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考查热度2018 浙江 11 月选考,1,2 分秦统一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b)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c)2017 浙江 11 月选考,2,2 分百家争鸣的表现 历史解释2017 浙江 11 月选考,5,2 分太学设立 史料实证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太学的创建(b)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 2016 浙江 10 月选考,4,2 分太学的影响 历史解释2018 浙江
2、11 月选考,6,2 分朱熹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宋明理学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c)2018 浙江 4 月选考,7,2 分王阳明思想主张 历史解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2017 浙江 4 月选考,6,2 分明末清初思想影响 史料实证 分析解读 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专题。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
3、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思想及其价值;对科举制文化的考查,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文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考查。从考查题型来看,多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中华民族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蓄积深厚,源远流长。其中
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是世界文明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西汉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隋唐时期 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两宋时期 形成了糅合佛道思想的新儒学程朱理学,在深化传统儒学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 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
5、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抨击3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再次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考点集训】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质检,5)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道:“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 )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理念影响深远C.对世界本原进行了深刻探讨 D.经典著作充满了中国人的智慧答案 C2.(2018 浙江
6、温州 9 月选考,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在叙述战国时期齐国教育和学术中心“稷下学宫”时写道:“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对上述史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乃孔子开创私学讲学之地B.荀子曾担任“稷下学宫”祭酒并发展了儒学C.“稷下学宫”建立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标志D.司马光意在反对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 B3.(2017 浙江宁波十校高三联考,2)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两者的认识都( )A.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B.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认为统一与君主集权是历史发展
7、的趋势D.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答案 C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8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高三期末,4)公元前 134 年董仲舒为兴建太学上奏汉武帝:“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教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据此可知,董仲舒兴建太学的意图是( )A.加强思想控制 B.培养政治人才 C.扩大儒学影响 D.确立选官制度答案 B2.(2018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 8 月联考,3)汉武帝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有( )“内外朝”制度 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统一文字与度量衡A. B. C. D.答案 C43.(2018 江苏盐城三模,2)董仲
8、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答案 A4.(2017 浙江宁波 3 月选考模拟,5)下面示意图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出现的学校系统。这一时期是( )学校官学中央官学 太学鸿都门学 宫邸学 地方官学 郡国学县道邑校 乡庠聚序 私学 书馆经馆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 B考点三 宋明理学1.(2018 浙江“超级全能生”8 月联考,4)为保证理想社会政治秩序的建立,宋代士大夫亦努力“致其
9、君为尧舜之君”。为此,朱熹认为儒学应该致力于( )A.“正君心” B.“格物致知” C.“本心体悟” D.“致良知”答案 A2.(2017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质检,6)(陆九渊的弟子傅子渊、陈正己之间的一段对话)陈问:“陆先生教人何先?”对曰:“辨志(志:意识动机)。”正己复问曰:“何辨?”对曰:“义利之辨。”陆九渊闻此对话,说:“若子渊之对,可谓切要。”可见,陆九渊强调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天人感应答案 B3.(2013 福建文综,16,4 分)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10、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 D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2019 届浙江温州选考测试,8)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民国初年著帝王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称誉此书“神采有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5A.明清之际反专制思想成为革命党的理论旗帜B.“梨洲、船山、亭林”等人具有近代民权意识C.推翻君主专制在 19 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共识D.明清之际思想成为近代社会进步思想的先声答案
11、 D2.(2019 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8)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答案 D3.(2019 届浙江台州选考质评,26)“黄(宗羲)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在这里,作者认为( )A.对待历史应该客观且不能逾越时代背景 B.认识历史应以“现代”事物为衡量尺度C.黄氏之说仍属于儒家思想范畴且无新见 D.黄氏学说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统治
12、地位答案 A4.(2018 浙江嘉兴 3 月选考模拟,5)有学者在评论古代某一时期思想状况时感慨道:“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这一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之际 C.明末清初 D.清末民初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史料呈现史料 1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史料 2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13、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史料 3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读史指导史料主 史料 1: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6史料 2:儒家主张“仁政”旨史料 3:法家强调严刑峻法唯物史观“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4、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老子主张“无为”,指民众的自我教化、觉悟史料 2: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强调道德的作用史料 3:韩非子重视赏罚,反对实施仁义,说明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史料认识儒、法、道各家思想各异,但彼此吸收、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史料应用1.史料 1 体现了道家怎样的治国思想?答案 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其治国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而治”。道家强调君主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2.史料 2 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请进行简要阐释。答案 “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体现了儒
15、家朴素的民本思想。3.史料 3 体现了韩非子对儒家的仁爱思想持什么观点?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答案 反对儒家的仁爱思想。主张通过“严刑重罚”来维护统治。4.结合以上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儒家的仁政爱民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探究二 “理”与“心”的激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呈现史料 1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河南程氏遗书史料 2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
16、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史料 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清戴震读史指导史料 1: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史料 2: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史料主 旨史料 3:理学的消极影响7家国情怀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于“理”与“心”的激辩,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二程”提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指万物的本原,可引申为社会准则史料 2:王阳明认为认识天理要靠人的良知,指通过内心反省,实现“致良知
17、”史料 3:戴震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指后世的儒生以封建伦理道德泯灭人性史料认识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即是“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2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二人思想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范畴?答案 方式: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二者在
18、哲学认识论上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2.根据史料 3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答案 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3.文天祥被俘期间,宁死不屈,与陆秀夫和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从文天祥身上我们能感悟到怎样的理学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宋明理学?答案 感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气节。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过专题【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浙江
19、卷题组1.(2018 浙江 11 月选考,6,2 分)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答案 D2.(2018 浙江 4 月选考,7,2 分)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重建儒学信仰 人人都有良知无私则无心 道德自我完善8A. B.C. D.答案 D3.(2017 浙江 11 月选考,2,2 分)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
20、,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答案 C4.(2017 浙江 11 月选考,5,2 分)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A5.(2017 浙江 4 月选考,6,2 分)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
