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098843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南昌十中 2018-2019 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科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物质组成、结构及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核糖的化学元素为 C、H、O、N、PB. 神经递质和胰岛素都属于分泌蛋白C. RNA 聚合酶具有识别作用D. 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中均不含有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1、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 分子核糖核苷酸由 1 分子核糖、1 分子磷酸和 1 分子碱基组成,其组成元素为 C、H、O、N、P。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详解】核糖是单糖,其组成元素为 C、H、O,

2、A 错误;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神经递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例如乙酰胆碱、多巴胺,B 错误;RNA 聚合酶能够识别 DNA 模板上的启动子,C 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线粒体,D 错误。故选 C。【点睛】易错点:核糖核酸和核糖容易混淆,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2.下列有关物质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氧气含量降低,不会影响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但会影响其吸收钾离子B. 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C. 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D.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

3、析: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 ATP,因此氧气供应不足不会影响人成熟红细吸收钾离子的速率,A 错误;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 2 -散,B 错误;有的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C 正确;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主要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 错误。点睛:对于本题 A 项,容易犯错,钾离子进入红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往往误判为正确,但遗忘了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下降不会影响钾离子的吸收。3.青蒿素主要通过干扰疟原虫表

4、膜-线粒体的功能,以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使其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B.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C.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D.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是首先形成食物泡,主要是胞吞,胞吞现象体现了膜的流动性,疟原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由此可见,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

5、主要场所,如果大量流失,甚至会威胁到细胞生存。【详解】疟原虫通过胞吞获取食物,胞吞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 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细胞质基质仅仅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B 错误;疟原虫具有线粒体,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需氧型真核生物,C 错误;青蒿素导致细胞凋亡是由于其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资料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明确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维生素 D 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B. 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

6、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 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可观察低温诱导后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染色体数目D. 根据 C0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 -【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鉴定的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苏丹可以给脂肪染色,但不能给其它脂类物质染色。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存在的一种状态,表皮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详解】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红色,但不能给维生素 D 和胆固醇染色,A 错误;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是利用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而分离各种色素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 错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7、是高度分化的成熟植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低温诱导不能使之染色体数目加倍,无法看到染色体,C 错误;根据 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后的变色速度,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变色反应快说明进行了有氧呼吸,变色反应慢说明进行无氧呼吸,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依托课本四个基本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5.下列有关 ATP、酶等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 ATP,酶和 ATP 也是基因表达的产物B. ATP、酶、激素等都是细胞中的微

8、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C. 细胞内 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需消耗 ATPD. 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 ATP,但酶不一定是蛋白质,ATP 也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A 错误;酶作用后不被分解,可以重复利用,B 错误;细胞内 Na+浓度偏高时,为了维持 Na+含量平衡,需要主动运输到细胞外,消耗 ATP,C 正确;酶在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下催化效率高,体现了酶作用条件的温和性,D 错误。【点睛】解答 D 选项,要知道酶的高效性验证,需要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6.研究发现生物膜上的某些

9、蛋白质具有酶的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4 -A. 好氧菌的线粒体膜上含有有氧呼吸酶,有利于其直接氧化分解葡萄糖B. 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C. 叶绿体内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有利于其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D. 高尔基体膜上含有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有利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细胞内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考查发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的能力。【详解】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 错误.内质网膜上含有与脂质合成有关的酶,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脂质,所以有利于其参与细胞膜的形成,B 正确.叶绿体内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

10、别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 C 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是在核糖体上,D 错误.【点睛】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众多细胞器;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有关。7.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妊娠 30 周时达到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 含量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成年人血液中的 AFP 含量一般要多于刚出生的胎儿B. AFP 在加工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参与C. 肝细胞癌变后,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 细胞

