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三一、单选题1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2 老子一书中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主张小国寡民 B 反对人际交往 C 不利社会发展 D 主张积极革新3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 、 “天人感
2、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A B C D 4汉武帝以后,学者研究黄老、申韩甚至纵横、杂家之学的,都要先读儒家经典,取得“儒者”资格,然后才有进身的机会。这表明A 儒学取得独尊地位 B 百家争鸣依然存在 C 汉武帝尊重知识分子 D 百家思想走向融合5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A 圣人托梦 B 内心自省 C 行万里路 D 读万卷书6下
3、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 善用权力,建立权威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A 主权在民 B 君民平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实行君主立宪8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为此明清之际的儒学家- 2 -A 坚守理学正统 B 倡导工商皆本 C 提倡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9李贽宜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
4、 。由此可知李贽A 挑战封建正统思想 B主张建立人人的平等社会 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0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A 文化专制阻碍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1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文明中最辉煌的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西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 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末 D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经使用指南针12明朝农政全书共 60 卷,分 12 门,其中, “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A 士人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B 政府
5、社会救济体系完善C 西方科技思想传播到中国 D 农学理论指导农业实践13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使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上述材料反映出A 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 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 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 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14郑板桥的墨竹图 ,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手法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 原始岩画 B 汉代帛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
6、15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充满着爱祖国、爱人民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可见其继承了A 汉赋夸饰的特点 B 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 楚辞浪漫的风格 D 骈体文的浮华风格16词在宋代空前繁荣,主要是由于A 它适应了宫廷生活的需要 B 它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C 它有利于文学的昌盛 D 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 -17梁启超在 1901 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 “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 “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 。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 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C
7、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18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19 “(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 )A 坚持“中体西用”主张 B 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C 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 D 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20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
8、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 ”这表明陈独秀A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 主张“中学” “西学”有机结合 D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21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 ”据此判断,胡适A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B 提倡民主与科学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22 (题文)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
9、要求反映出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C 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231921 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生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4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24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各种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数量增加
10、不少,但其主导趋向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材料中的“主导趋向”是指A 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民主共和思潮发展 D 民主科学观念盛行25 (题文)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 ”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A 具有一定的狹隘色彩 B 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C 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 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26孙中山 1906 年在一份宣言中提出:“今由平民革命以建革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集中表明革命党人主张A 建立
11、统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B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D 争取国家富强实现民生幸福27 (题文)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 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B 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 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D 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28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从理论上进行论证的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29下列著作均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所创作,下表序号 4 空格内应填入的是A 中国社
12、会各阶级的分析 B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C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 论人民民主专政30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体现了A 集体智慧 B 实事求是 C 独立自主 D 群众路线- 5 -311998 年长江出现百年一遇的洪灾,广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勇战洪魔。这一行动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哪方面的内容A 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C 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D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2 “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
13、讲话。这次讲话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 B C D 33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指导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是( ) A 提出“二为”方向 B 提出“三个面向”C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4 1957 年,马寅初作了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他疾呼:“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 ”1958 年 5 月,陈伯达在北京大学点名要马寅初做检讨。之后,首先在北京大学采用大字报,辩论会等方
14、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进行批判。马寅初挨批A 表明北大缺乏学术自由 B 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C 导致我国人口急剧增长 D 使“双百”方针未能贯彻351958 年 4 月, 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 5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36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百花齐放政策的一个方面是给予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自由,以获得他们的合作
15、,提高他们的技能。 ”“一定程度的自由”是指A 文艺、学术争论的自由 B 政治观点的自由C 价值取向的自由 D 意识形态的自由37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期,分别是- 6 -A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C 20 世纪 50 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38 1958 年 9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A 是教育领域拔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 有
