圈又一圈,眨眼工夫线轴上就成了鼓鼓的,像银梭子一样的白色线团,有节奏地摇动轮子发出的温暖的声音,成了我儿时的催眠曲。纺好线便进入织布的环节。织完了布,我们就知道又会有新棉衣了。姥姥亲手缝的棉衣,好看、温暖、贴身、舒服,老大不能穿了,经过姥姥的改装,穿在老二、老三的身上,依然那么合身、温暖。姥姥经常把废弃不用的布头、布条收起来,洗干净,然后用剪刀剪成大小均衡的三角形,棱形
30、,正方形,用缝纫机连起来,缝成一个个床单被面。这样的被子外观好看,盖在身上像软软的云,舒服地叫人不愿早早的醒来。姥姥年轻时家境优越。母亲常说,他们家里面经常挤满了邻居家的小孩,家里凡是做好吃的,邻居家就不要做自己孩子的饭了,姥姥管够孩子吃的。姥姥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什么大都值钱,就是人“大”不值钱。所谓“人大” ,就是为人高傲,孤芳自赏。所以,我们姊妹六人从小就为人谦逊,自信而不自傲,是左邻右舍中公认的懂事娃。八十六岁那年,姥姥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安葬在她时常眺望的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地里。时光流转,日月轮回。如今,姥姥已经在那里静静地躺了好多年。而我们兄妹们,也都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了,早已经离开了
31、那个曾经充满温暖、到处都有姥姥身影的孤独的老房子,投身于钢筋混凝土铸成的高楼大厦里为生活打拼去了。我想:她老人家定会常常隔河眺望那久久没人居住的家,为我们守护那片永远属于我们心灵归宿的家园!1.本文围绕姥姥写了五件事,请根据原文在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2 分)姥姥给“我”糖果 姥姥用碎布缝床单被面 姥姥教育我们姊妹如何做人2.请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分)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3 分)4.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分)5.本文标题“姥姥的守望”含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 分)五、1.(2 分)姥姥纺线、织布,做棉衣 姥姥分
32、给邻居小孩好吃的2.(分)内容上:文章第段补充叙述了姥姥坎坷、辛劳的一生,交代了姥姥和我们生9活在一起的原因。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姥姥在“我”家辛苦操劳的几个片段的叙述。3.(3 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摇” “攥” “扬” “拉” “倾” “转” “低” “缠”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写出姥姥纺线时陶醉的神情,生动形象地写出姥姥纺线技术的娴熟,表达了“我”对姥姥的赞美和怀念之情。4.(3 分)疼爱子孙:总是藏着好吃的东西不舍得吃,留给外孙女们;勤劳能干:深夜纺线、织布,给孩子们做过冬衣服;心灵手巧:把碎布利用起来,缝成床单被单。纺线时技术娴熟,给人以美感;富有爱心:把好吃的东西分给邻家孩子们;
33、教育子孙有方:教导子孙们要为人谦和,不能自傲。 (答出三点即可)5.(3 分)表层含义:姥姥用大半生的时间守护着这个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守望着我们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如何做人,让子孙们的童年感受到家的温暖。深层含义:姥姥为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子孙们守望住心灵的归宿:有她的坟墓在,有亲人在,家就永远在。从而呼吁漂泊在外的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父亲的电话芦芙荭父亲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可现在,世
34、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父亲口齿却非常清晰。母亲比划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 ”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 ”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
35、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 ”母亲说:“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 ”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
36、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11春天的时候,母亲中风。一切都来得很突然。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12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10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13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
37、,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14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15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16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
38、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选自今日文摘 ,有删改)1.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概括“父亲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的作用。 (3 分)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加点词的妙处。 (2 分)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3.“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好着呢” “放心吧” ,这样的表述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分)4.第段写到:“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3 分)5.最后一段写到“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39、” ,但作为子女肯定有对父亲想说的话,以“我”的口吻给父亲写一段话。 (3 分)六、1. (3 分)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交代了父亲听觉不灵敏的事实,与后文父亲接电话等内容相联系,更能表现文章的主题。2. (2 分) “一下子”本义是很快,这里表现出耳聋的父亲能迅速明白口齿不清的母亲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见对母亲的心思了解很透彻,体现出父亲与母亲多年的默契。3. (3 分)这样写使文章前后相互照应。对于耳聋的父亲和不能言语的母亲来说,两人合力接电话还是很费力的,为了不让孩子们担心,所以用“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好着呢” “放心吧”这样的语句来描述
