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096905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20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代史部分综合应用 1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的重要措施是( )A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B允许外国资本的引入C全面实行农业集体化D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答案】B21946 年,有人在战后经济政策的手稿中向国家(苏联)提出如下建议: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这一建议( )A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B揭露了苏联政治弊端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恢复D否定了苏联经济模式【答案】A【解析】

2、根据材料中经济措施的内容“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可能会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型,故 A 项正确。3先锋戏剧的宗旨是与传统彻底决裂,对固有价值观和生存方式的强烈质疑与颠覆。这种戏剧在苏联长期被称为“地下戏剧派” ,但它在 20 世纪后期逐渐崭露头角。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A外国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渗透B俄国和苏联的文学传统与实践C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D受“公开性” “新思维”的影响【答案】D【解析】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摒弃斯大林

3、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苏联的先锋戏剧 20 世纪后期也由地下转为公开,故 D 项正确。4下表是 1930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时间 国家 措施1930 年 5 月 美国 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 33%提高到 40%1931 年 9 月 英国 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1 年 12 月 日本 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 65%1932 年 德国 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 100%关税1933 年 4 月 美国 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 50%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B

4、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答案】D5罗斯福总统的幕僚塞缪尔罗森曼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扰其振兴经济方案通过,但每当利用“炉边谈话”通过收音机向民众进行广播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3这说明( )A总统魅力决定新政成败B舆论导向有较大盲目性C国会决议受到传媒左右D政府公关借力大众传媒【答案】D【解析】新政的成败并不是总统魅力决定的,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媒体的作用,并不是消极影响,故 B 项错误;国会决议一定程度会受到传媒影响,但不能说是左右,故C 项错误;

5、从材料可知,罗斯福借助传媒的作用让民众知道他的方案,故 D 项正确。6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在权利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以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 ”从其后期实践来看,新联邦主义是( )A全面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B全面否定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D推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政策【答案】C71982 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 )A挫伤了

6、人们工作的积极性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答案】C4【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出该政策对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故 A 项错误;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会责任,故 B 项错误;该政策的制定改变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运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工人共同承担,故 C 项正确;“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 ,可见雇主的税收负担没有增加,故 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 “尽管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却是一件很侥幸的事它促使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拉美无核区规定、在现有核国家

7、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第一个西方苏联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该学者旨在强调这一危机( )A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秩序C削弱了美苏两国超级大国的地位D体现了世界秩序构建中的正义性【答案】A9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 ,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C维护和平理念顺应国际发展大势D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答案】C【解析】美苏通过和平协商来建立起全球性的协调机制

8、,这种行为维护了世界和平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 C 项正确。101946 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为 77.79 亿美元,1947 年上半年顺差则达 59.22 亿美5元,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这种现象( )A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缓和欧洲社会矛盾【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经常项目顺差由 1946 年到 1947 年有所下降,从“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 ,可知美国顺差下降的原因是欧洲实力衰弱,缺少购买力,故美国制定了扶植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以恢复与发展欧洲市场,故 A 项正确。11冷战期间不少历史学家

9、批评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对抗的危险。而冷战结束时,赞扬北约和华约具有避免冲突升级的能力成为学术时尚。这反映了(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战的爆发B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C历史研究不可能得出一致结论D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研究的水平【答案】B【解析】冷战时期,对军事同盟多是批评、指责,冷战结束后,对军事同盟大加赞扬,表明学术界力图对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故 B 项正确。12据全球通史记载:从 1950 年到 1964 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 7.1%、5.6%和 4.9%,而同一时期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 3.5%。这一现象的出

10、现( )A表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B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C加剧了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D主要得益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答案】D613为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43 年英国推出“凯恩斯计划” ,指出拥护自由贸易的前提是必须强制顺差国花掉顺差余额;美国推出“怀特计划” ,认为捍卫自由贸易的目的是允许顺差国积累债权。这表明英美两国( )A激烈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B在经济实力上仍不相上下C阻碍了经济新秩序的建立D都在否定自由贸易的准则【答案】A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法国、德国组建经济联盟,展开联邦式的合作;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采取的是同盟式合作;东欧则建立经济互助会。这些现象