11、癌变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不易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甲胎蛋白可出现在血浆中,判断其是一种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婴幼儿体内也含有甲胎蛋白。【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甲胎蛋白(AFP) 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在妊娠 30 周时达到最髙峰,以后逐渐下降,胎儿出生后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说明刚出生的胎儿的血液中的 AFP 含量高于成年人,A 错误;甲胎蛋白(AFP)在核糖体合成后需要先后- 5 -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还需要线粒体供能,B 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12、,C 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不易表达,所以癌细胞会无限增殖,D 正确。故选 A。8.下列关于下图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若 X 代表实验温度,则 Y 可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且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B. 若 X 代表含氧量,则 Y 可代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且保鲜苹果的最佳氧浓度接近乙C. 若 X 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D. 若 X 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答案】A【解析】若 X 代表实验温度,Y 代表某种酶的催化活性,则该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乙,A 正确;若 X 代表含氧量,Y

13、代表表苹果细胞呼吸总强度,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总呼吸强度先减少,后增加,最后保持稳定,B 错误;若 X 代表层析后叶绿体色素与滤液细线间的距离,则 Y 可代表色素的含量,C 错误;若 X 代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间的距离, Y 可代表在质壁分离与复原中液泡色素的浓度,则色素的浓度应该一直增加,最后保持不变,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自变量 x 的变化,y 的值的判断,确定 y 并没有一直增大,而是先增大后降低,且比最初的水平还低。9.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 A,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

14、个黑暗密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B,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 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重 B 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B. C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 C 减 A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光合速率- 6 -D. A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对甲组进行烘干处理,该组叶片既不进行呼吸作用,也不进行光合作用。乙组只进行呼吸作用,丙组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详解】A 减 B

15、的干重差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呼吸速率,A 错误,D 正确;C 减 A 的干重差为圆片一小时内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净光合速率,C 错误;净光合速率(C-A)+呼吸(A-B),即 C 减 B 的干重差表示圆片叶肉细胞一小时内的真正光合速率,B 错误。故选 D。【点睛】先根据题干分析实验的过程,辨析真正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便可解答本题。10.如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细胞与白细胞的基因型不同,因此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种类也不相同B. 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不仅

16、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C. 血小板和红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DNADNARNA蛋白质D. 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因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均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详解】白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故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基因型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合成的 mRNA 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 错误;图示所有的细胞中,干细胞不仅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而且分裂周期也较短,B 正确;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 DNA 的复制,C 错误;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这是

17、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错误;故选 B。- 7 -【点睛】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结合题图分析准确判断各个选项。11.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 A、a 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 X 染色体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kl 段C. 图乙中的 bc 段和图丙中的 hj 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 图乙中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答案】C【解析】图甲表示减数

18、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X 染色体与 Y 染色体不存在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变化,图甲与图丙的任何阶段都不对应;图乙中bc 段,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前、中期,而图丙中 hj 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4,只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因此二者不可能对应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图乙的 cd 段和图丙中的 gh 段形成的原因都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与质膜的流动性无关。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基因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核糖

19、体等结构中 基因表达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DNA 分子每一个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摩尔根发现- 8 -A. B. C. D. 【答案】C【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正确,错误;基因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错误;基因表达即指导蛋白质合成时,离不开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等影响,因此基因表达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正确;DNA 分子上存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该片段不是基因,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正确;基因的分子结构不是由摩尔根发现,错误。综上所述,A、B、D 均错误,C 正确。13.下列有关

20、“探索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 DNAB. 艾弗里实验中加入“S 型菌的 DNA+DNA 酶”的这组与只加“S 型菌的 DNA”组对照能更好地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D.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 9 -【详解】格里菲思的实验说明了加热杀死的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 型肺炎双球菌,A 错误;艾弗里实验中,用 D

21、NA 酶处理 S 型菌的 DNA 与未处理S 型菌的 DNA 这两组形成对照,能更好地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正确;S 型肺炎双球菌和 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特征不同,可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转化,C 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促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 正确。故选 A。【点睛】识记探索 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几个经典实验的实验原理、过程和实验结论便可解答本题。14.BrdU 能替代 T 与 A 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 DNA 链,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 BrdU 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到第一、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1 条