40、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免除了子女对他们的挂念,也突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愿让孩子过多担心。114. (3 分)父亲耳聋后听不见母亲说的话,母亲便安静了下来;而且母亲谦让着父亲,对他言听计从;过年时,父亲听不见其他人说什么,他就陪着笑,我们对他也非常体贴,一切都其乐融融。5. (3 分)示例:父亲,看着您一天天老去,母亲的身体也大不如前,而我却不能在您二老身边尽孝,心里感到很内疚。您让我们放心,您这是不愿我们担心啊,其实我知道,您二老是多想我们能回到你们身边,哪怕是多在老家待几天呢。父亲,我一定抽空多回家看看,多尽孝,报答您二老的养育之恩。成长励志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我
41、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宽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
42、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因为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应该有一样拿得出手、逢人便可炫耀的特长吧。后来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跑
43、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不过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 10 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11夺了。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 ,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12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后
44、来,老师发现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13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14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12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15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16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
45、,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17(选自故事家 ,有删改)1.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 (2 分)2.文章第段在全文中起了哪些作用?(3 分)3.文章第 段写到:“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其中“比较的意义”包含了哪16些内容?(3 分)4.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3 分)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5.“我”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比较”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写出你的想法。 (3 分)七、1.(2 分)“我”发现了“我”的特长,并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我”因没得奖而难过,老师的教导让“我”明白了“比较”
46、的意义。2.(3 分)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写“我”收获自信做铺垫;为后文“我”情感态度的转变蓄势;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更好地突出“成长”的主题;侧面表现人物个性的转变由孤僻自卑变得理性、内心强大,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3.(3 分)我们应该“比” , “比”的目的不是在他人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和虚荣,而是要与曾经那个幼稚、脆弱、迷茫的自己“比” ,在付出努力、时间和汗水后,发现自己的成长。4.(3 分) “第一个”表示“我”是班级里最先冲出教室的孩子;“飞快”写出“我”跑过操场时的速度,这些词语表现出“我”急于得知自己在美术大赛中是否获奖的心理,有助于表现“我”好胜的性格。5.(3 分)
47、“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是啊!人都是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文中的“我”起初孤僻且自卑,后来发现了自己的优势逐渐变得自信,再后来又从美术大赛未获奖的失败中走出来,认识到了战胜自己的重要性。她的成长过程,值得我们深思。付出了努力,即使失败又有何妨?因为在失败中站起来,便是最大的收获。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 题。 (14 分)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事麦 家我初中的时候,数理化成绩都很好,最差的是语文,语文中最差的又是作文。后来我的语文老师听说我在写小说,风趣地说:“麦家写小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篇小说。 ”可13想,我的作文已经差到何等地步。 不过,我想我的化学老师肯定是不会这
48、样看扁一个学生的,他是一个好得你无法想象的老师。我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是我人生的一大幸运和财富。化学老师姓沈,叫国有,是个大胡子,年纪快 50 岁了,身体很壮实。他在我们中学只待了很短时间,不到两学期就走了,留下的却是他之于我的“秘密的恩情”和“永远的教育” 。 那是沈老师走前不久的事情。期末考试时,沈老师出的试题非常难,我考得最好,实际得分也只有 43 分。 我后来想,沈老师一定是故意这么做的,他想“教训教训”我们,让我们对学习增加一些畏惧心和上进心,所以把试题出得异常深奥。这就是他教学、育人的方式,什么都不点破,让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领悟,去成长。 他讲课也是这样,讲完了不做题,没作业,也不回答具体的问题,你问他某道题怎么做,他总是让你回忆一下他在某堂课的某一段的讲解。他经常说,学来的知识是草,思考出来的知识是树,反复强调我们应该在头脑里种树,不要种草。 那次考试,树也都变成了草,因为太难了,所有的人考得都哭丧了脸。不过,我似乎有了“笑”的机会。作为课代表,我帮老师收完卷子后,他临时有事,把钥匙和试卷一同交给我,让我帮他拿回去。老师给了我“妙手回春”的机会,我也没有放弃这个“机会” 。试题有 30 分的选择题,改一下简直是易如反掌。 当天晚上,沈老师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