11、共同反映了( )A欧洲出现一体化趋势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C全欧洲的联合与团结D欧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困境【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中欧洲各国“联邦式的合作” “同盟式合作” “互助会” ,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下欧洲出现的一体化趋势,故 A 项正确;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体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题目中并未体现,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并非是全欧洲的联合,而是区域的集团化,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属于原因,并非题目中现象的反映,故 D 项错误。715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选择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它建立的主要

12、目的是( )A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C积极参与非洲国际组织活动D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可以看出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是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与非洲的相关贸易信息,因而不能说明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参加非洲国际组织活动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殖民主义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16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产量表(局部),此表说

13、明( )项目 1952 年 1957 年 增长率%原煤(万吨) 6 649 13 000 96原油(万吨) 43.6 146 235钢(万吨) 135 535 296生铁(万吨) 193 594 208布(亿米) 38.3 50.5 32纱(万吨) 65.6 84.4 28A.“大跃进”运动取得了明显成效B我国借鉴了苏联工业化模式C农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D投资规模决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答案】B817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 ”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由主持机构变为

14、监督机构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答案】C【解析】按照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是执政机构,而是立法机构,故 A 项错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监督机构,而是协商机构,故 B 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构, “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协商机构,故 C 项正确;“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不是执行机构,而是协商机构,故 D 项错误。181962 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

15、度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答案】C19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9化大革命” ,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答案】A【解析】对于批评“文革”的高考作文,许多人坚持打零分,就足以说明“左”倾对工作干扰的严重程度,从而说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紧迫性,故 A 项正确。20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

16、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B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C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D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化进程【答案】D21下表反映了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影响是(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业年份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1988 4 1 000 多 2 300 多1990 9.8 170.2 1 328.3 2 092.8101992 13.9 230 1 533.7 2 467.7A.改变了我国公有

17、制为主体的现状B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C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充分体现了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 1988 年开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1992 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22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 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 )A “南优 2 号”的成功培育B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 “神舟 5 号”飞船成功发射【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为“中国的航天技术”

18、 ,故 A 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不能超过日本、西欧的技术,故 B 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 C 项错误;“神舟 5 号”飞船的发射,是继美国、苏联之后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故 D 项正确。23毛泽东在 1958 年先后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即使当时中国开发上述技术的环境还十分落后和艰苦,但不少科学家还是开始投入这些开发计划。这主要说明了( )A “两弹一星”的开展是国内外形势所需的结果B “大跃进”运动有利于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发展C我国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国防现代化D应该将发展国防高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

19、重心【答案】A11241954 年 10 月 14 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走什么样的路?再评俞平伯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的错误观点 ,文章指出“新红学”的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这主要揭示了建国初期( )A文学领域出现了一股反动逆流B文学按照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造C人民对新文化的追求欲望强烈D “百家争鸣”方针得以全面贯彻【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对“新红学”实质的定义,并不是出现反动逆流,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新红学实质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阶级意识和买办思想的混血儿,是反动的实验主义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表现”

20、说明建国初期对文学的认识改造要求其符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民对新文化的强烈追求,故 C项错误;“百家争鸣”方针是 1956 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251978 年1989 年,停办十年之久的俄国史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全国高校研究所纷纷成立,人才培养逐渐好转,从中可以得出俄国史研究工作( )A直接受中苏外交关系的影响B受到了极“左”思潮的冲击C其恢复是新时期进行改革的迫切需要D起步晚,不利于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答案】B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材料一 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通过剥夺资

21、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现的。在我国,对待大资产阶级(即对待官僚资本)采取这种办法。但是,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则不是采取剥夺的办法,而是采取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逐步地将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企业。材料二 1920 年 11 月,人民委员会公布租让法令 ,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开办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一起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1921 年 7 月,政府公布租借条例 ,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租让和租借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

22、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苏俄在对待资本主义经济上的不同举措及其原因。(10 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上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8 分)【答案】(1)中国举措: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原因: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阻力;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同盟军。苏俄举措:前期,没收资产阶级生产资料;后期,大力发展租让和租借企业,允许外国资本主义开办企业,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原因:当时苏俄处于经济、政治危机之中,急需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以巩固统治。(2)共同点:都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分步的方式向社会

23、主义过渡。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尊重国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言之成理即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核心到边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英J.M.罗伯茨全球史绘制13材料二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 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 年 7 月,英、美等44 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 年 4 月,美

