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1890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ITEM,ITEM,ITEM,NO.2,NO.4,NO.3,高考命题热点化 历史考查由“考查知识”向 “考查智慧”转变,注重鉴古知今,选择题主观化复习内容由“教材知识”向 “课程知识”转变,拓展知识边界,非选择题自主化 答题方式由“固化思维”向 “多元思维”转变,立足唯物史观,专题跟踪检测,高考命题热点化历史考查由“考查知识”向“考查智慧”转变,注重鉴古知今,选择题主观化复习内容由“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拓展知识边界,伦理政治一体化的汉代儒学,考点一,高考真题聚焦,注重“历史解释”,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素养 立意,

2、以儒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创设新情境,实则考查的仍是儒家思想。,新瓶 老酒,融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自信心。,价值 引领,呼应 学术热点,强化 史论判断,依托 学科主干,2014年度中国的十大学术热点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探讨儒家思想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儒家“复古”精神的实质: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政治和社会的追求。,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常见现象:儒者“厚古薄今”,即“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历史常识。,对统一的认同,对文化的认同孕育出同质化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随着这种心理和情感的沉淀,必将成为一种稳定的民族情感纽带,成为维护统一的纽带。,维护统一 的力量,君权神

3、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的思想,天子祭天,百姓祭祖。,回归 历史现场,西晋把养子与亲子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价值 丰富,选择教材没有提及、学生陌生的秦朝和西晋时的法律规定为命题材料。,远离教材 明显,横展纵深提能,董仲舒认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明确指出了“人本于天”,天为“人之曾祖父”。他把天地、阴阳、四时和五行都封建人伦化,他“首推阴阳”,把阴阳五行说纳入了儒家学说,这可以说是董仲舒新儒学区别于先秦儒学的主要特色之一,甚至是天的核心性质,从人道 到天道,即由“以人为本”发展成“以君为本”,讨论的核心问题逐渐转向君主的政治统治。由批判君

4、主暴政宣扬仁政,逐渐转向承认现存的统治秩序,由“民本” 发展成 “君本”,即由开创之初的思想学术的研究,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由纯粹的 思想发展 成统治工具,董仲舒从儒家之五种伦常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中,提出了“三纲”的论点,这既改造了儒家的“礼”,又改造法家的“法”,并把两方面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有机结合起来,三纲 五常,宇宙由天、地、阴、阳、金、木、水、火、土和人这十种成分构成。本来是普通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也有了意志,有了目的,有了道德情感,阴阳 五行,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品质,天人是合二而一的,天与人可以交感。天通过灾异以告诫当政者,领会天的意

5、志,缓解人民的负担,社会才会稳定,“人副 天数”,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识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天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世界万物和人类的主宰,以此来论证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合理性,天之生万物和人类的主宰,趋时更新的宋明理学,考点二,高考真题聚焦,汉唐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宋代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的活动,最终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即程朱理学。,发散 思维,对周公的摒弃和对孟子的推崇,说明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更符合当时时代的需求。,内涵 丰富,以简单易懂的文字史料切入,学生遇到的阅读障碍较少。,材料 平实,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社会现实,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为正确答案所在。,传统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教材主干,横展纵深提能,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考点三,高考真题聚焦,突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科技发展的贡献。,凸显 唯物史观,对墨子中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此创设情境,体现了对考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强调 传统文化,不是传统的考查墨子的思想,而是墨子的科技成果。,着眼 角度变化,考古资料三体石经残片,史料实证素养彰显。,全新 情境,题干点明了三种字体,却仅叙述了先秦古文、小篆两种,另一种则隐去。是什么字体,需要在图片中获取信息,找到了这个字体,也就找到

7、了答案。,设计 巧妙,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树文化之自信、文化之自强。,隐含 家国情怀,字形的书写由繁到简,体现的是文字使用的频繁,更深层地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广泛。,着眼 历史解释,“西周”与“战国”,学生虽熟悉但历史久远的时期。,立足 时空观念,从政治、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上解读历史信息,体现综合技能的培养。,历史 思维,强调国家力量对科技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热点 立意,跨越汉代、唐朝、宋朝和明朝四个不同的阶段。,时空 观念,依托教材的主干知识,又不局限于具体知识点,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灵活性,以昆曲的流行创设情境,考查经济发展对艺术创作及其发展的影响,体现关联性。,关联性,从文

8、化素养的角度命题,暗含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主流。,时代性,文化艺术与开明政治、经济繁荣的关系。,唯物史观,唐朝盛世对刚健昂扬的艺术追求。,时代气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从而形成模仿王羲之书法的社会风尚。,历史现场,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导致的书籍大量出版折射当时的文化氛围。,历史 关联,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商业出版的繁荣与成熟期,此时,印刷工艺定型,印刷成本大幅下降,图书日趋平价化。,历史 现场,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风气盛行,书籍作为馈赠礼物流行于民间。,历史 现象,横展纵深提能,西方传教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儒家经典,并传回欧洲,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中国知识分子也主动学习西方科技

9、,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也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如介绍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文化交流上 西学东渐,首先,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激烈的揭露和大胆否定;其次,明清的小说也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思想、文学 中体现反传 统反封建,明清小说是从宋元的话本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而获得的新知识,传统文化中 孕育新内容,非选择题自主化答题方式由“固化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立足唯物史观,高考第41题增分策略,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遵

10、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苏格拉底主张法制关乎城邦存亡,苏格拉底主张守法是正义行为,孟子主张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主张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法律和伦理道德是两套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体系,但中国更为强调道德伦理,西方更为强调法律至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法律传统。苏格拉底最终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充分体现出苏格拉底对法律的严格遵守。因此在解读材料时要注意全面性,既要提取其

11、思想主张,又要通过其行为理解其具体的实践,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据孟子,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两个人物,代表着两个时代,分析背景要抛开人物,站在特定的时空下去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开阔视野,从历史的高度上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问题,“雅典陪审法庭”可引申出雅典的民主政治,进而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分析背景所在,材料选自孟子,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此时各国通过变法以图强,法律权威逐步确立,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

12、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体现了人文精神,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遗产,孟子的法制观念体现了儒家仁政治国理念,影响深远,高考第42题增分策略,古代中国为佛教的传播做出贡献,观点三,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友好交往,观点二,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观点一,古代世界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影响,观点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郑和下西洋等相关史实,观点二,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以及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大影响,观点一,谢 谢 观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