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096904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教学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题型一、时空观念 1运用时间带方式描述和掌握史事世界经济由无序趋向有序的历程(1)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2)18 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3)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4)20 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5)20 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例 1、 西方文明简史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

2、章目,评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D出现倡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答案】B题型二、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合理论述历史主题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历程(1)16 世纪到 20 世纪上半叶,欧洲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2逐渐确立并不断完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政治上,二战后西欧、日本普

3、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的区域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政治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和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例 2、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C “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D美国需

4、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答案】B题型三、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苏联(俄)在农业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举措和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例 3、所有制、经济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化,在苏俄内战

5、结束后引起了严重3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总结了经验教训,苏俄政府迅速调整政策(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御法西斯德国的侵略【答案】B题型四、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家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6、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适应战争需要,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3)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危机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其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个人垄断和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矛盾,无法通畅再生产循环过程。(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例 4、下表为美国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10 亿美元)。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内容 1982 年 19

7、83 年 1984 年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其他项目 21.8 29.7 35.34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B “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D “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答案】C【解析】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 1981 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1983、1984 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 年的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正确。题型五、联系与发展,继承与创新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

8、了毛泽东思想(1)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3)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例 5、1978 年 6 月 2 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

9、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 说 这 是 违 反 了 马 列 主 义 、 毛 泽 东 思 想 , 违 反 了 中 央 精 神 。”当 时 这 一 讲 话 的 现 实 意义 是 ( )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答案】D5题型六 从多角度解释史实不同的理由和表现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项目 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

10、的土地所有制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享有经营和使用权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展后果不同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例 6、从 1957 年到 1978 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 1 斤粮食,反吃了国家 2

11、5 万斤返销粮;1979 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 10 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D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答案】A6题型七 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多元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

12、)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例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政时期,罗斯福的举措在美国国内引发尖锐的认知冲突,现列举如下: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 “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

13、感。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二 中国不同时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时间 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1945 年 2 月(新政)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了人民购买力,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代替了快要到来的反法西斯战争,创立了使美国成为全球民主国家大兵工厂的准备工作。720 世纪50 60 年代(新政)是彻头彻尾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东西,具有很强的法西斯性质,新政的改良措施对工人阶级的让步有很大的欺

14、骗性,不利于革命,是历史的反动,起着阻碍历史进步的消极作用。1990 年(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历史”一词有双重内涵,一是常识意义上过去真实发生的事情,即客观史实;二是对这些事情的记载、考证、叙述,即历史解释。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客观史实与历史解释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简明,论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1:观点:对客观历史的解释会因为解释主体的不同而呈现差异。论述: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制造了就业机会,有利于失业民众摆脱生活的困境;同时罗斯福政府还将救济转变为政府的职责,使

15、得政府对下层民众的救济在动机上具有强制性、在对象上具有广泛性、在救济内容上具有保障性,因而得到下层民众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限制工农业的生产规模,干预了企业主和农场主的经营;同时,政府允许工人组织工会,大大增强了工人同资本家谈判的能力;再次,政府开支大量增加,实际上增加了税收负担,因此富裕群体的直接利益在新政当中一定程度上受损,所以该群体对罗斯福新政的认知往往偏于负面。总之,客观性应该是历史解释追求的方向,但解释者主体的价值观念、政治立场、个人气质、问题意识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解释的客观性。示例 2:观点:对客观史实的历史解释会受到认识者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8总之,时代发展会使得

16、认识主体的理论观念、既有的认知基础等认知能力和所面对的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都发生变化,因此对客观历史的解释也会发生变化。示例 3:观点:客观历史是唯一的,但历史解释是多元的,且会发生变化。论证:(略)题型八 运用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论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的原因和影响“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

17、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解读】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之一,据材料“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 “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 “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等总结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包围。从国家利益的考虑、应对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影响,另外还需注意这一外交政策对我国外交发展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交的

18、孤立,客观上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例 8、新中国初期的对外交往主要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 ,1969 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这说明新中国的外交( )A适应了多极化国际格局B据形势变化进行调整C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影响D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答案】B9题型九 运用史料作为论据论证观点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当时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着浓厚的“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基础,而以斯大林为首的党的领导主流又不是以新经济政策的改革思想去引领、克服并化解上述矛盾和冲突,而是以违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传统意识形态,即“左”的思想去处理、解构新经济政策,所以

19、,造成这一政策最终遭到了被取消的命运。马龙闪取消新经济政策原因新论【解读】现行教材谈及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仅表述为“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材料中作者认为新经济政策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还是主观上的。这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矛盾和冲突:(1)新经济政策与布尔什维克传统意识形态的矛盾。布尔什维克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有以下几个特点:强烈的反商品、反资本主义意识。“直接过渡”的思想。把暴力绝对化的普遍暴力论思想。坚持“阶级战争” 。革命浪漫主义思想。(2)新经济政策产生的混合经济与布尔什维克政治体制的矛盾。转向新经济政策之前,苏俄的政治体制是高度集权的体制。实行新经济政策,需要遵循价

20、值规律、市场规则,需要灵活对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但一味集权,一味按行政命令办事,一味偏袒国营企业,就必然与新经济政策发生矛盾与冲突。(3)新经济政策所开辟的现代化方向,同俄国传统村社、传统文化观念的矛盾。村社的存在,在价值观念和制度层面同布尔什维克政权发生尖锐矛盾,苏联党政军干部队伍难以通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如此,放弃新经济政策,采取急攻近取的直线进攻,取消村社,推行集体农庄,就势不可免。(4)工业化方针引发危机,直接导致新经济政策被抛弃。19251926 年以来,苏联工业化建设明显提速,对粮食、原料需求激增,超过了苏联农业生产的承受能力,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强

21、调,必须对农业进行全面组织和改造,以达到工业建10设要求。斯大林认为富农和其他敌对势力的破坏导致粮食收购危机,把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看作是推行资本主义,只有建立集体农庄,才是走向社会主义。1929 年,大规模集体化运动开始。例 9、一名老俄共(布)党员曾说,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那种制度是美好的。但当听到要把石油以及其他许多企业都要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去经营的时候,觉得十月革命的“大厦”正在摇摇欲坠。这反映出当时的苏俄( )A经济发展出现衰退迹象B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C经济政策推行遇到阻力D国家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答案】C题型十、家国情怀例 10、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对台政策的“四不原

22、则”: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四不原则”( )A有利于上海合作精神的发扬与光大B表明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体现了以诚相待“两岸一家亲”的理念D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广泛适用性【答案】C【解析】 “四不原则”是关于台湾问题的,与上海合作精神无关,故 A 项错误;“四不原则”是关于台湾问题的,属于中国内政,与联合国无关,故 B 项错误;“四不原则”体现了和平统一、合作共赢的精神,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故 C 项正确;“四不原则”属于中国

23、内政,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故 D 项错误。【变式探究】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 20 世11纪 90 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答案】B【变式探究】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这里,该学者主张( )A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B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C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D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答案】B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