24、、英、中、法等 23 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 123 项,涉及大约 5 万种商品。10 月,23 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 1947 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龙回合” “肯尼迪回合” “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与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8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5、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6 分)(3)有研究者认为,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有诸多弊端,但仍有明显的合理性。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6 分)(2)不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是通过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通过协商谈判。特点:美国主导;制度化、体系化。(3)同意。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秩序是建立在当时主要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是当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反映;这一秩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其制度化、体系化的特点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这一体系之下,战后世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 ,世界贸易持续增长。1428阅读材

26、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 19511957 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合计 工科 农科 林科 医科 师范 文科 理科 财经 政法 体 育 艺 术解放前最高年100 17.8 6.6 7.7 13.5 10.5 6.4 11.4 24.4 0.4 1.61951 年 100 31.6 6.2 1.6 13.9 11.9 7.8 5.1 16.5 2.8 0.1 2.51952 年 100 34.8 6.9 1.1 13.0 16.5 7.1 5.0 11.5 2.0 0.2 1.91953 年 100 37.7 6.1 1.2 13.7 18.8 6.7 5.

27、8 6.4 1.8 0.5 1.31957 年 100 37.0 7.7 1.4 11.1 26.0 4.4 6.5 2.7 1.9 0.7 0.6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 1952 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15(“示例”仅作参考,且答出一个“示例”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S ETS 300276-1995 Network Aspects (NA)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CLP) for 622 080 Mbit s - CCITT Recommendations G 707 G 709 - SDH b.pdf DS ETS 300276-1995 Network Aspects (NA)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CLP) for 622 080 Mbit s - CCITT Recommendations G 707 G 709 - SDH b.pdf
  • DS ETS 300277-1995 Network Aspects (NA)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CLP) for 622 080 Mbit s - CCITT Recommendations G 707 G 708 and G 7 .pdf DS ETS 300277-1995 Network Aspects (NA)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 - Physical Layer Convergence Procedure (PCLP) for 622 080 Mbit s - CCITT Recommendations G 707 G 708 and G 7 .pdf
  • DS ETS 300278-1995 Network Aspects (NA) Support of existing services with guaranteed constant bit rate and specified transfer delay on Metroplitan Area Network (MAN)《网络特点(NA)支持城域网(.pdf DS ETS 300278-1995 Network Aspects (NA) Support of existing services with guaranteed constant bit rate and specified transfer delay on Metroplitan Area Network (MAN)《网络特点(NA)支持城域网(.pdf
  • DS ETS 300280-1994 Terminal Equipment (TE) - Facsimile group 4 class 1 equipment on the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Terminal testing《终端设备(TE)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第4传真组一级设.pdf DS ETS 300280-1994 Terminal Equipment (TE) - Facsimile group 4 class 1 equipment on the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 Terminal testing《终端设备(TE)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第4传真组一级设.pdf
  • DS ETS 300282-1994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Network Control Facilities (NCFs) for Land Mobile Earth Stations (L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and 11 12 14 GHzs.pdf DS ETS 300282-1994 Satellite Earth Stations and Systems (SES) Network Control Facilities (NCFs) for Land Mobile Earth Stations (LMESs) operating in the 1 5 1 6 GHz and 11 12 14 GHzs.pdf
  • DS ETS 300283-1994 Business TeleCommunications (BTC) - Planning of loudness rating and echo values for private networks digitally connected to the public network《商业远程通信(BTC) 数字连接到公.pdf DS ETS 300283-1994 Business TeleCommunications (BTC) - Planning of loudness rating and echo values for private networks digitally connected to the public network《商业远程通信(BTC) 数字连接到公.pdf
  • DS ETS 300303-1995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ISDN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 -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ignalling interface《综合业务数字网(.pdf DS ETS 300303-1995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ISDN -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 -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ignalling interface《综合业务数字网(.pdf
  • DS ETS 300323-3-1994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s (RES) -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Public Access Profile (PAP) test specification - Part 3 PT PICS proform.pdf DS ETS 300323-3-1994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s (RES) -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Public Access Profile (PAP) test specification - Part 3 PT PICS proform.pdf
  • DS ETS 300323-4-1994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s (RES) -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Public Access Profile (PAP) test specification - Part 4 PT PIXIT profor.pdf DS ETS 300323-4-1994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s (RES) -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DECT) Public Access Profile (PAP) test specification - Part 4 PT PIXIT profor.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