22、染色体形成 2 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B. 1 个 DNA 复制 2 次所产生的 DNA 分别位于 4 条染色单体上C. 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2 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 BrdUD.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 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答案】C【解析】1 条染色体形成 2 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 也完成了复制,A 正确;1 个 DNA 复制 2 次所产生的 DNA 分别位于 4 条染色单体上,B 正确;第一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23、DNA 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C 错误;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DNA 分子进行了 2 次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均有 1 个 DNA的 1 条脱氧核苷酸链含 BrdU,D 正确【考点定位】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名师点睛】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0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5.如图 1 为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 为一个细胞周期

24、中 RNA 相对含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图 1 为浆细胞,则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B. 图 2 中出现两个高峰主要是因为 mRNA、tRNA 均明显增多C. 图 2 中分裂期 RNA 含量低,原因之一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 若 A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呼吸酶,则每次转录的模板链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如图 1 中,以基因 A 的 DNA 片段为模板,合成 RNA,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图 2 中,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在分裂间期 RNA 相对含量出现了两次峰值。【详解】若图 1 为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因而该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会明显增多,A 正确;图 2

25、 中出现两个高峰,在 G1期,合成与 DNA 复制相关的蛋白质时会出现第一个高峰。在 G2期,合成分裂期所需的蛋白质时会出现第二个高峰。出现这两个高峰主要是mRNA 明显增多导致的,B 错误;图 2 中分裂期 RNA 含量低,原因可能是染色体高度螺旋化,无法进行转录,C 正确;若要合成同一种蛋白质(呼吸酶) ,每次转录的模板链应相同,D 正确。故选 B。【点睛】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结合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判断各个选项即可。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B.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

26、1的基因型- 11 -C. 基因型为 YyRr 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 9/16D. 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需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答案】D【解析】【分析】1、YyRr 9Y_R_3Y_rr3yyR_1yyrr,其中 Y_R_的表现型与亲本相同。2、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套上纸袋。【详解】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杂交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但测交、正反交无法判断基因的显隐性,A 错误;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除了可用于检测 F1的基因型外,还可以检测 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B 错误;基因型为 YyRr 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

27、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相同的概率为 9/16,不相同的概率为 7/16,C 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因此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杂交实验,需考虑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接受花粉的豌豆花的雄蕊未成熟之前去雄,D 正确。故选 D。【点睛】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确认了 X 染色体上有 1098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有趣的是,这1098 个基因中只有 54 个在对应的 Y 染色体上有相应功能的等位基因,而 Y 染色体上仅有大约 78 个基因这些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 24 条染色体上基因中的脱

28、氧核苷酸序列B. X、Y 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C. 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 0 或 1 或 2 条 X 染色体D. 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答案】C【解析】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是 24 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序列,而不是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A 错误;XY 染色体同源区上基因的遗传仍然与性别相关联,B 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X 染色体数目为 0 (含有 Y 染色体的次级精细胞)或 1 (减二前期、中期)或 2 (减二后期) ,C 正确;伴 X 染色体遗传病包括伴 X 隐性遗传病和伴 X 显性遗传病,其中伴 X 隐性遗传病具有交叉

29、遗传、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的特点, D 错误。18.如图所示为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和他们子女的基因型及他们对应的表现型(秃顶与非秃顶)。-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群中,男性、女性在秃顶和非秃顶方面的表现没有差异B. 若一对夫妇均为秃顶,则所生子女应全部表现为秃顶C. 若一对夫妇均为非秃顶,则所生女儿为秃顶的概率为 0D. 若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b b 和 bb,则生一个非秃顶孩子的概率为 1/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基因型为 b+b 的男性表现为秃顶,而女性则表现为非秃顶,说明秃顶在男性、女性中的表现存在差异,A 错误;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 bb,而秃顶男性的

30、基因型可以是 b+b 和 bb,若该秃顶男性基因型为 b+b,则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有基因型为 b+b的个体,而该个体为女孩时,则为非秃顶,B 错误;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 b+b+,则他的子女一定具有 b+基因,而含有 b+基因的女性均为非秃顶,C 正确;一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b+b和 bb,子女中只有基因型为 b+b 的女孩才是非秃顶,而该种女孩出现的概率为1/21/2=1/4,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9.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试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

