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后定时检测案 34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特征()12019四川成都实验中学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环境容纳量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D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会彻底消失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 正确;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尽量降低家鼠等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对家鼠等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B 正确;在没
2、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由于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存在,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C 正确;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这种代替是指优势种群的代替,可见,群落在演替过程中,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不会彻底消失,D 错误。答案:D2经典高考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解析:田鼠与杂草之间是捕食关系;豌豆和杂草的生长都需要光、无机盐、水分及二氧化碳等,因此二者间存在竞争关系;豌豆与其根中的根瘤菌之间为共生关系;细菌与其细胞内的噬菌体之间为寄生关系。答案:B3
3、右图为甲、乙、丙三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甲和丙之间没有能量传递,则甲和乙、乙和丙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2A竞争、竞争B捕食、寄生C寄生、竞争D捕食、互利共生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和丙表现为“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则乙与丙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又乙的种群密度随甲的变化为非同步变化,故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答案:D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
4、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A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解析: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由于农田中有生物和原来的土壤条件,故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物种为高大的乔木,而农田生态
5、系统的优势物种是农作物,可见群落的优势物种发生了明显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存在苔藓和草本植物。答案:A6太平洋深处的一座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由于植被茂盛、物种独特,登岛研究的人员逐渐增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物种发展到现阶段是初生演替的结果B研究人员的到来可能会影响该岛屿的群落演替C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D群落演替过程中岛屿上物种多样性增加3解析:由于该岛屿位于太平洋深处,与其他环境存在地理隔离,所以调查岛上一种陆生动物的种群密度不需要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影响,C 错误。答案:C7下列不可能发生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现象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
6、变化B某一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发生变化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优势物种无种内斗争现象,劣势物种种内斗争明显解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既有新物种的出现,也有原物种的消失;随着演替过程中新物种的迁入或原物种的消失,位于较高营养级的种群所处的营养级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次生演替发生于存在原有土壤条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因此演替过程较为迅速,所需时间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较大,内部也存在种内斗争。答案:D8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
7、确的是( )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 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解析: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此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A 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生长,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B 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是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不是在生物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
8、,因此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可能高于该蜘蛛同化量的 20%,C 错误;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竞争等,D 错误。答案:A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492019重庆巴蜀中学诊断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 40 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经的三个阶段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取的D表中数据表明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第一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解析: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A 项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
9、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但不能说明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是群落演替必须的三个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达到乔木阶段,B 项错误;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也可采用该方法进行,但需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样,C 项错误;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其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 项错误。答案:A10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当初,物种丰富度并
10、非为“0” ,故 A 不正确;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第 N 年时,甲、乙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答案:C11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演替,演变后形成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解析:乱石窑裸地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有土壤、植被等条件,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图形分析,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由于环境因素不同,发生不同方向
11、的演替;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无论是乱石窑裸地针阔混交林群落和阔叶林群落的初生演替,还是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都是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有机物总量增多。答案:D122019河南许昌一中模拟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A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是阳生植物B物种和物种之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物种之间竞争强度C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D物种和物种之间既有
12、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解析:根据题意,封山育林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替换,bc 过程中,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出现了物种,物种在与物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A 错误;物种和物种之间竞争强度大于物种和物种之间竞争强度,导致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B 错误;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竞争环境6资源的能力最强,C 正确;物种和物种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能表明两者间存在捕食关系,D 错误。答案:C132019福建宁德质检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最
13、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榉槭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山毛榉槭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B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代替的过程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解析: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 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榉槭树林的过程中,物种的数量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此此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B 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C 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食性相同的鸟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种间竞
14、争,最终的结果是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D 正确。答案:C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42019吉林高三调研生态交错区又称群落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或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 。现对某森林草原交错区进行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交错区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_。(2)在森林草原交错区,随着气候越趋干旱,_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该过程属于群落的_。(3)交错区物种繁多,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能力,其基础是_。(4)交错区中的某种小鸟取食野牛身上的寄生虫。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
15、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野牛才安静地让小鸟取食。据此分析,小鸟和野牛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5)研究者认为“边缘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_。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森林草原交错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带,在该交错区,随着气候越趋干旱,草本植物或落叶植物逐渐成为优7势种,使得草原或落叶林占优势,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该过程是在保留土壤条件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3)交错区物种繁多,营养结构复杂,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
16、馈调节。(4)由题意“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可知:小鸟和野牛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5)生态交错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答案:(1)丰富度(2)草原 次生演替(3)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4)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5)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15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请回答:(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_。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_。(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_。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
17、的结果_(选填“偏小” “基本不影响”或“偏大”)。(3)鸽群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种植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这是因为_。该过程称为_。解析:(1)根据图示,鸽群数量越多,被鹰攻击成功越少,说明鹰会捕食鸽,而鸽群内部之间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了种内互助的关系。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2)由于鸽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所以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根据标志重捕法的估算方法,若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偏大。(3)一段时间后,农田中草莓消失,柳树繁茂,说明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柳树逐渐取代了草莓,成为了农田的优势种,该过程称为次生演替。答案:(1)捕食(和种内互助) 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8(2)标志重捕法 偏大(3)柳树比草莓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和阳光 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