16、利于强化公民对意识形态的认同 D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39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奋起直追的源动力,下列属于我国重视教育的举措有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与经济大跃进同步,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A B C D 4020 世纪 90 年代,为了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 开始推行扫盲教育 B 提出“双百”方针C 恢复国家统一高考制度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观点一: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子”礼
17、”的思想,强调的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观点二: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邦性格,使之与君主专制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结合汉代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观点。 (说明:任选以上一种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 A。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18、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D【解析】【详解】材料“。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象,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反映出老子发对人际之间的交往,这不利于社会发展,故 B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体现的老子思想不利于社会改革,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3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即位举行祭天仪式意为权力来自于上天,这是“君权神授”的体现,正确。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的体现,与材料不符,错误。 “天人感应”是指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正确。 “
19、奉天承运”中的“奉天”是指皇帝受命于天,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BD,所以选 C。4A【解析】从材料“汉武帝以后” “学者都要先读儒家经典,取得儒者资格,然后才有进身的机会”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汉武帝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故 B 项错误;D 项说法错误,错在“融合” 。5B【解析】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说明了王阳明“求理”的途- 8 -径是内心自省,故 B 项正确;A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是解题的关键。6A【解
20、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墨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人如己,崇尚和平,体现了兼非攻思想,属于墨家思想,故 A 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儒家思想,故 B 排除。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故 C 排除。善用权术,建立威权,属于法家思想,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家【名师点睛】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 ,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
21、贡献。墨家学说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 ,反对侵略战争(非攻) ,重视文化传承(明鬼) ,掌握自然规律(天志) 。7C【解析】【详解】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得出,其主张为反对君主专制,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在民的内容,A 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反对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君民平等,B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等信息,不能得出主张君主立宪制,D 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的理解。8C【解析】依据材料”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说明顾炎武反对理学的空
22、谈,主张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故 C 正确;顾武炎的思想没有脱离儒家的范畴,仍属于儒学,不可能否定儒家的正统,故 A 错误;B 是黄宗羲的思想,而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体现的是反对空谈,没有涉及批判君主专制,故 D 错误。9A【解析】材料体现出李贽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体现了李贽反对“三从四德”的封建正统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人平等”和反对君主专制,故 BC 项错误;李贽是地主- 9 -阶级代表,此时中国还没有资产阶级,故 D 项错误。10D【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入手,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
2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ABC 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1D【解析】【详解】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 A 项错误;活字印刷出现于北宋时期,故 B 项错误;关于火药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晋时期,故 C 项错误;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时期,故 D 项正确。12A【解析】由材料“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直接说明士人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社会救济体系,排除 B;材料没有提到西方科技思想传播到中国,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救荒”理论,排除 D。13B【解析】“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不选 A 项。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
24、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选 B 项。材料只是叙述了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不选 C项。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不选 D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的形成过程14C【解析】依据题干“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可知,这是文人画的特点,故 C项正确;原始岩画不符合“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排除 A;郑燮的墨竹图是清代的作品,故 B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项反映的是市民生活状况,不符合“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 ,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
25、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结合所学文人画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10 -15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白居易的主张正是提倡现实主义的风格,而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白居易的主张是继承了诗经的风格,而与离骚的风格不同,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ACD 三项。16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乐工与歌妓为了适应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词便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宫廷生活的需要”错误,宋词主要是在民间兴起,排除;C 项提及的不是宋词繁荣的原因,而是意义,排除;D 项与宋词繁荣
26、没有关联性,排除。17A【解析】【详解】“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 “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 “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表明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故选 A;政治改革、参加民主革命材料未体现,排除 BC;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的是革命派,故 D 错误。1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严重,洋务派实践了向西方学习器物的过程,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之下,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符合题意的是 B 项,C 项是维新思想,不是向西方学习的开始,A 项中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D 项是新文化运动中
27、北大的办学方针,不符合题意。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中体西用19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可知此应为借助孔教的名义提出维新变法要求的康有为。A、B、C、D 四项分别为地主阶级洋务派、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故本题应选 C 项。- 11 -20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结合所学知识, “一曰人权说”指民主;“二曰生物进化论”指科学。故选 B。ACD 都与题干不符。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28、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 “民主”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21A【解析】【详解】“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反映的是文学革命,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可以为文学作品注入新情感和新思想,故 A 项正确;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道德主张,不符合文学革命的内容,故 BC 错误;胡适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依据材料“