31、下表结果。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1 2 3 4组合短腿长腿 长腿短腿 长腿长腿 短腿短腿长腿 48 46 90 24子代短腿 46 48 0 76A. 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 13 -B. 组合 1、2 的亲本至少有一方为纯合子C. 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D. 短腿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答案】D【解析】根据组合 4 中短腿短腿,子代中长腿短腿13 可推知,亲本为杂合子,短腿为显性性状,长腿为隐性性状,而且青蛙腿形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组合 1、2 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

32、 1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B 项正确;由于题目中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 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判断、遗传规律的判断的相关知识,可以下面两个方面作为解题突破口:1显隐性性状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 2代性状分离比为 31分离比为 3 的性状为显性性状。2验证两大遗传定律常

33、用的 2 种方法(1)自交法F 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F 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测交法F 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F 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人类色盲中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之分。某地区正常居民中约有 44%为蓝色盲基因携带者,下图为该地区某一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14 -A. 蓝色盲属于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10 号体内细胞最多有 4 个色盲基因C. 11 号和 12 号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 1/12D.

34、若 13 号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 11/200【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6 号和 7 号均是表现正常,而他们的儿子(10 号)同时患有蓝色盲和红绿色盲,说明蓝色盲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 1 号是蓝色盲患者,但其儿子(6 号)表现正常,因此蓝色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蓝色盲受等位基因 A、a 控制,红绿色盲受等位基因 B、b控制。【详解】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蓝色盲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10 号的基因型为aaXbY,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的色盲基因最多,为 6 个色盲基因,B 错误;由于 10号的基因型为 aaXbY,所以 6 号的基因型

35、为 AaXBY,7 号的基因型为 AaXBXb。15 号的基因型为A_XbY,11 号的基因型为 1/3AAXBXb或 2/3 AaXBXb,12 号的基因型为 aaXBY。他们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为 2/31/21/4=1/12 ,C 正确;8 号为蓝色盲,故 13 号的基因型为 Aa。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其基因型及比例是 56%AA 或 44%Aa。若 13 号与该地区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患蓝色盲的概率是 44%1/4=11%,D 错误。故选 C。【点睛】解题思路:先根据系谱图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再判断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21.如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

36、,基因 a、a仅有图所示片段的差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5 -A. 图中 4 种变异中能够遗传的变异是B. 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中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 都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4 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A 错误;中的变异是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 错误;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C 正确;图属于交叉互换,图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

37、关知识。22.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某植物经 X 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B. 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C.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D.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并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A 项错误;利用生长素得到无子番茄的过程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 项正确;由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花药离体涪养后得到的植抹高度不育,不能将遗传物质传递到下一代,C 项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无法进行减数分裂,

38、细胞内发生的基因重组无法遗传给后代,而花药中的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以将基因重组遗传给后代,D 项错误。23.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产生 4 个精子时出现了以下 4 种情况。下列对相应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精子的种类及数量比 对相应情况的分析A ABab22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ABAbaBab1111 这两对等位基因必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16 -C AaBb22 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D ABaBab112 可能有一个 A 基因突变成了 a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由于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经过

39、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说明含 A与 B 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 a 与 b 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 AB:Ab=1:1 或 aB:ab=1:1,A 错误,B 错误;一个基因型为 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 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 A 和 a 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 错误;有一个 A 基因突变成了 a,则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名师

40、点睛】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类型的判断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数量关系1 个精原细胞1 个初级精母细胞2 个次级精母细胞4 个精细胞4 个精子。1 个卵原细胞1 个初级卵母细胞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具有 n 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1 个精原细胞 2n 种 2 种1 个次级精母细胞 1 种 1 种- 17 -1 个雄性个体 2n 种 2n 种1 个卵原细胞 2n 种 1 种1 个次级卵母细胞 1 种 1 种1 个雌性个体 2n 种 2n 种基因型为 YyRr 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情况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41、实际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一个精原细胞 4 种 2 种(YR、yr 或 Yr、yR)一个雄性个体 4 种 4 种(YR、yr、Yr、yR)一个卵原细胞 4 种 1 种(YR 或 yr 或 Yr 或 yR)一个雌性个体 4 种 4 种(YR、yr、Yr、yR)24.1 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 A 的基因频率为 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两个种群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18 -A. 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 a 才能最终达到 cB.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b 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 若环境变化后