21、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答案 A6.(2016 浙江 10 月选考,3,2 分)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重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答案 B7.(2016 浙江 10 月选考,4,2 分)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22、。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 A8.(2016 浙江 10 月选考,6,2 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9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答案 D9.(2016 浙江文综,12,4 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
23、C. D.答案 AB 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 北京文综,12,4 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 C2.(2018 课标,24,4 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24、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 C3.(2018 天津文综,1,4 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 B4.(2017 江苏单科,4,3 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 D5.(2017 海南单科,2,2 分)“物
25、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10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 A6.(2016 课标,24,4 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 C7.(2015
26、 山东文综,13,4 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 C8.(2018 江苏单科,21,3 分)(节选)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
27、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 分)答案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C 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百家争鸣1.(2015 四川文综,1,4 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
28、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 B112.(2013 浙江文综,12,4 分)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孔子 韩非朱熹 亚里士多德A. B. C. D.答案 C3.(2012 浙江文综,12,4 分)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智者学派的主张 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答案 A4.(2015 课标,40,10 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
29、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 分)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 分)发展
30、: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 分)考点二 汉代儒学1.(2014 江苏单科,1,3 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2.(2013 重庆文综,1,4 分)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 C3.(2017 天津文综,12,
31、6 分)(节选)2015 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 74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 63 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
32、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 分)答案 (3)儒学成为正统。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4.(2016 北京文综,37,8 分)(节选)“教育
33、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 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 分)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
34、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考点三 宋明理学131.(2015 北京文综,15,4 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答案 C2.(2015 浙江文综,12,4 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35、 泰勒斯A. B. C. D.答案 C3.(2014 课标,25,4 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 C4.(2014 课标,26,4 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 D5.(2014 广东文综,15,4 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
36、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 A6.(2015 山东文综,38,16 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城市与生活14北宋东京(开封)内城平面示意图材料二 生活与观念(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 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答
37、案 (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考点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2016 江苏单科,5,3 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
38、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 C2.(2015 福建文综,17,4 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15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 C3.(2015 天津文综,14,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
39、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 分)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 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40、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 分)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1.(2019 届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3)“百家争鸣”不仅是指不同学派相互竞争,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过程。以下有继承关系的两派观点是( )老子:“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孟子:“以
41、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墨子:“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韩非子:“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A. B. C. D.答案 D2.(2019 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A.齐物 B.非命 C.节用 D.天人合一答案 A163.(2019 届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检测,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据此判断法家重视( )A.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B.人主的权势C.法律条
42、文的制定和实行 D.苦干和自我牺牲答案 A4.(2019 届江苏南京测试,2)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答案 C5.(2019 届浙江宁波“十校联考”,5)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干预政治的关
43、键是“正君心”B.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C.慎思明辨,格物致知D.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答案 A6.(2019 届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检测,6)明代王艮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据此判断,对王艮思想影响深刻的学者应该是( )A.程颐 B.朱熹 C.王阳明 D.顾炎武答案 C7.(2019 届浙江嘉兴选考测试,6)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这一时期是( )A.秦朝 B.
44、唐朝 C.宋朝 D.元朝答案 C8.(2019 届浙江嘉兴选考测试,7)他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章炳麟尤其景仰其民族精神而更名“章太炎”以示效法。“他”是( )A.王阳明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答案 B9.(2019 届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6)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17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答案 D10.(2018 浙江宁波“十校联考”,8)“夫治天
45、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句名言出自(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答案 A11.(2018 浙江温州选考测试,7)黄宗羲曾说:“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抨击君主“为天下之大害者”B.建立“天下之法”以限制君主C.要求“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D.否定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答案 D二、非选择题(共 21 分)12.(2019 届浙江台州选考评估,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46、 黄宗羲在明亡之际,不能不思考亡国亡天下的道理。他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许倬云历史大脉络材料二 私有财产出现后情况会变得更糟糕,因为有财产的人会联合起来保护财产,并且剥夺、压迫和欺负没有财产的人,国家因此而出现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人应该回到自然状态的出发点去,设计出一种制度,让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自由权利都受到保护卢梭的理论对法国大革命造成最直接的影响,为社会底层包括最底层提供了行动的依据。钱乘旦西方那一片土(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相当接近民主制度”设计的构想,并简要指出其思想对近代社会
47、发展的影响。(5 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卢梭对理想社会设计的相似点。(5 分)答案 (1)构想: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废“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任答三点给 3 分,若引用材料表述,酌情给分)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 分)(2)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任答三点给 3 分)相似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平等。(2 分)1813.(2018 浙江嘉兴选考测试,33)“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的
48、永恒主题,其影响致深致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有学者指出天人关系论的其中一种学说是“天人相通”,它“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这一学说认为天道是人伦道德之根源;天道与人道,实一以贯之。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是人之本性,它受于天。朱熹则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并主张“在人,仁义礼智,性也”,而“性只是理”。据孟子朱子语类等整理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对冥冥中的天命、天道存有敬畏之心。千百年来,围绕天人关系的思想与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关于天人关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儒家关注现实人生,探讨现实世界秩序的维持和重建问题,将现实社会的等级秩序称为人伦,认为人伦是天道之体现。孔子主张用“仁”和“礼”重建社会秩序,开创了儒家学派。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宫殿坛庙、园林景观、还是普通居室,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着文化功能,呈现出人伦秩序,追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摘编自李明军天人合一与中国文化精神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