29、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22D【解析】根据材料“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 20 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可知国画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对国画的革新要求是与反对封建专制密切联系的,是在向西方学习中逐步现代化,故 D 正确。20 世纪初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 A 错误。材料表明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传统艺术已经衰落,故 C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精神,故 B 错误。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
30、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陈独秀意在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ACD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因此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12 -24B【解析】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材料中“得其助力仍在发展”表现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潮流,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并非社会主义革命兴起,排除 A;民主共和思想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且观念只是深入人心,并非盛行,
31、排除 C,D;故选 B。25A【解析】 “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 ”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满,带有一定的局限性,A 正确;材料论述的民族主义,B 错误;此时并没有完成反帝任务,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26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同盟会” 、 “平民革命” 、 “建国民政府” 、 “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议会国民公举” 、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此应为孙中山三民主义中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思想,故排除 A,选 B;C 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
32、C;D 是民生主义,排除。27C【解析】材料“要解次农民问题” “令耕者有其田” ,可见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旧三民主义是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 A;材料要求实现土地国有制,排除 B;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 D。28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写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论著,主要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故 C 项正确。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写的,主要关于革命阶级的问题。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论著,主要论述的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3、,不符合题意。综合以上,排除 ABD 三项。【点睛】作答本题主要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在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3 -1.大革命时期:萌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革命的目的、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同盟军。2.土地革命时期:初步形成。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时期。发表论持久战 、 新民主主义论 。指出中国现实的社会性质。他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4.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
34、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作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写作于抗日战争的延安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作于井冈山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作于解放战争胜利后。由此可知,B 项正确,ACD 错误。30B【解析】 “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说明毛泽东思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集体智慧的结晶、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故 ACD 项错误。31C【解析】【详解】“广大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勇战洪魔”主要是挽救
35、人民生命财产,体现出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故 C 项正确;A 是从生产力角度说明;B 是从先进文化角度阐述;D 属于发展方向阐述,均不符合题意。32B【解析】【详解】“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是指 1992 年的南巡讲话,这次讲话中邓小平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还再次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故 B 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 1978 年发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宣言书,排除。- 14 -33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确立“二为”方向,强调文艺和科学事业应为人民群众服务,
36、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材料的教育事业不符,排除 A。20 世纪 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1986 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C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20世纪 90 年代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D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史实,结合
37、设问要求“不属于指导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 ,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4B【解析】【详解】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主张在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在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采用大字报,辩论会等方式对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进行批判”显然不符合百家争鸣的思想,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故 B 项正确;北大创办的宗旨就是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故 A项错误;材料中马寅初是对人口增加提出批判,导致人口增长的显然是政府政策的原因,故C 项错误;双百方针在 1956 年提出,该事件并不能说明“双百”方针未能贯彻,故 D 项错误。【点睛】对“双百”方针概念的理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
38、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35C【解析】- 15 -1958 年人民日报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同大跃进运动的发动有关,属于政治事件,接着全国各地掀起搜集民歌的热潮,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的问题,排除 AB 项;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 D 项。36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双百方针”给予了知识分子文艺、学术争论的自由,故 A 项正确;但这不包括政治观点、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自由,故 BCD 错误。37A【解析】根据材料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社
39、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党中央实行“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党中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文学艺术发展迎来春天;故 A 项正确。 “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的破坏,文学艺术呈现“百花凋零”的局面,故排除 BCD。38C【解析】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材料中提出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显然是强调意识形态的认同,故 C 正确;A 是 1977 年;C 是 1995 年;D 是中共一大已经确立。39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7 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都
40、体现出我国重视教育,故正确;实施教育大跃进战略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BCD 错误。40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1995 年中共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 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始推行扫盲教育,1956 年提出“双百”方针,1977 年恢复国家统一高考制度,AB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20 世纪 90 年代” ,联系所学新中国科技教育成就分析解答。41同意观点一,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
41、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 16 -明显起到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作用同意观点二,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作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劝诫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推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南宋朱熹提出“正君心”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制约君主专制的措施,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因子。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开放性回答,但要围绕材料中的两个观点进行论述,观点一是认为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观点一是认为儒家思想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然后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论述各自的观点。