42、,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2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 20%,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为 5/1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图中 a 表示地理隔离,c 表示生殖隔离,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往往要先经历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但不一定都是这样,A 项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性,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项正确;b 表示自然选择,其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 项正确;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2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 20%,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为 1/5,D

43、项正确。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点睛: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物种形成的机制相关内容,同时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能力,并能对图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5.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榕小蜂借助榕树部分雌花的子房产卵,被产卵的子房会终止发育,并且二者在形态结构上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雌花内共存着一种只产卵不传粉的欺骗性榕小蜂。榕树雌花期,传粉者和欺骗者同时被吸引,即使有充足雌花资源,两种榕小蜂均不会产完所有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欺骗性榕小蜂的存在,会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B. 若没有传粉榕小蜂的存在,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C. 传粉榕小蜂大量利用雌花资源产卵,能使

44、榕树更有效地繁殖D.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组成了动植物界经典的协同进化关系【答案】C- 19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粉,传粉榕小蜂在榕树榕果中产卵,为其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两者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另外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说明传粉榕小蜂和非传粉榕小蜂之间形成竞争关系。【详解】欺骗性榕小蜂与榕小蜂是竞争关系,它的存在会抑制传粉榕小蜂的产卵和传粉量,A 正确;据题干可知,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故若没有传粉榕小蜂的存在,榕树将无法通过种子进行繁殖,B 正确;传粉榕小蜂能通过为榕树进行传粉,使榕树更有效地繁殖,C 错误;榕树依靠传粉榕小蜂为之传

45、粉,榕小蜂在榕树花序中产卵,以榕树花序为其幼体唯一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说明它们之间互惠互利,体现了协同进化,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弄清楚榕树、传粉榕小蜂、欺骗性榕小蜂之间的种间关系,进而根据提示分析答题。二简答题26.某实验小组将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面积和质量相同),装入含蒸馏水的注射器中,排出叶片内的气体,使叶圆片下沉。然后将叶圆片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 NaHCO3溶液中进行实验(NaHCO 3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且浓度变化对溶液 pH 的影响忽略不计,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第 1 片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min),结果如图。请回答:(1)当 NaH

46、CO3溶液浓度为 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可能是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_ (填“强”或“弱”)。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寻求证据,可以用_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_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2)在 NaHCO3溶液浓度为 0 的溶液中,叶圆片直至实验结束仍未上浮,其原因是缺乏 NaHCO3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当浓度超过 5%,叶圆片也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浓度过大,导致_。(3)当 NaHCO3溶液浓度为 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不- 20

47、-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_。【答案】 (1). 弱 (2). 无水乙醇 (3). 纸层析 (4). 暗反应 (5). 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 (6). 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只能表明净光合速率降低(或只能表明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降低)【解析】【分析】1、题中叶圆片上浮是由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氧气释放越多,浮力越大,上升越快。2、由题图可知,当 NaHCO3浓度为 0 和超过 5%时,叶圆片不上浮;当 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详解】 (1)当 NaHCO3溶液浓度为 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

48、比成熟叶长,说明幼叶产生的 O2比成熟叶少,表明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弱。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用无水乙醇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再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二者色素带的宽度及颜色深浅。(2)NaHCO 3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暗反应。在 NaHCO3溶液浓度为 0 的溶液中,无法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会直接影响暗反应阶段。当 NaHCO3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渗透失水过多而死亡(3)当 NaHCO3浓度为 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说明叶片释放 O2的速率减慢,即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无法说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

49、用的最适温度。【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结合题意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因素。27.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分子难与模板链分离时,会形成 RNADNA 杂交体,这时非模板链、RNADNA 杂交体共同构成 R 环结构。研究表明 R 环结构会影响 DNA 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等。下图为某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1 -(1)酶 A 的作用是_(填字母)。A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形成磷酸二酯键B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合成的 DNA 子链上C将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破坏 D将新合成的 L 链片段进行连接(2)酶 C 的名称是_,与酶 A 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